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愚公移山》自主学习单
一、基础性练习
文学常识: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著名的故事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夸父追日》等。这些故事体现了两千多年以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方七百里( ) (2)惩山北之塞( )
(3)出入之迂也( ) (4)聚室而谋曰( )
(5)杂然相许( ) (6)如太行、王屋何( )
(7)且焉置土石( ) (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9)寒暑易节( ) (10)固不可彻( )
(11)何苦而不平( ) (12)无陇断焉( )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C.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陇断焉 B.汝之不惠 C.始一反焉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二、拓展性练习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有删改)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夷吾:管仲。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④咎繇(gāo 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咎繇,即皋陶,舜之贤臣。
4.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傍 邻 闻 之 以 臣 为 愚 故 名 此 谷 为 愚 公 之 谷
5.请解释下列原文语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 原文语句 解释加点字(填写文字) 释义方法(供参考)
通假字 始一反焉 (1) [指出通假]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一词多义 帝感其诚 (2) [借助工具书]①真诚,诚心;②确实,的确;③如果,果真;④真实,实情
公诚愚矣 (3)
词类活用 明日朝 (4) [同类现象]面山而居(面向)
6.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告管仲
A.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B.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将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为以公名之?
8.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帮助务实组和求真组完成比异求同探究单。
比异求同探究单
务实组(甲文) 依据一:愚公有远大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依据二:愚公相信人力无穷,从“① ”中可以看出。 求真组(乙文) 依据: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可以看出,管仲明白了老人借解释地名说明② 的用意。
探究结论:③
三、挑战性练习
9.语文老师设计了戏剧学习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学前准备】
(1)老师请同学们自建戏剧知识学习资料夹,下列不适合放入的一项是( )
①经典剧目 ②剧本基本特点 ③戏剧排演知识
④门票制作 ⑤戏剧分类 ⑥票房统计
A.①⑤ B.②③ C.③⑤ D.④⑥
【难点突破】
(2)将《愚公移山》改编为课本剧时,同学们需要确定它的矛盾冲突。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知识卡片,帮他们完成任务。
人与环境的冲突:
人与人的冲突:
知识卡片1
冲突:文艺作品中所刻画的不同性格、不同情势、对立力量或人物内心各种思想感情的矛盾及其激化。(《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知识卡片2
在读剧本时,要了解剧本形式上的特征,把握主要情节,特别要注意把握戏剧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的冲突。(《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九年级 下册)
【合作探究】
(3)设计舞台说明时,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请你设想愚公的动作、神态,也来设计一处舞台说明。
愚公(______)智叟啊!你也太顽固了。我死了不是还有儿子吗?儿子还有孙子啊!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面对不会增高增大的山,怎么就能挖不平呢?
【表演提示】
(4)经过排练,课本剧《愚公移山》即将上演。请你在舞台表现方面给演员一条提示。
参考答案:
一、基础性练习
1.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阻塞 曲折,绕远 家人 纷纷地 把……怎么样 放置、安放 肩负、扛 更替、交换 改变 担心、忧虑 隔绝
【详解】(1)句意:(太行、王屋二山)纵横七百里。“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2.C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将近/连词,况且;
B.代词,往哪里、在哪里/语气词,相当于“呀”;
C.“之”都是代词,指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D.动词,担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
A.句意:没有高大的山冈阻隔了。陇,同“垄”,高地;
B.句意:你太不聪明了。惠,同“慧”,聪明;
C.句意:才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故选D。
二、拓展性练习
4.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5. 同“返”,往返 真诚,诚心 确实,的确 上朝
6.A 7.(1)你也太不聪明了!
(2)为什么因为你而命名为愚公之谷呢?
8.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修明政治(案件诉讼不公正) 愚公不愚
三、挑战性练习
9.(1)D
(2)人与环境的冲突:愚公一家面山而居,大山挡住了通行道路;愚公年老力衰,山高大难移;运输困难与人力不足。 人与人的冲突:愚公奋力移山,智叟却出言嘲讽;愚公目光长远,智叟目光短浅。
(3)示例:长叹;摇头;握拳;大声地说;用手指着等。
(4)示例:表演时注意吐字清晰,语速适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