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件: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件: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9-23 21: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4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1.列举种群特征。
2.简述种群特征间的基本关系。
3.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1.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不大活动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方法有 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密度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 _____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与特征新产生同种生物的全部五点数量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 的重要因素。
2.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 的比率。
(2)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 。
3.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 的比例。
(2)分类: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 衰退型三种类型。
(3)意义:可以 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4.性别比例
(1)概念: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 的比例。
(2)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 (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该种群个体总数该种群个体总数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雌雄个体数目性引诱剂性别比例1.某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细菌、全部蛇或全部蓝藻能否构成种群?不能答案: 2.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哪些?答案: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3.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什么?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 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答案: 1.如何理解种群?以下属于种群的有哪几项? ①某池塘中的全部鱼  ②某片森林中的全部鸟 
③某农田中的全部细菌  ④某湖泊中的全部鲤鱼
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 某区域内所有同种的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种群;④某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属于同一种群。答案: 2.请完成下面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3.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数量特征,种群中的个体是否也具有这些特征?答案: 种群中的个体不具有这些特征;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特征。知识总结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气候、天敌、传染病等也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一般总数调查较难,常常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植物和部分动物用样方法,多数动物用标志重捕法。
1.什么叫样方法?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用样方法?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蚜虫、跳蝻和蚯蚓的密度等。答案: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答案: 2.(1)什么叫标志重捕法?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用标志重捕法?(2)如何依据调查数据进行计算?答案: 知识总结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注意的问题
①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②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非长条形地段可用五点取样法,长条形地段用等距取样法。
③样方数目不能太少。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样方要多些。
④样方大小要适中。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一般来说,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样方依次为100 m2、16 m2、1 m2。
⑤计数时统计样方内部以及相邻两条边(含顶角)上的个体。用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例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C【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A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选项指的是出生率;D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选项与种群数量特征无关,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归纳技巧例2 下列调查活动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所得到数值偏大
B.标志重捕法中个体被捕捉的概率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A【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属于应用层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导致被标记的个体重捕的概率减少,因此实验计算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标志重捕法中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样方法中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应统计样方内部的个体以及相邻两条边(含顶角)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导致统计数值偏小。技巧归纳
标志重捕法调查的前提和标志要求需注意的问题
①前提: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若某动物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该方法调查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相比可能会偏大。在调查期内应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②标志要求: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d.标志重捕法必须在一个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进行,估计的是该区域的种群总数。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A【解析】本题考查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a表示的特征属于个体具有的,b表示的特征是种群具有的。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  )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样方法 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解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A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C【解析】根据公式:第一次标志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故种群数量=50×42÷13≈161,但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灰仓鼠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 数量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应小于161只。4.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男女性别比A【解析】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可来自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但因男女性别比变动不大,故主要来自年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