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30 13:06:56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验证和探索有理数乘法当中运算律的产生过程,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小学我们学过一些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问题:小学学习过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律,对所有的有理数都还适用吗?
通过计算,比较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
(-5)×2=-(5×2)


2×(-5)=-(2×5)


(2)[2×(-3)]×(-4)=(-6)×(-4)=

2×[(-3)×(-4)]=2×12=

(3)(-3)×(2+)=(-3)×=

(-3)×2+(-3)×=-6-1=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
(1)以上各组题的运算结果有什么特点?
(2)各组题的运算形式,与乘法的运算律的结构特征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3)对于问题,你得到的猜想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探索1
完成上述计算(1)、(2),再探索下列两个问题:
(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
□×○和○×□
(2)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
(□×○)×◇和□×(○×◇)
可由多个学生提供实例,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21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
乘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探索2
完成做一做(3),想一想与小学学过的哪个运算律类似。请你换一些数试一试,还成立吗?
请用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分配律:a×(b+c)=a×b+a×c 
通过验证,使学生感到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应用的合理性即可。
例题讲解:
例2
计算:
(1)
(-12)
×(-37)
×;
(2)6×
(-10)
×0.1×

(3)
4.99×(-12).
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应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运算,可以简便运算,但它仍旧属于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因此应遵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步骤: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探究活动1:
讲完“有理数的乘法”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下面一道计算题:71×(-8).
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算出了答案。现在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过程归类写到黑板上。
解法一
原式=-×(-8)=-=-575;
解法二
原式=(71+)×(-8)=71×(-8)+×(-8)=-575;
解法三
原式=(72-)×(-8)=72×(-8)-×(-8)
=-575.
对这三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理由是
。本题对你有何启发?

思维过程:解法二和解法三巧妙地利用了拆分思想,把带分数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在应用分配律,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
例3
某校体育器材室总共有60个篮球。一天课外活动,有3个班级分别计划借篮球总数的,和。请你算一算,这60个篮球够借吗?如果够了,还多几个篮球?如果不够,还缺几个?(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探究活动2:书本中的课内练习中的探究活动。
(三)课内小结:
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进步?(让学生进行小结,经过学生个人回顾—同桌交流—给大家说说的过程,总结本节课的所做、所听、所感,让知识系统化、合理化。)
(四)课堂练习:
P44课内练习
(五)作业布置:
P44作业题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
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实验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算能力。
  情感目标:在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乘法运算的存在与价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发现以及形成过程,掌握乘法法则的关键,运用乘法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难点: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规则,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于有理数
    乘法运算中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前图显示的是位于三峡白鹤梁的用做水为测量标志的线刻石鱼,假设水位按每小时3厘米的速度下降,经过2小时后水位下降多少厘米
这个实际问题与有理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来共同研究吧。
由上面的问题可知,经2小时后水位变化了3×2=3+3=6cm。根据生活经验及前面的结果,如果把下降记为“-”,则有(-3)×2=-6cm。
师生共同完成P39做一做,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根据上述结果,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自编一道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把要求的结果写成像(-3)×2=-6这样的算式。
2、由上面的问题所写的负数与正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计算:
(-3)×4=
;(-3)×3=
;(-3)×2=
;(-3)×1=
.
结合课本,用数轴表示上述相应算式的几何意义。
3、计算下列各式,并回答:若一个因数继续逐级减少,下面的积会有什么变化?
(-3)×(-1)=
;(-3)×(-2)=

(-3)×(-3)=
;(-3)×(-4)=
.
此外,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所得的积还是0。如:
0×(-3)=0,×0
=0,0×(-3)=0。
思考:如何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从以上得出的几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与同伴交流共同完成。
综合以上各种情况,我们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例如:(-5)×(-3)………………………………
同号两数相乘
(-5)×(-3)=+(
)……………………………得正
5×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3)=15。
(-6)×4………………………………………异号两数相乘
(-6)×4=-(
)……………………………………得负
6×4=24…………………………………………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6)×4=-24。
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
(2)
(-2.5)×4

(3)
(-5)×0×;
(4)
(-)×(-3);
(5)
(-6)×(-)×(-4)
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有理数乘法运算分两步: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
与这两数有何关系?-与-3呢?类比小学学过的有关倒数的定义。
在小学我们学过,两个正有理数乘积为1时,称这两个正有理数互为倒数。同样,这个规定在负数中仍然适用。
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是的倒数,也是的倒数,-与-3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问题2: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有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时,可以先确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当相乘的数中,负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若其中一个乘数为零时,积为零。
补充例题:
Ⅰ.计算:(-3)××
(-1)×
(-)
渗透化归思想,有理数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在确定完积的符号后,转化为小学中算术数的乘法。
Ⅱ.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问:
(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①a=3,t=2;②a=-3,t=2;
②a=3,t=-2;④a=-3,t=-2;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三)课内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什么?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多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3)几个数相乘时,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则积就为0。
   (4)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四)课堂练习:
P41课内练习
(五)作业布置:
P41作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