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全等三角形
【题型1】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4
【题型2】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6
【题型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7
【题型4】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边 9
【题型5】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 11
【题型6】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其它 13
【知识点1】全等图形 (1)全等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三角形全等的符号
“全等”用符号“≌”表示.注意: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4)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1.(2024秋 忻州月考)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1+∠2等于( ) A.60°B.75°C.90°D.105°
【答案】C 【分析】由△ACB≌△DEF(SAS),得到∠1=∠FDE,由∠2+∠FDE=90°,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
∵AC=ED,∠ACB=∠DEF,BC=EF,
∴△ACB≌△DEF(SAS),
∴∠1=∠FDE,
∵∠2+∠FDE=90°,
∴∠2+∠1=90°.
故选:C.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说明: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③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注意
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理论依据,应用时要会找对应角和对应边.
②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概念,一般地: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而对边、对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而言的,对边是指角的对边,对角是指边的对角. 1.(2024秋 威县期末)如图,△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则∠BAC的对应角是( ) A.∠CADB.∠DCAC.∠DD.∠ACB
【答案】B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BC≌△CDA,
∴∠BAC的对应角是∠DCA,
故选:B. 2.(2025春 沙坪坝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C.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答案】A 【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高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判断求解即可. 【解答】解: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故A正确,符合题意;
三角形的三条高步一定都在三角形内部,
故B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故C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
故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型1】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典型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B.形状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C.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答案】D
【解析】A.面积相等,但图形不一定能完全重合,说法错误;
B.形状相等的两个图形也不一定是全等形,说法错误;
C.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能完全重合,说法错误;
D.符合全等形的概念,正确.
故选:D.
【举一反三1】两个全等图形中可以不同的是( )
A.位置 B.长度 C.角度 D.面积
【答案】A
【解析】两个全等图形中对应边的长度,对应角的角度,图形的面积相等,可以不同的是位置.
故选:A.
【举一反三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B.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 C.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 D.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答案】C
【解析】A.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长方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两个正方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举一反三3】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周长 相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答案】一定
【解析】∵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它们的周长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一定.
【举一反三4】若有四个全等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25,则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答案】
【解析】∵四个全等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25,
∴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故答案为:.
【举一反三5】如图,有两个全等的六边形,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与对应角,并说出图中标出的a,b,c,d,e,f,α,β,θ各字母所表示的值.
【答案】解 ∵两个六边形全等,
∴a=4.3,
b=2.4,
c=2,
d=6,
e=4,
f=5,
α=135°,
β=120°,
θ=90°,
【题型2】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典型例题】下列选项中,和如图全等的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如图全等的图形只有D选项符合,
故选:D.
【举一反三1】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两个图形不能够完全重合,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B.两个图形可以完全重合,是全等图形,符合题意;
C.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D.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举一反三2】下列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是 .
(1)(2)(3)(4)(5)(6)
(7)(8)(9)(10)(11)(12)
【答案】(1)(9)、(2)(3)、(4)(8)、(11)(12).
【解析】(1)和(9)是全等形,(2)和(3)是全等形:(4)和(8)是全等形:(11)和(12)是全等形;
故答案为:(1)(9)、(2)(3)、(4)(8)、(11)(12).
【举一反三3】如图,指出图中的全等图形.
【答案】解 ⑤和⑨是全等形;
故答案为:⑤和⑨.
【题型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典型例题】如果△ABC和△DEF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点C和点E,点B和点D分别是对应点,则另一组对应点是 ,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式子是 .
【答案】点A和点F;△ABC≌△DEF
【解析】如图所示:∵△ABC和△DEF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点C和点E,点B和点D分别是对应点,
∴则另一组对应点是点A和点F,△ABC≌△DEF,
故答案为:点A和点F;△ABC≌△DEF.
【举一反三1】如图,已知△ABC与△AED全等,且AC=AD,∠C=∠D.
(1)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求: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
(2)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①对应边: .
②对应角: .
【答案】(1)△ABC≌△AED;
(2)①AB和AE,AC和AD,BC和ED;②∠BAC和∠EAD,∠B和∠E,∠C和∠D
【解析】△ABC与△AED全等,且AC=AD,∠C=∠D,点C对应点D.
(1)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为△ABC≌△AED;
故答案为:△ABC≌△AED;
(2)①对应边:AB和AE,AC和AD,BC和ED;
②对应角:∠BAC和∠EAD,∠B和∠E,∠C和∠D.
故答案为:AB和AE,AC和AD,BC和ED;∠BAC和∠EAD,∠B和∠E,∠C和∠D.
【举一反三2】如图,△OAD与△OBC全等,∠A与∠B是对应角,请找出其余的对应角和各对对应边,并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解 ∵∠A与∠B是对应角,点O是公共顶点,
∴△OAD≌△OBC,
∴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其他的对应边是AO和BO、CO和DO、BC和AD,对应角是∠C和∠D.
【举一反三3】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
(1)用全等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写出对应边及对应角.
【答案】解(1)∵△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
∴△ABF≌△DCE,
(2)∵△ABF≌△DCE,
∴对应边:AB=DC,AF=DE,BF=CE,
对应角:∠A=∠D,∠B=∠C,∠AFB=∠DEC.
【题型4】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边
【典型例题】如图,若△ABC≌△DFE,AC=6,GE=4,则DG的长为( )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ABC≌△DFE,
∴DE=AC=6,
∴DG=DE﹣GE=6﹣4=2,
故选:A.
【举一反三1】如图,AC⊥BE,DE⊥BE,若△ABC≌△BDE,AC=5,DE=2,则CE等于( )
A.2.5 B.3 C.3.5 D.4
【答案】B
【解析】∵△ABC≌△BDE,AC=5,DE=2,
∴BE=AC=5,BC=DE=2,
∴CE=BE﹣BC=5﹣2=3,
故选:B.
【举一反三2】如图,A,B,C三点共线,D,E,B三点共线,且△ABD≌△EBC,AB=5,BC=12,则DE的长为 .
【答案】7
【解析】∵△ABD≌△EBC,
∴BC=BD=12,AB=EB=5,
∴DE=DB﹣BE=12﹣5=7,
故答案为:7.
【举一反三3】如图,△AOB≌△DOC,△AOB的周长为12,且BC=3,则△DBC的周长为 .
【答案】15
【解析】∵△AOB≌△DOC,△AOB的周长为12,
∴BO=CO,△DOC的周长为12,即DO+CO+CD=12,
∵BC=3,
∴△DBC的周长为BO+DO+BC+CD=CO+DO+BC+CD=15,
故答案为:15.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已知△ABC≌△FED,AF=8,BE=2.
(1)求证:AC∥DF.
(2)求AB的长.
【答案】(1)证明 ∵△ABC≌△FED,
∴∠A=∠F.
∴AC∥DF.
(2)解 ∵△ABC≌△FED,
∴AB=EF.
∴AB﹣EB=EF﹣EB.
∴AE=BF.
∵AF=8,BE=2,
∴AE+BF=8﹣2=6,
∴AE=3,
∴AB=AE+BE=3+2=5.
【题型5】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
【典型例题】如图,若△ABC≌△DEC,∠A=35°,则∠D的度数是( )
A.50° B.45° C.40° D.35°
【答案】D
【解析】由∵△ABC≌△EC,
∴∠D=∠A=35°.
故选:D.
【举一反三1】如图,已知△CAD≌△CBE,若∠A=30°,∠C=80°,则∠CEB=( )
A.50° B.60° C.70° D.80°
【答案】C
【解析】∵∠A=30°,∠C=80°,
∴∠ADC=180°﹣80°﹣30°=70°,
∵△CAD≌△CBE,
∴∠CEB=∠CDA=70°;
故选:C.
【举一反三2】如图,点B,D,E,C在同一条直线上,△ABE≌△ACD,∠AEC=105°,则∠DAE的度数为( )
A.10° B.20° C.30° D.80°
【答案】C
【解析】∵△ABE≌△ACD,
∴AD=AE,
∵∠AEC=105°,
∴∠AED=∠ADE=75°,
∴∠DAE=180°﹣75°﹣75°=30°,
故选:C.
【举一反三3】如图,若△ABD≌△ACE,且∠1=45°,∠ADB=95°,则∠B= °.
【答案】50
【解析】∵△ABD≌△ACE,∠ADB=95°,
∴∠AEC=∠ADB=95°,
∵∠AEC=∠1+∠B,∠1=45°,
∴∠B=50°,
故答案为:50.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ABC≌△ADE,且∠CAD=10°,∠D=25°,∠EAB=120°,求∠DFB的度数.
【答案】解 ∵△ABC≌△ADE,∠D=25°,
∴∠B=∠D=25°,∠EAD=∠CAB.
∵∠EAB=∠EAD+∠CAD+∠CAB=120°,∠CAD=10°,
∴∠CAB=(120°﹣10°)÷2=55°,
∴∠FAB=∠CAB+∠CAD=55°+10°=65°.
又∵∠DFB是△ABF的外角,
∴∠DFB=∠B+∠FAB,
∴∠DFB=25°+65°=90°.
【题型6】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其它
【典型例题】如图,△ABC≌△DEF,点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若测得∠A=∠D=90°,AB=3,DG=1,AG=2,则梯形CFDG的面积是( )
A.5 B.6 C.7 D.8
【答案】A
【举一反三1】三个全等三角形按如图所示摆放,则∠1+∠2+∠3=( )
A.160° B.180° C.200° D.240°
【答案】B
【举一反三2】已知△ABC与△DEF全等,BC=EF=4cm,△ABC的面积是12cm2,则EF边上的高是( )
A.3cm B.4cm C.6cm D.无法确定
【答案】C
【举一反三3】已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cm,面积为6cm2,则△DEF的周长为 cm,面积为 cm2.
【答案】12 6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已知△ACE≌△DBF,AD=10,BC=3.
(1)求AC的长.
(2)CE与BF平行吗?说明理由.
【答案】解 (1)∵△ACE≌△DBF,
∴AC=DB,
∴AB+BC=DC+BC,
∴AB=DC,
∵AD=10,BC=3,
∴AB+3+DC=10,
∴2AB=7,
∴,
∴.
(2)平行,理由如下:
∵△ACE≌△DBF,
∴∠ACE=∠DBF,
∴CE∥BF.
【举一反三5】如图,△ABC≌△CDA,那么AB与CD平行吗?试说明理由.
【答案】解 AB∥CD;
理由:∵△ABC≌△CDA,
∴∠BAC=∠DCA,
∴AB∥CD.1.4全等三角形
【题型1】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3
【题型2】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3
【题型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4
【题型4】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边 5
【题型5】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 6
【题型6】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其它 8
【知识点1】全等图形 (1)全等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三角形全等的符号
“全等”用符号“≌”表示.注意: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4)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1.(2024秋 忻州月考)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1+∠2等于( ) A.60°B.75°C.90°D.105°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说明: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③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注意
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理论依据,应用时要会找对应角和对应边.
②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概念,一般地: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而对边、对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而言的,对边是指角的对边,对角是指边的对角. 1.(2024秋 威县期末)如图,△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则∠BAC的对应角是( ) A.∠CADB.∠DCAC.∠DD.∠ACB
2.(2025春 沙坪坝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C.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题型1】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典型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B.形状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C.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举一反三1】两个全等图形中可以不同的是( )
A.位置 B.长度 C.角度 D.面积
【举一反三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B.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 C.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 D.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举一反三3】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周长 相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举一反三4】若有四个全等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25,则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举一反三5】如图,有两个全等的六边形,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与对应角,并说出图中标出的a,b,c,d,e,f,α,β,θ各字母所表示的值.
【题型2】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典型例题】下列选项中,和如图全等的图形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1】下列各选项中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2】下列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是 .
(1)(2)(3)(4)(5)(6)
(7)(8)(9)(10)(11)(12)
【举一反三3】如图,指出图中的全等图形.
【题型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典型例题】如果△ABC和△DEF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点C和点E,点B和点D分别是对应点,则另一组对应点是 ,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式子是 .
【举一反三1】如图,已知△ABC与△AED全等,且AC=AD,∠C=∠D.
(1)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求: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
(2)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①对应边: .
②对应角: .
【举一反三2】如图,△OAD与△OBC全等,∠A与∠B是对应角,请找出其余的对应角和各对对应边,并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举一反三3】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
(1)用全等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写出对应边及对应角.
【题型4】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边
【典型例题】如图,若△ABC≌△DFE,AC=6,GE=4,则DG的长为( )
A.2 B.3 C.4 D.5
【举一反三1】如图,AC⊥BE,DE⊥BE,若△ABC≌△BDE,AC=5,DE=2,则CE等于( )
A.2.5 B.3 C.3.5 D.4
【举一反三2】如图,A,B,C三点共线,D,E,B三点共线,且△ABD≌△EBC,AB=5,BC=12,则DE的长为 .
【举一反三3】如图,△AOB≌△DOC,△AOB的周长为12,且BC=3,则△DBC的周长为 .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已知△ABC≌△FED,AF=8,BE=2.
(1)求证:AC∥DF.
(2)求AB的长.
【题型5】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
【典型例题】如图,若△ABC≌△DEC,∠A=35°,则∠D的度数是( )
A.50° B.45° C.40° D.35°
【举一反三1】如图,已知△CAD≌△CBE,若∠A=30°,∠C=80°,则∠CEB=( )
A.50° B.60° C.70° D.80°
【举一反三2】如图,点B,D,E,C在同一条直线上,△ABE≌△ACD,∠AEC=105°,则∠DAE的度数为( )
A.10° B.20° C.30° D.80°
【举一反三3】如图,若△ABD≌△ACE,且∠1=45°,∠ADB=95°,则∠B= °.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ABC≌△ADE,且∠CAD=10°,∠D=25°,∠EAB=120°,求∠DFB的度数.
【题型6】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其它
【典型例题】如图,△ABC≌△DEF,点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若测得∠A=∠D=90°,AB=3,DG=1,AG=2,则梯形CFDG的面积是( )
A.5 B.6 C.7 D.8
【举一反三1】三个全等三角形按如图所示摆放,则∠1+∠2+∠3=( )
A.160° B.180° C.200° D.240°
【举一反三2】已知△ABC与△DEF全等,BC=EF=4cm,△ABC的面积是12cm2,则EF边上的高是( )
A.3cm B.4cm C.6cm D.无法确定
【举一反三3】已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cm,面积为6cm2,则△DEF的周长为 cm,面积为 cm2.
【举一反三4】如图所示,已知△ACE≌△DBF,AD=10,BC=3.
(1)求AC的长.
(2)CE与BF平行吗?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5】如图,△ABC≌△CDA,那么AB与CD平行吗?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