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 高二上 人教版地理 选修2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3)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 高二上 人教版地理 选修2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3) (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28 08: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课程标准
1.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2.举例说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沃克环流的定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形成的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沃克环流
1.形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着赤道暖流___________流。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自东向西在西岸,___________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_______。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______差异。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热力环流,称为______环流。赤道暖流暖水层温度沃克思考
1.沃克环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提示】 沃克环流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约0°~5°S)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东部和西部。2.影响: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_________和_________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思考
2.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 根据我国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减少。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2.影响:(1)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_____差异减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沃克环流中的_________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______灾害。温度下沉气流洪涝(2)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沃克环流中的___________减弱或消失,气候由____________转变为干燥少雨,引发旱灾。
(3)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具有___________。上升气流湿润多雨不确定性3.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多数科学家认为,_____________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每隔几年,___________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______被______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减弱东南信风寒流暖流三、拉尼娜现象
1.定义: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______,同样会引起__________和水旱灾害。温度异常降低增强气候异常3.监测与预报
加强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____________、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并预测其影响,是人类当前减低和________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灾害的重要途径。监测与预报预防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的现象;而当同一纬度的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时,称为拉尼娜现象。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①②为东风,它所处的风带是________,位于A处著名渔场的名称是________,位于B处附近的群岛国家的名称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减弱,赤道附近海水的垂直环流方向与正常年份相反。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此时赤道附近海水垂直环流的流动方向,并说明厄尔尼诺对A处渔业生产的影响。(3)如图所示,在拉尼娜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异常加强,为此B国需要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①森林火灾 ②泥石流 ③地震灾害 ④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解析】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0°~5°S)太平洋的东部和西部;图中箭头①②处在信风带,具体应该是东南信风带;A处是南美洲西海岸秘鲁附近,B处位于亚洲,其附近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正常年份中,南美沿岸及东太平洋赤道地区都是冷水上泛区,海面温度较低,海水中饵料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的增产;但当发生厄尔尼诺时,渔业生产大受影响。当拉尼娜出现时,太平洋西部暖性海水增加,海水表面温度升高,大气的对流旺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太平洋西部沿海蒸发量上升,水汽增多,上空往往出现大范围积云,导致比常年更多的降水,极易发生泥石流和洪涝灾害。【答案】 (1)信风带 秘鲁渔场 印度尼西亚
(2)绘图略。(垂直环流呈顺时针方向,画出一处箭头即可) 由于东风强度减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秘鲁沿岸(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海面水温升高,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对A地的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3)C学法指导 利用图表解读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异常年份(右图):东南信风减弱,表层暖海水大量东流(倒流)。表层暖海水沿南美西海岸向南流。秘鲁沿岸 下列四幅图反映厄尔尼诺盛期时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状况及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厄尔尼诺盛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由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原有的环流系统被打破,题中的③图符合这种情况。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以往多雨的太平洋西部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由于四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大为减少,甚至出现明显的干旱灾害;相反,原热带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活跃、终年比较干旱的地区,因为表层海水温度明显上升,水汽蒸发量明显增加,上升气流异常活跃,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如南美沿岸的秘鲁、智利、厄瓜多尔等原降水较少地区,这时往往出现暴雨,发生洪涝灾害。题中的②图符合这种情况。
【答案】 B 2011年黄岗质检)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比多年平均值低0.5℃以上,称为“拉尼娜”现象。读下面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1)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方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1)由材料和图可知,甲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所以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甲地气温异常升高,上升气流增强,所以甲地附近的区域降水可能增加,如我国南方和印度尼西亚地区。
【答案】 (1)C (2)D教材深化透析一、教材P41“思考”
1.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气候以干旱为主,主要受下沉气流影响而成;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的气候以湿润为主,主要受上升气流影响而成。
2.在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上空也会形成类似的沃克环流。(在赤道附近的大西洋表层水温分布与太平洋相似,不过大西洋东西岸之间海水温差小于太平洋,海区面积也小于太平洋,形成的沃克环流不如太平洋上空的显著)二、教材P44“思考”
1.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出现旱灾加剧,主要受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而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会引发洪涝灾害,主要受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而成。
2.与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两岸地区引发的水旱灾害相比,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水旱灾害相对较轻。课外视野拓展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成因的不同看法
   气象专家: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内大范围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厄尔尼诺的频繁发生。地质学家: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是世界大洋厄尔尼诺现象次数较少、强度较弱的时期;5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多,而且表现十分强烈。根据近百年的资料统计,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由此可见厄尔尼诺现象与火山活动有关。研究人员: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赤道附近海水获得了较多的东南向动量,因此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暖水大规模南侵,引发厄尔尼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