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白杨礼赞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白杨礼赞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31 14: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白杨礼赞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_。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短篇小说的代表有《________》和《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它没有pó suō (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 zhī (    )。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tǎn dànɡ rú dǐ(      )。
(3)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ɡ yì xié chū(      )。
(4)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yān yān yù shuì(      )的情绪又将如何?
3.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傲然 伟岸 参天 妙手偶得
B.视野 贱视 挺拔 积雪初溶
C.靠拢 错综 质朴 诸如此类
D.宛若 鄙视 佩服 纵横决荡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点塑展览活动,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____________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____________,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____________,令人惊叹。
巧夺天工  具体而微  引人入胜   
B.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
C.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   
D.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在句末加“的任务”或“的责任” )
B.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在句末加“依赖”)
C.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倾注强大信心与力量。(把“倾注”改为“树立” )
D.“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把“而是”改为“更”)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C.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下面是对课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B.本文赞白杨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
C. 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 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9.选段从哪几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作用是什么?
10.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11.简析第三段的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选段结尾写楠木的目的何在?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音乐蕴含着哲学本原思想,这是我国古代乐论特为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支配这一时期审美意识的,不是商周以后的理性哲学,而是更为原始的本原哲学,以及由此形成的巫术文化。
音乐是一种神秘的艺术,它的音律能与天地自然相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音乐的作用,古人往往并不看重它的审美愉悦性,而把通神致用的功能放在首位。《列子 汤问》篇记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来到北方,见其地冰寒不生五谷,便吹律使天气回暖,于是禾苗得以生长。古今评论对这一类传说常常不予认同,认为其不符合科学道理,然而若从阴阳律学的角度看待它,其中的哲学意蕴就会显露出来。这种理念看似抽象,处于形而上学的思辨当中,但是在音乐的表现中则充满着一种原始郁勃的生命意态。由于音乐本于自然,因而音乐的至高境界也与自然天道相通,古代乐论涉及的音乐起源和音乐审美等问题,大都体现出辽远博大的宇宙意识,人们对音乐的鉴赏,也以把握这种形而上的思想意旨为最高境界。
音乐的本体在于它的形而上属性,也在于人类生命体的内在规律。它暗合生命节律,是自然美的最高体现。在西方美学史上,处于自然哲学阶段的古希腊美学,关注的就是艺术的本原问题,其美学思想注重对事物外在形式的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的原则去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认为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数”,美的事物就是体现着适当的数量关系的事物,事物本身必须符合和谐的数的比例。在音乐美的认识上,毕达哥拉斯认为,物质之间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是音乐形成的主要原因,它代表宇宙和谐的原理,也符合人的欣赏规律,所以它能给人带来美感。与西方美学传统不同,在我国古代,声音之道被哲学家纳入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范畴,古人运用阴阳学说解释音乐的起源,并把它同人体相对应来谈其养生意义,认为音乐顺应宇宙万物阴阳相生、动静相应的规律。
“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作为宇宙自然的对应物,阴阳消息与人的心理结构会产生全息的感应,这在古人对音乐起源的描述中就能体现出。音乐源于生产实践需要,为的是疏导人体阴阳两气失调的现象,这表明古人对阴阳之气有自己的理解。“气”是我国哲学本原论的基始范畴,它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成分,古人认为音乐的产生也是宇宙自然气化的结果。《礼记。乐记》对此有具体的描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这对文艺创作的“物感”说极有影响,“物感”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诗性境界,即主体在与客体互感互动的直观活动中倾听自然的回响。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音乐能够深主人心,化感性情,在主体接受过程中,人的情感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关于音乐的作用,西周的统治者历来重视德治,注重以礼乐作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音乐的教育功能关键在于“治心”,即消除人的内在欲望和外在的诱惑,使之归于“礼”,这就把音乐的本原放在人的心性基础之上了。音乐能够为社会的道德教化而经治人心,这是由它的本原基点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功能,反映了音乐的宗旨是“美善相乐”,倡导人与天地和乐的人格美。
我国先秦的乐论,一般以“乐”代指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在社会的运用中是指礼乐。谈到音乐的社会政治作用,为什么还会联系到哲学本原的概念?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与政治哲学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具体的途径是把社会现实的存在同天道自然联系到一起,把宇宙自然的最高法则与人类社会的政治规范相联系,从派生万物的本根上寻找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根据。正是由于这样的哲学思想基础,所以我国古代哲学十分注重对“本原”性、“本根”性概念的阐释,并通过这些哲学概念将社会政治道德观念融注到其中。
儒家学派注重“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把天道转化为社会礼仪规范,依此对人们的文艺活动加以约束。儒家的礼乐是天、地、人三者间相互沟通的纽带,社会政治思想要通过乐教影响人心来加以实现。《礼记。乐记》云:“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这是雅乐的根本功能,《诗经》中的《周颂》、《乐府诗集》中的郊庙歌辞都是这种祭祀音乐的典型代表。
总之,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正是由于看到了它“上接天道的形上根源,从而给予音乐至高无上的文化地位”。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音乐的神秘起源和地位,也关系到如何认识音乐的社会作用,强调音乐移风易俗、陶冶性情等伦理教化功能。
(摘编自王少良《中国古典音乐的哲学本原思想》)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史前时期以来,本原哲学和巫术文化就一直支配音乐美学思想,这是古代乐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B.用阴阳律学阐释音乐起源和音乐审美等问题,体现出辽远博大的宇宙意识,显露了音乐的哲学意蕴。
C.相较于音乐的形而上属性,人们更在意它所体现的人体的内在规律,借助这个规律可以促进养生。
D.我国古代哲学将哲学概念渗透进社会政治道德观念中,是因为其很重视阐释本原性、本根性概念。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具有众多功能,古人认为音乐的音律能与天地自然相接,从而实现通神致用,如邹衍曾吹律使天气回暖。
B.中西方哲学家都关注了音乐的起源问题,但其观点有所不同,如毕达哥拉斯就认为物质的对立统一才是音乐产生的原因。
C.古人认为音乐的产生与人体的阴阳两气有关,又是宇宙自然气化的结果,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催生了“物感”说。
D.儒家认为礼乐是天、地、人的连接点,可以沟通天道,作用于人心,使人们符合社会礼仪规范,从而实现社会政治思想。
15.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文中“音乐蕴含着哲学本原思想”观点的一项是( )
A.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B.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
C.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
D.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17.某市宣传部门拟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为全市智能音乐系统增设“礼赞劳动”专题模块,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这种公共音乐服务的文化依据。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8.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9.“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0、“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1.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2、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三、片段练习
23、仿写《白杨礼赞》第八段,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答案
1、茅盾沈德鸿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2、(1)婆娑 虬枝 (2)坦荡如砥 (3)旁逸斜出 (4)恹恹欲睡 3.B 4.C 5.C 6.B 7.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8.D
9.干、枝、叶: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紧扣“力争上游”,为写白杨树的精神美作铺垫。
10.不矛盾。(1)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的,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说它“决不是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的角度讲的,因为它具有不寻常的象征意义。(2)“极普通”是说白杨树在树中并不“贵族化”,“不平凡”是说它有着许多十分可贵而美好的品格。
11、第一句是说不应当只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由树联想到人。第二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体点出了由白杨树联想到的是哪些人。第三句是说守卫家乡的哨兵就像白杨树一样,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是说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2.写楠木为了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以达到艺术效果一致,协调,完整。再次点题,呼应开头,深化中心,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13.B 14.C 15.D
16、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②文章首先明确提出“音乐蕴含着哲学本原思想”的观点,③然后从“音乐的本体”和“音乐的社会作用”两个层面进行阐述,④最后总结音乐至高无上的文化地位与其蕴含哲学本原思想有关。
17、①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使人们产生审美愉悦,进而深主人心,化感性情。②音乐可以经治人心,使之归于“礼”,有助于强化社会的道德教化和礼仪规范。③音乐是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借乐教可以强化社会政治思想。
18.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19.“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
20、“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21、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
22、①指塔斯提哨所;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23.示例:松树是常见的树,然而它却是不平凡的树,就跟千千万万个劳动人民一样。它有极强的生命力,北风刮不倒,大雪压不倒,也跟不屈不挠的劳动者相似。我赞美松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劳动者,尤其象征了今天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所不可缺的勤劳、勇敢、昂扬向上的精神。我要做长青的松树,永葆青春的活力,为祖国奉献我所有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