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第18课《昆明的雨》自主学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轻质减负】第18课《昆明的雨》自主学习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31 10: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昆明的雨》自主学习单
一、基础性练习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人间草木》《浦桥集》等。汪曾祺的散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著称。其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充满了韵味与烟火气息。
写作背景:
汪曾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昆明生活了7年。在昆明,他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相伴一生的师友和爱人,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就是这种魂牵梦萦的昆明情结,让年近古稀的他仍几度千里迢迢地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昆明的雨》是作者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的一篇,文章自然
流畅,优美淡远。
(一)基础知识运用
下面是小广的参赛稿(部分),请你帮忙修改。
月是故乡明,食是故乡味。或许是蓠笆墙边密砸砸的青菜、肥嫩的豆角,或许是记忆里那一声声“老板儿,来碗螺蛳粉”的yāo喝,或许是那一碗将细腻与清甜完美融合的绿豆沙……
千百年来,随着人们的不停迁徙,食材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是,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持久:早晨新挖的竹笋,经过简单处理,盛上餐桌,就是一道只有春天才有的下饭菜,竹笋炒肉,令人垂涎欲滴;从山里择拣的牛肝菌、牛肚菌……经过最原始的烹饪,就成了一罐鲜腴的菌汤,让无数“以山珍海味为馔,以肉禽鱼类为食”的人挂怀;还有柠檬鸭、纸包鸡、清甜艾叶粑、五色糯米饭、田螺鸭脚煲、壮家簸箕宴……这些特有的味道,成为身在异乡的人永远的牵念!
1.你帮小广写出拼音处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yāo喝 鲜腴
2.你发现语段中有两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3.小广:参赛稿中的画线句有点长,你能不能帮我找出它的主干?
我:我认为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
(二)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乍看(zhà) 篱笆(lí) 辟邪(xié) 逛市场(guàng)
B.旺盛(shèng)菌子(jūn) 鲜腴(yú) 密匝匝(zhā)
C.扳尖(bān) 苔痕(tái) 鸡(cóng) 蟹腿肉(xiè)
D.绿釉(yòu) 炽红(zhì) 择净(zhái) 缅桂花(miǎn)
(三)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厌烦 牛肝菌 不言而喻 春华秋实
B.一碟 花骨朵 痛心疾首 稍纵即逝
C.饱和 逛市场 兴致勃勃 轻飞曼舞
D.辣椒 黄闷鸡 死心塌地 闲情逸致
二、拓展性练习
6.根据课文《昆明的雨》,梳理出作者想念的昆明的人、物和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昆明的雨(节选)
汪曾祺
①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类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②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③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7.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选文细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等,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也描写了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如 等,表现了昆明的风土人情。这里所写景、事、物较多;但都围绕着 这一核心情感,这就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8.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连用问号和叹号,有什么用意?
这东西这么好吃?!
9.第③段画线句富有余味。请你说说到底是什么“使我的心软软的”?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0.有人说,细节的积累有两条原则:“用心地体验”和“有心地记忆”。结合下面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些原则的。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三、挑战性练习
11.学习了《昆明的雨》后,请你参加“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
(1)【导入“雨诉说”】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诉说”这一话题。
(2)【收集“雨词汇”】请摘录含“雨”字的诗句、成语、俗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诗句:
②成语:
③俗语:
(3)【批注“雨诗意”】阅读,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对下面这段话的批注,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参考答案:
一、基础性练习
(一)
【答案】1. 吆 yú 2. 蓠 篱 砸砸 匝匝 3.味道成为牵念
(二)【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菌子(jūn)——jùn; 密匝匝(zhā)——zā;
C.鸡(cóng)——zōng;
D.炽红(zhì)——chì。
故选A。
(三)【答案】D
【详解】D.黄闷鸡——黄焖鸡。故选D。
二、拓展性练习
6.
物 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数不清的木香花
人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
事 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7.菌子、杨梅、缅桂花 苗族女孩、房东 对昆明的思念 8.意在表达对干巴菌如此好吃的强烈惊疑和感叹,传达了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赞叹与喜爱之情。
9.是房东的热情善良,是“我”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深切喜爱之情,“使我的心软软的”。
10.因为作者“用心地体验”着女孩的美丽和娇柔,体验着昆明雨季的柔美,所以他“有心地记忆”着女孩的衣着、姿态、语言、声音等特点,这一切时隔多年依然记忆犹新,描写精准,足见得作者对昆明的深情。
三、挑战性练习
11.(1)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快乐的足音,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脸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你是否读懂了我?
(2)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未雨绸缪。 俗语:雷声大,雨点小;听风就是雨。
(3)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