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无理数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的概念,掌握
“逐次逼近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掌握
“逐次逼近法”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无理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产生过程;并感受人类(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数的发展研究中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无理数的概念。
难点: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逐次逼近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前图中的实物罐上绘有精美的印第安图案。有趣的是,它的宽与高之比恰好为。
既然在1与2之间就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2因为如果是分数的话它的平方也应是分数,也就是说
不是有理数,但由此题可知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
出现矛盾以后,本课以为例,从开始,来探索无理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问题情景:
如果你是布料销售店的售货员,假设我要买剪米布,你将会给我剪多少比较合适?学生能从图3-2中估计在1与2之间,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合作学习:根据1<<2,确定√2=1.…确定小数点后第一位数计算1.12
,1.22
1.32,1.42,1.52
1.42
=1.96
<2
1.52
=2.25>2
就不必再算下去了,很明显1.4<<1.5
.也有学生可根据以往经验马上由1.42
=1.96
<2
1.52
=2.25>2得到1.4<<1.5.
根据以上得:=1.4…再求下一位,计算1.412
,1.422
等
=1.41…
到此为止,能解决上面问题,大约剪1.4
米
或1.41米就可以了.继续探索特征,得到无理数概念.
以上得到的1.4,1.41仅是的近似值,究竟是多少?在解决此问题后,
又出现了新疑点.这样激发学生沿着以上思路继续合作学习,结合书本P72的表格,探索特征.再问:通过以上的探索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体验到了什么?学生能在对有理数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确实不同于前面所学的有理数,总结的特征:无限、不循环,得到无理数的概念.
(以上学生合作探索特征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无理数是怎样一个数,同时掌握求无理数近似的方法.)
2、说出无理数,巩固对无理数的理解
掌握用有理数逐步逼近无理数,从而求出无理数近似值的方法.
讲述故事,介绍无理数的来历
师问:当你们看到“有理数”与“无理数”这两个词时,你们的第一感觉是怎么理解的?
有生会答:“有道理的数”与“无道理的数”.
(教师简单说明无理数的来历,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
问:听故事后你们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教师小结:“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称而已,据说是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时,翻译的讹误,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课内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P73做一做
(五)作业布置:
P74作业题1,2,3第2课时
实数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对实数的分类进行初步的辩认,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初步学会实数的大小比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分类的能力,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难点:实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以前学过有理数,可以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分类,为新知识的引入作好辅垫,也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二)探究新知:
1、实数的概念: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许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能化成分数.我们给无限不循环小数起个名,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师生共同完成实数分类表
明确: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要有根据同一标准,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通过图3-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实数范围内、每一个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我们就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拓展:
我们知道,在有理数中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3和-3,和-等,实数的相反数的意义与有理数一样。
请学生回忆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的意义.例如,|-3|=3,|0|=0,||=等等.实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相同.
试一试完成课本思考题.
引导学生类比地归纳出下列结论:
数a的相反数是-a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问:同学们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
师生共同思考、讨论归纳得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例题讲解
例
把下列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
(数形结合,突破难点,深化理解,前面我们从数本身的特征上探讨了数除了有理数外还有无理数,例题我们再利用数轴来进行说明.)
(三)课内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四)课堂练习:
P74课内练习
(五)作业布置:
P74作业题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