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4.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4.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8 11: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1-10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行(háng) 王屋(wū) 冀州(jì) 惩山北之塞(chéng)
B. 万仞(rèn) 魁父(kuí) 叩石(kòu) 荷担者(hé)
C. 箕畚(běn)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无穷匮也(guì)
D. 智叟(sǒu) 雍南(yōng) 朔东(shuò) 一厝朔东(cuò)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苦于)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B. 杂然相许(赞同)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C. 且焉置土石(哪里) 寒暑易节(交换)
D. 惧其不已也(已经) 无陇断焉(同“垄”,高地)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甚矣,汝之不惠
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曰
B. 汝心之固 虽我之死
C. 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 惧其不已也
D. 北山愚公长息曰
6.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山愚公/长息曰
B. 吾与汝/毕力平险
C.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7.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 智叟的“智”体现在他看清了移山的艰难,而愚公的“愚”在于他不切实际,盲目行动。
D.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歌颂了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8.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
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心太顽固了,顽固到不能通达,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寓言,寓言往往通过虚构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
B.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愚公与智叟的对比是主要对比,突出了两者的思想差异。
C. “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反对愚公移山。
D. 文章结尾“帝感其诚”,用神力相助的情节,既呼应了主题,又增强了故事的浪漫色彩。
10. 默写填空: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
(2) ,出入之迂也。
(3)以君之力, ,如太行、王屋何?
(4)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二、课内阅读(11题)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 (1)愚公移山面临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2)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移山提出了质疑,两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3)如何理解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句话的含义?
(4)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三、课外阅读(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①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②少女:小女儿。③溺:溺水,淹没。④故:因此。⑤堙:填塞。
12.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炎帝之少女( ) ②名曰女娃( )
③游于东海( ) ④溺而不返(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精卫鸟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4)《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都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四、微写作(13题)
13. 《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愚公的坚持、执着与担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谈谈你从愚公身上获得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A(解析:B项“荷担者”的“荷”应读“hè”;C项“无穷匮也”的“匮”应读“kuì”;D项“一厝朔东”的“厝”应读“cuò”(正确读音,无错误)。)
2. D(解析:“惧其不已也”的“已”是“停止”的意思,不是“已经”。)
3. C(解析:A项“反”同“返”,返回;B项“惠”同“慧”,聪明;D项“亡”同“无”,没有。)
4. A(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是“凭借”,第二个“以”是“用来”;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5. C(解析:A项“方”古义指“方圆”,今义指“方向、方法”;B项“毛”古义指“草木”,今义指“毛发”;C项“已”古今义都是“停止”;D项“息”古义指“叹息”,今义指“休息”。)
6. D(解析:正确节奏划分应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京城氏”是姓氏,不能断开。)
7. C(解析:智叟的“智”是世俗的小聪明,他嘲笑愚公移山不切实际;而愚公的“愚”是表面的,实则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并非“盲目行动”。)
8. D(解析:正确翻译应为“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彻”是“改变、通达”的意思,此处强调思想的顽固不可改变。)
9. C(解析:其妻献疑是出于关心,提出的是移山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土石放置),并非反对移山;而智叟是嘲笑愚公,明确反对移山,两人目的不同。)
10. (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惩山北之塞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解析:默写需准确无误,注意“冀”“惩”“魁”“匮”等字的书写。)
二、课内阅读
11. (1)①山高且大,移山任务艰巨;②愚公年事已高,体力有限;③移山人手少,只有子孙三人及邻居小孩相助;④运土石的距离远,需到渤海之尾。(解析:从山的特点、愚公自身、人力、运输距离等方面提炼困难。)
(2)愚公的妻子是“献疑”,态度委婉,提出的是实际问题(如土石放置),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非反对移山;智叟是“笑而止之”,态度嘲讽,否定愚公的能力,明确反对移山,体现了他的短视和固执。(解析:结合两人的语言和语气,分析态度差异。)
(3)这句话体现了愚公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他认识到人力是无穷无尽的,而山的高度不会增加,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一定能把山移平。这句话既回应了智叟的质疑,又凸显了愚公移山的决心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解析:从“人力无穷”与“山不增”的对比,分析愚公的信念和智慧。)
(4)①目光长远: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看到了子孙后代的力量;②坚持不懈:下定决心移山,不顾智叟的嘲讽,坚持行动;③勇于担当:为了改变“出入之迂”的现状,主动承担起移山的重任;④善于团结他人:召集家人商量,得到家人支持,邻居小孩也来相助。(解析:结合选段中愚公的言行,提炼人物形象特点。)
三、课外阅读
12. (1)①的 ②名字叫做 ③游玩 ④返回(解析:结合语境和注释,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2)(精卫)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用来填塞东海。(解析:翻译要准确,补充主语“精卫”,注意“衔”“堙”等关键词的含义,语句通顺。)
(3)①坚韧不拔:溺水后化为精卫鸟,仍坚持衔木石填海;②执着坚定:目标明确,始终不放弃填塞东海的愿望;③勇敢无畏:面对浩瀚的东海,毫不畏惧,坚持不懈。(解析:从精卫的行为中提炼形象特点。)
(4)共同精神:坚持不懈、执着追求、不畏艰难的精神。《愚公移山》中,愚公面对高大的太行、王屋二山,不顾年高力弱,坚持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终感动天帝;《精卫填海》中,女娃溺亡后化为精卫,日复一日衔木石填海,永不放弃。两者都体现了为了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解析:结合两篇文章的核心情节,提炼共同精神并分析。)
四、微写作
13. 示例:愚公移山的故事,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愚公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行动,向着目标奋进。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练习长跑的经历,起初我每次跑两公里就气喘吁吁,想要放弃,但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执着激励着我。我每天坚持多跑一小段,慢慢积累,三个月后竟能轻松跑完五公里。愚公的精神告诉我们,困难就像挡路的大山,看似巍峨不可攀,但只要我们有坚持的勇气、执着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就一定能“移走”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这种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解析:观点明确,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比喻修辞,体现对愚公精神的感悟,语言流畅,字数达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