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语言要连贯:
让文章如行云流水
八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目录
01
导入与概念
02
话题要统一
03
顺序要合理
04
衔接要自然
05
写作实践与升格
06
总结与检测
CONTENTS
导入与概念
01
学习目标:三招掌握连贯
目标一
会用 关联词、提示语 保持句间衔接。
目标二
段落写作 围绕一个话题 ,注意内部语句连贯。
目标三
围绕中心 合理安排写作顺序 ,保持文章整体连贯。
什么是连贯?
什么样的谈话或文章让你感觉舒服、顺畅?
语言的连贯,就是指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在 内容和结构上衔接紧密 ,流转自然,逻辑清晰。
反面案例:断裂是如何发生的
问题语段
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我上周还去参观了美术馆,那里的画作也很美。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岸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这湖水让人想起一句古诗。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我的弟弟也非常喜欢小虾,经常在家的鱼缸里养。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拍打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风,轻轻地拂过湖面。
你觉得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话题跳跃:从“景色”到“画作”到“古诗”“鱼虾”,又突然跳到“弟弟”。
细节突兀:“经常在家的鱼缸里养”
顺序混乱,衔接生硬:描写景物的顺序不合逻辑。
语言连贯的核心三要素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为三个可学习、可操作的要点
一、话题要统一
保持一根主线
二、顺序要合理
遵循一种逻辑
三、衔接要自然
使用一些“粘合剂”
话题要统一
02
话题统一:一根竹签串山楂
定义:一个段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所有的句子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不能离题万里。
要求:段首可以有中心句,后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支撑、解释或阐述。
比喻:像一串冰糖葫芦,所有山楂(句子)都串在同一根竹签(中心话题)上。
正面示范:《昆明的雨》·菌子
原文语段展示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菌中之王是鸡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分析
中心话题:
“昆明菌子极多”。
如何展开:分别介绍了牛肝菌、鸡 、干巴菌、鸡油菌等,从“最多最便宜”到“菌中之王”,再到“中吃不中看”“中看不中吃”, 全部紧扣“菌子多”这一话题 ,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小试牛刀:判断话题是否统一
语段一 (话题统一)
我的妈妈非常勤劳。她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早餐。下班回家后,她也不闲着,立刻开始打扫卫生。她的烹饪手艺也很好,能做一大桌拿手菜。
中心话题: 妈妈的勤劳
语段二 (话题不统一)
我的妈妈非常勤劳。她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 我爸爸的工作也很辛苦。 今天学校的运动会很有意思。
问题: 插入无关信息,偏离主线
顺序要合理
03
顺序合理:给句子排队
定义:句子之间的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如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等)。
作用:让读者的思路能清晰地跟随作者的笔触。
回顾:再次审视“四周的景色”段落,其问题之一就是 顺序不合理 。
时间顺序示范:《背影》·买橘子
原文节选
(父亲)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顺序分析
严格按照 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 进行描写:“走”→“探身”→
“穿过”→“爬上”→
“攀”→“缩”→“倾”。过程清晰,画面感极强。
逻辑顺序示范:《白杨礼赞》·由形到神
第一步:形
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
→
第二步:神
揭示其象征意义,由表及里。
遵循了 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 的逻辑顺序,使文章的立意层层深入,连贯而有力。
顺序调整实战:二十四节气
原顺序 (逻辑颠倒)
①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之变;
②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四季的不同阶段;
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
④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量、降雪量的多少;
⑤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庄稼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
⑥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与排序,留心观察,其中大有学问。
调整后顺序 (逻辑顺畅)
.⑥③②①④⑤
⑥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与排序,留心观察,其中大有学问。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②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四季的不同阶段;①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之变;④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量、降雪量的多少;⑤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庄稼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
衔接要自然
04
衔接自然:给骨架贴筋脉
定义:运用语言手段,使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平滑过渡。
“粘合剂”类型:
关联词语
提示性词语
过渡句/段
重复关键词/代词指代
粘合剂一:关联词语
明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使文气贯通。
并列
一边…一边…、既…又…
递进
不仅…而且…、甚至
转折
虽然…但是…、然而
因果
因为…所以…、因此
条件
只要…就…、只有…才…
粘合剂二:提示性词语与过渡句
提示性词语
例如、譬如、正如、一般来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作用:引出例子或特别说明,让读者有心理预期。
过渡句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
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是段落之间的桥梁。
粘合剂三:重复关键词与代词指代
重复关键词
在后续句子中有意识地重复前句的关键词,形成语义上的延续。
示例:《白杨礼赞》中反复出现“白杨树”、“不平凡”等词。
代词指代
用“这”、“那”、“它”、“他”等代词指代前文提及的人或事物。
注意:指代必须明确,否则会造成歧义(如“四周的景色”中“它”的指代不明)。
写作实践与升格
05
写作习惯:三步养成法
写作前
列提纲,打腹稿,明确中心和顺序。
→
写作中
一气呵成,保持思路的连贯性。
→
写作后
朗读修改!拗口、含混处即是问题。
写作实践一:《节日》
写作要求:散文,不少于500字。
连贯性提示:
话题集中:重点选取一两件最具节日特色的事来写。
顺序合理:可按时间顺序写一天的活动,或按空间顺序写不同场景。
衔接自然:使用“清晨…中午…夜晚…”等时间词;转换场景时使用过渡句。
《节日》写作构思模板
中心话题(感受):春节的温馨与团圆。
选取事件:
1. 包饺子 (详写)
2. 送祝福 (略写)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下午→傍晚→午夜)。
计划衔接词/句:
“重头戏是…”、“不知不觉…”、“当…时…”
写作实践二:《一次劳动经历》
写作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连贯性提示:
过程清晰:写清劳动步骤,使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
融入感受:在叙述过程中,穿插内心活动(如由畏难到坚持,由疲惫到自豪)。
小提示:构思一下,劳动过程线是怎样的呢?内心的感受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语段升格训练:极简段扩写
原段 (流水账)
我去爬山。山很高。我累了。我看到了很多树。我坚持爬到了山顶。风景很好。
升格后示例
周末,我去挑战一座很高的山。刚开始,我兴致勃勃,但随着山路越来越陡,我开始感到疲惫,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沿途,虽然看到了许多苍翠的树木,但我已无心欣赏。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 于是 ,我咬紧牙关,一步一步继续向上攀登。 终于 ,我成功抵达了山顶。此刻,俯瞰着山下的壮丽景色,所有的疲倦都烟消云散,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总结与作业
06
课堂小结:让文字如溪水般流淌
话题统一
是基础
顺序合理
是骨架
衔接自然
是筋脉
将技巧内化为习惯,让笔下文字如溪水般流淌,以流畅表达助力思想闪光。
课后作业
完成写作实践二:《一次劳动经历》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