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
A.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
B.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胡适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推动中国民主科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其对传统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此题可用排除法。胡适是改良主义者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者,B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故选B。
2.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答案】B
【解析】根据时间和材料内容可知,杜威描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商人、各行各业的人广泛参与的五四运动的情景。戊戌变法与题干中的时间1919年不符,A项排除;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五四运动才会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D项排除。故选B。
3.
1898年3月,《申报》刊文指出“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闹教之事由于中国乱民不知刺害,煽惑乡愚”。作者将当时教案频发的原因归为东西方文化冲突所导致的人民与洋教之间的水火不相容。这说明该作者
A.认为中国难以接受西方文化
B.没有看到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C.
找到了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
D.认为中国民众的愚昧发了战争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样,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爆发了。所以材料没有看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故选B,排除C。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排除A;材料没有找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而把责任归结为中国民众的愚昧是错误的的,排除D。
4.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二者的区别是
①
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
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
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
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的“长技”指西方的自然科学,陈独秀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故①正确;魏源的“长技”属于器物层面,故②错误;“制夷”体现了反侵略,新文化运动则深入到思想,故③正确;两者思想均来自于西方,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5.“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这一言论可能出自
A.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胡适的《文学改良色议》
D.严复的《辟韩》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辟韩》选自《严复集》,作于1895年,此文针对韩愈《原道》一文而作。韩愈在《原道》中从级建立封建等级制度、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角度,论述了君统治民的合法性。严复则严厉批驳了韩愈的观点,猛烈抨击封建君主的愚民政策正是造成国家贫弱局面、无力抵御外敌的原因。这本身就是对封建道统的大胆挑战,在当时具有批判现实的进步意义,具有明显的民权意识色彩。故D正确。
6.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自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A.
皇帝的随从顾问
B.
国家的权力中心
C.
朝廷的咨询机构
D.
政府的执行机构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自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但仍然保留君主专制的思想,故“上下议院”应是朝廷的咨询机构,故C.正确。皇帝的随从顾问,属于明朝内阁的性质,故A.排除。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西方议会制的特点,故B.排除。政府的执行机构,拥有行政权,不符合材料,故D.排除。
7.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答案】A
【解析】从表格的数值可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20世纪初,中国翻译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而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所占比重下降。反映出当时学习西方的重点转向人文和社会制度领域,故选A。题干看不出学习西方是被动和主动,排除B;题干提及的是学习西学比重的变化,排除C;D题干没有体现。
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在甲午战后的维新变法中已经产生;B项是在甲午战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中产生;D项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无产阶级专政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中主要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故选C。
9.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外交观念的变化,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奉行的是华夷观念,在《南京条约》后中英之间开始采用“照会字样”反映了传统外交观念受到了冲击,故C正确;A项中的“开始”在题干中不能体现;B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得到西方列强的平等对待,排除D项。
10.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批判。”该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国民革命
C.中共一大
D.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所述,该事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并且在文化领域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可知这是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到孔家店”的表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排除。
1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实践民主共和
D.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描述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和思想的逐步演变的历史,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C项只是符合民主共和思想,洋务运动等不主张反专制统治,排除D项。
12.“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思想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
A.“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含义是以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政治体制为主,引进西方的近代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ABD三项体现了以中国的思想为主,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认为中学和西学共同存在是相互对立的,相互融合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属于中体西用的内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
1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D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直接判断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宣传的主要思想是“开设议院,变法图强”,据此可直接判断D项正确,故选D。
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B.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魏源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学习西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他已经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但并不主张以西方的政治制度取代清王朝的君主专制,故选C。
15.清政府曾颁布一重要历史文献,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如下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下列判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
A.颁布时间应该是维新变法时期
B.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C.这一文献出台应遭到慈禧集团的强烈反对
D.这是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宪法性文件
【答案】D
【解析】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臣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答案是D。材料反映的是预备立宪。A
错误,它迟于维新变法。B错误,它本质上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C从材料中未体现,可以排除。
16.“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所以“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道”。这主张(
)
A.强化了“华贵夷贱”的思想
B.制约了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C.强调学习西方政治法律制度
D.开启了西学渐入中国新时代
【答案】B
【解析】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反映了它是洋务派的主张,它说明A错误;“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道”说明C错误;“开眼看世界”开启了西学渐入中国新时代,所以D错误。因为它没有涉及到西方的制度,这导致了洋务运动的最终破产,故答案是B。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翻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府而布之于百性。”法者,宪今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
存手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创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柯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严复在译著《法意》中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孟氏(孟德斯坞)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乏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荃本主张以及对秦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论述的西方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差异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产生这一论述的意图和时代背最。
【答案】
(1)主张: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影响:他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秦的统一和强盛,但过度的严刑峻法也是秦的暴政之一,给秦的灭亡埋下了
伏笔。
(2)
差异:在西方,法律面前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等,全体国民都要遵守。在中国古代,法律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意图:兴民权,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封建专制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思潮盛行(任意3点得6分)
【解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韩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关于“法”的主张及其对秦朝的影响,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性”、“刑罚必于民心,赏
存手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刑德并用等。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以下方面:韩非子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秦朝的统一和强盛,但过度的严刑峻法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伏笔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对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不难把握到答案,即,在西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国古代,法律是统治人民的工具。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等,把握到“兴民权,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维度即可。关于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史实展开,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
【答案】(1)A类:⑤③;B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⑧②;C类:⑥①;D类:④⑦。(2)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3)提示: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不同政治派别,其中⑤③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⑧②属于洋务派,⑥①属于维新派,④⑦属于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2)本题考查的是四派人物的主张,学生根据所学依次答出其各派主张即可;(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核心进行阐述即可,言之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