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课件:专题三 新文化运动1和马克思主义2 (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课件:专题三 新文化运动1和马克思主义2 (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1 08: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 启蒙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财经报道社会花絮政治新闻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金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政治新闻社会花絮财经报道政治新闻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2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政治新闻社会花絮财经报道 据报道,广东某富豪家有胡椒树108株,每年收入极丰,于是他纳妾108位,每妾各收1株之利,用于饮食服饰 。社会花絮 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女子世界》,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这种社会现象仍旧存在?广东富豪纳妾创记录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发表评论当时中国社会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政治新闻社会花絮财经报道1.兴起的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4)个人: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新认识。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4) 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5)主要阵地:《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请思考:“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实质: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前期内容:2)后期内容: 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德先生)DemocracyScience“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赛先生)评价: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利于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有些偏激。民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旧道德:指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什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如何评价这一口号?今天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在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觉醒,封建思想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康有为借助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是一种策略,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为变法思想提供了历史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文化运动发生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通过打倒孔孟之道,剥去封建专制的护身符,从根本上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乃至世界,尤其是东方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既有民主精华,也有其封建性的槽粕,我们今天应对其进行批判的继承,使其民主性精华继续发扬,以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新青年·狂人日记》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鲁迅 《狂人日记》漫画 1.文学革命的原因 
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而传统的文言文比较难懂,于是新派人士做语言文字的改造工作,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 《蝴蝶》——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胡适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要与革新政治相结合 陈独秀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的结果意义:白话文很快深入人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语言文字改革;白话文在应用创作方面取得了实绩;白话文的普遍使用,推动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①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②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③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政治新闻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
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政治新闻社会花絮发表评论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社会花絮《自觉的女子》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徐志摩的感情问题成为媒体焦点。他滞留伦敦期间,在民国政界名人林长民的寓所见到了让他终生倾情的女人——林徽因。一见之下,徐志摩疯狂地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家千金。后来陷于情网难以自拔的他不惜提出和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社会花絮没有感情就离婚、旧式婚嫁观受到猛烈冲击 成为寡妇的祥林嫂命运很悲惨! 离婚后的张幼仪事业很成功! 妇女思想空前解放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仅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局限:1、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2、新文化运动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冲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促使民众的觉醒,特别是知识青年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推动了文化的平民化。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性(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给革命指出正确方向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特点
特点:①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出现的,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在西学影响下进行的,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
③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其轨迹是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④每一次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借鉴经验;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⑤由于民族救亡的需要,几乎都进行了社会实践,但多数没有形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没有指出中国革命正确的发展方向。
⑥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使中国革命有了最先进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 ......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毛泽东一、传播概况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新民丛报》1902年 梁启超 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人朱执信,在孙中山鼓励下,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发表于1906年初的《民报》。文中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较详细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共同特点:只是初步接触,宣传不全面,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并不大。朱执信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②资产阶级宣传为各种思潮传入创造社会环境
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一、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条件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归纳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没有在中国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一,缺乏阶级基础。 第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三,缺乏实践效果。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二、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开始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3)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4)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对苏俄的好感。?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主要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1、“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 首先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勇往直前;其次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2、根据材料,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

瞿秋白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
新村主义: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成“社会主义天国”。
基尔特社会主义:改组工会,扩大工会的范围,把所有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包括在内。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应以基尔特为社会单位,按着职业性质不同分成若干基尔特组织,由高度集权的全国基尔特来统一领导,用基尔特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时间:2、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③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3、途径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②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五四运动以后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李大钊《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再论问题与主义》一个一个问题研究,一点一滴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有把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的希望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制度,宣传资产阶级的改良(反对中国人接受马,走马道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即进行革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参加工读互助团吗?请说明理由。(1)会参加。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用亲身实践检验和推进认识。(2)不会参加。因为工读互助团不会成功;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基础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只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失败原因有哪些? 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
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 (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合影发表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开设讲坛: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课程,向学生宣传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著作、举行演讲展开论战: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北大旧址【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收中国的知识分子? (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成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找到了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历史影响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马克思主义怎样一步步的中国化?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历史影响(意义)?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要性。指点迷津:①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条件。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成为世界革命的潮流。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其革命理论的价值。
⑤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