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模型)-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模型)-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7 15:20:25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模型)-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宁津期中)中,为角平分线,,则线段的长为(  )
A.9 B.11 C.12 D.15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角平分线的概念;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在上截取,连接,如图
∵为角平分线,



∴,,即,





故选:A.
【分析】在上截取,连接,根据 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则,,即,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2.如图, 平分 , 过 作 交 于点 , 若点 在 上, 且满足 , 则 的度数为(  )
A. B.
C. 或 D. 或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如图,做辅助线,DF=DF'=DE,
∵BD平分∠ABC,
∴∠FBD=∠EBD
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FBD≌△EBD,
∴∠DFB=∠DEB,
∵DE∥AB,
∴∠ABC=∠DEC
∵∠ABC=
∴∠DEB=,
∴∠DFB=∠DEB=,
当点F位于点F'处时,
∵∠FBD=∠EBD
∴∠DFF'=∠DEC=,
∵DF=DF',
∴∠DF'B=∠DFF'=.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作好辅助线,根据图形的对称性质得到△FBD≌△EBD,再结合题目中的已知信息DE∥AB,即可求得∠DFB=∠DEB=,当点F位于点F'处时,通过DF=DF'可以知道△DFF'为等腰三角形,所以∠DF'B=∠DFF'=.
3.(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在中,为AB的中点,为CD上一点,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有下列结论:①;②;③为等边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知识点】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AC=BC,
∴∠CAD=∠B=30°,①正确;
如图,连接PB,由题可得CD为AB的中垂线,即PB=PA,∠PAD=∠PBA,
∵PA=PE=PB,
∴∠PEC=∠PBC,
∴∠PAD+∠PEC=∠PBA+∠PBC=∠B=30°,②正确;
由②知 ,且∠B=30°,
则∠PAE+∠PEA=180°-30°-30°=120°,
∵PA=PE,
∴∠PAE=∠PEA=60°,则为等边三角形 ,③正确;
如图,作P关于AB的对称点P',连接P'A,P'D,
则AP'=AP=AE,∠PAD=∠P'AD,
∵∠EAC=60°-∠CAP,∠P'AC=30°+∠DAP'=30°+∠PAD=60°-∠CAP
∴∠EAC=∠P'AC
在△EAC和△P'AC中,
∴△EAC≌△P'AC(SAS)
∴CE=CP'=CP+2PD,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①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判断,②连接PB后,可得到∠PAD+∠PEC=∠B从而得到结论,③利用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来判断,④利用对称构造出2PD后,结合三角形全等进行说明.
二、填空题
4.(2024九上·福田月考)如图,点C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同侧分别作等边和等边,与交于点O,与交于点P,与交于点Q,连接、.现给出以下结论:①;②;③平分;④.其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①②④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角平分线的概念;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解:∵△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D=CE,∠ACB=∠DCE=60°,
又∵∠ACB+∠BCD=∠DCE+∠BCD,即∠ACD=∠BCE,
∴△CDA≌△CEB
∴AD =BE,故①正确;
∵△ACD≌△BCE(已证):
∠CAD =∠CBE
∠BPO=∠APC
∠AOB=∠ACB=60°,故②正确;
如图所示,过C点作CM⊥BE于M,CN⊥AD于N,
∵△ BCE≌△ACD,
S△BCE = S△ACD,BE = AD,
∴×BE×CM=×AD×CN,
∴CM=CN,
∴OC平分∠AOE,
∴∠COP=∠COQ,
∴∠BOP=∠DOQ,
∴∠BOC =∠DOC,
又∵∠CBO与∠CDO不一定相等,
∴∠OCB与∠DCO不一定相等,
∴CO不一定平分∠BCD,故③错误;
在AP上截取AH=OC,连接BH,如上图所示
∵△ACD≌△BCE,
∴∠CAO =∠CBO,
∵∠CBO+∠CEB=∠ACB=60°,
∴∠CAO+∠CEO =60°,
∴∠AOE=120°,
又∵OC平分∠AOE,
∴∠AOC=60°=∠ABC,
∵∠APB=∠CPO,
∴∠BAH=∠OCB,
又∵AB=BC,
∴△ABH≌△BCO(SAS),
∴BH= BO,
又∵∠AOB=60°,
∴△BHO是等边三角形,
∴OH=OB,
又∵AO=AH+OH,
∴AO=BO+CO,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分析】先根据条件,推出△CDA≌△CEB,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证明①②正确;通过做辅助线,利用等面积法、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即可证明③不一定成立;再利用截长补短法,去构造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推出④正确。
三、解答题
5.已知△ABC中,AB=AC,∠BAC=120°.
(1)如图①,点 M,N 在底边 BC上,且∠ANB=45°,∠MAN=60°.请在图①中AN 上方作出∠NAD=60°,且AD=AM,连接ND,CD,并直接写出 BM与CN的数量关系   .
(2)如图②,点M在BC上,点 N在BC的上方,且∠MBN=∠MAN=60°,求证:MC=BN+MN.
【答案】(1)解:如图1BM=2CN
(2)解:如图2,在CB上截取CG=BN,连接AG,
∵AB= AC, ∠BAC = 120° ,
∴∠C= ∠ ABC= 30°,
∵∠NBM=60°,
∴∠ABN=30°,
在△ABN和△ ACG中
∴△ABN≌△OACG (SAS), ,
∴∠BAN=∠CAG,AN=AG,
∴∠BAN+∠ВАМ=∠ВАM+∠CAG=∠MAN=60°,
∴∠MAG =∠BAC- ∠BAM - ∠CAG = 60° ,
∴∠NAM = ∠GAM,
在△АМN和△ AMG中
∴△AMN≌ △AMG (SAS),
∴MN = MG,
∴MC=MG+GC=MN+BN.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1)∵ ∠MAN=60°,∠BAC=120°,
∴∠ВАM+∠CAN=60°,
∵ ∠CAD+ ∠CAN = 60°,
∴ ∠CAD= ∠ВАМ,
又∵ AD= АМ, AB= AC,
∴△ABM ≌△ACD (SAS),
∴BM=CD,∠B=∠ACD=30°,
∵ AM=AD,∠MAN=∠DAN,AN=AN,
∴△AMN≌△ADN (SAS),
∴∠ANM=∠AND=45°,
∴∠MND=90°,
又∵ ∠DCN = ∠ACB+ ∠ACD= 60,
∴∠CDN = 30°,
∴CD= 2CN,
∴ВМ = 2CN.
故答案为: BM = 2CN.
【分析】 (1)①证明△ABM≌△ACD (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M = CD,∠B=∠ACD=30°,证明△.AMN≌△ADN (SAS),得出∠ANM=∠AND= 45%,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
②如图2,在CB上截取CG = BN,连接AG,证明△ABN≌△ACG(SAS),得出∠BAN =∠CAG, AN = AG,证明△AMN≌△AMG(SAS),得出MN = MG,则可得出结论;
6.(2024八上·武汉月考)如图,已知,点D是BC上一点,.
图1 图2
(1)如图1,若,,求证:


(2)如图2,请直接写出与之间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总有成立.
【答案】(1)证明:①∵,∴
∴.
②在上截取,连接,
∵,
∴,
∴,
∵,
∴,即:,
由①知:,
∵,
∴,
∴.
(2)解:.
【知识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解答】(2)解:当时,总有成立.理由如下: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
∴,即:,
∵,,,
∴,
∵,
∴,
∴,
∵,
∴,
∵,
∴,
∴.
【分析】(1)①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结合平角定义,推导角的相等关系.
②通过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全等判定,证明线段相等.
(2)类比(1)的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与角度推导,得出与的数量关系.
(1)证明:①∵,

∴.
②在上截取,连接,
∵,
∴,
∴,
∵,
∴,即:,
由①知:,
∵,
∴,
∴.
(2)当时,总有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
∴,即:,
∵,,,
∴,
∵,
∴,
∴,
∵,
∴,
∵,
∴,
∴.
7.(2025八上·东莞月考)【问题情境】
(1)如图1,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个叔叔帮他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并延长到D,使;连接并延长到E,使,连接并测量出它的长度,如果,求间的距离.
【探索应用】
(2)如图2,在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到点E使,再连接(或将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拓展提升】
(3)如图3,在中,,,,,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证:.
【答案】解:(1)如图,连接,
在和中,
∵,

∴,
(2)延长到点,使,连接,
在和中,

∴,
∴,
∵在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解得,
∴;
(3)证明:在上截取,
由题意可得:,
∴,
∴,
又∵, ,
∴,
∴,,
又∵,
∴,
在和中,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倍长中线构造全等模型;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连接,通过“SAS”证明,由全等的性质得出;
(2)延长到点,使,连接,则,通过“SAS”证明,可得,再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即即可求解;
(3)在上截取,通过“SAS”可以得到,得到,,从而得到,再根据“AAS”证明,得到,即可得出结论.
8.(2024八上·义乌月考)已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
(1)为探究上述问题,小王同学先画出了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即如图1,
当时.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使,连接.请你在图1中添加上述辅助线,并补全下面的思路.
小明的解题思路:先证明__________;再证明了__________,即可得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
(2)如图②,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
(3)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所在直线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
【答案】(1);;
(2)解:(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是:如图2,延长到,使,连接.

∴,
∵在与中,

∴.
∴,
∴.
∴.
在△AEG和△AEF中
∴(SAS).
∴.
∵.
∴;
(3)或或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分类讨论
【解析】【解答】解:(1)补全图形,如图:
小明的解题思路:先证明,再证明了,即可得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故答案为:,,;
(3)①分别在边上,则有成立,第(2)问已证明;
②点在边延长线上,点在边延长线上,此时;
证明:在上截取,使,连接.
∵,
∴.
∵在与中,


∴.
∴.
∴.
∵,



∴;
③当点在延长线,点在延长线,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同上可证明:,
∴,
∴,
即,
综上所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分析】
(1)依据题意,补图,补充思路即可;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延长到,使,连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ABG=∠D,结合已知,用边角边可证,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可得AG=AF,∠1=∠2,由角的和差可得∠GAE=∠EAF,结合已知,用边角边可得△AEG≌△AEF,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可得EG=EF,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求解;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分别在边上,②点在边延长线上,点在边延长线上,③当点在延长线,点在延长线,如图,在上截取,连接,根据线段和差即可求解.
(1)解:补全图形,如图:
小明的解题思路:先证明,再证明了,即可得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故答案为:,,;
(2)解:(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理由是:如图2,延长到,使,连接.

∴,
∵在与中,

∴.
∴,
∴.
∴.
又,
∴.
∴.
∵.
∴;
(3)解:①分别在边上,则有成立,第(2)问已证明;
②点在边延长线上,点在边延长线上,此时;
证明:在上截取,使,连接.
∵,
∴.
∵在与中,


∴.
∴.
∴.
∵,



∴;
③当点在延长线,点在延长线,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同上可证明:,
∴,
∴,
即,
综上所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9.(2025八上·红河期末)已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探究线段的数量关系.
(1)为探究上述问题,小宁先画出了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如图①当,小宁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使,连接,请你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先证明________;再证明_________;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
(3)在四边形中,,,分别是所在直线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
(2)答:(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 到点G,使 ,连接,
∵,
∴,
在 与 中,

∴,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3)或或;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解答】
(1)
解: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如下:
先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故答案为: ,,;
(3)
答:或或,理由如下:
①由(1)、(2)可知,;
②,如图:当点E、F分别在BC、CD延长线上时,在 上截取,使 ,连接 ,


在 与 中,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③,如图,当点E、F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时,在上截取,
同②,先证得,再证得,
∴ ;
④如图,点 、F分别在 、的延长线上,此时线段之间并无直接数量关系;
综上,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分析】
(1)当时,延长到点,使,连接,则可利用SAS证明,由全等的性质可得,则,可再利用SAS证明,则由全等的性质并等量代换得 ;
(2)当时,延长 到点G,使 ,连接 ,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利用SAS先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3)由于点E、F分别在直线BC和CD上,因此可分三种情况讨论,即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点E、F分别在BC、CD延长线上时、或点E、F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时,或点 、F分别在 、的延长线上,再利用截长补短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再进行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
(1)解: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如下:
先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故答案为: ,,;
(2)解:(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 到点G,使 ,连接,
∵,
∴,
在 与 中,

∴,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3)解:或或,理由如下:
①,如图:在 上截取,使 ,连接 ,


在 与 中,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②,如图,在上截取,
同第一种情况,先证得,再证得,
∴ ;
③由(1)、(2)可知,;
④如图,点 在 延长线上,点 在延长线上,此时线段之间并无直接数量关系;
综上,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10.操作: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 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 AB,AC 边于M,N 两点,连接MN.
(1)探究:线段 BM,MN,CN 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点 M,N分别是射线AB,CA 上的点,其他条件不变,再探索线段 BM,MN,NC 之间的关系.
【答案】(1)解:MN=BM+CN.
如图,在AC 延长线上截取 ,
由 Rt△BDM≌Rt△CDM1,得MD=M1D,
∠MDB=∠M1DC,

又∠MDN=60°,∴∠NDM1=60°.
∵MD=M1D,∠MDN=∠NDM1=60°,DN=DN,
∴△MDN≌△M1DN,得MN=NM1,从而 MN=BM+CN.
(2)∵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
∴∠BCD=∠DBC=30°
∵三角形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
∴∠ABC=∠BAC=∠BCA=60°
∴∠DBA=∠DCA=90°
∵顺时针旋转三角形BDM使DB与DC重合,
∴在△DMN和△DNM`中,DM=DM`,∠MDN=∠NDM`=60°,DN=DN
∴△DMN△DNM
∴MN=NM`=NC+BM
即MN=BM+CN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此问要探究 线段 BM,MN,CN 之间的关系 ,首先观察图形,找到三段线段的位置,并观察其长度,易得MN最长,BM和CN稍短,所以可猜测三段线段之间是两短线之和等于最长线的关系,即MN=BM+CN,要证明此关系,需在图中寻找与此三线段相等的边进行转换,将三段线段转换到一条直线上即可;
(2) 本问依然是问三段线段之间的关系,按照(1)问的思路,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构造全等三角形,找到MD=DE,∠BDM=∠CDE,BM=CE,再进一步证明△DMN≌△DEN,进而得到MN=BM+NC;
11.(2024八上·茌平期中)【阅读材料】
“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截长就是在长边上截取一条线段与某一短边相等,补短是通过在一条短边上延长一条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从而解决问题.当题目中有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条件,可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进行解题.
【问题解决】
(1)如图①,在中,,,为的角平分线,在上截取,连接.请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2)如图②,在中,,,为的角平分线.请判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在中,,当为的补角的角平分线时,(2)中,,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新数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答案】解:(1),理由如下:
如图 ① ,
在上截取,连接,
为的角平分线,

∵,

,,







∴.
(2),理由如下:
如图②,
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
,,





∴.
(3)不成立, 新数量关系为:,理由如下:
如图③,
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连接,
是的平分线,

∵,,

,,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角平分线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在上截取,连接,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再根据,可证明,推出,,再求得,据此即可得到.
(2)在上截取,连接,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再根据,可证明,推出,,同(1)即可求解.
(3)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连接,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再根据,可证明,同理可证明.
12.(2023八上·湖里月考)如图,CN是等边△ABC的外角∠ACM内部的一条射线,点A关于CN的对称点为D,连接AD,BD,CD,其中AD,BD分别交射线CN于点E,P.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若∠ACN=α,求∠BD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用等式表示线段PB,PC与P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解: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解:点、关于对称,
为中垂线,
,.

又为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
(3)解:.
证明:在上截取,如图所示,连接.
,,,



,,

为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即.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等知识点进行考查(1)根据题干信息对图形完成补全;
(2)由轴对称可知为中垂线,所以,根据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到;
(3)在上截取,连接,根据边角关系可得到,进而证明为等边三角形,根据证明,则,所以.
(1)解: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解:点、关于对称,
为中垂线,
,.

又为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
(3)解:.
证明:在上截取,如图所示,连接.
,,,



,,

为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即.
13.(2024八上·青羊期中)【问题初探】(1)在数学活动课上,张老师给出如下问题:如图1,在中,,,点D在边上,连接,将线段绕点D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
①如图2,小青同学要证明,从而给出如下解题思路:过点E作交的延长线于点M.
②如图3,小阳同学要证,从而给出如下解题思路:在上截取,连接.请你选择一名同学的解题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类比分析】
(2)张老师发现之前两名同学都利用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出特殊三角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张老师提出下面的问题,请你解答.
如图4,在中,,,点D,E在边上,,连接,,点F在边上,连接,且.求证:.
【学以致用】
(3)如图5,在中,,,点D在边上,,连接,将线段绕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求的面积
【答案】解:(1)若选择小青同学的解题思路.证明如下:
如图,过作交的延长线于,
由旋转可得∠BDE=90°
又∵,
∴,,
∴.
∵交延长线于,
∴,
∴=90°,
又∵绕点旋转至,
∴,
∴,
∴,,
∵,
∴,
∴,
即,
又∵CD=ME,
∴,
又∵∠M=90°,
∴,
∴,
又∵,
∴∠F=45°,
∴∠CAF=∠F,
∴AC=C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若选择小阳同学的解题思路,证明如下:
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由旋转可得∠BDE=90°
∴,
∴.
∴.
∵,,
∴,即.
又∵,
∴,
.∴,
∵,,
∴,
∴.
∴,
∴,
∵,
∴∠F=45°,
∴∠CAF=∠F,
∴AC=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得,
∴;
(2)证明:如图,过作于,过作于.
∵,,
∴,
又∵,,
∴,
∴,.
∵,
∴,
∵,
∴,
∴,
∴,
∴,
∴.
在和中,,
∴,
∴,
∵,
∴点D在线段CF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
∴,
∴,
∵,,
∴,
∴,
∴;
(3)解:如图,过点D作DP⊥BF于点P,在边上截取,连接.
由题意得,,,
∴,
∴,
∵,,
∴AB-AQ=AC-AD
即,
∴,
∴,
∵,,
∴,
∴,
∴,
∴,
又∵,
∴,
∵,,
∴,
∵于,
∴,
∵,
∴,
根据勾股定理得,,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①选择小青同学的解题思路;过作交的延长线于,先利用AAS证,进一步可证CD=AM=ME,可推出,再证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得结论;
②选择小阳同学的解题思路.在上截取,连接,先利用SAS证,再利用等角对等边证,进一步可推出∠CAF=45°,可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2)过作于,过作于,先利用SAS证出,得,,再利用AAS证明,可得CH=EG,再证,,进一步即可得出结论;
(3)如图,过点D作DP⊥BF于点P,在边上截取,连接,利用SAS得,再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算出,,即可求出面积.
14.(2024八上·海淀期中)在中,分别平分.
(1)如图1,若,则   ;
(2)如图2,连接,求证:平分;
(3)如图3,若求的长.
【答案】(1)106°
(2)证明:如图2,
过作于,于,于,
、分别平分、,
,,

平分.
(3)解:如图,
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
平分,平分,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角平分线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解析】(1)解:如图1,


、分别平分、,
,,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得到,再根据、分别平分、,得,,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得,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
(2)过作于,于,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再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3)在上截取,连接,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1)解:,

、分别平分、,
,,


故答案为:;
(2)证明:如图2,过作于,于,于,
、分别平分、,
,,

平分;
(3)解: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
平分,平分,
,,






1 / 1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模型)-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宁津期中)中,为角平分线,,则线段的长为(  )
A.9 B.11 C.12 D.15
2.如图, 平分 , 过 作 交 于点 , 若点 在 上, 且满足 , 则 的度数为(  )
A. B.
C. 或 D. 或
3.(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在中,为AB的中点,为CD上一点,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有下列结论:①;②;③为等边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4.(2024九上·福田月考)如图,点C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同侧分别作等边和等边,与交于点O,与交于点P,与交于点Q,连接、.现给出以下结论:①;②;③平分;④.其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
5.已知△ABC中,AB=AC,∠BAC=120°.
(1)如图①,点 M,N 在底边 BC上,且∠ANB=45°,∠MAN=60°.请在图①中AN 上方作出∠NAD=60°,且AD=AM,连接ND,CD,并直接写出 BM与CN的数量关系   .
(2)如图②,点M在BC上,点 N在BC的上方,且∠MBN=∠MAN=60°,求证:MC=BN+MN.
6.(2024八上·武汉月考)如图,已知,点D是BC上一点,.
图1 图2
(1)如图1,若,,求证:


(2)如图2,请直接写出与之间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总有成立.
7.(2025八上·东莞月考)【问题情境】
(1)如图1,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个叔叔帮他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并延长到D,使;连接并延长到E,使,连接并测量出它的长度,如果,求间的距离.
【探索应用】
(2)如图2,在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到点E使,再连接(或将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拓展提升】
(3)如图3,在中,,,,,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证:.
8.(2024八上·义乌月考)已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
(1)为探究上述问题,小王同学先画出了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即如图1,
当时.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使,连接.请你在图1中添加上述辅助线,并补全下面的思路.
小明的解题思路:先证明__________;再证明了__________,即可得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
(2)如图②,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
(3)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所在直线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
9.(2025八上·红河期末)已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探究线段的数量关系.
(1)为探究上述问题,小宁先画出了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如图①当,小宁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使,连接,请你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先证明________;再证明_________;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
(3)在四边形中,,,分别是所在直线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10.操作: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 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 AB,AC 边于M,N 两点,连接MN.
(1)探究:线段 BM,MN,CN 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点 M,N分别是射线AB,CA 上的点,其他条件不变,再探索线段 BM,MN,NC 之间的关系.
11.(2024八上·茌平期中)【阅读材料】
“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截长就是在长边上截取一条线段与某一短边相等,补短是通过在一条短边上延长一条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从而解决问题.当题目中有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条件,可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进行解题.
【问题解决】
(1)如图①,在中,,,为的角平分线,在上截取,连接.请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2)如图②,在中,,,为的角平分线.请判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在中,,当为的补角的角平分线时,(2)中,,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新数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12.(2023八上·湖里月考)如图,CN是等边△ABC的外角∠ACM内部的一条射线,点A关于CN的对称点为D,连接AD,BD,CD,其中AD,BD分别交射线CN于点E,P.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若∠ACN=α,求∠BD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用等式表示线段PB,PC与P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13.(2024八上·青羊期中)【问题初探】(1)在数学活动课上,张老师给出如下问题:如图1,在中,,,点D在边上,连接,将线段绕点D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
①如图2,小青同学要证明,从而给出如下解题思路:过点E作交的延长线于点M.
②如图3,小阳同学要证,从而给出如下解题思路:在上截取,连接.请你选择一名同学的解题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类比分析】
(2)张老师发现之前两名同学都利用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出特殊三角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张老师提出下面的问题,请你解答.
如图4,在中,,,点D,E在边上,,连接,,点F在边上,连接,且.求证:.
【学以致用】
(3)如图5,在中,,,点D在边上,,连接,将线段绕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求的面积
14.(2024八上·海淀期中)在中,分别平分.
(1)如图1,若,则   ;
(2)如图2,连接,求证:平分;
(3)如图3,若求的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角平分线的概念;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在上截取,连接,如图
∵为角平分线,



∴,,即,





故选:A.
【分析】在上截取,连接,根据 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得,则,,即,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可得,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如图,做辅助线,DF=DF'=DE,
∵BD平分∠ABC,
∴∠FBD=∠EBD
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FBD≌△EBD,
∴∠DFB=∠DEB,
∵DE∥AB,
∴∠ABC=∠DEC
∵∠ABC=
∴∠DEB=,
∴∠DFB=∠DEB=,
当点F位于点F'处时,
∵∠FBD=∠EBD
∴∠DFF'=∠DEC=,
∵DF=DF',
∴∠DF'B=∠DFF'=.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作好辅助线,根据图形的对称性质得到△FBD≌△EBD,再结合题目中的已知信息DE∥AB,即可求得∠DFB=∠DEB=,当点F位于点F'处时,通过DF=DF'可以知道△DFF'为等腰三角形,所以∠DF'B=∠DFF'=.
3.【答案】D
【知识点】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AC=BC,
∴∠CAD=∠B=30°,①正确;
如图,连接PB,由题可得CD为AB的中垂线,即PB=PA,∠PAD=∠PBA,
∵PA=PE=PB,
∴∠PEC=∠PBC,
∴∠PAD+∠PEC=∠PBA+∠PBC=∠B=30°,②正确;
由②知 ,且∠B=30°,
则∠PAE+∠PEA=180°-30°-30°=120°,
∵PA=PE,
∴∠PAE=∠PEA=60°,则为等边三角形 ,③正确;
如图,作P关于AB的对称点P',连接P'A,P'D,
则AP'=AP=AE,∠PAD=∠P'AD,
∵∠EAC=60°-∠CAP,∠P'AC=30°+∠DAP'=30°+∠PAD=60°-∠CAP
∴∠EAC=∠P'AC
在△EAC和△P'AC中,
∴△EAC≌△P'AC(SAS)
∴CE=CP'=CP+2PD,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①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判断,②连接PB后,可得到∠PAD+∠PEC=∠B从而得到结论,③利用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来判断,④利用对称构造出2PD后,结合三角形全等进行说明.
4.【答案】①②④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角平分线的概念;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解:∵△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D=CE,∠ACB=∠DCE=60°,
又∵∠ACB+∠BCD=∠DCE+∠BCD,即∠ACD=∠BCE,
∴△CDA≌△CEB
∴AD =BE,故①正确;
∵△ACD≌△BCE(已证):
∠CAD =∠CBE
∠BPO=∠APC
∠AOB=∠ACB=60°,故②正确;
如图所示,过C点作CM⊥BE于M,CN⊥AD于N,
∵△ BCE≌△ACD,
S△BCE = S△ACD,BE = AD,
∴×BE×CM=×AD×CN,
∴CM=CN,
∴OC平分∠AOE,
∴∠COP=∠COQ,
∴∠BOP=∠DOQ,
∴∠BOC =∠DOC,
又∵∠CBO与∠CDO不一定相等,
∴∠OCB与∠DCO不一定相等,
∴CO不一定平分∠BCD,故③错误;
在AP上截取AH=OC,连接BH,如上图所示
∵△ACD≌△BCE,
∴∠CAO =∠CBO,
∵∠CBO+∠CEB=∠ACB=60°,
∴∠CAO+∠CEO =60°,
∴∠AOE=120°,
又∵OC平分∠AOE,
∴∠AOC=60°=∠ABC,
∵∠APB=∠CPO,
∴∠BAH=∠OCB,
又∵AB=BC,
∴△ABH≌△BCO(SAS),
∴BH= BO,
又∵∠AOB=60°,
∴△BHO是等边三角形,
∴OH=OB,
又∵AO=AH+OH,
∴AO=BO+CO,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分析】先根据条件,推出△CDA≌△CEB,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证明①②正确;通过做辅助线,利用等面积法、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即可证明③不一定成立;再利用截长补短法,去构造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推出④正确。
5.【答案】(1)解:如图1BM=2CN
(2)解:如图2,在CB上截取CG=BN,连接AG,
∵AB= AC, ∠BAC = 120° ,
∴∠C= ∠ ABC= 30°,
∵∠NBM=60°,
∴∠ABN=30°,
在△ABN和△ ACG中
∴△ABN≌△OACG (SAS), ,
∴∠BAN=∠CAG,AN=AG,
∴∠BAN+∠ВАМ=∠ВАM+∠CAG=∠MAN=60°,
∴∠MAG =∠BAC- ∠BAM - ∠CAG = 60° ,
∴∠NAM = ∠GAM,
在△АМN和△ AMG中
∴△AMN≌ △AMG (SAS),
∴MN = MG,
∴MC=MG+GC=MN+BN.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1)∵ ∠MAN=60°,∠BAC=120°,
∴∠ВАM+∠CAN=60°,
∵ ∠CAD+ ∠CAN = 60°,
∴ ∠CAD= ∠ВАМ,
又∵ AD= АМ, AB= AC,
∴△ABM ≌△ACD (SAS),
∴BM=CD,∠B=∠ACD=30°,
∵ AM=AD,∠MAN=∠DAN,AN=AN,
∴△AMN≌△ADN (SAS),
∴∠ANM=∠AND=45°,
∴∠MND=90°,
又∵ ∠DCN = ∠ACB+ ∠ACD= 60,
∴∠CDN = 30°,
∴CD= 2CN,
∴ВМ = 2CN.
故答案为: BM = 2CN.
【分析】 (1)①证明△ABM≌△ACD (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M = CD,∠B=∠ACD=30°,证明△.AMN≌△ADN (SAS),得出∠ANM=∠AND= 45%,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
②如图2,在CB上截取CG = BN,连接AG,证明△ABN≌△ACG(SAS),得出∠BAN =∠CAG, AN = AG,证明△AMN≌△AMG(SAS),得出MN = MG,则可得出结论;
6.【答案】(1)证明:①∵,∴
∴.
②在上截取,连接,
∵,
∴,
∴,
∵,
∴,即:,
由①知:,
∵,
∴,
∴.
(2)解:.
【知识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解答】(2)解:当时,总有成立.理由如下: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
∴,即:,
∵,,,
∴,
∵,
∴,
∴,
∵,
∴,
∵,
∴,
∴.
【分析】(1)①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结合平角定义,推导角的相等关系.
②通过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全等判定,证明线段相等.
(2)类比(1)的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与角度推导,得出与的数量关系.
(1)证明:①∵,

∴.
②在上截取,连接,
∵,
∴,
∴,
∵,
∴,即:,
由①知:,
∵,
∴,
∴.
(2)当时,总有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
∴,即:,
∵,,,
∴,
∵,
∴,
∴,
∵,
∴,
∵,
∴,
∴.
7.【答案】解:(1)如图,连接,
在和中,
∵,

∴,
(2)延长到点,使,连接,
在和中,

∴,
∴,
∵在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解得,
∴;
(3)证明:在上截取,
由题意可得:,
∴,
∴,
又∵, ,
∴,
∴,,
又∵,
∴,
在和中,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倍长中线构造全等模型;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连接,通过“SAS”证明,由全等的性质得出;
(2)延长到点,使,连接,则,通过“SAS”证明,可得,再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即即可求解;
(3)在上截取,通过“SAS”可以得到,得到,,从而得到,再根据“AAS”证明,得到,即可得出结论.
8.【答案】(1);;
(2)解:(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是:如图2,延长到,使,连接.

∴,
∵在与中,

∴.
∴,
∴.
∴.
在△AEG和△AEF中
∴(SAS).
∴.
∵.
∴;
(3)或或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分类讨论
【解析】【解答】解:(1)补全图形,如图:
小明的解题思路:先证明,再证明了,即可得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故答案为:,,;
(3)①分别在边上,则有成立,第(2)问已证明;
②点在边延长线上,点在边延长线上,此时;
证明:在上截取,使,连接.
∵,
∴.
∵在与中,


∴.
∴.
∴.
∵,



∴;
③当点在延长线,点在延长线,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同上可证明:,
∴,
∴,
即,
综上所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分析】
(1)依据题意,补图,补充思路即可;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延长到,使,连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ABG=∠D,结合已知,用边角边可证,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可得AG=AF,∠1=∠2,由角的和差可得∠GAE=∠EAF,结合已知,用边角边可得△AEG≌△AEF,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可得EG=EF,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求解;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分别在边上,②点在边延长线上,点在边延长线上,③当点在延长线,点在延长线,如图,在上截取,连接,根据线段和差即可求解.
(1)解:补全图形,如图:
小明的解题思路:先证明,再证明了,即可得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故答案为:,,;
(2)解:(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理由是:如图2,延长到,使,连接.

∴,
∵在与中,

∴.
∴,
∴.
∴.
又,
∴.
∴.
∵.
∴;
(3)解:①分别在边上,则有成立,第(2)问已证明;
②点在边延长线上,点在边延长线上,此时;
证明:在上截取,使,连接.
∵,
∴.
∵在与中,


∴.
∴.
∴.
∵,



∴;
③当点在延长线,点在延长线,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同上可证明:,
∴,
∴,
即,
综上所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9.【答案】(1)
(2)答:(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 到点G,使 ,连接,
∵,
∴,
在 与 中,

∴,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3)或或;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解答】
(1)
解: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如下:
先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故答案为: ,,;
(3)
答:或或,理由如下:
①由(1)、(2)可知,;
②,如图:当点E、F分别在BC、CD延长线上时,在 上截取,使 ,连接 ,


在 与 中,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③,如图,当点E、F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时,在上截取,
同②,先证得,再证得,
∴ ;
④如图,点 、F分别在 、的延长线上,此时线段之间并无直接数量关系;
综上,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分析】
(1)当时,延长到点,使,连接,则可利用SAS证明,由全等的性质可得,则,可再利用SAS证明,则由全等的性质并等量代换得 ;
(2)当时,延长 到点G,使 ,连接 ,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利用SAS先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3)由于点E、F分别在直线BC和CD上,因此可分三种情况讨论,即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点E、F分别在BC、CD延长线上时、或点E、F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时,或点 、F分别在 、的延长线上,再利用截长补短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再进行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
(1)解: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如下:
先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故答案为: ,,;
(2)解:(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 到点G,使 ,连接,
∵,
∴,
在 与 中,

∴,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3)解:或或,理由如下:
①,如图:在 上截取,使 ,连接 ,


在 与 中,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②,如图,在上截取,
同第一种情况,先证得,再证得,
∴ ;
③由(1)、(2)可知,;
④如图,点 在 延长线上,点 在延长线上,此时线段之间并无直接数量关系;
综上,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10.【答案】(1)解:MN=BM+CN.
如图,在AC 延长线上截取 ,
由 Rt△BDM≌Rt△CDM1,得MD=M1D,
∠MDB=∠M1DC,

又∠MDN=60°,∴∠NDM1=60°.
∵MD=M1D,∠MDN=∠NDM1=60°,DN=DN,
∴△MDN≌△M1DN,得MN=NM1,从而 MN=BM+CN.
(2)∵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
∴∠BCD=∠DBC=30°
∵三角形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
∴∠ABC=∠BAC=∠BCA=60°
∴∠DBA=∠DCA=90°
∵顺时针旋转三角形BDM使DB与DC重合,
∴在△DMN和△DNM`中,DM=DM`,∠MDN=∠NDM`=60°,DN=DN
∴△DMN△DNM
∴MN=NM`=NC+BM
即MN=BM+CN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此问要探究 线段 BM,MN,CN 之间的关系 ,首先观察图形,找到三段线段的位置,并观察其长度,易得MN最长,BM和CN稍短,所以可猜测三段线段之间是两短线之和等于最长线的关系,即MN=BM+CN,要证明此关系,需在图中寻找与此三线段相等的边进行转换,将三段线段转换到一条直线上即可;
(2) 本问依然是问三段线段之间的关系,按照(1)问的思路,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构造全等三角形,找到MD=DE,∠BDM=∠CDE,BM=CE,再进一步证明△DMN≌△DEN,进而得到MN=BM+NC;
11.【答案】解:(1),理由如下:
如图 ① ,
在上截取,连接,
为的角平分线,

∵,

,,







∴.
(2),理由如下:
如图②,
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
,,





∴.
(3)不成立, 新数量关系为:,理由如下:
如图③,
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连接,
是的平分线,

∵,,

,,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角平分线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在上截取,连接,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再根据,可证明,推出,,再求得,据此即可得到.
(2)在上截取,连接,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再根据,可证明,推出,,同(1)即可求解.
(3)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连接,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再根据,可证明,同理可证明.
12.【答案】(1)解: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解:点、关于对称,
为中垂线,
,.

又为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
(3)解:.
证明:在上截取,如图所示,连接.
,,,



,,

为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即.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等知识点进行考查(1)根据题干信息对图形完成补全;
(2)由轴对称可知为中垂线,所以,根据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到;
(3)在上截取,连接,根据边角关系可得到,进而证明为等边三角形,根据证明,则,所以.
(1)解: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解:点、关于对称,
为中垂线,
,.

又为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
(3)解:.
证明:在上截取,如图所示,连接.
,,,



,,

为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即.
13.【答案】解:(1)若选择小青同学的解题思路.证明如下:
如图,过作交的延长线于,
由旋转可得∠BDE=90°
又∵,
∴,,
∴.
∵交延长线于,
∴,
∴=90°,
又∵绕点旋转至,
∴,
∴,
∴,,
∵,
∴,
∴,
即,
又∵CD=ME,
∴,
又∵∠M=90°,
∴,
∴,
又∵,
∴∠F=45°,
∴∠CAF=∠F,
∴AC=C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若选择小阳同学的解题思路,证明如下:
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由旋转可得∠BDE=90°
∴,
∴.
∴.
∵,,
∴,即.
又∵,
∴,
.∴,
∵,,
∴,
∴.
∴,
∴,
∵,
∴∠F=45°,
∴∠CAF=∠F,
∴AC=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得,
∴;
(2)证明:如图,过作于,过作于.
∵,,
∴,
又∵,,
∴,
∴,.
∵,
∴,
∵,
∴,
∴,
∴,
∴,
∴.
在和中,,
∴,
∴,
∵,
∴点D在线段CF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
∴,
∴,
∵,,
∴,
∴,
∴;
(3)解:如图,过点D作DP⊥BF于点P,在边上截取,连接.
由题意得,,,
∴,
∴,
∵,,
∴AB-AQ=AC-AD
即,
∴,
∴,
∵,,
∴,
∴,
∴,
∴,
又∵,
∴,
∵,,
∴,
∵于,
∴,
∵,
∴,
根据勾股定理得,,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①选择小青同学的解题思路;过作交的延长线于,先利用AAS证,进一步可证CD=AM=ME,可推出,再证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得结论;
②选择小阳同学的解题思路.在上截取,连接,先利用SAS证,再利用等角对等边证,进一步可推出∠CAF=45°,可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2)过作于,过作于,先利用SAS证出,得,,再利用AAS证明,可得CH=EG,再证,,进一步即可得出结论;
(3)如图,过点D作DP⊥BF于点P,在边上截取,连接,利用SAS得,再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算出,,即可求出面积.
14.【答案】(1)106°
(2)证明:如图2,
过作于,于,于,
、分别平分、,
,,

平分.
(3)解:如图,
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
平分,平分,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角平分线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解析】(1)解:如图1,


、分别平分、,
,,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得到,再根据、分别平分、,得,,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得,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
(2)过作于,于,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再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3)在上截取,连接,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1)解:,

、分别平分、,
,,


故答案为:;
(2)证明:如图2,过作于,于,于,
、分别平分、,
,,

平分;
(3)解: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
平分,平分,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