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9 15: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雁门太守行》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他被后人称为“______”。
“雁门太守行”是______曲调名,“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二、重点词语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黑云压城城欲摧(摧:______)
甲光向日金鳞开(金鳞:______)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______)
霜重鼓寒声不起(声不起:______)
提携玉龙为君死(玉龙:______)
三、理解性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描绘敌军兵临城下紧张局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诗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结合,展现战场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描写将士们夜袭行军、环境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借用典故表达将士誓死报国情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诗中“______”一词暗指战场血迹,与“______”的金色铠甲形成鲜明色彩对比。
四、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黑云”与“金鳞”的对比,突出守军严阵以待的气势
B.颔联中“燕脂凝夜紫”实指边塞泥土的颜色,无象征意义
C.颈联“半卷红旗”暗示将士们行军的隐蔽性和紧急性
D.尾联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将士们报答君王知遇之恩的决心
对“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压”字写出敌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
B.运用夸张手法渲染危急的战争形势
C.该句现在常用来形容自然天气的恶劣
D.为全诗奠定了紧张悲壮的战斗基调
下列关于诗歌体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四联
B.属于古体诗,形式较为自由
C.是一首边塞词,“行”是词牌名
D.属于山水田园诗,语言清新自然
诗中“易水”的典故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相关( )
A.屈原
B.荆轲
C.岳飞
D.文天祥
下列对诗歌色彩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黑”色营造压抑紧张的战场氛围
B.“金”色凸显守军的昂扬士气
C.“紫”色仅表现边塞夜晚的特殊天色
D.色彩交织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感染力
五、阅读理解与赏析(共25分)
(一)句子赏析(10分)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旨探究(8分)
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场面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思考(7分)
王安石曾批评“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认为诗句不符合生活真实。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唐;李贺;诗鬼 2.古乐府;体裁
解析: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独特,被称为“诗鬼”;“行”是古体诗的一种,篇幅可长可短,格律较自由。
二、重点词语解释
1.毁坏 2.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3.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如胭脂凝成 4.战鼓声沉闷不响亮 5.指宝剑,这里代指剑
解析:注意“燕脂”的语境义,“玉龙”是借代手法,需结合注释准确理解。
三、理解性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燕脂凝夜紫;金鳞开
四、选择题
1.B(解析:“燕脂凝夜紫”暗指战场血迹,象征战况严峻) 2.C(解析:该句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危急) 3.B(解析:本诗是古体诗,非律诗、词或山水田园诗) 4.B(解析:“易水”关联荆轲刺秦王的典故) 5.C(解析:“紫”色暗指战场血迹,有象征意义)
五、阅读理解与赏析
(一)句子赏析:运用视觉和听觉结合的描写手法(2分)。“角声满天”从听觉角度写战斗的激烈(2分),“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暗指战场血迹(2分),共同营造出悲壮惨烈的战斗氛围(2分),为后文抒发将士报国情怀做铺垫(2分)。
(二)主旨探究:①表现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3分);②抒发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情怀(3分);③暗含对戍边将士的同情(2分)。
(三)拓展思考:这种观点忽略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3分)。诗歌中的“黑云”和“甲光”是诗人为营造战场紧张氛围而运用的艺术手法(2分),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守军的英勇,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想象与夸张特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