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选修3 第四章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选修3 第四章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17 18: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阅读材料,重新认识“无烟工业”。
我们常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认为旅游业不像工业生产那样产生污染物
污染环境。真是如此吗?
?材料一:
??????????????? 认识误区—旅游是“无烟工业”
?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无污染产业”是一种认识误区,“无烟工业”只能在一定意义上领会。旅游同人类许多其他活动一样也会污染环境。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都造成环境问题;近年还有视觉污染,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大量宣传广告林立路旁,遮挡视线,妨碍人们欣赏悦目的景色,其色彩斑驳陆离,使人视觉疲劳。旅游设施大批涌现,若处置不当也会使环境质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一座现代化的宾馆,其各种能源的消耗和排污量可以超过一座一定规模的工厂。旅游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也会造成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建设性破坏,很多景点的草地经不起众多游人践踏,草已无法生存,土壤板结,生态退化。
在人类刚跨入21世纪之际,保护生态环境,寻求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实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和战略选择,不可掉以轻心。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旅游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寻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实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关注环境保护一样,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也促使人们关注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技能: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情感价值观: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重点:理解旅游环境容量;实现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协
调发展。
难点:理解旅游环境容量。       
★阅读材料一,从中可以看出旅游活动中常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污染环境
????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会产生各种废弃物。(旅游是一      
种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生活、是一种生活消费活动)
  大气污染?── 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
水污染?── 各种旅游设施排除的污水
???? 固体废弃物污染?── 旅游者乱抛垃圾等(教材图4.5)
  噪声污染── 交通工具喇叭、娱乐设施等
这些问题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2)危害生物
旅游地居民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例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森林、乱挖草皮等,会造成生态结构失调。(3)破坏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  
①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的修建
  ②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等活动(4)破坏视觉效果以上四点均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另外旅游开发也对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请看材料二彝族山寨及漫画,从中可以知道旅游活动还常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读材料、看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二:
        彝族山寨
彝族火把节原先只是小规模、分散地在彝族山寨中举行,火把用带刺的灌木制作。火把节成为著名旅游品牌后,凡有彝族聚居的县、市争相举办盛大的火把节,而且火把越做越大。某县一次火把晚会,全城变成火的世界,大街上的“火龙”长达千米。火把用松木干制而成,旁观的老人说:“火把闪闪,山上树倒”。
漫画: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1)破坏传统社区文化
(2)破坏文物古迹
???? ①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
???? ②少数旅游者不文明的行为
(3)造成城市问题★阅读案例3,回答问题
案例3: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造成的破坏
1.第一个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2.此处为何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3.此处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墙 此处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无度的城市发展与观光旅游 案 例: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造成的破坏 2004年在我国苏州召开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多种危险 正在威胁着或直接毁坏着世界遗产。”《濒危世界遗产目录》中列出了8条濒危原因,其中的第三条就是“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 展计划造成的消失危险。”邪路撒冷古及其城墙第一个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这个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弥足珍贵,但是,无度的城市发展与观光旅游,导致城市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目前,我国的长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利用不当的问题。例如,某些地方对长城的修缮是修旧如新,拆除原有的砖石墙体,用水泥和石块另修一段新的长城;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擅自扒开长城的豁口,随意丢弃拆下的城砖、碑刻、石炮、石雷等重要丈物,在豁口两端重修“长城”。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讨论了控制遗产胜地旅游的措施和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世界遗产旅游管理指南》,世界遗产中心正在与签约各国研究制定旅游管理的计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思 考 我国世界遗产因旅游开发而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你认为在开发世界遗产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什么?周边环境的破坏、社区的过度商业化、游客过多等。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旅游环境容量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衡量标准、分类
2.旅游开发地域的不同空间尺度有哪些?
3.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有何意义?
4.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
常用旅客流量来表示。 分类:旅游极限容量、旅游合理容量由小到大:旅游景点 旅游景区 旅游地
例:南天门 泰山 泰安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极限容量关系到旅游区能否持续发展;
合理容量关系到旅游者能否最舒适、最满意。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旅游活动规模远低于环境承载量:说明对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事例分析?── 庐山与黄山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比较
?  庐山: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个宽广的平台,建有小镇,镇上设施齐全,生活、游览都很方便,乘汽车可直达镇上。环境承载量较 。
黄山:黄山山上无较为宽广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下挑上来。游客多时,食、宿不便。
环境承载量较 。
试分析旅游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大小读课本图4.6、4.7,据案例4思考问题、讨论。
 1.颐和园采取了那些环保措施?
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案例: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与管理 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游客流量大,旅游季节性强,旅游旺季的游客流量往往达到或超过旅游环境容量。颐和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有大批珍贵文物古迹需要保护。在颐和园的旅游开发中,一旦造成环境破坏,就会使文物古迹遭受重大损失。因此,研究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提出有针对性的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颐和园全天开放时间为13小时,人均游览时间为4小时,每日旅游环境容量约为4.2万人次。但游客流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古建筑区是颐和园中的拥挤区,除上午6—8时外,游客流量经常超过旅游环境容量。
针对上述情况,颐和园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首先,实行内部空间旅游分流管理,改变游客流在园内的空间分布格局,将最拥挤的古建筑区中的部分游客引导到非建筑景区和水域,将游客流量达到饱和的景点的时间错开。具体措施一是在饱和区收取门票之外的附加费,附加费随游客流量的变动而上下浮动;二是在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一旦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 境容量,则停止游客进入。颐和园的游客量在空间
上差异明显。 高峰期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 思 考1.说说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对颐和园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
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三、旅游环境保护 具体措施:
1.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
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3.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
5.提倡“绿色”旅游 阅读讨论问题阅读以下资料,归纳旅游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用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分析各地出现的环境问题。
针对资料中表现出的环境问题,提出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 资料1:环北冰洋地区
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飞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资料2:环地中海地区 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预计到2020年,环地中海游客将达到3.5亿人。西班牙、希腊、土耳其、摩洛哥等国的海岸将受到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威胁。资料3:海南岛 海滩上建起五花八门的酒店。已生存千百万年的椰树林因建筑而毁于一旦。采挖珊瑚礁使海岸失去屏障,海岸线向陆地移动。资料4:彝族山寨 彝族火把节原先只是小规模、分散地在彝族山寨中举行,火把用带刺的灌木制作。火把节成为著名旅游品牌后,凡有彝族聚居的县、市争相举办盛大的火把节,而且火把越做越大。某县一次火把晚会,全城变成火的世界,大街上的“火龙”长达千米。火把用幼松干制成,旁观的老人说:“火把闪闪,山上树倒!”对比比较:课外活动分析本地旅游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对策。 [小结]一、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生物,自然资源,视觉效果)
  2 .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传统社区文化,文物古迹,过度城市化)
二 、旅游环境容量:
   1.旅游极限容量
  2 .旅游合理容量[课堂练习]
1.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2.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 ②破坏文物古迹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加重 ⑤土壤板结
⑥臭氧层破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B. ① ② ③ ⑤ C. ① ② ⑤ ⑥ D. ① ② ④ ⑤
3.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是(  )
A.根据长存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B.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C.旅游规模不超过旅游环境容量时,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D.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损坏
4.旅游区固体废气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
A.发展交通造成的垃圾 B.旅游饭店产生的垃圾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
5.旅游地造成生态失调,以至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  )
A.修建道路、饭店、参馆等服务性设施
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DBCBD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行为 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6.每逢旺季,众多游客涌到黄山上,食、宿不便。原因是黄山(  )
A.交通不便     B.科学考察价值不高 
C.旅游环境容量小  D.旅游价值不高
7.(双选)“五一”“十一”假期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境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数量方面常常不相上下。但是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到700万人次。
材料二 1992年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每年来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以10万人计。随着游人的增多,动物有所减少并自然隐退到景区内人迹罕至的森林深处去了。沟内有名的五彩池,其水位大幅下降。
(1)桂林和杭州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前者主要是(   )景观,后者则以(   )景观为主。
(2)材料一说明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中,除了游览价值外,
(       )和(    )也是重要因素。
(3)材料二反映的因游人增多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和(    )。
CAD自然人文 地理位置与交通市场距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课后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自拟题目,写一份有关旅游活动的小论文,谈谈如何协调发展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