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免疫失调(第2课时)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免疫失调(第2课时)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7 22:2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2课时
选必一
免疫缺陷病
03
免疫功能过强
预防:避免接触过敏原
实质:免疫系统对外界无害物质发生免疫反应
实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实质: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失调
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甚至丧失的情形又是什么样的?
一、免疫缺陷病
1.概念:
指由机体免疫功能 或 而引起的疾病。
不足
缺乏
2.类型: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实例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概念
实例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大多数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一、免疫缺陷病
“泡泡男孩” 大卫·菲利浦·威特
该病是由与 发育有关的 或缺陷引起的。
①发病机理:
②特点:
患者多为 和 ;
存在严重 和 缺陷,任何一种病原体感染,都是致命的。
病例1: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淋巴细胞
基因突变
新生儿
婴幼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基因治疗的流程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概念:
(2)实例: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病例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1)致病病毒:
外壳: 保护内部核酸的蛋白质外衣
病毒包膜: 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核酸: 两条RNA链
逆转录酶: 进入宿主细胞后将RNA转化为DNA
表面蛋白: 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RNA
DNA
mRNA
逆转录
转录
翻译
蛋白质
RNA
遗传物质:
单链,突变频率高,变异类型多,疫苗难研制
(2)致病机理:
攻击人体的 ,主要侵染 。
辅助性T细胞
免疫系统
病例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HIV表面蛋白可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
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
受体
侵入人体细胞
一、免疫缺陷病









HIV 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
吸附
注入
逆转录
入核
整合
转录
翻译
组装
释放
思考:如何阻止HIV增殖?
抑制HIV表面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抑制逆转录过程
在HIV侵入人体后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浓度又快速下降。
HIV刚侵入机体时,机体作出免疫反应,辅助性T细胞分裂数量增加,随后由于HIV的大量增殖,并侵染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大量死亡。
病例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3)艾滋病的发病过程:
(1)图中A阶段,HIV的浓度上升后又快速下降,为什么?
(2)图中,辅助性T细胞在HIV刚侵入机体时浓度有所增加,随后一直持续下降,为什么?
具有潜伏期;HIV侵入人体后通常可以潜伏2-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一、免疫缺陷病
病例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3)艾滋病的发病过程:
(4)在C阶段,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但不为0,为什么?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依然可以分化生成部分辅助性T细胞
(3)C阶段,临床出现艾滋病症状,最终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表明患者丧失了免疫系统的哪些功能?
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
(5)HIV侵入人体,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完全丧失吗?
不会,非特异性免疫还在
一、免疫缺陷病
因为辅助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如果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严重减退甚至丧失,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HI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病例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一、免疫缺陷病
(4)治疗方法:
目前仍__________找到根治HIV感染的有效方法,大多数治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没有
目的是有效地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也为“到2030年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终结艾滋病”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这样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对所有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实行“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
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
对艾滋病毒有效阻断时机是高危后72小时,2小时内是最好,越早越好,正确服用阻断药在72小时内阻断失败概率只有 5/1000左右,因此阻断药对于阻止HIV扩散非常必要。
逆转录酶抑制剂
整合酶抑制剂
【资料2】HIV病毒主要分布在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该如何预防?
主要传播途径: 、 和 。
预防措施: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①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病例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②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
③发生易感行为后主动检测并积极治疗;
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⑤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一、免疫缺陷病
关爱艾滋病人从我做起
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什么?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
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
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
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
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
失毒性:
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正常免疫
1.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2020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人体免疫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所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截至目前,人类仍然没有找到能够彻底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避免与患者体液的接触可以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
B.血浆中是否存在抗HIV的抗体,可作为艾滋病检测的重要依据
C.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
或恶性肿瘤等
D.某些逆转录酶激活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D
习题巩固
2.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辅助性T
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HIV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有攻击作用,
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
细胞免疫
B.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数量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
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
习题巩固
3.辨析题
(1)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
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 )
(2)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 )
(3)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
可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 )
(4)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
×
×


习题巩固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免疫防护
正常
异常
机体能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即过敏反应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正常
异常
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正常
异常
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
机体容易导致癌症或免疫缺陷病
课堂小结
1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的同时,也攻击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等
课堂小结
1.一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
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 d1(简称F蛋白)。
请判断下列推理是否合理。
(1)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
(2)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 )
(3)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长养猫。( )
2.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干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
C.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D.在该免疫发生的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课堂练习
A
3. 2020年春,我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抗击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
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绝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得以康复。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身的免疫系统是怎样同这种病毒作战的?其中T细胞和B细胞分别起什么作用?
课堂练习
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机体会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病毒作战。其中,辅助性T细胞可以通过向B细胞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直接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使病毒释放出来,从而使得病毒被体液免疫消灭。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它受到刺激后,可以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抗体与病毒的结合可以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另外,B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也可以向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
(2)为什么有的患者体内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风暴”是指由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细胞因子可以刺激免疫细胞活化,活化的免疫细胞又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正常情况,这个过程在机体精密调控下进行。有些人在严重干扰(如SARS、流感)等异常情况下,细胞因子调控失常,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导致异常免疫应答,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有推测认为,“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由免疫系统对新的、高致病性的病原体的过激反应造成的。
课堂练习
(3)为了让类似的疫情不再重演,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公共卫生治理?
如何改进个人卫生和其他生活习惯?
作为公共卫生的参与者,我们平时应该积极参与提升公共环境卫生的生活;在遇到突发的传染病疫情是,要依靠科学、按照卫生管理部门提出的个人预防措施建议,做好自我防护;等等。从个人卫生和其他生活习惯方面,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心态和按时作息;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等等。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