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解题
钱塘湖:杭州西湖 时间:春天
春天的西湖
雷峰夕照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你能回忆起一首吗?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一生共创作了近4000首诗,与李白、杜甫齐名。著有《白氏长庆集》。
我会朗读
学诗首先要学朗读,七言律诗可以按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朗读。
按不同节奏齐读,读出诗人的不同心境。大家可以想象着读,仿佛诗人已回家中,正在回味刚才的美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解析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水波连成一片。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颔联:突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争暖树,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春天气象。
诗歌解析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诗歌解析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尾联:“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这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境。
诗歌品读
1、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2、说说诗人的游踪。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诗歌品读
3、那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诗歌欣赏
诗歌欣赏——我想对诗人说。
领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在诗人的引领下,我们欣赏到无尽的春景。请任选一联按照以下句式写话:
诗人啊,在你的引领下,我仿佛欣赏到 。
示例:
诗人啊,在你的引领下,我仿佛欣赏到:连绵不断的春雨使湖面上涨,放眼望,湖面宽阔,春水涟涟,云幕低垂,天水相接,好一幅宁静的水墨画。(以“水面初平云脚低”为例)
写作后交流,小组交流后推选出最佳文段。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畔桥,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1.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
2.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3.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
4.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小结本诗
1、学完整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在细笔描绘景物时,他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如春潮、浅草等,写这些具有早春特征的景物,是为了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所以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情由景出,景中寓情,写景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写景的目的。
2、再次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积累拓展
以本课其中一首为例,参考补白,具体说说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律诗的格律要求比较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对仗方面,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或四联,一般是颔联、颈联对仗。比如(野望)《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均为颔联和颈联对仗。每一对仗联要求句式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
押韵方面,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如《黄鹤楼》,二、四、六、八句“楼”“悠”“洲”“愁”押韵;而《使至塞上》则“边”“延”“天”“圆”“然”押韵。
谢
谢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