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分组搜集身边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和同学分享并制作成资料卡片。
2.选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通过实地考察或其他途径加深了解,并撰写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3.结合前两步的研究成果,组织关于“文化遗产”这一话题的模拟答辩会,培养基本的答辩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猜一猜:
伯牙绝弦为哪般?烂柯山中不记年。
羲之临池墨当饭,道子画壁龙飞天。
(打一四字词语)
伯牙绝弦:典故“高山流水”,与“琴”相关。
烂柯山:典故“观棋烂柯”,与“棋”相关。
羲之临池:书圣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与“书”相关。
道子画壁:“画圣”吴道子画龙点睛的传说,与“画”相关。
此谜语文化内涵深厚,猜出的过程也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学习。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一、认识文化和自然遗产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
自然遗产,简单来说就是老天爷留给我们的东西,比如五岳、九寨沟、张家界等风景区是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简单来说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
物质文化遗产: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相关的文化空间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这几大类: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技艺的传承人,如果这项技艺已经没有人能运用了,那么其制成品就是文物,属于物质文化遗产,而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必须是活态的,还能够继续实践的技艺。
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成都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标志呈圆形,正中间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标志上方是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是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寓意:“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作品,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这个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请说出图片中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名称
请说出图片中的非遗名称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1.促进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点和观光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保护好文化遗产能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传承国家历史与民族记忆。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能够让后代了解和体验过去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从中汲取智慧与经验,继承文明的火种。
3.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社会凝聚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理解。
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地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着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教育的互通,可以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
5.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也就意味着保护着周边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我们可以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活动一 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活动二 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活动三 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活动指导】
活动一 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推荐和评选出本组认同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可以是本乡镇、街道的项目,也可以扩大到县、区、市的范围。
1.各小组最好有所分工,避免重复。
比如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区别可参看“资料一”(见教材)。
2.自由推荐。
首先,阅读“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
其次,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资料二”(见教材),制作资料卡片。
3.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的“申遗”项目。
任务一 推荐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推选出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
任务二 为推荐项目制作资料卡片
任务三 评选本组的“申遗”项目
任务二 为推荐项目制作资料卡片
任务三 评选本组的“申遗”项目
各小组组长负责收集组员的资料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的“申遗”项目。
评价标准
1.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
2.具有较长历史传统、较大影响力
3.关注亟需保护和抢救的项目
【活动指导】
活动二 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以某古代建筑为例,考察步骤可以参考下面的图表。
考察前
1.了解该建筑的背景资料
2.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
3.了解交通路线,提前联系向导,注意安全
考察中
1.详细记录观察所得,并注意摄制音像资料
2.访问权威人士,索取宣传资料,深入了解古建筑的独特价值
3.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损毁古迹和破坏景区设施
考察后
1.整理所搜集的资料,并作好分类
2.汇总资料
3.讨论、分析该建筑与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考察中需要咨询和记取的资料包括该建筑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和历史价值(如考古意义、历史资料价值、建筑学价值等)、代表性景观、故事传说、相关诗文和对联等。
2.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报告中应该包含的内容有(仍以某古代建筑为例):
●建筑概述
●人文、历史价值
●建筑保护现状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可参考“资料三”,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经典案例,并据此具体分析对该建筑进行保护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4.报告最好图文并茂。注意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建筑的独特魅力;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关注。
【小组活动】
根据示例要求,撰写申遗报告
小组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活动指导】
活动三 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申遗代表”,负责介绍小组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每个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首席评委,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本小组答辩时,本组评委应该回避。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会同各小组组长确定时间及流程,拟出相关规则,选定主持人。
活动结束,参考“资料四”,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献计献策展开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班上展示、交流。
人员准备及职责分工
主持人:根据申遗内容撰写串词,灵活主持答辩会
评委: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申遗代表:精心准备答辩词,有理有据展开答辩
答辩会基本流程
以小组为单位,申遗代表轮流介绍自己组的文化遗产项目——评委提出问题,申遗代表答辩—— 评委委员会讨论通过各组的项目;没有通过的项目,继续修改与完善
答辩的注意事项
听清问题,从容作答
适当记录,抓住要点
坚持观点,礼貌应答
【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历史比作一条长河,那么文化遗产就是河床上沉淀下来的璀璨金子。我们这代人,站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我们身后是五千年的深厚积淀,我们面前是飞速奔向的未来。
我们的任务,不是把这些“金子”原封不动地装进盒子埋起来,而是要擦亮它们,让它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们可以用无人机为古建筑建模,用短视频传播传统技艺,用我们的新思维为古老文化注入新活力。
【板书设计】
专题学习活动 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 认识文化和自然遗产
二 我们可以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活动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活动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活动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