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分层作业
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创造了诸多奇迹。学校拟开展“感悟航天探索精神”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航天新闻】
1.下面是小语同学收集的航天新闻,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2024年11月15日23时13分,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3个多小时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huì对接。11月16日8时26分,航天员蔡旭哲打开天舟八号舱门,进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开始太空“拆快递”。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上行物资总重约6吨,包括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验和试验装置等物资,还有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送去的蛇年春节“年货”。据xī,后期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继续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1)整理新闻时,小语有些字音读不准,请你确认文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运载_____(A.zǎi B.zài)
②驻留_____(A.zhǔ B.zhù)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交huì______
②据xī_______
【答案】(1)①B ②B (2)①会 ②悉
【航天历程】
2.小文根据下面资料梳理了我国的航天历程,请你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太空探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古人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憧憬。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史又一次迎来“太空会师”…… 这一个个重节点,汇成我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我们坚信,基于中国人航天梦而产生的航天精神,将为我们逐梦太空提供不竭动力。
【答案】①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②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③2016年10月17日 ④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
【认识项目】
3.我国航天器命名背后都有特殊含义,请你参考“神舟飞船”和“嫦娥工程”的命名,补全“长征运载火箭”的命名含义。
航天器 命名含义
神舟飞船 “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兼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寓意整个中华民族都为飞船的诞生而无比骄傲与自豪。
嫦娥工程 “嫦娥”是我国的神话人物,“嫦娥奔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以此为名,寄托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飞天登月、探索太空的梦想。
长征运载火箭
【答案】示例:“长征运载火箭”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现代战争史上的红军长征,我国运载火箭以“长征”命名不仅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纪念和传承,而且也激励着航天人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已的力量。
【规划参观】
4.小飞同学想找一个客流量较小、参观时间较长的时间段去参观科技馆。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两幅图表,为他分析最佳进馆参观时间段。
图一 每日各时段进馆人次统计(平均) 图二 每日进馆人次统计
【答案】示例:小飞,科技馆的开放时间是每周二到周日。它早9时开馆,晚17时闭馆,开放日每日进馆人次相差不大,周四进馆人次相对较少,而每日11时到15时进馆人次相对较少,且有充足的时间游览,为最佳进馆参观的时间段。你可以在周四11时至15时前往科技馆参观。
【解读标识】
5.下图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请你结合构图要素,用简洁的语言对标识进行解读。
【答案】示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由一个创意图形和“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字构成,图形像空间站,又像“中”字和鲲鹏展翅,图形下半部分像火箭腾空的火焰。标识整体寓意着中华民族和中国航天事业具有腾飞的力量,体现了中国航天人不断探索的精神。
阅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第1段,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1. “《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是消息的______,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头 交代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体现了消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2.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1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答案】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抓住新闻的电头和导语部分,用“时间+主体+事件”的格式概括作答。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表意完整。
3. “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中加点词“约”有什么作用?
【答案】“约”表示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6.5小时左右,不是6.5小时整,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2020年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fliɡ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进行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飞船大了三到四倍。
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光明日报》)
【材料二】
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超大整流罩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 “运人运货”本领强》,新华网)
【材料三】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是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构型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Ⅰ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Ⅰ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再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搭载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B.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
C.据规划,我国空间站将采用在轨组装方式完成建造,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D.实验舱Ⅱ名为“问天”,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
【答案】A
【解析】B项表述有误,根据材料四中“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可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第二步是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C项表述有误,“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货物补给”表述有误,依据是材料四中的“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11次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D项表述有误,依据是材料三中的“实验舱Ⅰ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
2.此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为什么被国外视为“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4分)
【答案】①中国新一代太空舱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隔热能力大幅提高;②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发展和相关高科技发展。
3.长征五号B这款新型运载火箭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采用一级半构型;②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③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分层作业
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创造了诸多奇迹。学校拟开展“感悟航天探索精神”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航天新闻】
1.下面是小语同学收集的航天新闻,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2024年11月15日23时13分,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3个多小时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huì对接。11月16日8时26分,航天员蔡旭哲打开天舟八号舱门,进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开始太空“拆快递”。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上行物资总重约6吨,包括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验和试验装置等物资,还有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送去的蛇年春节“年货”。据xī,后期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继续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1)整理新闻时,小语有些字音读不准,请你确认文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运载_____(A.zǎi B.zài)
②驻留_____(A.zhǔ B.zhù)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交huì______
②据xī_______
【航天历程】
2.小文根据下面资料梳理了我国的航天历程,请你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太空探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古人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憧憬。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史又一次迎来“太空会师”…… 这一个个重节点,汇成我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我们坚信,基于中国人航天梦而产生的航天精神,将为我们逐梦太空提供不竭动力。
【认识项目】
3.我国航天器命名背后都有特殊含义,请你参考“神舟飞船”和“嫦娥工程”的命名,补全“长征运载火箭”的命名含义。
航天器 命名含义
神舟飞船 “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兼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寓意整个中华民族都为飞船的诞生而无比骄傲与自豪。
嫦娥工程 “嫦娥”是我国的神话人物,“嫦娥奔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以此为名,寄托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飞天登月、探索太空的梦想。
长征运载火箭
【规划参观】
4.小飞同学想找一个客流量较小、参观时间较长的时间段去参观科技馆。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两幅图表,为他分析最佳进馆参观时间段。
图一 每日各时段进馆人次统计(平均) 图二 每日进馆人次统计
【解读标识】
5.下图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请你结合构图要素,用简洁的语言对标识进行解读。
阅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第1段,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1. “《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是消息的______,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1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3. “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中加点词“约”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2020年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fliɡ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进行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飞船大了三到四倍。
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光明日报》)
【材料二】
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超大整流罩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 “运人运货”本领强》,新华网)
【材料三】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是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构型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Ⅰ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Ⅰ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再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搭载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B.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
C.据规划,我国空间站将采用在轨组装方式完成建造,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D.实验舱Ⅱ名为“问天”,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
2.此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为什么被国外视为“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4分)
3.长征五号B这款新型运载火箭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