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特殊三角形之三线合一的拓展运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特殊三角形之三线合一的拓展运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7 15:22:50

文档简介

特殊三角形之三线合一的拓展运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在中,为AB的中点,为CD上一点,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有下列结论:①;②;③为等边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知识点】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AC=BC,
∴∠CAD=∠B=30°,①正确;
如图,连接PB,由题可得CD为AB的中垂线,即PB=PA,∠PAD=∠PBA,
∵PA=PE=PB,
∴∠PEC=∠PBC,
∴∠PAD+∠PEC=∠PBA+∠PBC=∠B=30°,②正确;
由②知 ,且∠B=30°,
则∠PAE+∠PEA=180°-30°-30°=120°,
∵PA=PE,
∴∠PAE=∠PEA=60°,则为等边三角形 ,③正确;
如图,作P关于AB的对称点P',连接P'A,P'D,
则AP'=AP=AE,∠PAD=∠P'AD,
∵∠EAC=60°-∠CAP,∠P'AC=30°+∠DAP'=30°+∠PAD=60°-∠CAP
∴∠EAC=∠P'AC
在△EAC和△P'AC中,
∴△EAC≌△P'AC(SAS)
∴CE=CP'=CP+2PD,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①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判断,②连接PB后,可得到∠PAD+∠PEC=∠B从而得到结论,③利用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来判断,④利用对称构造出2PD后,结合三角形全等进行说明.
2.(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在△ABC中,AC=1,AC边上的中线。过点A作AE⊥BC于点E,记BE长为x,BC长为y。当x,y的值发生变化时,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x+y B.x-y C.xy D.x2+y2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DE,过D作DF⊥EC,
由题意DE为Rt△AEC斜边上的中线,则DE=DC=AC=,
∵DF⊥EC,
∴FE=FC=(y-x),BF=x+(y-x)=(y+x)
∵DF2=DC2-FC2=BD2-BF2
∴()2-()2=()2-()2
化简得xy=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DE,过D作DF⊥E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得到DE=DC=AC=,根据三线合一得到FE=FC=(y-x),在Rt△DFB和Rt△DF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化简即可判断.
3.(2025八上·上虞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为y轴上一动点,当取到最小值时,点C的纵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胡不归模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D,连接BD,过点C作BD于的垂线段CE,过点A作BD的垂线段AM.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当点在线段AM上时,即点E与点M重合时的最小值为,
此时再连接CD,则CD=AC、,
∴,

∴,
,即:点的纵坐标为;
故选:C.
【分析】
如图,连接AB, 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D,连接BD,过点C作BD于的垂线段CE,过点A作BD的垂线段AM,再连接CD,可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AB的值,则可得,再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判定为等边三角形,再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知,即可把转化为线段CE,再利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求出AM,则当点E与点M重合时取最小值,即线段AM的长,此时再连接CD,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CD=AC,再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结合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的性质可得点C为AM的三等分点,进而可求得AC、OC的长,由于点C在y轴上,即坐标可得.
二、填空题
4.(2024八上·义乌期中)如图,在中,,点D在内,平分,连接,把沿折叠,落在处,交于F,恰有.若,,则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延长,交于点,
,平分,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中,,





故答案为:.
【分析】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知,AD在BC的中线和高上,因此延长AD交BC于点G,则AG垂直平分BC,此时由由等边对等角可得,由折叠的性质可得,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则等量代换可得,即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得DG=CG=7,即AG=24,利用勾股定理可得CE=AC=25,再利用等面积法求出CF的长即可.
5.(2024八上·慈溪期末)如图①,在中,,动点从点出发,沿折线运动到点,速度为,其中的长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如图②.则的面积为   .
【答案】48
【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如图,过点A作于点D。
因为AB=AC,所以BD=CD=BC。观察图象知:运动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所以当时,点P与点A重合,此时BP=BA=AC=10cm;当时,cm,所以BC=22-10=12cm,BD=6cm;则在中,cm。所以。
故答案为:48.
【分析】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能从图象中识别到有用的信息,即读取并计算的三边长;下来求等腰的面积,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三线合一”,作出底边BC上的高并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6.(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Rt△ABC中,∠ACB=90°,∠ABC=30°,AC=4,D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以BD为边在△ABC外作等边△BDE,若F是DE的中点,连结AF,当CF取最小值时, △ACF的周长为   。
【答案】10+2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过F作FG⊥AC,连接BF,
∵ F是等边△BDE上DE的中点,
∴∠DBF=∠DBF=30°,BF⊥DF,
∵ ∠ABC=30° ,
∴∠CBF=30°+30°=60°,
当CF⊥BF时,CF最小,此时D在CF上,
Rt△ACB中,∠ABC=30°,AC=4,
则BC=
Rt△CFB中,∠FCB=90°-60°=30°,则BF=,CF=×=6,
Rt△FGC中,∠GCF=90°-30°=60°,则CG=CF=3,GF=,
∵AG=4-3=1,AF=
则 △ACF的周长为4+6+=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分析出F点在∠DBE的平分线上,当CF⊥BF时,CF最小,结合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得相关线段,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F长度,从而得到△ACF周长.
7.(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在中,是AC边上一点,且,连结BD并延长至点,使,连结AE,若,则   ,   .
【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AM⊥BD于M,CN⊥BE于N,
则△AME为等腰三角形,
∴AM=AE,
∵AB=AD,AM⊥BD,
∴BM=DM,
设DE为3x,则BD为4x,
∴BM=DM=BD=2x,ME=DM+DE=2x+3x=5x,
∴AM=ME=5x,
在Rt△ADM中,AM2+DM2=AD2,
∴(5x)2+(2x)2=()2,
∴29x2=29,
∴x=1,x=-1(舍),
∴DE=3x=3,
DM=2x=2,AM=5x=5,BD=4x=4,
∵∠AMD=∠CND,∠ADM=∠CDN,AC=CD,
∴△AMD≌△CND(AAS),
∴CN=AM=5,DN=DM=2,
∴BN=BD+DN=4+2=6,
∴BC=
故答案为:3,.
【分析】通过做辅助线得知△AME为等腰三角形,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可知BM=DM,设出DE与BD的长,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的值,即可知道DE的长度,再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AMD≌△CND(AAS),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以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的长度.
8.(【课前课后快速检测】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A本第2章单元检测) 如图,在△ABC中,∠ACB=90°,∠BAC=30°,BC=1,且分别以AB,AC为边作正△ABD和正△ACE,连结DE,交AB于点F,那么DF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
过D作DG⊥AB于G,
∴∠DGF=90°,
∵ ∠ACB=90°,∠BAC=30°,BC=1,
∴AB=2BC=2,AC==,
∵ 正△ABD和正△ACE ,
∴AE=AC=,∠CAE=60°,AD=AB=2,∠DAG=60°,
∴∠EAF=∠BAC+∠CAE=90°=∠DGF,
∴DG==AE,AG=AB=1,
又∠DFG=∠EFA,
∴△DFG≌△EFA,
∴AF=GF=AG=,
∴DF===,
故答案为:.
【分析】以DF为斜边构建Rt△DFG≌Rt△EFA,从而得AF=GF,借助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及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得AG=AB,最后计算 DF的长 .
9.(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A,B,C,D四个点顺次在直线l上,,.以为底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为底向上作等腰三角形,且.当时,和的面积和是   .连结,,当的长度变化时,与的面积之差保持不变,则a与b需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
【知识点】整式的混合运算;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是等腰三角形,且,



∴,

当的长度变化时,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分析】
第1空: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知,可分别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则有,,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即可;
第2空:先利用面积公式表示出,再根据题意知即可.
三、解答题
10.(2024八上·东阳期中)如图,在长方形中,,,点是边上的一点,且,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运动,最终到达点.设点运动的时间为秒.
(1)当时,长为_____.当点在线段上时,用含的代数式表示长为_____.
(2)当的面积等于时,请求出的值.
(3)在运动过程中,当是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的值.
【答案】(1),
(2)解:分三种情况:
当点在上时,
如图,
的面积等于,



当点在上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即:,
故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不予讨论;
当点在上时,
如图,
的面积等于,



综上所述,当的面积等于时,或
(3)解:分四种情况:
当且点在上时,
如图,过点作于点,
,,
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矩形,




当且点在上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在和中,





当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即:,
解得:,

当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又,


综上所述,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或或或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分类讨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列代数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式的性质,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三线合一,垂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需分两种情形求解: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利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AP;当点P在线段CE上时,先求出PD的长,再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P;
(2)根据P在不同边的运动,分三种情况(P在AB、BC、CD上)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解;
(3)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根据顶点不同分四种情况(EA=EP且P在AB上,EA=EP且P在BC上,PE=PA,AE=AP)进行讨论,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一求解。
(1)解:如图,当时,点在线段上,

四边形是矩形,


如图,当点在线段上时,
四边形是矩形,
,,,


故答案为:,;
(2)解:分三种情况:
当点在上时,
如图,
的面积等于,



当点在上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即:,
故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不予讨论;
当点在上时,
如图,
的面积等于,



综上所述,当的面积等于时,或;
(3)解:分四种情况:
当且点在上时,
如图,过点作于点,
,,
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矩形,




当且点在上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在和中,





当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即:,
解得:,

当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又,


综上所述,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或或或.
11.(2024八上·钱塘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提出:“锐(钝)角三角形有没有类似于勾股定理的结论”的问题.首先定义了一个新的概念:如图(1)中,是的中点,是射线上的点,设.若,则称为勾股比.
(1)如图(1),过、分别作中线的垂线,垂足为、.求证:.
(2)①如图(2),当,且时, (填一个恰当的数).
②如图(1),当,为锐角三角形,且时,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也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是的中点,

,,

在和中,



(2)解:①,是的中点,
,,



∴,

故答案为:;
②成立,证明如下:
,是的中点,




由(1)得,
,,
设,,
∴,,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1)先求出,,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得;
(2)①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由,得,从而得,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得,进而得;
②先证明,由(1)的三角形全等可设,,则,,利用勾股定理得到,的值,于是求出,即可证明.
(1)证明:是的中点,

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

在和中,



(2)解:①,是的中点,










故答案为:.
②成立,
证明:如图(1),,是的中点,





由(1)得,
,,
设,,
则,,







12.(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1,等腰三角形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至点,使,连结.
(1)求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基础上,,连结,若是直角三角形,求的长.
【答案】(1)证明:是边上的中线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答: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是边上的中线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是等腰三角形;
(3)解:①当时,
在和中
设,则
,解得,即;
②当时,
作,同理可证
设,则
,解得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
(1)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即可;
(2)先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结合等量代换得,最后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
(3)由于是锐角,则当或时都是直角三角形,当时,可结合(2)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当时,可结合(2)证明,再利用对应边相等计算即可.
(1)证明:是边上的中线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是等腰三角形,理由:
是边上的中线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是等腰三角形;
(3)解:①当时,
在和中
设,则
,解得,即;
②当时,
作,同理可证
设,则
,解得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13.(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一,△ABC中,D是BC 的中点,过点D的直线GF交AC于点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 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
(1)求证:BG=CF;
(2)如图二,当∠A=90°时,猜想BE,CF,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三,在(2)的条件下,当AB=AC时,求证ED=FD.
【答案】(1)证明:∵D为BC中点,
∴BD=DC.
∵BG//AC,
∴∠GBC=∠C,∠BGD=∠DFC,
∴△GBD≌△FCD (AAS).
∴BG=CF.
(2)解:BE2+FC2=EF2.
∵△GBD≌△FCD,
∴GD=DF,
∵ED⊥GF,
∴ED为GF的垂直平分线,
∴EF=EG.
∵∠A=90°,AC//BG,
∴∠EBG=180-∠A=90°,
∴BE2+BG2=EG2,
∴BE2+FC2=EF2.
(3)解:连接AD,如图
∵∠BAC=90°,AB=AC,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BD=∠C=45°,
∵D是BC的中点,
∴AD⊥BC,
∴AD=BD=DC,
∴∠EBD=∠DCA=∠FAD,
∵DE⊥DF,
∴∠BDE+∠BDG=∠ADF+∠FDC=90°,
∵∠BDG=∠FDC,
∴∠BDE=∠ADF,
∴△AFD≌△BED(ASA),
∴ED=FD.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1)根据中点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DC,∠GBC=∠C,∠BGD=∠DFC,从而证明△GBD≌△FCD (AAS),即可证明.
(2)由(1)可知△GBD≌△FCD,从而得到GD=DF,继而证明出ED为GF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EF=E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EBG=90°,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E2+FC2=EF2.
(3)连接AD,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推导出AD=BD=DC,∠EBD=∠DCA=∠FAD,∠BDE=∠ADF,从而证明△AFD≌△BED(ASA),进而得出ED=FD.
14.(2023八上·金华月考)在中,于点O,,,过点A作于点H,交于点P.
(1)求线段的长度;
(2)连接,求的度数;
(3)如图2,若点D为的中点,点M为线段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过点D作交线段延长线于N点,则的值是否发生改变,如改变,求出该值的变化范围;若不改变,求该式子的值.
【答案】(1)解 : ,



在 和中,


(2)解:作OM⊥BC于点M,ON⊥AH于点N,如图所示,
在四边形ONHM中,,

在与中,



,,
平分,

(3)解:的值不发生改变,等于,
理由如下:
连接OD,如图所示,
,,D为的中点,
,,,
,,

,即,

在和中,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1)先根据垂线的性质证∠OAP=∠OBC,根据ASA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OP的长;
(2)作OM⊥BC于点M,ON⊥AH于点N,根据AAS证,得出OM=ON,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连接OD,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准备条件,根据ASA证,得三角形ODM和ADN的面积相等,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1 / 1特殊三角形之三线合一的拓展运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在中,为AB的中点,为CD上一点,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有下列结论:①;②;③为等边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在△ABC中,AC=1,AC边上的中线。过点A作AE⊥BC于点E,记BE长为x,BC长为y。当x,y的值发生变化时,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x+y B.x-y C.xy D.x2+y2
3.(2025八上·上虞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为y轴上一动点,当取到最小值时,点C的纵坐标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4.(2024八上·义乌期中)如图,在中,,点D在内,平分,连接,把沿折叠,落在处,交于F,恰有.若,,则   .
5.(2024八上·慈溪期末)如图①,在中,,动点从点出发,沿折线运动到点,速度为,其中的长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如图②.则的面积为   .
6.(2024八上·浙江期中)如图,Rt△ABC中,∠ACB=90°,∠ABC=30°,AC=4,D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以BD为边在△ABC外作等边△BDE,若F是DE的中点,连结AF,当CF取最小值时, △ACF的周长为   。
7.(2024八上·温州期中)如图,在中,是AC边上一点,且,连结BD并延长至点,使,连结AE,若,则   ,   .
8.(【课前课后快速检测】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A本第2章单元检测) 如图,在△ABC中,∠ACB=90°,∠BAC=30°,BC=1,且分别以AB,AC为边作正△ABD和正△ACE,连结DE,交AB于点F,那么DF的长为   .
9.(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A,B,C,D四个点顺次在直线l上,,.以为底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为底向上作等腰三角形,且.当时,和的面积和是   .连结,,当的长度变化时,与的面积之差保持不变,则a与b需满足的条件是   .
三、解答题
10.(2024八上·东阳期中)如图,在长方形中,,,点是边上的一点,且,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运动,最终到达点.设点运动的时间为秒.
(1)当时,长为_____.当点在线段上时,用含的代数式表示长为_____.
(2)当的面积等于时,请求出的值.
(3)在运动过程中,当是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的值.
11.(2024八上·钱塘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提出:“锐(钝)角三角形有没有类似于勾股定理的结论”的问题.首先定义了一个新的概念:如图(1)中,是的中点,是射线上的点,设.若,则称为勾股比.
(1)如图(1),过、分别作中线的垂线,垂足为、.求证:.
(2)①如图(2),当,且时, (填一个恰当的数).
②如图(1),当,为锐角三角形,且时,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也请说明理由.
12.(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1,等腰三角形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至点,使,连结.
(1)求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基础上,,连结,若是直角三角形,求的长.
13.(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一,△ABC中,D是BC 的中点,过点D的直线GF交AC于点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 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
(1)求证:BG=CF;
(2)如图二,当∠A=90°时,猜想BE,CF,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三,在(2)的条件下,当AB=AC时,求证ED=FD.
14.(2023八上·金华月考)在中,于点O,,,过点A作于点H,交于点P.
(1)求线段的长度;
(2)连接,求的度数;
(3)如图2,若点D为的中点,点M为线段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过点D作交线段延长线于N点,则的值是否发生改变,如改变,求出该值的变化范围;若不改变,求该式子的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截长补短构造全等模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AC=BC,
∴∠CAD=∠B=30°,①正确;
如图,连接PB,由题可得CD为AB的中垂线,即PB=PA,∠PAD=∠PBA,
∵PA=PE=PB,
∴∠PEC=∠PBC,
∴∠PAD+∠PEC=∠PBA+∠PBC=∠B=30°,②正确;
由②知 ,且∠B=30°,
则∠PAE+∠PEA=180°-30°-30°=120°,
∵PA=PE,
∴∠PAE=∠PEA=60°,则为等边三角形 ,③正确;
如图,作P关于AB的对称点P',连接P'A,P'D,
则AP'=AP=AE,∠PAD=∠P'AD,
∵∠EAC=60°-∠CAP,∠P'AC=30°+∠DAP'=30°+∠PAD=60°-∠CAP
∴∠EAC=∠P'AC
在△EAC和△P'AC中,
∴△EAC≌△P'AC(SAS)
∴CE=CP'=CP+2PD,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①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判断,②连接PB后,可得到∠PAD+∠PEC=∠B从而得到结论,③利用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来判断,④利用对称构造出2PD后,结合三角形全等进行说明.
2.【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DE,过D作DF⊥EC,
由题意DE为Rt△AEC斜边上的中线,则DE=DC=AC=,
∵DF⊥EC,
∴FE=FC=(y-x),BF=x+(y-x)=(y+x)
∵DF2=DC2-FC2=BD2-BF2
∴()2-()2=()2-()2
化简得xy=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DE,过D作DF⊥E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得到DE=DC=AC=,根据三线合一得到FE=FC=(y-x),在Rt△DFB和Rt△DF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化简即可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胡不归模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D,连接BD,过点C作BD于的垂线段CE,过点A作BD的垂线段AM.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当点在线段AM上时,即点E与点M重合时的最小值为,
此时再连接CD,则CD=AC、,
∴,

∴,
,即:点的纵坐标为;
故选:C.
【分析】
如图,连接AB, 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D,连接BD,过点C作BD于的垂线段CE,过点A作BD的垂线段AM,再连接CD,可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AB的值,则可得,再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判定为等边三角形,再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知,即可把转化为线段CE,再利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求出AM,则当点E与点M重合时取最小值,即线段AM的长,此时再连接CD,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CD=AC,再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结合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的性质可得点C为AM的三等分点,进而可求得AC、OC的长,由于点C在y轴上,即坐标可得.
4.【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延长,交于点,
,平分,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中,,





故答案为:.
【分析】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知,AD在BC的中线和高上,因此延长AD交BC于点G,则AG垂直平分BC,此时由由等边对等角可得,由折叠的性质可得,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则等量代换可得,即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得DG=CG=7,即AG=24,利用勾股定理可得CE=AC=25,再利用等面积法求出CF的长即可.
5.【答案】48
【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如图,过点A作于点D。
因为AB=AC,所以BD=CD=BC。观察图象知:运动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所以当时,点P与点A重合,此时BP=BA=AC=10cm;当时,cm,所以BC=22-10=12cm,BD=6cm;则在中,cm。所以。
故答案为:48.
【分析】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能从图象中识别到有用的信息,即读取并计算的三边长;下来求等腰的面积,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三线合一”,作出底边BC上的高并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6.【答案】10+2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过F作FG⊥AC,连接BF,
∵ F是等边△BDE上DE的中点,
∴∠DBF=∠DBF=30°,BF⊥DF,
∵ ∠ABC=30° ,
∴∠CBF=30°+30°=60°,
当CF⊥BF时,CF最小,此时D在CF上,
Rt△ACB中,∠ABC=30°,AC=4,
则BC=
Rt△CFB中,∠FCB=90°-60°=30°,则BF=,CF=×=6,
Rt△FGC中,∠GCF=90°-30°=60°,则CG=CF=3,GF=,
∵AG=4-3=1,AF=
则 △ACF的周长为4+6+=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分析出F点在∠DBE的平分线上,当CF⊥BF时,CF最小,结合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得相关线段,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F长度,从而得到△ACF周长.
7.【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AM⊥BD于M,CN⊥BE于N,
则△AME为等腰三角形,
∴AM=AE,
∵AB=AD,AM⊥BD,
∴BM=DM,
设DE为3x,则BD为4x,
∴BM=DM=BD=2x,ME=DM+DE=2x+3x=5x,
∴AM=ME=5x,
在Rt△ADM中,AM2+DM2=AD2,
∴(5x)2+(2x)2=()2,
∴29x2=29,
∴x=1,x=-1(舍),
∴DE=3x=3,
DM=2x=2,AM=5x=5,BD=4x=4,
∵∠AMD=∠CND,∠ADM=∠CDN,AC=CD,
∴△AMD≌△CND(AAS),
∴CN=AM=5,DN=DM=2,
∴BN=BD+DN=4+2=6,
∴BC=
故答案为:3,.
【分析】通过做辅助线得知△AME为等腰三角形,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可知BM=DM,设出DE与BD的长,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的值,即可知道DE的长度,再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AMD≌△CND(AAS),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以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的长度.
8.【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
过D作DG⊥AB于G,
∴∠DGF=90°,
∵ ∠ACB=90°,∠BAC=30°,BC=1,
∴AB=2BC=2,AC==,
∵ 正△ABD和正△ACE ,
∴AE=AC=,∠CAE=60°,AD=AB=2,∠DAG=60°,
∴∠EAF=∠BAC+∠CAE=90°=∠DGF,
∴DG==AE,AG=AB=1,
又∠DFG=∠EFA,
∴△DFG≌△EFA,
∴AF=GF=AG=,
∴DF===,
故答案为:.
【分析】以DF为斜边构建Rt△DFG≌Rt△EFA,从而得AF=GF,借助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及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得AG=AB,最后计算 DF的长 .
9.【答案】;
【知识点】整式的混合运算;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是等腰三角形,且,



∴,

当的长度变化时,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分析】
第1空: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知,可分别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则有,,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即可;
第2空:先利用面积公式表示出,再根据题意知即可.
10.【答案】(1),
(2)解:分三种情况:
当点在上时,
如图,
的面积等于,



当点在上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即:,
故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不予讨论;
当点在上时,
如图,
的面积等于,



综上所述,当的面积等于时,或
(3)解:分四种情况:
当且点在上时,
如图,过点作于点,
,,
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矩形,




当且点在上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在和中,





当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即:,
解得:,

当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又,


综上所述,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或或或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分类讨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列代数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式的性质,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三线合一,垂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需分两种情形求解: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利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AP;当点P在线段CE上时,先求出PD的长,再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P;
(2)根据P在不同边的运动,分三种情况(P在AB、BC、CD上)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解;
(3)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根据顶点不同分四种情况(EA=EP且P在AB上,EA=EP且P在BC上,PE=PA,AE=AP)进行讨论,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一求解。
(1)解:如图,当时,点在线段上,

四边形是矩形,


如图,当点在线段上时,
四边形是矩形,
,,,


故答案为:,;
(2)解:分三种情况:
当点在上时,
如图,
的面积等于,



当点在上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即:,
故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不予讨论;
当点在上时,
如图,
的面积等于,



综上所述,当的面积等于时,或;
(3)解:分四种情况:
当且点在上时,
如图,过点作于点,
,,
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矩形,




当且点在上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在和中,





当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即:,
解得:,

当时,
如图,
四边形是矩形,
,,
又,


综上所述,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或或或.
11.【答案】(1)证明:是的中点,

,,

在和中,



(2)解:①,是的中点,
,,



∴,

故答案为:;
②成立,证明如下:
,是的中点,




由(1)得,
,,
设,,
∴,,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1)先求出,,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得;
(2)①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由,得,从而得,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得,进而得;
②先证明,由(1)的三角形全等可设,,则,,利用勾股定理得到,的值,于是求出,即可证明.
(1)证明:是的中点,

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

在和中,



(2)解:①,是的中点,










故答案为:.
②成立,
证明:如图(1),,是的中点,





由(1)得,
,,
设,,
则,,







12.【答案】(1)证明:是边上的中线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答: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是边上的中线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是等腰三角形;
(3)解:①当时,
在和中
设,则
,解得,即;
②当时,
作,同理可证
设,则
,解得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
(1)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即可;
(2)先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结合等量代换得,最后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
(3)由于是锐角,则当或时都是直角三角形,当时,可结合(2)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当时,可结合(2)证明,再利用对应边相等计算即可.
(1)证明:是边上的中线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是等腰三角形,理由:
是边上的中线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是等腰三角形;
(3)解:①当时,
在和中
设,则
,解得,即;
②当时,
作,同理可证
设,则
,解得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13.【答案】(1)证明:∵D为BC中点,
∴BD=DC.
∵BG//AC,
∴∠GBC=∠C,∠BGD=∠DFC,
∴△GBD≌△FCD (AAS).
∴BG=CF.
(2)解:BE2+FC2=EF2.
∵△GBD≌△FCD,
∴GD=DF,
∵ED⊥GF,
∴ED为GF的垂直平分线,
∴EF=EG.
∵∠A=90°,AC//BG,
∴∠EBG=180-∠A=90°,
∴BE2+BG2=EG2,
∴BE2+FC2=EF2.
(3)解:连接AD,如图
∵∠BAC=90°,AB=AC,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BD=∠C=45°,
∵D是BC的中点,
∴AD⊥BC,
∴AD=BD=DC,
∴∠EBD=∠DCA=∠FAD,
∵DE⊥DF,
∴∠BDE+∠BDG=∠ADF+∠FDC=90°,
∵∠BDG=∠FDC,
∴∠BDE=∠ADF,
∴△AFD≌△BED(ASA),
∴ED=FD.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1)根据中点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DC,∠GBC=∠C,∠BGD=∠DFC,从而证明△GBD≌△FCD (AAS),即可证明.
(2)由(1)可知△GBD≌△FCD,从而得到GD=DF,继而证明出ED为GF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EF=E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EBG=90°,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E2+FC2=EF2.
(3)连接AD,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推导出AD=BD=DC,∠EBD=∠DCA=∠FAD,∠BDE=∠ADF,从而证明△AFD≌△BED(ASA),进而得出ED=FD.
14.【答案】(1)解 : ,



在 和中,


(2)解:作OM⊥BC于点M,ON⊥AH于点N,如图所示,
在四边形ONHM中,,

在与中,



,,
平分,

(3)解:的值不发生改变,等于,
理由如下:
连接OD,如图所示,
,,D为的中点,
,,,
,,

,即,

在和中,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1)先根据垂线的性质证∠OAP=∠OBC,根据ASA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OP的长;
(2)作OM⊥BC于点M,ON⊥AH于点N,根据AAS证,得出OM=ON,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连接OD,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准备条件,根据ASA证,得三角形ODM和ADN的面积相等,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