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单元 社会变化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新课导入
4.
探究新知
5.
课堂小结
6.
课堂练习
评天下新闻 书公民心声
学习目标
理解文章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01
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02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培养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情感。
03
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培养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情感。
理解文章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
和充沛气势。
任务群
任务一
识记字词 夯实基础
任 务 群
任务二
链接资料 认识评论
任务三
对比阅读 体会特点
任务四
结合设问 品析语言
任务五
归纳总结 探讨共性
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任务一:识记字词 夯实基础
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然后大声朗读,积累这些字词。
初衷( ) 杀戮( ) 篡改( ) 抵赖( )
妄图( ) 辱没( ) 呓语( ) 遁形( )
铭记( ) 彰显( )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宝鼎( ) 国殇( )
矢志( ) 缅怀( ) 磅礴( )
zhōnɡ
lù
cuàn
lài
wànɡ
mò
yì
dùn
mínɡ
zhānɡ
huán
kuì
dǐnɡ
shānɡ
shǐ
miǎn
pánɡ bó
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
(2)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
(3)隐藏形体。( )
(4)梦话,比喻荒谬糊涂的话。( )
(5)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 )
(6)玷污,使不光彩。( )
(7)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8)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
(9)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
(10)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
国殇
篡改
遁形
呓语
杀戮
辱没
振聋发聩
惨绝人寰
沧海桑田
一以贯之
探究新知
任务二:链接资料 认识评论
本文是《人民日报》在国家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当天刊发的一篇新闻评论。什么是“新闻评论”?请同学们参阅下面“资料链接”,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再填写表格,比较不同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
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一般说来,新闻评论具有六个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理,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新闻评论的功能主要是:解读事件本质、引导舆论共识、监督社会问题、传递民意反馈、培育理性认知。
“钟声”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栏,暗中蕴含“警世钟声”的寓意。自2008年开栏以来,凭借专业的评论和权威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和民众获取观点信息的重要来源。
新闻体裁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时效性
篇幅
报道对象
表达方式
强
较强
短
较长
新闻事
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片段(瞬间、场景)
以记叙、
说明为主
以记叙、
描写为主
稍弱
长
新闻事件整
体及细节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较强
较短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以记叙、
议论为主
探究新知
任务三:对比阅读 体会特点
对比本单元几则消息的标题,思考:新闻评论的标题有何不同?
新闻体裁 新闻标题
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新闻评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消息标题多为对新闻事件的概括,新闻评论则是就事论理,既有对事件的概括,又有主观态度的表达。光有主观的态度,难以服众,因此评论往往客观与主观并存。
“就事论理”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特征。请阅读第一自然的,画出这则新闻评论所针对的新闻事件和作者的观点。
新闻事件:国家公祭日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 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作者观点: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思考:新闻评论中对新闻事件的概括,与消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有什么不同?
消息报道是完整、客观地呈现事件全貌,目的是让读者知晓事实;新闻评论对事件的概括则更简洁,是有选择地突出与评论观点相关的内容,为论证观点服务。
本新闻评论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引述了大量的新闻事实,请阅读课文,用绿色笔画出正面事实,用灰色笔画出反面事实,并用序号标注,思考这些新闻事实涉及的层面有哪些?填写下表。
新闻事实 层面
正面
反面
新闻事实 层面
正面
①“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②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
③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④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
⑤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新闻媒体
政府议会
文教部门
一般民众
学术组织
新闻事实 层面
反面
正面
⑥(右翼分子)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⑦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⑧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右翼分子
右翼分子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新闻事实 层面
正面
⑩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新闻媒体
国际组织
作者不厌其多地引述新闻事实,起到什么作用?
本文在选择新闻事实方面的最主要特点是不厌其多,覆盖面广。正面的新闻事实多,体现出牢记历史、坚持正义是人心所向;反面的事实也不少,揭露了日本右翼的怙恶不悛,也更显现写作本文的必要性。
众多新闻事实赋予文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也使文章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客观性——用“第三方”(国际社会)的共识来抨击日本右翼的丑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新闻评论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尤其是主流媒体,往往承担着“舆论指南针”的作用。作者在引述新闻事实的同时,也用措辞严厉而又不偏不倚的言辞进行了评价,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用波浪线画出评价性语句,读一读,感受措辞严厉而不偏激、用语犀利又表达理性的文风。
①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
③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④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⑤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结合下面资料链接,说一说在国家公祭日当天,《人民日报》刊发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所寄寓的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的立场、愿望和情感。
资料链接: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强调举办这一仪式是为了“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他指出:“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为纲领,体现了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寄寓在国家公祭仪式中的立场、愿望与情感:既牢记历史,怒斥谎言;又捐弃仇恨,珍爱和平。
请简要总结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探究新知
任务四:结合设问 品析语言
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性文体,讲究用词准确,针对性强。请结合下面语句和设问进行品析。
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 218 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狠批”“要求”换成“批评”“希望”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狠批”“要求”,体现出人权理事会的严正态度,如果用“批评”“希望”,就难以准确传达这种态度。
②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企图”“妄图”互换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前者主要陈述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后者则突出其行为意图的狂妄性,语气更重,批判力度也更大。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第3段)……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第4段)。(体会两个修饰语“仍然”“仍在”和“唯有”一词的作用。)
“仍然”和“仍在”,分别修饰“顽固”和“梦中呓语”,准确地表现出日本右翼否认、歪曲历史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长期行为;“唯有”一词则略带嘲讽地表现出右翼分子们“失道寡助”的可悲可耻。
④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体会“却”字所包含是意味。)
“却”字此处暗含“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之意,点出日本大阪市市长此举不仅与人类的共识、良知背道而驰,也无视城市间平等、自由交往的基本准则。
⑤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为什么这里用“那些”,而不用“这些”?)
句中用“那些”而不用“这些”在语气上拉开日本右翼分子与作者、读者的距离,颇有将其“表演”远置于聚光灯下凸显其丑态的意味,
探究新知
任务五:归纳总结 探讨共性
结合这个单元的选文及最近学习新闻时浏览报纸、阅读新闻的感受,说说各类新闻体裁的共性有哪些。
新闻作品的共性,主要体现为新闻的“实用性”。
(1)从文体特征来看,新闻的文本结构是“言——意”式的两层结构,这种简单的结构方式,给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解读都带来了一种直接性,受众无须在此追求“言外之意”。
(2)从社会功用来看,新闻能对社会产生直接效应,即其目的是现实的,其目标是明确的。
(3)从写作主体与接受主体来看,新闻有比较明确的写作主体,接受主体也是特定的,即有特定的阅读者。
(4)从思维方式来看,新闻都强调求真求实,能冷静客观地陈述事实,这就要求作者应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抛开事物的感性形式,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
(5)从体式结构来看,新闻与一般的文章相比有这样的区别:新闻的标题多为两行标题(正副标题或引题加正题),会尽可能让读者获取关键信息;在材料组织和逻辑方面,新闻结构的典型特征是组装性,即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来排列,而一般文章是按照事理和逻辑来排列的。
(6)从主旨内涵来看,新闻的主题是鲜明的、单一的、确定的,也可以说是主题居主导地位,读者在解读过程中无须作很多的创造性发挥。
(7)从语言表达来看,新闻的语言以规范化的书面语言为主,表达上要求准确简洁,追求能“直达读者”,避免使用个性化色彩强烈的语言。
结合这一单元所学,从“如何阅读新闻”层面谈一下你的体会。
(1)提高可读性是新闻报道自身的追求。在长期的实践中,新闻在结构、语句表达以及排版形式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规范,这些规范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我们要认识新闻的体式规范,把文体知识转化为阅读图式的自觉,学会在新闻的文体结构中快速寻找到新闻的主要信息。
(2)新闻的阅读着眼于获取信息,顺应这一要求的阅读方式是理解型、分析型的,而运用检视性阅读能快速获取新闻表面的主要信息。
(3)阅读新闻时,既要能感受到新闻记者发掘事实真相的新闻精神,也要能区分事实与态度、描述与评价,尤其要学会从报道的事实信息中鉴别出其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课堂小结
这篇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作者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了大量新闻事实加以阐述,以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引导国际舆论,彰显中国立场。
本文具有以下特点:持论严正,导向性强;视野开阔,事实充分;思路清晰,结构工稳;叙议结合,对比鲜明。
课堂练习
1.最近社会上围绕预制菜新闻热点,众说纷纭。阅读同是针对“预制菜”事件展开讨论的评论文章【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他们对“预制菜”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又是什么导致他们态度的不同?
【材料一】
预制菜上餐桌,要让消费者“预知”和选择!
赵苑旨 张爽
【健康时报2023.09.17】开盖即食的蔬菜沙拉、洗净切好的配菜包、加热就能吃的酸汤鱼……时下预制菜发展火热,很多餐厅进行加热就可以售卖,尤其是少数地方的“预制菜进校园”,其营养和健康问题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忧。相关法律界人士表示,预制菜要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课堂练习
9月16日,西安市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凤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制菜根据加工的难易程度或消费者食用的便捷程度,可分为即食食品(开袋即可食用)、即热食品(如真空包装的熟制玉米棒等)、即烹食品(如速冻饺子等)和即配食品(如超市售卖的净菜等)。像我们平时喝的八宝粥罐头,甚至是超市买到的馒头其实都算是预制菜,它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只不过对这一类食物进行定义和归纳后才受到了大家的格外关注。此外,无论是外出就餐还是点外卖,由于商场规定不能使用明火,人们生活节奏快对于出餐速度的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很多餐厅和外卖商家使用预制菜品已经不可避免。
课堂练习
不少网友对预制菜品的营养会不会大打折扣也表达了疑问。闫凤对此解释,预制菜品的营养损失不仅要看具体的食品种类(如肉类以及像玉米、豆角等非叶类蔬菜的营养损失就会相对较小,而像绿叶菜等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则会更多),还要考虑预制菜品在二次加工时的具体方式所带来的营养损失,因此对于预制菜品的营养质量很难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判。
餐厅使用预制菜,是否应提前告知消费者?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网友相关建议时表示——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餐饮经营者明示菜品是否为预制菜,消费者如需知晓,建议用餐前咨询经营者。
课堂练习
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每位消费者都享有对购买使用商品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其中,作为预制菜生产厂家,有义务明确告知提供预制菜商品的性能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若是单品包装更是要标明商品名称、成份、配料表等信息,让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性购买。”
“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但在法律和管理上仍有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是让消费者有知情权无法消除消费者的顾虑。”张勇表示,目前,有关预制菜的标准更多是地方、协会等制定的行业标准,其权威性不足以全国参照,建议建立预制菜产业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对其定义、使用场合、包装标识、质量标准等方面做统一界定,来保障大众食品安全,打消消费者顾虑。
课堂练习
【材料二】
预制菜热“炒”下的“冷思考”
程一家
【中国农村网2023.7.13】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围绕预制菜产业发展举办博览会、研讨会、产业大会,一些地方政府也就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作出规划和实施扶持,许多企业也纷纷布局预制菜。预制菜一时之间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盘“热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统计,预制菜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万家,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1000亿元增长到2022年超过4000亿元。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
课堂练习
姓餐桌,引导它的健康高质量发展,既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又能让百姓吃得放心、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饮食需求。要将预制菜这盘大菜炒得更“香”、卖得更好,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凝心聚力,要明确标准、严格监管、落实责任。
炒“香”预制菜,需要完善行业标准。预制菜行业作为新兴产业,行业标准的制定是行业规范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要通过制定完善行业标准,加强质量体系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品牌的辨识度。要立足整个预制菜产业链,从原料供应到生产加工到产品的仓储管理,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通过标准规范各环节行为,实现整个预制菜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有序化、标准化。
课堂练习
炒“香”预制菜,需要壮大产业主体。企业是预制菜发展的主心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主体的壮大。要打造一批预制菜“领航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中小型企业,形成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格局;要推动原料生产主体标准化、综合加工主体精细化、物流运营主体体系化、市场营销主体品牌化,增强预制菜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壮大产业主体,为预制菜发展强基固本、提质增效。
炒“香”预制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市场的严格监管,预制菜作为新兴的行业,并且作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餐饮行业,更加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打消消费者顾虑、保障消费者信心。要强化责任落实,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预制菜市场发展,引导企业从
课堂练习
“产得多”到“产得好”;要针对预制菜生产加工的重点环节,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保障良好市场秩序。
民以食为天,百姓的“菜盘子”,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只有行业发展规范了、市场监管到位了,老百姓才能安心,政府才能放心,预制菜产业才能行稳致远,炒得更热,炒得更香。
课堂练习
【材料一】《预制菜上餐桌,要让消费者“预知”和选择!》关注的是预制菜涉及的健康问题和消费者权益问题,认为预制菜销售要保证消费者权益。
【材料二】《预制菜热“炒”下的“冷思考”》关注的是中央一号文件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问题。认为要将预制菜产业发展好,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凝心聚力,要明确标准、严格监管、落实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哪怕是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和组织也会有不同的报道。因此,不同媒体因记者立场观点不同,对同一新闻事件往往有不同的关注点。你若想做个清醒的读者,要注意厘清新闻事实与主观态度的区别;若想做一个客观的记者,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挖掘事件的意义,往往就可以写出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的新闻作品。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分层作业》
2.找不同媒体的新闻评论来读一读,比较一下各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角度及所持的观点有何不同。
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就事
(新闻事实)
论理
(新闻观点)
评天下新闻
书公民心生
第一单元 社会变化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