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评天下新闻 书公民心声(分层作业)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评天下新闻 书公民心声(分层作业)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0 18:25:41

文档简介

第6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分层作业
学完本课,班级举办了“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单元小结】
1.学完本课后,小文打算写一个单元小结念给大家听。请阅读他写下的文段,并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难题。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76年的历史如同一幅画卷:1950年的鸭绿江畔,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向披靡;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了观众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①________(镌 隽)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身处盛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②________(名 铭)记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对于任何试图篡改历史、淡化暴行的行为,我们要一致反对,共同维护历史的公正。
(1)文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
A.zháo zuàn B.zhuó zuàn
C.zhuó cuàn D.zháo cuàn
(2)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 ②______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所向披靡 B.振聋发聩
C.殚精竭虑 D.惨绝人寰
【句子排序】
2.下面是小语搜集的一段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文字,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 ,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正义良知及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促使人类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被唤醒的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④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观看视频】
3.班级播放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相关视频后,同学们分组讨论感悟并推举代表发言,下面是你们组的感悟发言,请你阅读并完善。
①通过观看视频,使我深刻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和来之不易。②和平,是凛冬的暖阳,温暖了每一个角落;和平,是黑夜的明月,照亮了前行的路;        。
(1)你发现语段第①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请你给第②句再补写一个分句并写在下面空白处,使之构成排比句。
【诗歌朗诵】
4.班级将进行歌颂和平的诗歌即兴朗诵,下面是你们组朗诵的诗歌,请你阅读并为其做朗读设计。
啊!可恶的战争 可恶的发动战争的疯子们 乌云遮不住艳阳 罪恶终将埋葬他们 他们将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每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们 只要团结起来 就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和平的圣歌就一定能够奏响 啊!和平万岁 万岁和平 只要团结起来 就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1)请为画波浪线的句子设计朗读节奏。(重音符“·”,停顿符“∧”)
(2)云云找到以下几种风格的背景音乐,适合这节诗歌的是(2分)( )
A. 低沉哀婉
B. 激越昂扬
C. 简单轻快
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回答下列问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 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 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e 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 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 a,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 课文是一篇新闻评论,其核心观点是什么
2.开篇引用四句国家公祭鼎铭文有什么作用
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用词准确,针对性强。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2)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4.课文第3段中“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班长分享了下面的新闻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于国家公祭日重大意义的理解,体会和平的珍贵,请你与同学们一起阅读,并完成下面任务。(8分)
勿忘国耻,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
沈若冲
①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布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这些史料再次宣告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也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②这是中华民族永难抚平的伤疤,更是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应忘记的历史。86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30万生灵惨遭杀戮,留下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万意味着什么?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意味着在那场持续6周的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殒命,意味着无数家庭的破裂、幸存者无法忘怀的一生之痛。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这道疼痛且悲怆的伤疤时刻警醒后人: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③每一次深切的缅怀,都是对民族记忆的唤醒;每一次庄严的纪念,都是对奋斗精神的振奋。今天远离了战火硝烟的岁月,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之镜需要时常擦拭,走得再远都不能忘却过去。国家公祭日设立10年来,在铭记历史中吸取历史教训、激发奋进力量,在代代相传的讲述中传承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在以国之名的祭奠仪式中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汇聚起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的磅礴力量。
④“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镌刻的铭文,传递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向往和平的真诚愿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深厚积淀,是近代苦难历史得出的深刻启迪;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⑤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更需要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望苦难深重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为侵略者的屠刀所屈服,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定救亡图存、血战到底的不屈意志,以血肉之躯铸就抵抗侵略的钢铁长城。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定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不懈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⑥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今天,响彻南京上空的防空警报,警醒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沉悠远的“和平大钟”,寄托着对和平的珍爱和渴望。让我们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脚步不停、奋斗不止,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有删改)
1.【梳理文脉】小文根据文本的行文思路制作了下面的导图,请你帮忙补充完整。(2分)
2.【探究主旨】小语觉得本文和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题相同、内容相通,请你简析两文共同表达的主旨。(3分)
3.【拟写简评】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评论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摆正我们的观念。请你结合选文内容,选定一个角度,在班级新闻墙上发一则简评。(100字左右)(3分)
角度一: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 角度二:圆梦中华需要每个人的助力。 角度三: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分层作业
学完本课,班级举办了“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单元小结】
1.学完本课后,小文打算写一个单元小结念给大家听。请阅读他写下的文段,并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难题。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76年的历史如同一幅画卷:1950年的鸭绿江畔,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向披靡;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了观众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①________(镌 隽)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身处盛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②________(名 铭)记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对于任何试图篡改历史、淡化暴行的行为,我们要一致反对,共同维护历史的公正。
(1)文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
A.zháo zuàn B.zhuó zuàn
C.zhuó cuàn D.zháo cuàn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惊天一着”指辽宁舰歼-15战斗机成功着舰的过程,“着”应读zhuó,这里指飞机降落。 (cuàn)“篡改”指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2)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 ②______
【答案】①镌 ②铭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所向披靡 B.振聋发聩
C.殚精竭虑 D.惨绝人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使用正确,“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B项,“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这里形容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合语境。C项,使用正确,“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D项,使用正确,“惨绝人寰”指悲惨的程度人间从未有过,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句子排序】
2.下面是小语搜集的一段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文字,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 ,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正义良知及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促使人类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被唤醒的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④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④三句都在讲国家公祭日的设立目的,这三句应该连接在一块,排除 A、B 两项;②句是从国内角度谈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目的,而③④两句是从全世界角度谈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目的,应先国内,后国外,故②句在前。同时,根据语段第三空后的句号可知,排序应为②④③①。
【观看视频】
3.班级播放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相关视频后,同学们分组讨论感悟并推举代表发言,下面是你们组的感悟发言,请你阅读并完善。
①通过观看视频,使我深刻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和来之不易。②和平,是凛冬的暖阳,温暖了每一个角落;和平,是黑夜的明月,照亮了前行的路;        。
(1)你发现语段第①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删掉“通过”或者“使”。
【解析】“通过……,使……”的表述造成第①句主语残缺,所以应该删掉“通过”或者“使”。
(2)请你给第②句再补写一个分句并写在下面空白处,使之构成排比句。
【答案】示例:和平,是炎夏的甘霖,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诗歌朗诵】
4.班级将进行歌颂和平的诗歌即兴朗诵,下面是你们组朗诵的诗歌,请你阅读并为其做朗读设计。
啊!可恶的战争 可恶的发动战争的疯子们 乌云遮不住艳阳 罪恶终将埋葬他们 他们将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每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们 只要团结起来 就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和平的圣歌就一定能够奏响 啊!和平万岁 万岁和平 只要团结起来 就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1)请为画波浪线的句子设计朗读节奏。(重音符“·”,停顿符“∧”)
【答案】示例:只要∧团结起来 就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朗读节奏划分。从情感上看,“只要”“一定”表示强调,引起听众对“团结起来”“战胜邪恶”的关注,需要重读。停顿需要根据句意、气息长短、语法结构、情感表达等来设计。“只要”是强调停顿,“就一定能够”是根据句意停顿。
(2)云云找到以下几种风格的背景音乐,适合这节诗歌的是(2分)( )
A. 低沉哀婉
B. 激越昂扬
C. 简单轻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感情。这节诗歌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和平一定能够到来的信心和期盼,整体感情基调积极昂扬,所以应该选择激越昂扬的背景音乐。故选B项。
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回答下列问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 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 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e 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 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 a,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 课文是一篇新闻评论,其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开篇引用四句国家公祭鼎铭文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四句国家公祭鼎铭文庄重开篇,既与标题照应,又营造了肃穆庄严的气氛。
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用词准确,针对性强。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答案】“却”字暗含“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之意,点出大阪市市长此举不仅无视城市间平等、自由交往的基本准则,也与人类的共识、良知背道而驰。
(2)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答案】狠批”“要求”体现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严正态度,表现出理事会严重不满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对他们提出了正义的要求。
4.课文第3段中“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内容上,引出下文对日本右翼分子“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的行为的批判。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
班长分享了下面的新闻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于国家公祭日重大意义的理解,体会和平的珍贵,请你与同学们一起阅读,并完成下面任务。(8分)
勿忘国耻,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
沈若冲
①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布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这些史料再次宣告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也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②这是中华民族永难抚平的伤疤,更是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应忘记的历史。86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30万生灵惨遭杀戮,留下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万意味着什么?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意味着在那场持续6周的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殒命,意味着无数家庭的破裂、幸存者无法忘怀的一生之痛。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这道疼痛且悲怆的伤疤时刻警醒后人: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③每一次深切的缅怀,都是对民族记忆的唤醒;每一次庄严的纪念,都是对奋斗精神的振奋。今天远离了战火硝烟的岁月,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之镜需要时常擦拭,走得再远都不能忘却过去。国家公祭日设立10年来,在铭记历史中吸取历史教训、激发奋进力量,在代代相传的讲述中传承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在以国之名的祭奠仪式中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汇聚起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的磅礴力量。
④“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镌刻的铭文,传递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向往和平的真诚愿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深厚积淀,是近代苦难历史得出的深刻启迪;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⑤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更需要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望苦难深重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为侵略者的屠刀所屈服,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定救亡图存、血战到底的不屈意志,以血肉之躯铸就抵抗侵略的钢铁长城。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定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不懈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⑥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今天,响彻南京上空的防空警报,警醒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沉悠远的“和平大钟”,寄托着对和平的珍爱和渴望。让我们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脚步不停、奋斗不止,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有删改)
1.【梳理文脉】小文根据文本的行文思路制作了下面的导图,请你帮忙补充完整。(2分)
【答案】回顾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强调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重要性 号召我们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解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①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布了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再次宣告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第二部分(第②~④段):描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及其影响,强调这是中华民族永难抚平的伤疤,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同时,通过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的总结,表达了对民族记忆的唤醒和对奋斗精神的振奋。第三部分(第⑤⑥段):以实际行动圆梦中华,更需要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同时,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最后,通过南京上空的防空警报和“和平大钟”的象征,表达了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期望。
2.【探究主旨】小语觉得本文和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题相同、内容相通,请你简析两文共同表达的主旨。(3分)
【答案】两文共同强调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号召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通过概述众多新闻事件,证明“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揭露并批判日本右翼“否认历史”“扭曲历史”的丑恶行径等,强调了“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选文通过介绍南京大屠杀新证据、回忆惨痛历史、表明中国人的和平观念以及号召中华儿女奋力建设祖国等,呼吁我们要铭记历史,也要珍爱和平,更要努力建设祖国。
3.【拟写简评】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评论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摆正我们的观念。请你结合选文内容,选定一个角度,在班级新闻墙上发一则简评。(100字左右)(3分)
角度一: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 角度二:圆梦中华需要每个人的助力。 角度三: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
【答案】示例一:选择角度一,国家公祭告诉我们历史是过去的真实记录,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被改变。我们应该正视并铭记历史,使其成为我们的镜子,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就像铭记南京大屠杀的苦难是为了警示我们共创美好和平的未来。
示例二:选择角度二,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国只有足够强盛,才能够有和平与发展的底气。作为初中生,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直接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也可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宣传和平的重要性,铭记历史,深植爱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将来为祖国建设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