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 ) 碧 互相轩邈( ) 泠( ) 泠作响 嘤( ) 嘤成韵
千转( ) 不穷 鸢( )飞戾( ) 天 经纶( ) 世务 横柯( )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天山共色 共色: ___________
(2) 水皆缥碧 缥碧: ___________
(3) 急湍甚箭 甚箭: ______________
(4) 皆生寒树 寒树: ___________
(5) 泉水激石 激: __________
(6) 泠泠作响 泠泠: ___________
(7) 嘤嘤成韵 嘤嘤: ___________
4.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窥谷忘反
“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 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D. 风烟俱净 湖中人鸟声俱绝
6.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1) 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负势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横柯上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猛浪若奔 若士必怒
C.蝉则千转不穷 入则无法家拂士
D.鸢飞戾天者 宜多应者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
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2)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3)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4)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10.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总写富春江山水之奇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与朱元思书》一文以“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写江水的清澈; 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蝉”与“猿”的鸣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4) 《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 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任意东西 (2)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 窥谷忘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的一部分, 文中描绘了富春江美丽的景色, 也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短文。
B.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承“异水” 二字, 按先后顺序抓住“急”和“清” 的特点, 具体生动地描写; 第三段承“奇山” 二字, 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富春江山之美。
C. 全文通过描绘山水之美,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鄙弃, 寄托了自己的高洁志趣。
D.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 以四字句为主, 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
14. 阅读《与朱元思书》, 结合链接材料, 探究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链接材料: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 有青山, 绝壁干天, 孤峰入汉; 绿嶂百重, 清川万转。归飞之鸟, 千翼竞来; 企水之猿, 百臂相接。秋露为霜, 春萝被迳。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 悟衷散赏。
(《与施从事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西湖最盛, 为春, 为月。一日之盛, 为朝烟, 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 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 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 张功甫家故物也, 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 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 绿烟红雾, 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 粉汗为雨, 罗纨之盛, 多于堤畔之草, 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 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山岚设色之妙, 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从流飘荡 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 ___________________
(3) 今岁春雪甚盛 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石篑数为余言 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月 景 尤 不 可 言 花 态 柳 情 山 容 水 意 别 是 一 种 趣 味
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2) 安可为俗士道哉!
【甲】【乙】两文描写对象不同, 但作者流露的感情却相似。请概括两文作者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的态度。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从葫芦棚而上, 磴始危, 天始夹。从云会门而进, 山始巧始纤, 水始怒, 卷石皆跃。至铁锁湾, 险始酷。从湾至观音洞仄而旋奇始尽。山皆纯锷, 划其中为二壁, 行百余步, 则日东西变; 数十步, 则岭背面变; 数步则石态貌变矣。壁郛①立而阴, 故不树; 瘦而态, 故不肤, 亦不顽。蛟龙之所洗涤, 霜雪之所磨镂, 不工而刻, 其趣乃极。
山中非采药樵薪人不至, 故不著。奇僻之士, 游小西天、上方者, 日取道焉, 而遗②之睫前, 是可叹也已!
(选自袁宏道《游红螺崄③记》, 有删改)
【注释】①郛(fú) : 外城。② 遗: 失去。③红螺崄(xiǎn) : 地名, 位于北京房山区。
19、文言词语的理解, 有很多种方法。请你参考表格提示,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原文语句 解释加点词 释义方法
猛浪若奔 (1) _________ 【联系所学】《三峡》: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窥谷忘反 (2) _______ 【联系语境】
水始怒 (3) ____ (填序号) 【查阅词典】①发怒, 生气。②旺盛, 猛烈。③ 谴责。
故不树 (4) _________ 【词类活用】《狼》: 一狼洞其中。
20.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 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从 湾 至 观 音 洞 仄 而 旋 奇 始 尽
2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2) 山中非采药樵薪人不至, 故不著。
22. 比较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可以加深我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运用这种方法, 你和同学小语展开了讨论。
小语: 我运用异中求同的方法, 发现【甲】文中的(1)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乙】文中的(2)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用不同语句都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用原文语句填空)
你: 我运用同中求异的方法, 发现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都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除此之外, 两文抒发的感情还有不同点: 【甲】文还抒发了作者(3) 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乙】文还抒发了作者(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
1、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景 南朝 吴均 2.piǎo miǎo líng yīng zhuàn yuān
Lì lún kē 3.(1)同样的颜色 (2)浅青色 (3)即“甚于箭”, 意思是比箭还快
(4)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5)冲击,撞击 (6)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7) 鸟鸣声 4.(1)转--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 (2)反---返 返回 5.D 6.(1)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漂流) (2)名词作动词, 向上 (3)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4)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7.D 8.B 9.(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3)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着,猿持续地啼叫着。(4)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昏暗。10.(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1)向东向西 (2) 来 (左右、多) (3)通“返”,返回
12、(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3.B
14.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比喻等,使文章富有韵律美和画面感;注重写景与抒情的结合,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志趣; 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15.(1)跟、随 (2)表示约数 (3)很、非常 (4)多次
16.月景尤不可言/ 花态柳情/ 山容水意/ 别是一种趣味
17.(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2)怎么能对那些凡夫俗子说呢!
18.示例: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流露出一种避世绝俗的心态。
19.(1)飞奔的马 (2)看 (3)② (4)生长树木
20.从湾至观音洞/ 仄而旋/ 奇始尽
21.(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筹划人世间的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2)不是采药、砍柴的人是不到这个山中的,所以这个山不出名。
22.(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水始怒,卷石皆跃 (3)对名利、官场的厌恶 (4)对如此美景无人欣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