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孟子三章》自主学习单
一、基础性练习
作者介绍:
【孟子】(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介绍: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然均不见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米粟(sù) 孙叔敖(áo) 公孙衍(yán)
B.傅说(yuè) 丈夫之冠(guān) 曾益(zēng)
C.胶鬲(gé) 法家拂士(fú) 亲戚畔之(pàn)
D.畎亩(quǎn) 富贵不能淫(yín) 空乏其身(kòng)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孔子与孟子合称“孔孟”。
C.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人性方面,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仁者爱人”。
D.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行汇编于《孟子》一书,该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共七篇。《孟子》《论语》《大学》《庄子》合称“四书”。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畎亩(quǎn) 孙叔敖(áo) 法家拂士(fú)
B.拂乱(bì)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C.域民(yù) 百里奚(xī) 富贵不能淫(yín)
D.傅说(shuō) 衡于虑(lǜ) 空乏其身(fá)
4.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 , 。
(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 , , ”的观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 , 。”的中心论点。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
二、拓展性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③善养老,盍④往归⑤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⑥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有删改)
【注释】①伯夷、叔齐: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竹:殷商时一国名,大约在今秦皇岛附近。③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④盍:何不。⑤归:投奔。⑥木主:为死者立的木制牌位。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B.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以顺为正者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D.此之谓大丈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B.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C.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D.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7.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有着坚守原则、不被外界干扰的高尚品格。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他们的行为在哪些方面契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特质?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阐述。
三、挑战性练习
为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023年12月26日,学校组织部分师生参观了无为博物馆。讲解员给同学们介绍了无为博物馆基本展陈,计划增设三个经典阅读展厅。
第一展厅:赓续红色文化
走进展厅,电子屏正在播放一则新闻——
中共中央2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活动一】
9.拟出这则新闻的标题:
10.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你能结合《红星照耀中国》谈谈对他的了解吗?
第二展厅:探寻远古生物
【活动二】
11.大家参观了生物化石后,语文老师说:“地球,是动物与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请从以下名著中选择一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备选名著: A.《昆虫记》 B.《静寂的春天》
第三展厅:走近身边非遗
【活动三】。
语文老师让学生自由参观十分钟,重点做好“非遗专题”记录,然后围绕下面两个任务进行交流。
【任务一:无为“非遗”我推荐】
12.根据下面的材料链接,结合你参观“非遗专题”的记录,区分下列文化遗产类型。
材料链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A.剔墨纱灯 B.黄金塔 C.庐剧 D.米公祠 E.无为板鸭 F.端午节
G.无为古城墙遗址 H.西九华庙会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任务二:无为“非遗”我介绍】
13.任选上题列举的一个“无为非遗”名录向同学们作介绍,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基础性练习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公孙衍(yán)——yǎn;
B.丈夫之冠(guān)——guàn;
C.法家拂士(fú)——bì;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四书”是《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的合称,而非《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所以该选项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拂士(fú)——bì;
B.拂乱(bì)——fú;
D.傅说(shuō)——yuè。
故选C。
4.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二、拓展性练习
5.D
6.C
7.父亲死了不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
8.伯夷、叔齐的行为契合孟子所说“大丈夫”的多项特质。其一,契合“威武不能屈”,周武王“东伐纣”时兵势强盛,伯夷、叔齐却“叩马而谏”,直言“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无惧武王的权威,坚守心中孝道与仁道准则,不因对方强势就退缩缄默;其二,契合“贫贱不能移”,周灭商后“天下宗周”,伯夷、叔齐却耻于“食周粟”,即便以采薇为生,深陷饥饿贫寒之境,生活极度困窘,依旧不改初衷、不向现实低头,坚守气节操守,没有因贫贱就放弃自己对忠义的执着追求。
三、挑战性练习
9.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
10.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他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有高超的演讲和写作才能;他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后投身民主革命,是人民的救星。
11.我选择A.人类只有尊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与他们和谐相处,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正如《昆虫记》中作者以悲悯情怀去亲近地球上的各类昆虫,探求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最终获得了丰富的生命体验。
我选择B。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如果人类破坏自然,最终危害的是自己。正如《寂静的春天》里所写的那样,人类过度使用农药,最终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自己带来无法承受的灾难。
12.物质文化遗产:BDG 非物质文化遗产:ACEFH
13.例: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无为剔墨纱灯工艺发源于清嘉庆年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它是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