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下列关于文中“背影”出现次数及作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背影”设置回忆起点,吸引读者探寻其意义
B. 第二次“背影”定格父亲攀爬月台的感人镜头,详写父亲形象
C. 第三次“背影”呼应开头,寄予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D. 第四次“背影”在泪光中重现,深化了对父亲的思念与怅惘
请在横线上填写文中四次“背影”的合适修饰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1)______的背影: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的背影: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的背影: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的背影: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望父买橘”段落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请找出其中三个关键动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下列对父亲语言特点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简洁明了,直接表达对儿子的爱
B. 含蓄质朴,蕴含深沉的关怀
C. 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D. 幽默风趣,缓解离别的伤感
文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多次变化,请按顺序梳理出其中三个关键变化节点及对应的情感。
父亲的信中“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存在什么矛盾之处?这一矛盾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二、理解分析
文章以“背影”为叙述中心,有哪些好处?请从结构、情感、主题三个方面简要概括。
阅读“望父买橘”选段,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选段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结合课文及背景资料,分析朱自清为什么在车站送别事件过去八年后才写下《背影》?
三、拓展探究与实践
如果给《背影》拟一个新的题目,你会拟什么?请说明理由(不少于80字)。
模仿“望父买橘”的细节描写手法,写一段父母为你做事的场景(不少于100字)。
阅读相关资料后,你想对自己的父亲说些什么?请写一段真情实感的话(不少于100字)。
结合《背影》中父子关系的变化,谈谈你认为子女应如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相处方式。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C(解析:第三次“背影”流露的是不舍和牵挂,第四次才呼应开头寄予思念)
示例:(1)难忘 理由:开篇点出最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奠定回忆基调(2)攀爬 理由:刻画父亲爬月台买橘的艰难背影(3)离别 理由:描写父亲混入人群离去的背影,流露不舍(4)思念 理由:泪光中重现的背影,饱含对父亲的思念
动词:探、攀、缩。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过程,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B
示例:①见父亲时满院狼藉,“我”难过悲伤;②父亲说话“不大漂亮”,“我”不理解、不耐烦;③看到父亲爬月台的背影,“我”感动、难为情。
矛盾之处:开头说“身体平安”,后面又说膀子疼痛严重甚至提及“大去之期”。心理:既想安慰儿子不让儿子担心,又难以掩饰自己身体的不适和内心的孤独,体现了父亲含蓄深沉的心理。
二、理解分析
结构上:“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车站送别等生活片段,使文章结构严谨;情感上:聚焦父子深沉情感,集中体现父爱及“我”的情感转变,让情感表达更强烈;主题上:以“背影”为象征,引发对亲情与父子关系的思考,深化歌颂父爱的主题。
外貌描写突出了父亲穿着的朴素,暗示了家庭的困窘,同时与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形成对比,更能体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深厚。
体现了“我”对父亲艰难举动的感动,以及对父亲日渐衰老的感伤。
因为当时朱自清与父亲存在矛盾隔阂,对父亲的情感更多是不解和不满;随着时间推移,朱自清涉世渐深,心智成熟,逐渐理解了父亲的不易与深沉的爱,尤其是父亲的来信触动了他,所以在八年后才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对父亲的理解与思念。
三、拓展探究与实践
示例:《月台上的深情》 理由:月台是父子离别的核心场景,“深情”直接点出父子间的情感,既体现了送别时的感人画面,又突出了文章的情感主旨,与“背影”相比更直白地展现了文章的情感核心。
示例:妈妈为我洗校服时,先把衣服浸泡在盆里,双手用力搓揉着领口和袖口,泡沫沾满了双手。她时不时停下来,用手背擦去额角的汗水,然后继续搓洗。洗好后,她又小心翼翼地把衣服拧干,抖了抖,挂在衣架上。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心里暖暖的。
示例:爸爸,以前我总觉得您沉默寡言,不懂得关心我。读了《背影》后,我才明白您的爱都藏在默默的行动里。您每天早早起床为我准备早餐,在我生病时焦急地送我去医院,这些细节我都记在心里。以后我会多和您沟通,多理解您的辛苦,爸爸,我爱您!
示例:要学会理解父母的不易,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当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要主动沟通,避免冷战;要善于发现父母爱的细节,懂得感恩;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就像父母包容我们一样,用真诚和耐心维护亲子关系。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