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课件(共19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课件(共19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1 19:16:06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以文绘景,妙笔生“画”
——学习描写景物
青海湖
胡杨林
长江三峡
辛夷花
当你旅行归来,你能把心底的愉悦诉诸文字或者诉诸语言吗?你能让你心里的感动宣泄,让世界因你飞扬的文采而飞翔吗?
景物描写的核心技巧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情景交融
调动感官
侧面烘托
时空转换
景物描写的核心技巧
运用修辞 突出特征
动静相宜
虚实相生
空间转换有层次:运用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实现远近、高低、俯仰的视角变化
定点观察法
固定视角描绘景物整体布局,突出中心画面,增强描写稳定性与视觉聚焦感。
移步换景法
随观察位置移动展现不同景致,自然衔接场景变化,呈现动态的空间流动感。
观察与写作
晴空万里 ,蓝天白云下,是一片玉米地
晴空万里 ,蓝天白云下,是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 。(颜色/特征)远远望去,他们就像整齐列队的一个阅兵方阵。(远观/修辞)清风拂来,翻腾起层层叠叠的绿浪。(动态/修辞)
走近一看,每一株玉米怀里都抱着一两个胖嘟嘟的玉米宝宝。(移步换景/修辞/特征)
剥开玉米衣,嫩嫩的玉米粒就露出来了,排列整齐,饱满光润,像一串串黄色的珍珠。(特征/修辞)
看着它们,我仿佛闻到了煮玉米的清香,那个软糯香甜啊……(虚写/感官)
晴空万里 ,蓝天白云下,是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 。远远望去,他们就像整齐列队的一个阅兵方阵。清风拂来,翻腾起层层叠叠的绿浪。走近一看,每一株玉米怀里都抱着一两个胖嘟嘟的玉米宝宝。剥开玉米衣,嫩嫩的玉米粒就露出来了,排列整齐,饱满光润,像一串串黄色的珍珠项链。看着它们,我仿佛闻到了煮玉米的清香,那个软糯香甜啊……
佳作展示
组1:侧重调动感官写出景物的特点
组2:侧重运用不同的角度呈现景物最完美丰满的状态
组3:侧重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融入自己的情感。
组4 :引用诗句,动静相宜,虚实相生,侧面烘托。
写景技巧小练习:以下题目任选一个进行片段描写,也可以自拟题目或没有题目。《校园一角》《春(夏、秋、冬)日即景》《窗外》《墙角一枝花》《晨光》《江南雨》《夜》
老师寄语
美丽的自然就是一篇美文,大自然鬼斧神工,魅力无限。愿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有一支生花的妙笔。愿你能“以文绘景,妙笔生‘画’”。
。以文绘景,妙笔生“画”
——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辨识并说出景物描写的核心要素(如抓住特征、运用修辞、调动感官),独立完成一段200字以内、至少包含2种描写方法的景物片段,做到语句通顺、画面清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以前的写景散文,小组讨论提炼描写技巧;再通过“观察图片景物—引导写作技巧—动笔写作”的流程,掌握景物描写的实操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景物描写传递的作者心境(如对自然的赞美、对自由的向往),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提升用文字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热爱的能力。
教材分析:通过小学初中六七年的系统学习,学生见识积累了不少的美文美句。 本单元(人教部编八年级上三单元)也是优美的文言写景文,至此, 学生赏析写景散文、写作写景散文的能力应该做一个系统的提升了, 因此教材在本单元设计了一个作文教学——学习描写景物 。
学情分析:学生对景物描写其实是没有方法的,普遍觉得比写人记事之类有情节的文章更难写, 所以这一次讲解对语言表达能力不好、 完全找不到方法去进行景物描写的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而对作文好的同学可以达到一次飞跃 。
教学重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 型:写作课
教 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
电脑出示美景图片。
这些美景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桌丰盛的大餐,我们是可以大饱眼福的!可是,好的东西是需要分享的。
当你旅行归来,你能把心底的愉悦诉诸文字或者诉诸语言吗?你能让你心里的感动宣泄,让世界因你飞扬的文采而飞翔吗?
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自然景物描写的方法,让我们都能笔下千言,妙笔生花。
二、景物描写技巧的要点(学生活动:读语段,分析总结。)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突出特征,加深印象。(如颜色,数量,形状,声音,姿态,气味等)。
花色绚烂,争相开放,繁花盛开,生机勃勃,花味香甜,遍地花开等等。
2、调动感官,立体呈现。调动感官,感受景物并捕捉景物独特的地方,诉诸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3、空间转换,俯仰生姿。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就像一个摄影师,把头一会儿推远,一会儿拉近,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上下左右,内外东西, 远近搭配,俯仰结合, 写来灵活生动 ,景物千姿百态,完美呈现处景物的状态。
4、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发挥想象与联想,将虚景与实景结合起来描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5、锤炼语言,感染力强。 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6、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景, 不同的心境, 也有不同的景 。融情于景, 使景物鲜活有生命气息, 更有感染力。“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结合则是景物描写关键所在。
7、侧面烘托,魅力更添。正面描写是直接对景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衬托景物。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除此以外,写景的技巧还有很多:
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时的动静结合,二者是相互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你写出的景色才会传神动人。
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动静结合,写出了乡村的宁静和温馨。
(2)引用诗句,诗意盎然。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例:“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引用。
(3)换个时间,变化千面。时间延展法: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 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例: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还可以让学生说,比如对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归纳写景顺口溜:运用修辞 突出特征 情景交融 调动感官 动静相宜 虚实相生 侧面烘托 时空转换
注:时间不够可以不用例子
三、观察景物的方法有几种?
(1)定点观察法: 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适合用空间转换的方法去写。定点观察要分为三个步骤:①选择最佳位置;②锁定中心景物;③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在观察景物的时候还要注意:①捕捉景物的颜色、姿态、气味等;②变换各种视觉;③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四、课堂写作练习(看图片,移步换景写片段,逐步启发,层层推进)
远景:
1、晴空万里 ,蓝天白云下,是一片玉米地 。
2、晴空万里 ,蓝天白云下,是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 。(颜色/特征)远远望去,他们就像整齐列队的一个阅兵方阵。(远观/修辞)清风拂来,翻腾起层层叠叠的绿浪。(动态/修辞)
近景:
走近一看,每一株玉米怀里都抱着一两个胖嘟嘟的玉米宝宝。(移步换景/修辞/特征)剥开玉米衣,嫩嫩的玉米粒就露出来了,排列整齐,饱满光润,像一串串黄色的珍珠。(特征/修辞)
虚写:
看着它们,我仿佛闻到了煮玉米的清香,那个软糯香甜啊……(虚写/感官)
然后连起来展示,再师生共同总结技巧。
学生还可以指出老师写得不到位的地方。比如阳光下玉米地的清香等。
五、写景技巧小练习:以下题目任选一个进行片段描写,也可以自拟题目或没有题目。《校园一角》《春(夏、秋、冬)日即景》《窗外》《墙角一枝花》《晨光》《江南雨》《夜》
组1:侧重调动感官写出景物的特点
组2:侧重运用不同的角度呈现景物最完美丰满的状态
组3:侧重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融入自己的情感。
组4 :引用诗句,动静相宜,虚实相生,侧面烘托。
也可以自己确定侧重的技巧。
六:课堂小结
美丽的自然就是一篇美文,大自然鬼斧神工,魅力无限,愿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有一支生花的妙笔。愿你能“以文绘景,妙笔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