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已知BC=12, ∠B=30°则 DE的长为( )
A.3 B.3.5 C.4 D.4.5
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中,D为中点,E在上,且.若,则的长度是( )
A. B.8 C. D.
3.(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图,在中,,,动点在线段上,以为边在右侧作等腰,使,,点为边上动点,连接,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4.(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在中,,边上的中线.过点A作于点E,记长为x,长为y.当x,y的值发生变化时,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 B. C. D.
5.(2024八上·江山期中)如图,已知,,,其中点,,分别为斜边,,的中点,连接,,.则线段,,的数量关系是( )
A. B.
C. D.
6.(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已知平分,,,,于点D,于点E.如果点M是的中点,那么的长是( )
A.1 B. C. D.
二、填空题
7.(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在中,,将沿对折,使点B与点A重合,若,,则的长度是 .
8. 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DE∥BC,CE平分∠DCB,BC=12,AC=16,则DE的长是 .
9.(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图,在 中, 于点 于点 ,并且点 是 的中点,的周长是 ,则 的长是 。
10.(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在中,,,,点D是线段中点,,,下列结论:①.②为等边三角形.③.④.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
11.(2024八上·拱墅期中)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线,是边上的中线,于点G,且.若,则的度数是 .
1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已知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O是的中点,点D在射线上,连结,则 ,若,则的最小值= .
三、解答题
13. 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B=1.5。D为斜边AB的中点,连结CD。求AC,CD的长。
14.(2025八上·台州期末)如图,在中,,,平分.
(1)若,求的长;
(2)若为的中点,连接交于点,求证:垂直平分.
15.(2025八上·义乌月考)如图,已知∠CAB=90°,AD,A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中线.
(1)若AB=5,AC=12,求AE和AD的长;
(2)若∠B=52°,求∠DAE.
16.如图(1),已知锐角△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N分别是线段BC,DE·的中点.
(1)求证:MN⊥DE.
(2)连结DM,ME,猜想∠A 与∠DM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当∠BAC 变为钝角时,如图(2),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 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直角△ABC中∠B=30°,BC=12,
∴AC=,
由折叠可知,AD为角平分线,△ADE为直角三角形,
∵∠DAE=(90°-30°)÷2=30°,AE=AC=,
∴DE=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及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解.
2.【答案】C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D为中点,
∴,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
3.【答案】D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
∵,,,,
∴,,,
∵,,
∴,
∴,
∴点在射线上运动,
如图,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点,
∴,
∴,
∴,
∴点三点共线,
∴当时,即共线时,周长有最小值,
∵,
∴,,
∴,
∵与点关于对称,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
∴周长最小值为,
故选:.
【分析】连接,证明,则,即点在射线上运动,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点,当时,即共线时,周长有最小值,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然后由勾股定理和线段和差即可求解.
4.【答案】C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连接,过作于,
则,
∵边上的中线,
∴是中点,
∵过点作于点,
∴,
∴,
∵的长为的长为,
,
,
,
∵中,,
中,,
,
整理得:,
故选:C.
【分析】连接,过作于,根据中线得到,根据三线合一得到,然后在和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化简整理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点F,G,H分别为的斜边的中点,∴,
∵,
∴,
∴,
化简,得:,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得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从而整体替换化简可以得到的数量关系.
6.【答案】C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平分,,
∴,
∵,
∴,
∴,,
∵,
∴,
∴,
∴,
∴,
∵,点M是的中点,
∴,
故选:C.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意义求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再得出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的长,进而求得的长,接着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的长.
7.【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
∵,
∴,
∵,
∴,即,
∴,
在中,,,
∴,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折叠可得,即可得到,进而得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即可.
8.【答案】10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概念;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 在△ABC中,∠ACB=90°,AC=16,BC=12,
根据勾股定理,AB=AC2+BC2=162+122===20,
∴AB=20。
∵ CD是Rt△ABC斜边AB的中线,
∴CD=AB=x20=10.
∵ DE∥B,
∴ ∠E= ∠BCE.
∵ CE平分∠DCB,
∴∠BCE=∠DCE.
∴∠E=∠DCE,
∴CD=DE=10,即DE的长为10.
故填:10.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中线定理,求出中线的长;接着运用角平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通过等量代换,求出∠E=∠DCE;最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
9.【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BM⊥AC,∴△BMC和△AMB都是直角三角形,
∵H点事BC中点,∴MH=,
∵N是AB中点,∴MN=,HN=,即MN=HN,
∵的周长是 ,∴MH+HN+MN=,即2MH+2=,解得MH=,
∴AB=,
AH=.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多次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MH的长度,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B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H的长度。
10.【答案】①②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
,
点是线段的中点,
,
∴DB=DC=BC,
是等边三角形,
,
.
于点,DB=DC,∠DBC=60°,
∴,,.
∴∠EBF=∠DBA+∠DBF=60°,∠DBF=∠A=30°.
∵DA=DB,DE⊥AB,
∴,,
在和中,
,
,
故①正确,符合题意;
∵,.
∴BE=BF,
为等边三角形,
∴,
故②正确,符合题意;
,,
,
,
∵,
,
,
故③正确,符合题意;
∵,,BF⊥AC,
∴.
∵.
.
故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③.
【分析】由,,,求得,则,可得,则,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于是可得∠EBF的度数,以及∠DBF=∠A=30°,继而可根据“”证明,可判断①正确;可得BE=BF,可判断②正确;再证明,即可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G的长,可判断③正确;利用勾股定理计算BF的长,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计算△ADB的面积,可判断④,即可得到结论.
11.【答案】36°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
,,
∴垂直平分,
,
,
∵是边上的高线,是边上的中线,
,
,
∵,
,
设,则,
∵,
∴,
解得:,
,
故答案为:36°.
【分析】连接,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性质有,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得到,从而得,进而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有,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解方程求出,于是得到的度数.
12.【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的等边三角形,点O是的中点,
∴,
∵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在和中,,
∴,
∴,
当时,的长度最小,
∵,
∴最小值.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AD=AE,可推出∠BAD=∠CAE,同时可求出∠ABD的度数,利用SAS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BD的度数,同时可证得∠AEC=∠ADB,结合垂线段最短性质,可知当时,的长度最小,然后求出OE的最小值.
13.【答案】解:∵ ∠ACB=90°,∠B=30° ,
∴∠A=60°,
∵CD为斜边AB上的中线,
∴,
∴ △ACD为等边三角形,
∴.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即可得到CD=AD=BD,然后再根据∠B的度数,确定三角形ACD为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出AC的长.
14.【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CAB=60°,∠BAD=∠CAD=30°,
∴∠BAD=∠B=30°,
∴AD=BD=6,
在Rt△ACD中,∠CAD=30°,AD=6,
∴.
(2)证明:∵,为的中点,∴,
∵,
∴是等边三角形,
∵平分,
∴,,
∴垂直平分.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中线的性质.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进而得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2)利用斜边中线的性质求得,推出是等边三角形,据此即可证明.
(1)解:∵,,
∴,
∵平分,
∴,
∴,
∴,
在中,,,
∴;
(2)证明:∵,为的中点,
∴,
∵,
∴是等边三角形,
∵平分,
∴,,
∴垂直平分.
15.【答案】(1)解:∵ ∠CAB=90°,AB=5,AC=12,
∴,
又∵AE是△ABC的中线,
∴AE=,
又∵,
∴;
(2)解:∵AE是△ABC的中线,
∴AE=,
∴∠EAB=∠EBA=52°,
又∵AD是△ABC的高,
∴∠BAD=90°-∠B=90°-52°=38°,
∴∠DAE=∠EAB-∠BAD=52°-38°=14°.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BC的长,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求出AE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高AD的长即可;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性质得到AE=BE,然后根据等边等于等角得到∠EAB=∠EBA=52°,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出∠BAD的度数,然后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
16.【答案】(1)证明:如图,连结 DM,ME.
因为 CD,BE分别是 AB,AC 边上的高,M 是 BC 的中点,
所以 所以 DM=ME.
又因为 N为DE的中点,所以MN⊥DE.
(2)解:∠DME=180°-2∠A.证明如下:
在△ABC 中,∠ABC+∠ACB=180°-∠A.因为DM=ME=BM=MC,所以∠BMD+∠CME= 2∠A,所以∠DME= 180° ( ∠BMD +∠CME)=180°-2∠A.
(3)解: (1)中的结论成立,(2)中的结论不成立.
理由 如下: 因为DM= ME = BM = MC, 所以∠BME+∠CMD = 2∠ACB+2∠ABC =2(180° - ∠BAC) = 360° - 2∠BAC, 所 以∠DME = 180° - ( ∠BME + ∠CMD) =2∠BAC-18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得到MD=ME,然后根据三线合一解答即可;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BC+∠ACB=180°-∠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BMD+∠CME= 2∠A,即可分发哦结论;
(3)仿照(1)(2)的证明解答即可.
1 /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已知BC=12, ∠B=30°则 DE的长为( )
A.3 B.3.5 C.4 D.4.5
【答案】C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直角△ABC中∠B=30°,BC=12,
∴AC=,
由折叠可知,AD为角平分线,△ADE为直角三角形,
∵∠DAE=(90°-30°)÷2=30°,AE=AC=,
∴DE=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及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解.
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中,D为中点,E在上,且.若,则的长度是( )
A. B.8 C. D.
【答案】C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D为中点,
∴,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
3.(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图,在中,,,动点在线段上,以为边在右侧作等腰,使,,点为边上动点,连接,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
∵,,,,
∴,,,
∵,,
∴,
∴,
∴点在射线上运动,
如图,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点,
∴,
∴,
∴,
∴点三点共线,
∴当时,即共线时,周长有最小值,
∵,
∴,,
∴,
∵与点关于对称,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
∴周长最小值为,
故选:.
【分析】连接,证明,则,即点在射线上运动,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点,当时,即共线时,周长有最小值,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然后由勾股定理和线段和差即可求解.
4.(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在中,,边上的中线.过点A作于点E,记长为x,长为y.当x,y的值发生变化时,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连接,过作于,
则,
∵边上的中线,
∴是中点,
∵过点作于点,
∴,
∴,
∵的长为的长为,
,
,
,
∵中,,
中,,
,
整理得:,
故选:C.
【分析】连接,过作于,根据中线得到,根据三线合一得到,然后在和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化简整理即可.
5.(2024八上·江山期中)如图,已知,,,其中点,,分别为斜边,,的中点,连接,,.则线段,,的数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点F,G,H分别为的斜边的中点,∴,
∵,
∴,
∴,
化简,得:,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得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从而整体替换化简可以得到的数量关系.
6.(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已知平分,,,,于点D,于点E.如果点M是的中点,那么的长是( )
A.1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平分,,
∴,
∵,
∴,
∴,,
∵,
∴,
∴,
∴,
∴,
∵,点M是的中点,
∴,
故选:C.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意义求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再得出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的长,进而求得的长,接着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的长.
二、填空题
7.(2025八上·嵊州期末)如图,在中,,将沿对折,使点B与点A重合,若,,则的长度是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
∵,
∴,
∵,
∴,即,
∴,
在中,,,
∴,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折叠可得,即可得到,进而得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即可.
8. 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DE∥BC,CE平分∠DCB,BC=12,AC=16,则DE的长是 .
【答案】10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概念;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 在△ABC中,∠ACB=90°,AC=16,BC=12,
根据勾股定理,AB=AC2+BC2=162+122===20,
∴AB=20。
∵ CD是Rt△ABC斜边AB的中线,
∴CD=AB=x20=10.
∵ DE∥B,
∴ ∠E= ∠BCE.
∵ CE平分∠DCB,
∴∠BCE=∠DCE.
∴∠E=∠DCE,
∴CD=DE=10,即DE的长为10.
故填:10.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中线定理,求出中线的长;接着运用角平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通过等量代换,求出∠E=∠DCE;最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
9.(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图,在 中, 于点 于点 ,并且点 是 的中点,的周长是 ,则 的长是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BM⊥AC,∴△BMC和△AMB都是直角三角形,
∵H点事BC中点,∴MH=,
∵N是AB中点,∴MN=,HN=,即MN=HN,
∵的周长是 ,∴MH+HN+MN=,即2MH+2=,解得MH=,
∴AB=,
AH=.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多次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MH的长度,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B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H的长度。
10.(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在中,,,,点D是线段中点,,,下列结论:①.②为等边三角形.③.④.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
【答案】①②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
,
点是线段的中点,
,
∴DB=DC=BC,
是等边三角形,
,
.
于点,DB=DC,∠DBC=60°,
∴,,.
∴∠EBF=∠DBA+∠DBF=60°,∠DBF=∠A=30°.
∵DA=DB,DE⊥AB,
∴,,
在和中,
,
,
故①正确,符合题意;
∵,.
∴BE=BF,
为等边三角形,
∴,
故②正确,符合题意;
,,
,
,
∵,
,
,
故③正确,符合题意;
∵,,BF⊥AC,
∴.
∵.
.
故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③.
【分析】由,,,求得,则,可得,则,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于是可得∠EBF的度数,以及∠DBF=∠A=30°,继而可根据“”证明,可判断①正确;可得BE=BF,可判断②正确;再证明,即可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G的长,可判断③正确;利用勾股定理计算BF的长,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计算△ADB的面积,可判断④,即可得到结论.
11.(2024八上·拱墅期中)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线,是边上的中线,于点G,且.若,则的度数是 .
【答案】36°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
,,
∴垂直平分,
,
,
∵是边上的高线,是边上的中线,
,
,
∵,
,
设,则,
∵,
∴,
解得:,
,
故答案为:36°.
【分析】连接,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性质有,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得到,从而得,进而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有,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解方程求出,于是得到的度数.
1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已知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O是的中点,点D在射线上,连结,则 ,若,则的最小值= .
【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的等边三角形,点O是的中点,
∴,
∵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在和中,,
∴,
∴,
当时,的长度最小,
∵,
∴最小值.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AD=AE,可推出∠BAD=∠CAE,同时可求出∠ABD的度数,利用SAS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BD的度数,同时可证得∠AEC=∠ADB,结合垂线段最短性质,可知当时,的长度最小,然后求出OE的最小值.
三、解答题
13. 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B=1.5。D为斜边AB的中点,连结CD。求AC,CD的长。
【答案】解:∵ ∠ACB=90°,∠B=30° ,
∴∠A=60°,
∵CD为斜边AB上的中线,
∴,
∴ △ACD为等边三角形,
∴.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即可得到CD=AD=BD,然后再根据∠B的度数,确定三角形ACD为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出AC的长.
14.(2025八上·台州期末)如图,在中,,,平分.
(1)若,求的长;
(2)若为的中点,连接交于点,求证:垂直平分.
【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CAB=60°,∠BAD=∠CAD=30°,
∴∠BAD=∠B=30°,
∴AD=BD=6,
在Rt△ACD中,∠CAD=30°,AD=6,
∴.
(2)证明:∵,为的中点,∴,
∵,
∴是等边三角形,
∵平分,
∴,,
∴垂直平分.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中线的性质.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进而得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2)利用斜边中线的性质求得,推出是等边三角形,据此即可证明.
(1)解:∵,,
∴,
∵平分,
∴,
∴,
∴,
在中,,,
∴;
(2)证明:∵,为的中点,
∴,
∵,
∴是等边三角形,
∵平分,
∴,,
∴垂直平分.
15.(2025八上·义乌月考)如图,已知∠CAB=90°,AD,A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中线.
(1)若AB=5,AC=12,求AE和AD的长;
(2)若∠B=52°,求∠DAE.
【答案】(1)解:∵ ∠CAB=90°,AB=5,AC=12,
∴,
又∵AE是△ABC的中线,
∴AE=,
又∵,
∴;
(2)解:∵AE是△ABC的中线,
∴AE=,
∴∠EAB=∠EBA=52°,
又∵AD是△ABC的高,
∴∠BAD=90°-∠B=90°-52°=38°,
∴∠DAE=∠EAB-∠BAD=52°-38°=14°.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BC的长,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求出AE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高AD的长即可;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性质得到AE=BE,然后根据等边等于等角得到∠EAB=∠EBA=52°,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出∠BAD的度数,然后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
16.如图(1),已知锐角△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N分别是线段BC,DE·的中点.
(1)求证:MN⊥DE.
(2)连结DM,ME,猜想∠A 与∠DM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当∠BAC 变为钝角时,如图(2),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 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如图,连结 DM,ME.
因为 CD,BE分别是 AB,AC 边上的高,M 是 BC 的中点,
所以 所以 DM=ME.
又因为 N为DE的中点,所以MN⊥DE.
(2)解:∠DME=180°-2∠A.证明如下:
在△ABC 中,∠ABC+∠ACB=180°-∠A.因为DM=ME=BM=MC,所以∠BMD+∠CME= 2∠A,所以∠DME= 180° ( ∠BMD +∠CME)=180°-2∠A.
(3)解: (1)中的结论成立,(2)中的结论不成立.
理由 如下: 因为DM= ME = BM = MC, 所以∠BME+∠CMD = 2∠ACB+2∠ABC =2(180° - ∠BAC) = 360° - 2∠BAC, 所 以∠DME = 180° - ( ∠BME + ∠CMD) =2∠BAC-18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得到MD=ME,然后根据三线合一解答即可;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BC+∠ACB=180°-∠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BMD+∠CME= 2∠A,即可分发哦结论;
(3)仿照(1)(2)的证明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