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汪曾祺
——赏一场雨,品一座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 《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难点)
2.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3.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之情。(难点)
学习目标
昆明的雨季漫长,通常在每年的五月至十月。但雨水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后的昆明,更是视觉与嗅觉的盛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芳草的湿润气息,天空染上绯红的柔情,蓝花楹带来童话般的梦幻,桂花香不经意间让人精神一振。
昆明 ,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因其属于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故享有“春城”的美誉。
作者名片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人间草木》《浦桥集》等。
汪曾祺的散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著称。其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充满了韵味与烟火气息。
写作背景
汪曾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昆明生活了7年。在昆明,他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相伴一生的师友和爱人,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就是这种魂牵梦萦的昆明情结,让年近古稀的他仍几度千里迢迢地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昆明的雨》是作者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的一篇,文章自然流畅,优美淡远。
zhà
辟 邪
bì
鲜 腴
yú
篱笆
暮年
情味
zā
八卦
ɡuà
一碟
dié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lí bā
格调
diào
吆喝
yāo he
mù
乍
密匝匝
jùn
青头菌
miǎn
缅桂花
gū
花骨朵
鸡
zōng
绿釉
yòu
字词清单
词语释义
连续不间断。 ______不断
新鲜肥美。 鲜___
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___目___舌
非常浓密的样子。 密______
晚年。 ___年
夏季的第一个月。 ___夏
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___喝
连绵
也说“连绵不绝”。
腴
张
结
现多作“瞠(chēnɡ)目结舌”。
匝匝
暮
《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孟
农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
吆
任务一:
初识春城之雨
1.宁坤要画
2.“我”想念昆明的雨
3.“我”到昆明之后才知道有雨季
4.昆明的雨季让人舒服
5.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6.昆明的仙人掌
7.昆明的菌子
8.昆明的杨梅和苗族的女孩
9.昆明的缅桂花和送花的母女
10.雨中的小酒店和雨中的情味
11.“我”想念昆明的雨
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9):
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
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我想念昆明的雨”
1984年3月2日,汪曾祺在西南联大的老同学巫宁坤来访,请汪老给他画一幅“有昆明的特点”的画。
汪曾祺画了一幅怎样的画?
右上角画了一幅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思考: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开篇为什么要描述这幅给宁坤的画呢?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①作者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写;
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雨季长
不使人厌烦
下下停停
但不使人气闷
气压不低,很舒服
浓绿的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有何独特之处,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
阅读4-5段,圈画出体现昆明雨的特征的词句。
任务二:
探寻雨中之物
作者只是在想念昆明的雨吗?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事?
悬空倒挂着的肥大的仙人掌
随处可见的菌子
火炭般的杨梅
填空:“我”想念昆明的雨,更想念______________。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作者只是在想念昆明的雨吗?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事?
填空:“我”想念昆明的雨,更想念______________。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
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因为有雨,缅桂花才会飘着花香……
因为有雨,昆明的杨梅才又大又好吃;
因为有雨,菌子很多,味道鲜腴;
思考: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对雨的着笔不多,却花费大量笔墨描摹这些内容?它们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悬空倒挂着的肥大的仙人掌
因为有雨,仙人掌才能才长得肥大、浓绿;
随处可见的菌子
火炭般的杨梅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因为有了雨,昆明便有了别样的美。
选择以下任一主题,赏析昆明的雨季美在哪里。
提示:结合分析的景、事、物,在文中找出你喜欢或觉得有趣的句段、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进行赏析。
景物美
滋味美
人情美
氛围美
小组合作,再读文本,找出能体现昆明雨季美好和诗意的句子,并仔细体会。
我们认为昆明雨季 美,理由是 。
合作探究
景物美
(6)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9)雨季的花是缅桂花。……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资料补充:
作者1939年来到昆明,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日本铁蹄的蹂躏之下,包括作者的家乡江苏高邮,作者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在战乱中来到南迁昆明的西南联大,在这里一呆就是七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作者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滋味美
青头菌
干巴菌
鸡油菌
牛肝菌
根据文中第7段的描述,猜一猜:这些各是什么菌子?
鸡
资料补充:
汪曾祺在《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里也记载过,他说:西南联大食堂的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常备的菜是盐水煮芸豆等,黑乎乎,脏兮兮的奇怪东西。只有雨季时牛肝菌上市了才可以改善一下他们清苦的生活。
人情美
(8)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9)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资料补充:
房东不是富豪,她是一个寡妇,而且还带着一个养女,她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
作者在《七载云烟》记载过: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了一个疙瘩。拮据是那个社会的常态,交通阻滞,邮汇不通,学生一贫如洗,教授也入不敷出,更何况买缅桂花的母女,可她们依然把作为自己经济来源的、珍贵的缅桂花送给在异乡求学的作者。
氛围美
(10)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语言特色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汪曾祺
欣赏完昆明雨季的美,让你感受到汪曾祺怎样的语言风格?
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常……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
——王安忆
“淡而有味”——语言淡、情味浓
任务三:
感悟生活之美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散文作品,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重要的感情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汪曾祺笔下的昆明,温润、丰满,使人动情。在汪曾祺生活的那个年代,这座城市真的有这么美好、安定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保护人才和科研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至长沙。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临时大学又分三路,西迁昆明,并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的老师和学生,是为局势所迫,翻越了大半个中国,一路颠簸,来到了这座城市。
1938年9月28日,日军首次轰炸了云南首府昆明,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在云南的残酷开始。
直至抗战结束,昆明都是日军狂轰滥炸的重灾区,共被轰炸142次。防空警报与躲避进入防空洞,成为昆明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助读材料
思考探究
在那个物资匮乏、社会动荡的战争年代,为什么作者笔下雨中的昆明却如诗一般美好呢?
“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在西南联大,当日本人的轰炸来袭时,大家都去跑警报,汪曾祺说:“跑警报’的‘跑’字用得不错,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成绩很差,但他还经常逃课,去昆明城泡茶馆,即“听他们的戏,喝他们的酒,害他们的病,种他们的花;日常如此,不以为意”。
解放后的1958年,汪曾祺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他说:“我还当了一回右派,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1966年,汪曾祺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参加扛煤等劳动改造。别人苦不堪言,他一大早上就起来,到地里掐一把花、几只叶子,回到屋里,开始对着实物画“马铃薯图谱”。
汪曾祺先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能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以平淡的心对待人生艰难,并且创造了积极的、乐观的、诗意的、美的文学世界。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
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做饭》
汪曾祺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夏天》
拓展阅读
古诗词中雨的意象
雨在古诗词中充当了重要的抒情意象,一类寓意愁苦,如相思、离愁、生活环境艰难、愁绪绵长等;一类寓意喜悦、希望、生机。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了解雨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感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类型 寓意 例句
苦雨
喜雨
借雨诉相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借雨写离愁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借雨写愁绪绵长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借雨写理想抱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借雨写生活环境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借雨写希望、生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借雨写喜悦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