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地球的运动昼夜更替1、昼夜现象(静态概念)2、昼夜交替(动态概念)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⑴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晨昏圈) (2)晨昏线的形状及特点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一个大圆。
②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和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由晨线半圈和昏线半圈组成,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晨线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昏线以西为昼半球。
④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晨线昏线●●切点切点极夜极昼西东东西⑤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分别决定了昼长和夜长(二)、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见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便产生了差异 。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3)计算
规定:①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12时。
②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0/小时,
因此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
1、地方时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0/小时
(“±”东加西减)如何求经度差和确定东西①两地同在东经度,值越大越向东,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值—小值)
②两地同在西经度,值越大越向西,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值—小值)
③两地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和,计算时间时,可以总
认为东经度在西经度的东侧,已知东经度求西经度就“—”,已知西经度求东经度就“+”。最后处理结果:
若时间结果大于24小时,则时间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
若时间结果小于0,则时间加24,日期减一天。001800W1800E900E900W450E10时??450W?地方时计算13时4时1时区时1、时区
①基准(起点)--本初子午线
②每个时区的范围及东十二区、西十二区的范围
③标准经线:每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
2、时区和区时(标准时)
(1)定义
每一个时区,以标准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2)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标准经线)确定的方法
标准经线的经度 = 时区数×150(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3)每一个时区的范围确定的方法
(中央经线的经度数-7.50 , 中央经线的经度数+7.50)
(4)已知某地的经度,求所属时区:
经度÷150 =时区数 (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5)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①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②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③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④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6)区时的计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时区差的计算及东西判断①两地同在东时区,越向东时区数越大,时区差为两时区之差
②两地同在西时区,越向西时区数越大,时区差为两时区之差
③两地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时区差为两时区之和,计算时可以总认为东时区在西时区的东面,已知东时区求西时区,就“—”,以知西时区求东时区就“+”。最后处理结果:
若时间结果大于24小时,则时间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
若时间结果小于0,则时间加24,日期减一天。实际上,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例1 采用时区的边界线的地方时,如印度(东5.5区)
例2 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区时,如朝鲜(东9区)
例3 采用几个时区中的一个时区的区时,如中国(东8区)称为北京时间
3、日界线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
偏转的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大小:与纬度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相关。2、偏转规律:
①在北半球向右,
在南半球向左;
赤道上,物体水平运动不偏向;
②随速度和纬度增大而加大偏转。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A.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 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B.自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C.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2)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值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本节内容结束 课件18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 黄赤交角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轨迹。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
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
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
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年回归运动二分二至阅读提纲Z.x.x. K 从图上看,如何比较昼夜长短? 试着找一找,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四个特殊日期全球昼长短分布规律。想一想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试一试,把你找到的规律用图画出来。想一想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试一试,把你找到的规律用图画出来。想一想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试一试,把你找到的规律用图画出来。想一想 你能以南京为例,说明南京在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吗?试一试,将规律用图画出来。昼长(小时)2412001224南京春分夏至冬至秋分春分Zx.xk 想一想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试一试,把你找到的规律用图画出来。正午太阳高度90°0°0°90°0°北极圈南极圈90°N90°S23°26′23°26′在图上如何看正午太阳高度?想一想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试一试,把你找到的规律用图画出来。正午太阳高度90°0°0°90°0°北极圈南极圈90°N90°S23°26′23°26′想一想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试一试,把你找到的规律用图画出来。正午太阳高度90°0°0°90°0°北极圈南极圈90°N90°S23°26′23°26′想一想 你能以南京为例,说明南京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吗?试一试,将规律用图画出来。正午太阳高度90°0°0°90°南京春分夏至冬至秋分春分Zx.xk Zx.xk 课件22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蓝色的美来自北非的沙暴直奔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直布罗陀海峡瑞士阿尔卑斯山冰岛Z.x.x. K 黑海红海在宇宙中地球的夜晚Zx.xk 如 此 壮 观 !在无云的夜晚欧洲和非洲的卫星图:
巴黎、巴塞罗纳已经华灯初上,而伦敦、里斯本和马德里仍然是白天。
你能看见海洋中的亚述尔群岛。
往下一点是玛代拉岛,再往下是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
你可以观看到从英伦三岛到加拿大以及在它们之间的冰岛。Zx.xk 夜幕降临欧洲和非洲法国冰岛意大利大陆架英国非洲这儿已经是夜晚西班牙大西洋佛得角群岛加那利群岛亚速尔群岛大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萨尔瓦多大西洋
巴西大陆架夜幕降临巴西大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萨尔瓦多累西腓福塔莱萨巴西戈亚尼亚乌贝兰迪亚贝洛奥里藏特弗卢里亚诺普里斯夜幕降临美国灯光最灿烂的城市是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迈阿密休斯敦达拉斯芝加哥加利福尼亚还是白天波多黎各美国我们的家园真是蔚为壮观啊! 多么美妙啊!
请把这些图片发送给尽可能多的人,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长期观看这些奇妙的景象。课件16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和时差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
体的偏移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昼夜交替3、昼与夜的分界线晨昏线是什么形状的?晨昏线是大圆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周期?晨昏线晨昏线晨线黑夜转向白天的交界线昏线白天转向黑夜的交界线晨线晨线昏线Z.x.x. K Z.x.x. K (二)时差1、同一纬度,哪个方向的点先见到日出?
哪个方向的点时刻早?2、同一时刻,不同的经度时间相同吗?不同,不同经度具有不同的地方时3、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多少?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多少?Zx.xk 1、全球共划分多少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多少?2、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4、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值多少?3、每个时区以哪根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区时?5、任意两个时区的区时差值如何计算?东加西减6、已知一个区时,求另一个区时法则? 思考:假如一个国家跨了好几
个时区,怎么办呢?活动一:计算此时此刻下列城
市的时间:
1、纽约 2、伦敦 3、开罗
4、东京 5、莫斯科Zx.xk 1、会不会出现双胞胎的妹妹比姐姐的生日大?活动二:考考你?2、我班的一位同学前一段时间花2元人民币在奥体彩票售点买了一张全球联网的彩票,今天无意拿出彩票发现中了5000万,但兑奖时间刚过。例题:1.一架飞机于5月1日上午8时从上海起飞
前往纽约(西五区),飞行时间需要8小
时,问到达纽约时,纽约时间是A.5月2日3时 B.5月1日3时
C.4月30日22时 D.5月1日12时2.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于北京时间2004
年8月28日凌晨1:00举行,比赛举行时,
当地时间是(雅典:东3区)
A 8月28日20时 B 8月27日20时
C 8月29日20时 D 8月28日6时3.2005年10月12日北京时间9时0分0秒,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州
六号”飞船,此时
A 伦敦时间为12日0时0分
B 东京时间为11日10时0分
C 华盛顿时间为11日20时0分
D 开罗时间为12日6时0分1、为什么长江三矶都出现在南岸?现象: 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
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安徽采石矶Zx.xk (三)地转偏向力(1)原因向左偏向右偏不偏-----惯性(2)法则赤道南半球北半球作用于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水、空气等Zx.xk 课件12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2 图1Z.x.x. K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A点昼长是
______小时,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
(2) B点处在______ (晨线或昏线)上,这一
天B点日出时间是________。 夏至1212点晨线3点 注意:
赤道与晨线交点为6点,
赤道与昏线交点为18点(3)这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太阳高度一年中达到最大值的范
围是___________。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
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说出ABCD所处二分二至的节气名称夏至夏至冬至春秋分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
中心的小圆表示极圈,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⑴此图表示 月 日前后的光照情况,判断
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⑵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 ,昼长是
小时。622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C12Zx.xk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
中心的小圆表示极圈,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坐标):
纬度_________
(4)此时,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 。
北回归线C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
中心的小圆表示极圈,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5)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_________。
(6)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点钟,B点的地方时
是 点钟。CAB1521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
中心的小圆表示极圈,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⑺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
情况是 。
冬昼夜等长上图是南京在春分、夏至和冬至三天正午太阳高
度变化示意图。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夏至春分冬至Zx.xk Zx.xk 课件28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能力层次: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运动规律。能知识精讲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1.绕转中心:地轴(一)地球的自转2.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NS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因为地球在自转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3.自转的周期甲乙(1)角速度: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的圆心角。(2)线速度: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1.公转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平均线速度:每秒钟30千米平均角速度:每天约东进59′角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为1度/日线速度: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平均为30km/s5.公转速度: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典题剖析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1~3题。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CB近日点远日点课堂小结自 转概念:地球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稳定公 转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地球公转平面)与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的夹角大小:23°26′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课件35张PPT。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NS侧视00450E俯视图
NS0000450E450WPSUN恒星PPE1E3E2恒星日太阳日ab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维度60°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南北两极即无线速度也无
角速度,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近日点远日点7月初,公转
速度慢1月初,公转
速度快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近快远慢”(二)、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小结:方向
(1)自西向东
(2)逆时针——北极看
(3)顺时针——南极看
周期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赤道处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60度处的线速 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3)南北两极点既无线速度和也无角速度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的概念 2.黄赤交角的大小
目前度数:23°26′
一轴、二面、三角度
三个基本不变66°34 ′观察下面地球在A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A处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观察下面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观察下面地球在C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C处的节气是秋分,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观察下面地球在D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D处的节气是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为例:夏至 6月22日前后冬至 12月22日前后秋分 9月23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赤道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23o26′N0o23o26′SP16活动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于是就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晨昏线(晨线)(1)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晨昏圈)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到昼的晨昏线为晨线,反之则为昏线(2)晨昏线的判断:NS晨 线昏 线晨 线昏 线晨 线(3)晨昏线的画法:
1、过地心与光线垂直(侧视图)
2、平分赤道
3、二分时,与经线圈重合;
二至时,与极圈相切(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东早西晚;东大西小)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3)计算:经度每隔15o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2、产生时差
地方时的产生东加西减0o180o180o7.5oW7.5oE中时区15oE22.5oE东一区120oE东八区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东西十二区②区时的计算公式:
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结果四舍五入)﹢(﹣) :东加西减
时区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中央经线度数=区号×15°求地方时已知A地时间,求B地时间。1.先计算出A、B两地的经度差解题过程:2.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4分×经度差)/1°如果B在偏东面用“+”,B在偏西面用“-“。例:A地为10时26分,经度为120°E,B地经度为80 °E,求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10时26分 (4分×40 ° )/1°- = 7时46分求经度已知A地经度,求B地经度。1.先计算出A、B两地的时间差(B-A)解题过程:2.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经度=A地的经度±(1° ×时间差)/ 4分东经用“+”,西经用“-“。例:A地为10时24分,经度为120°W,B地为11时,求B地的经度。B地的经度=120°W ( 1° ×36分 )/ 4分- = 111°W(2)统一区时 ,例如中国;我国领土地跨5个时区,全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③特别的计时方法 ( 1 ) 不同区时,例如美国;(3)东部区时,例如朝鲜; 日界线(结合课本知识)
180°东 十 二 区西 十 二 区减一天加一天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处不偏转。 (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3)直射 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渐长。 (4)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1 昼夜长短的变化(2)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大气上界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弱多;照射面积大,强度小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照射面
积小,强度大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概念: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 0°直射 90°0°<H太<90° 0°﹥0°﹤0°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最大(地方时十二点)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每减1°,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减1° )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0-|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距(如求夏至日福州(26°N)的正午太阳高度)
完成P19读图思考题
ABCD六、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51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地轴北极星返回自转方向自_____向______从北极上空看:__________从南极上空看:__________西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1日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4小时呢?★★★恒星日太阳日E1E2E3地球轨道PPP同一恒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 时间长度为24小时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转360°59′,P又位于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自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360°,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S太阳日地球轨道太阳日地球轨道返回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功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弧长=自转半径×转过的角度】地表一点在单位时间1小时内转过的角度和弧长
132自转的速度地球的公转公转周期恒星年:
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与某一恒星连线的时间间隔,为365天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
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为365天5时48分46秒,即一个回归年。返回 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近日点地球太阳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开普勒第三定律: 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行星,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应相等。P14的思考说明了什么?地轴太阳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太阳日、恒星日回归年、恒星年15°/时(两极为0)近日点﹥远日点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近日点﹥远日点NEXT地球的运动规律二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65日5时48分46秒
(1回归年)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路径23°26′N23°26′S3.2112.229.236.22次年3.2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年中,正午日影总是朝南的是 。
(2)12月22日,正午日影朝北的是 。
(3)6月22日,阳江地区的正午日影朝 。
(4)阳江与北京正午时候的日影, 的日影最长。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6.22北京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时差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白天与黑夜呢?太
阳
光思考: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那么还会形成昼吗?太
阳
光太
阳
光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1)昼夜的形成原因:1.昼夜更替(2)昼夜更替的形成原因:太
阳
光地球的自转运动思考:若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会不会有昼夜现象?会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会,也会,但昼夜更替的周期将会长达一年)晨昏线夜半球昼半球2、晨昏线请观察动画中晨昏线的形状。 晨昏线是个圆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的自传方向相反。昼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太
阳
光NS0°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相垂直)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可判断这一天为二分日或前后。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23°26′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晨线与昏线的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更替到昼半球的半圆线是晨线;由昼半球更替到夜半球的半圆线是昏线。 3.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1) 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早。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1小时;
经度相差1 °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注意: 0°经线(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称世界时,又称格林尼治时间。(根据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2)地方时与经度的计算①已知A地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
B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说明:
a.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则为“﹣”;
b.同减异加原则,以0°经线为准,同则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为“﹢”。 请计算:
1、已知45°W为9时,则75°W的地方时为 。
2、已知80°E晚上8时,则120°E的地方时为 。
3、已知15°E为16时,则40°W的地方时为 。答案:
1、7时
2、9时40分
3、12时40分(3)时区与区时原因:统一时间
(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可划分为24个时区)剪开②时区的确定:某地所在时区=某地经度/15°
(四舍五入,取整数)例:已知北京经度为116°E,求其所在时区。116°E/15°≈东8区③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某时区中央经线=该时区数×15°
(东西经根据该所在时区确定)例:已知北京时区为东八区,求其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东八时区中央经线=东8×15°=120°E④求时区差:同减异加原则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大减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求东3区与东6区、东3区与西4区的时区差区时的计算: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同减异加)
(东加西减)注意:
若计算结果大于24时,则减去24,日期加1天;若计算结果为负数时,则加上24,日期减1天。练习: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上海起飞,飞往夏威夷岛(西10区),飞行时间18小时,到达当地时间为( ) A?.9月17日0时30分??? ?B?.9月17日18时30分 C?.9月18日1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 ①当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17日18时30分,西十区为17日0时30分;
②飞机飞行18小时后,抵达西十区为:17日18时30分。B⑥.日界线的确定与特征A.人为日期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180°东12区西12区今天昨天注意:
东12、西12时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日。175°E175°WB.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180°(经度确定,时间不定)0时(时间确定,经度不定)180°0时N例: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12时0时60°W3月20日3月21日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
(1)ao是 线,bo是 线;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 ;
(3)请问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昏晨20时12时12时90°W,23.5°S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①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移
(水平运动的物体其方向发生偏转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转偏向力”是人们为便于研究和解释这一现象而假想的力)
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物体运动方向(南半球为例)地转偏向力偏转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只影响其方向,不改变其速度的大小。南左北右:
掌心朝上,四指表示物体运动方向,拇指表示物体偏转方向。物体运动方向偏转后的实际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你的经验,一年当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哪个季节? 想一想?北半球春分日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昼长?夜长?太阳光线?北半球夏至日昼夜半球、晨昏线?昼夜长短?极昼与极夜北半球冬至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短夜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课件16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磁暴(3)极光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2、主要的太阳活动类型(4)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高能带电粒子--干扰磁场--磁暴。产生“磁暴”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Z.x.x. K Z.x.x. K 形成极光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关系Zx.xk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Zx.xk 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例1、某人某日观测某恒星位于他的正头顶的时间是20点,当第二天晚上他又看到这颗恒星位于他正头顶的时间是 ?例2、某人某日观测太阳位于他的正南方的时间是12点, 当第二天他又看到太阳位于他正南方的时间 是 ?19时56分4秒12时23时56分4秒 自转3600 真正周期 用于科学工作 24时 自转360059/ 昼夜更替周期 用于日常生活 自转速度:角速度: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的圆心角。分布规律: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150/小时。
线速度: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无角速度和线速度(或为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轴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1恒星日23时56分4秒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150/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Φ0NV Φ =1670*COSΦΦV Φ V 0 r R R V Φ =2∏r/TV 0 =2∏R/TV Φ / V 0 = r/R=
COSΦ
作业:《墨池课堂》P11 1-5题
Zx.xk 课件14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北逆南顺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中心太阳太阳中心 远日点近日点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1月初7月初 速度慢 速度快S1S2S3S1 =S 2=S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轴太阳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150/小时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
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Z.x.x. K Z.x.x. K 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及其影响:黄赤交角(1)关系:同时进行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及其影响:(2)特点:
①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黄赤交角大小不变(3)影响:导致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1)关系:同时进行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23°26'N23°26'SZx.xk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23o26‘N23o26‘S( )( )( )( )(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如何变化?黄赤交角变大呢?若黄赤交角为00,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如何变化?黄赤交角为900呢?秋分春分夏至冬至23o26‘N23o26‘S春分日3月21日前后23o26‘N23o26‘S( )( )( )( )(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范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范围
(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范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间范围
(4)地球上每年有太阳直射的范围,有两次直射的范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23o26‘N23o26‘S( )( )( )( )(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如何变化?黄赤交角变大呢?若黄赤交角为900,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如何变化?黄赤交角为00呢?秋分春分夏至冬至Zx.xk 作业:地图册 P51 4(1)(2)(3)(5)、7
《墨池课堂》P11 6-8题Zx.xk 课件19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三、昼夜交替NBS三、昼夜交替晨昏圈是与太阳光线垂直的一个大圆,在平面图上表现为与太阳光线垂直的一条直径。ABCZ.x.x. K Z.x.x. K ABC如果地球不自转,只绕太阳公转,地球表面有昼夜交替吗?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呢?如果地球只自转,不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呢?Zx.xk 1、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3)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四、时差(2)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比偏西地点的地方时早成都的地方时与我们使用的时间早还是晚?此刻成都的地方时是?在北京旅游的李先生早晨七点看到宾馆大堂挂着这样几幅钟,分别表示旧金山(西八区)、东京和开罗的时间,发现其中有一个表示的不正确,请先对号入座,再找出错误的一个。东早西晚,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时区差同减异加旧金山东京开罗AC12B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SM12OPQ0o180o180o7.5oW7.5oE中时区15oE22.5oE东一区东十一区172.5oE172.5ow30oE37.5oE东二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西一区15ow(2)区时:每个时区统一使用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东早西晚,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时区差同减异加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180o减一天加一天今天昨天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1800经线,日期减一天西十二区东十二区9月26日15:00一艘轮船位于1800经线附近,5分钟后该船越过1800经线,越过该经线后,轮船上的日期和时间是?Zx.xk 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120 °E的地方时(3)法定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赤道不偏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看出去西岸东岸北岸南岸西岸东岸车辆和行人靠右行左右鞋磨损程度不同
水漩涡的形成 跑道上逆时针跑行 作业:《墨池课堂》 P12 1-6Zx.xk 课件13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五、昼夜长短的变化整个纬线圈=昼弧+夜弧 24 =昼长+夜长学科网 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NS二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Z.x.x. K Z.x.x. K 春分昼夜等长秋分昼夜等长夏至昼最长冬至昼最短昼渐长,昼长夜短昼渐短,昼长夜短昼渐长,昼短夜长昼渐短,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哪一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一方向移动,哪一半球昼变长。Zx.xk 判断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A、植树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变短夜变长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注意:昼夜长短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就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12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随纬度变化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由直射点向
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太阳两次直射,回归线直射一次(离直射点的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Zx.xk 作业:《墨池课堂》P12 题组三1-6
Zx.xk 课件8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S直S斜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五带划分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四季更替太阳辐射纬度变化太阳辐射季节变化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地球公转Z.x.x. K Z.x.x. K 1、气候四季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八、四季的更替 2、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七、四季的更替春分日23o26‘N23o26‘S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夏季冬季八、五带的划分南寒带北 温 带热 带北寒带南 温 带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23o26′N23o26′S66o34′N66o34′S(有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有四季更替)(有四季更替)Zx.xk 探究讨论:(2)如果若黄赤交角增大为25°,五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黄赤交角为0°,地球上是否会产生四季? Zx.xk 课件6张PPT。《地球的运动》课件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对于这张图片你的疑问是?1、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如
何转动,请画出示意图2、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如
何转动,请画出示意图结论:1近快 7远慢问题1:为什么本半球下半年长于冬半年?问题2:说出儿童节到国庆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夏半年冬半年Z.x.x. K Zx.xk Zx.xk 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