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昆明的雨:润泽心灵的记忆
八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
汪曾祺
入境:雨声唤起记忆
梳理:结构与线索
01
02
品读:景物美与语言美
03
赏析:情感与写法
04
升华与拓展
05
目录
CONTENTS
入境:雨声唤起记忆
01
学习目标与任务导航
昆明的雨:润泽心灵的记忆
品读语言
朗读课文,抓住昆明雨季 “明亮丰满” 的个性,品味文章如诗的语言。
梳理结构
梳理景、事、物线索,体会散文 “形散神聚” 的特质,把握文章内核。
体悟情感
理解文中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第二故乡的 深厚怀念 。
唤醒记忆
你眼中的雨是怎样的? 请描述一下。
走近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 (1920-1997)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以平淡笔墨写人间烟火,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文章以朴实清新、韵味悠长著称,在现当代文坛独树一帜。
作品背景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是汪曾祺晚年回忆性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背景源于作者青年时期(约1939-1946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求学的生活经历。昆明不仅是他的避难之所,更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昆明:七载青春,一生回望
西南联大求学经历,让昆明成为他终身的记忆矿藏。时年64岁,隔着岁月回望人生黄金年代,借景重返,写下这篇忆旧散文。
梳理:结构与线索
02
认识生字词
鲜腴(yú) 辟邪(bì) 菌子(jun)
篱笆(lí ba) 乍(zhà) 炽红(chì)
缅桂花(miǎn) 密匝匝(zā) 苔痕(tái)
绿釉(yòu) 鸡枞(zōng) 黄焖鸡(mèn)
词语释义
【鲜腴】新鲜肥美。
【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乍】①刚刚;起初;②忽然;突然。
【苔痕】苔藓滋生之迹。
【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密匝匝】状态词。很稠密的样子。
【辟邪】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作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由画起兴,直抒怀念。
文章从一幅描绘昆明特色风物(仙人掌、菌子)的画作写起,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核心情感。
第二部分(第3段):总体勾勒雨季印象。
总写昆明雨季时间长但不恼人,并以其“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以及草木“浓绿”旺盛的概括性印象,奠定全文基调。
第三部分(第4-7段):细数雨季丰饶物产。
具体描写了雨季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仙人掌、各类美味菌子、以及杨梅,以丰富的物产充分展现了雨季的“丰满”。
第四部分(第8-10段):描绘雨中人情与意境。
由物及人,通过房东送缅桂花和与友人酒店避雨两件事,展现了淳朴人情美,并营造出静谧诗意的雨中情味。
第五部分(第11段):收束全文,情感升华。
结尾再次点题,将“昆明的雨”升华为一个承载了所有风物、人情与青春记忆的温暖符号,使思念之情更为深沉。
品读:景物美与语言美
03
精细研读
1、文章开头有何独特之处?作者是如何引出“昆明的雨”这一主题的?
文章并未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这幅画包含了昆明特有的景物:倒挂开花的仙人掌和菌子。通过为画作题字,自然点出了昆明雨季“空气湿润”的特点和“想念昆明的雨”的情感,为全文奠定了怀想的基调。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与结构梳理
精细研读
2、课文围绕“昆明的雨”,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人、事?请尝试列出提纲。
景物: 仙人掌、各类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杨梅(火炭梅)、缅桂花、木香花。
人物: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友人德熙。
事件: 逛菜市场、在西南联大食堂吃牛肝菌、房东送花、与友人在莲花池边小酒店饮酒避雨。
精细研读
3、本文的材料看似很“散”,它们是如何被组织在一起的?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材料看似松散,但都被“昆明的雨”这一核心意象和“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情感线索紧密地串联在一起。所有景、物、人、事都是在昆明雨季这一特定背景下发生和存在的,共同构成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立体记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精细研读
4、作者直接描写“雨”的句子不多,但他笔下的昆明雨季总体给人怎样的感觉?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季并不阴沉,反而充满生机。
5、作者说“昆明的雨季并不使人厌烦”,原因是什么?
因为它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的,有节奏感,而非连绵不绝;“并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让人感到舒服。
第二部分:雨的特点与氛围品析
精细研读
6、文章是如何表现雨季的“丰满”与“浓绿”的?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作者引用“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并写到草木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这充分说明了雨季雨水充沛,万物滋长,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雨季气质:明亮丰满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明亮:
含光线、情绪双重意味,雨季并不阴郁。
丰满:
兼指雨水充沛、草木旺盛、滋味饱和。
长而不烦
雨季长,但下下停停,不气闷。
人气舒适
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草木旺盛
水分饱和,色彩浓绿。
精细研读
7、作者为什么选择“仙人掌”作为画的元素之一?它有何象征意义?
仙人掌是昆明人家门头辟邪的常见之物,极具地方特色。它“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一方面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另一方面也直观地证明了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为它的存活提供了条件。
第三部分:关键景物与语言品味
仙人掌:倒挂的顽强
细读“仙人掌倒挂开花”片段,其象征意义——在湿润中长出的坚韧,为城市定下温暖底色调。
辟邪功能:代替篱笆,体现昆明人将其纳入日常防御与审美。
生命象征:在湿润中长出顽强,先于写雨,为全文奠定温暖基调。
精细研读
8、在描写菌子时,作者是如何进行生动描绘的?试以牛肝菌和干巴菌为例分析。
作者从色、香、味、格调等多角度描绘。
牛肝菌: “色如牛肝”(色),“滑,嫩,鲜,香”(味与口感),描写直接诱人。
干巴菌: “中吃不中看”,外观像“半干的牛粪”或“被踩破的马蜂窝”(视觉反差),但炒熟后“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味觉惊喜)。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其美味。
菌子大观:色香味的盛宴
汪氏精准而平易的味觉叙事,写食物亦是写风土与记忆。
牛肝菌
“色如牛肝,滑,嫩,鲜,香”
青头菌
浅绿色,格调高。
鸡枞
菌中之王,味道鲜浓。
干巴菌
“像半干的牛粪……入口张目结舌”
精细研读
9、“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一句中,“软软的”是何含义?作者为何说“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软软的”是一种被美好、温情的事物所打动时,内心产生的柔软、温暖、陶醉的感觉。作者强调“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是为了说明这种情感是纯粹的、即时的,是直接被眼前这带着雨露的芬芳和房东的善意所触动而产生的幸福感,是昆明生活本身的美好打动了他。
精细研读
10、文章结尾部分,作者描绘在莲花池边小酒店避雨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和情味?
营造了一种静谧、安闲、略带寂寞而又充满诗意的意境。雨中静止的鸡、被淋湿的木香花、一杯浊酒、两位友人,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这“情味”是复杂的,有友情的温暖,有雨中的闲适,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喟。
第四部分:情感升华与艺术特色
精细研读
11、文末再次强调“我想念昆明的雨”,与开头形成呼应。这里的“雨”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雨吗?它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
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雨。这里的“雨”是一个丰富的意象,它承载着作者在昆明度过的那段青春岁月,那座城市的独特风物(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那里淳朴美好的人情。作者“想念”的,是整个昆明的生活,是那段让他感到“明亮、丰满”的生命时光。
精细研读
12、如何理解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的风格在本文中的体现?
平淡自然: 文章语言口语化,如话家常,不事雕琢,娓娓道来。
饶有趣味: 体现在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生动描绘上。比如介绍干巴菌的难看与好吃,写火车慢到能捡鸡枞的笑话,写鸡在屋檐下一只脚站着躲雨的情态等,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读来妙趣横生。
精细研读
13、本文是如何体现作者“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这一创作理念的?
全文所写皆是真实、平凡的生活细节:常见的菌子、街边的杨梅、门头的仙人掌、房东送的花、小店的酒……但作者却从这些平凡中发掘出了美——滋味的鲜美、色彩的明丽、人情的温暖、氛围的诗意。他通过文字将这些美好定格并传递给读者,让我们一同感受生活的可爱,从而“滋润心灵”,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念。
诗歌嵌入:沉静收束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赏析:
节奏由散到整,情绪由动到静。“湿”字重复用,形成回环余味,也见汪氏对古典意象的化用,为全文诗意作结。
赏析:情感与写法
04
形散神聚:情感主线
神: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与怀念
线索: 画 → 雨 → 物 → 人 → 情
四美并举:构筑昆明印象
1、景物美。仙人掌、菌子、杨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2、滋味美。菌子鲜香,杨梅甜美,语言中透出生活滋味。
3、人情美。卖杨梅的女孩、送花的房东...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4、氛围美。雨中的柔和、宁静、惬意,生活气息浓郁。
平淡与诗意:语言张力
平淡自然
用词精准: “滑嫩鲜香”直写味觉。
句式家常: 长短句交错,如话家常。
娓娓道来: 不事雕琢,亲切自然。
富有诗意
比喻新奇: 干巴菌如“半干牛粪”。
引用古诗: 结尾七绝,意境深远。
反复用字: “湿”字回环,余味悠长。
美学核心: 平中见奇 —— 越日常,越需炼字。
以小见大:细节藏情
仙人掌
代替篱笆,生命力顽强,象征昆明生活的温暖与韧性。
→
缅桂花
房东送花,花香如桂,是善意与人情美的媒介。
写作策略:选本土常见物 → 赋予多重功能 → 投射个人情感
升华与拓展
05
主题归纳:怀念滋润心灵
本文通过对昆明雨季中一系列典型风物、人情往事的细腻描绘,如肥美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以及莲花池边的小酌等,塑造了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形象。文章信笔所至,形散神聚,以“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一情感线索贯穿全篇,深切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昆明生活的无限怀念与喜爱。作者在其中寄寓了一种恬淡、温暖的生活态度,旨在将他所感受到的生活之美、人情之美与风物之美传递给读者,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
拓展阅读:走近汪氏散文宇宙
《故乡的食物》
写食
《翠湖心影》
写水
《我的家乡》
写城
体会汪曾祺“把日常写成诗”的一贯风格,通过群文阅读实现学法迁移。
写作任务:为故乡填空
《故乡的______》
选取一种食物或植物,模仿课文“物—人—情”结构,写一篇600字散文。
评价量表:
细节是否可感?
情感是否真挚?
语言是否平中见奇?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