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第22课《梦回繁华》自主学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轻质减负】第22课《梦回繁华》自主学习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3 10:0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梦话繁华》自主学习单
一、基础性练习
知识补充: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既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繁华而热闹的市井景象,又描绘了汴京近郊清明时节优美的自然风光。
作者介绍:
【毛宁】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研究领域主要有艺术史及艺术理论。代表作:《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jù)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a 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b , 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c , 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①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甲】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乙】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具全。 【丙】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②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d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丁】
1.对加点词语的字音或字形,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舳舻相接”的“舳舻”应读zhúlú,“为人们所称道”的“称”应读chēn。
B.“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中的“暇”书写正确。
C.“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具全”中的“具”应该写成“俱”。
D.“沉檀香料”的“檀”应读tán,“行人摩肩接踵”中的“踵”应读zhǒng。
2.文段横线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规模 精美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B.设计 精细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C.设计 精美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D.规模 精细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3.下面这个句子是从文段中抽出来的,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A.【甲】 B.【乙】 C.【丙】 D.【丁】
4.文段中①②两处漏掉了标点符号,你认为这两处补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这句话是病句。
B.“酒肆”中“肆”的第一笔是“|”。
C.从短语的结构形式来看,“握篙盘索”“街道纵横”“修面整容”结构相同。
D.“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中的“为”读wéi,“为”常用解释有:①做,干;②作为;③当作;④与“所”连用相当于“被”等,这里取第④种解释。
二、拓展性练习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②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③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触舵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④《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得“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6.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加点的“据”“可能”表示推测,表明这只是后代文人考订后推测的结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B.《梦回繁华》这一标题,形象地点明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梦中回到北宋汴梁繁荣热闹、经济发达的景象。
C.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清明上河图》与一般界画相比,突出其绘画形式和技法的独特。
D.选文主要介绍了张择端及其画作《清明上河图》的主体内容和艺术特点,肯定其历史价值的同时也饱含作者对这一艺术珍品的赞叹。
7.《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作者是如何把这一恢宏的画卷介绍得条理分明、生动具体?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结合选文第③段予以说明。
(1)合理的说明顺序 (2)恰当的说明方法 (3)典雅的文学语言
8.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曾说:“夫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说说《清明上河图》是如何体现绘画“明劝诫,著升沉”的功能的?
【链接材料】
从张择端对现实生活的取舍来看,基本回避了清明节开封城里各种娱乐活动,反而表现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来不及放下桅杆的客船即将与拱桥相撞,引得周围的百姓惊呼不已。此外,受惊的官马闯入郊市,望火亭无人值守,占道经营阻碍交通,外来的驼队进出自由,城墙多年失修,还有十分鲜明的贫富差异……在以往,人们大多被画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染,而不太关注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深藏着画家对社会弊病的批判意识。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5日美术副刊,有删改)
三、挑战性练习
9.学习了《梦回繁华》一文后,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兴趣倍增,为此,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进《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将“图”字按照笔画顺序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3)请你参照示例,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清明上河图》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100字左右)
示例:【文物】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我是一把君王剑。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4)请你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12月3日电 54岁的湖北利川人张兴发,是一名在上海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普通电焊工。在上班之余,他用了7年的时间,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这幅绣有1643个人物、全长22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上,不论是树林稻田、石桥船只,还是亭台楼阁,都被一针针绣了出来。
参考答案:
一、基础性练习
【答案】1.A 2.A 3.B 4.A 5.D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为人们所称道”的“称”应读 chēng;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规模:所包括的范围。设计: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形容拱桥的宏敞,应用“规模”;
第二空。精美:精致而美好。精细:精密细致。形容拱桥的结构,应用“精美”;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第三空。形容街市上热闹,车马众多,应用“车水马龙”;
第四空。形容街上行人众多,应用“络绎不绝”;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是对“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的总结,因此应放在乙处。乙处后写的是画卷后段;
故选B。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①处,“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后边是“称道”的具体的内容,后面是解释说明的内容,因此用冒号;
②处,“沉檀香料”“香烛纸马”是并列的短语,中间用顿号;
故选A。
5.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笔画。
A.“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这句话正确;
B.“酒肆”中“肆”的第一笔是横;
C.“握篙盘索”“修面整容”是并列短语,“街道纵横”是主谓短语;
故选D。
二、拓展性练习
6.B
7.A.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空间顺序介绍画作的主体内容,第③段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将画作分成三个部分,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依次说明,条理清晰。
B.恰切的说明方法。选文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细致地描摹画作中的生活场景,如互换叫喊,握篙盘索,振臂助阵,桥头围观等细节,生动细腻地再现了画卷中巨大漕船过拱桥时紧张的一幕,令人仿佛置身画中。
C.典雅的文学语言。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如“疏林薄雾”“街道纵横”“挥臂助阵”“车水马龙”“罗锦布匹”等典雅凝练的词语,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展现了画作中所表现的街市的繁华景象,鲜明地展现了汴京城人口之多,行业之繁。
8.《清明上河图》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隐藏于繁华的背后,画中呈现的社会贫富差距,军事防御与消防的懈怠等,则委婉地向统治阶层警示社会隐藏的矛盾与危机。
三、挑战性练习
【答案】(1)
(2)示例:走进《清明上河图》,感悟传统文化精华。
(3)示例: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看那集市商贩,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4)示例:54岁电焊工历时7年绣出长22米的《清明上河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