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备课资料【课件+导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1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备课资料【课件+导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1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01 18:23:56

文档简介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
1.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
C.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
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
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读下表,完成2~3题。
大洲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非洲
4.0
1.4
2.6
欧洲
1.0
1.2
-0.2
2.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C.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D.不能确定
3.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C.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4~5题。
4.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5.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6.根据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b ②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d ③德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 ④巴西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美国人口资料局报告说2011年世界人口将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7~8题。
7.全球人口在2年间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8.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  )。
                  
A.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极高死亡率、极高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解析】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答案】 B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解析】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答案】 C
  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d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人口增加数量相等
B.b年份人口总量将会达到最大值
C.Ⅰ阶段至Ⅱ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
D.c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0.2%
【解析】 a年份与d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但两年份的人口基数不同,人口增加数量不一定相等;b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达最大值,说明此时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但人口总量并没有达到最大值;c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2%;由图可知,Ⅰ阶段至Ⅱ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由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引起的。
【答案】 C
4.我国在Ⅲ阶段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家庭结构由多子女的大家庭转向少子女的小家庭
B.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的家庭越来越多
C.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
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
【解析】 在Ⅲ阶段人口出生率迅速降低,家庭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少子女的小家庭越来越多。
【答案】 A
  2013年7月11日,即第24个世界人口日,共有72亿人一起生活在地球上。而联合国的估算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6亿。读图,回答5~6题。
5.截至2013年(  )。
A.世界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B.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0%以上
C.世界人口多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D.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解析】 截至2013年,世界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但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亚洲新生人口增长率在50%以上,但并不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0%以上;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也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世界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答案】 A
6.到2050年(  )。
A.世界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对地球上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C.人口增长速度比现在要快得多
D.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解析】 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量将达96亿,会给地球上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并没有远远超过地球上的环境人口容量;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会减缓;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故不能确定到2050年中国是否还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答案】 B
二、综合题
7.读1950~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增长图和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洲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E
4.0
1.4
2.6
F
1.0
1.2
-0.2
G
2.5
0.7
1.8
H
1.5
0.9
0.6
(1)将图表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大洲名称后面。
非洲    、    ,北美洲    、    ,欧洲    、    ,拉丁美洲    、    。?
(2)由图可知,近几十年来,E洲国家人口增长很快,这是因为 。?
(3)二战后,F洲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原因是                        。?
(4)E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应采取的对策是 。?
(5)F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应采取的对策是 。?
【解析】 由人口增长图中的人口增长速度可知,B大洲增长速度最快,为非洲,非洲的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较高;A大洲总人口多,但增长速度慢,为欧洲,欧洲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值;C比D增长速度快,C为拉丁美洲,D为北美洲。
【答案】 (1)B E D H A F C G
(2)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3)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达
(4)人口增长过快 实行计划生育
(5)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或接纳外来移民
基本技能检测
一、选择题
  2010年11月10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束,读我国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统计),回答8~9题。
年 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8.甲地的人口死亡率是(  )。
A.0.775% B.3.7% C.0.885% D.0.95%
【解析】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和死亡率,分别计算出不同年龄段的死亡人口,然后计算出总死亡人口,最后计算出死亡率。
【答案】 C
9.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地属于欠发达地区,乙地属于较发达地区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地小于乙地
C.死亡总人口数甲地小于乙地
D.甲地人口死亡率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地老年人口比例高
【解析】 甲地人口死亡率较高,主要是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高造成的。
【答案】 D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德国 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
【解析】 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属于原始型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属于传统型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属于现代型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
【答案】 B
11.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c区域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
【答案】 C
二、综合题
12.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3)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
【解析】 由图可知5地区的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影响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  (1)上海 宁夏
(2)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3)现代
(4)负相关(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 负相关(经济越发达,自然增长率越低)
技能拓展训练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红利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抚养比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新中国建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从经济因素、医疗卫生因素、人口老龄化因素等角度进行针对性分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期就是创造的财富多、消费少,即“干活的人多吃饭的人少”。其好处是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社会负担轻;其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
【答案】 (1)新中国建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的。
(2)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可能带来就业压力。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
A.埃及 B.德国 C.中国 D.印度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约为13.4亿。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
5.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  )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阶段
6.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7~8题。
图甲
图乙
7.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8.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缓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读“M、N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1~13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M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
N
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1.M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B.0.675%
C.0.885% D.1.333%
1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M地人口数据表示发展中国家,N地数据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M小于N,因此死亡总人口也是M小于N
C.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M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主要原因是M地老年人口比例高
1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二、综合题
14.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学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____国家。A国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__模式,B国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__模式。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
人口问题的影响
A国
B国
人口增长
影响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把出生率和死亡率绘制成不同的图形来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这是近几年高考的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其转变首先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这也是考题的切入点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C [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2.D 3.B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德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似,目前呈负增长状态。]
4.A 5.B 6.D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形成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高峰”;由于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了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7.B 8.B [第7题,由图甲可知该省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不变,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因此人口仍呈增长趋势。第8题,读图乙可知,1990年未进入老龄化社会(5.59%<7%),到了2000年,该省65岁以上人口比重是7.47%,已超过7%,说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应在1990~2000年之间。]
9.A 10.A [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为“高高低”的模式,属于原始型。第10题,乙国人口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11.C 12.D 13.B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及人口问题。第11题,通过计算每个年龄组死亡的人数之和,除以总人数,即可得总死亡率。第12题,结合表格中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数量,可以推知M为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老,这也是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所在。第13题,人口老龄化的产生是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共同结果。]
14.(1)发达 发展中 现代型 传统型
(2)人口老龄化严重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3)
人口问题的影响
A国
B国
人口增长
人口的老龄化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增长迅速
社会发展
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解析 A国老龄人口占的比重大,少年儿童比重小,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问题表现为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B国相反,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因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
学生用书[P8~P9]
(2014·榆林考试)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解析:第1题,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和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答案:1.B 2.B
   (2014·白鹭洲中学月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区
4.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湿热 B.⑥—干热
C.⑦—干旱 D.⑧—高寒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区并非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如东亚、南亚。第4题,⑤地位于撒哈拉地区,气候干旱炎热;⑥地位于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潮湿;⑦地位于南极洲,气候严寒干燥;⑧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
答案:3.C 4.D
(2014·郑州月考)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③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
A.20% 鼓励生育 B.15% 采取移民政策
C.60% 计划生育 D.30% 鼓励人员出国
解析:第5题,一般0~14岁所占人口比重越大,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越快。第6题,图中③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约为20%,应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答案:5.B 6.A
7.(2014·益阳考试)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有关问题。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韩国
1.5
0.6
0.9
尼加拉瓜
3.7
0.6
3.1
中国
1.71
0.66
1.05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_,属人口增长模式的“________型”阶段。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填出字母)。
(4)对照表中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阶段,就人口增长模式而言,韩国是典型的________型,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由于大力发展________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成为________型。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斜线部分为自然增长率,其计算方法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从图中可知A阶段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原始型。(3)从图中可知A、E两阶段的自然增长率较低。(4)结合三国的人口特点可知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E、C、D阶段。韩国处于现代型,为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中国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已进入现代型。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2)高 高 低 原始
(3)A、E
(4)E C D 现代 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低 计划生育 现代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揭示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
3.识记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分析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是由①__________和②________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时间分布
(1)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③____________的。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④________时期。
(2)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⑤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进步。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⑥________水平,人口增长⑦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由于⑧________________,民族经济发展及⑨____________事业进步,人口⑩________下降,因而人口增长?________。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由a?__________、b?__________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A(?__________)

?____

B(?________)
?____


C(?________)


?____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________型转向________型,继而向________型逐步过渡。
(2)差异性
a.时间上

b.空间上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探究材料】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人口(亿)
时间(年)
10~20
100
20~30
30
30~40
15
40~50
12
50~60
12
【探究问题】
1.从上面的图表,我们看到了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到1999年10月12日,已达到60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 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人口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
 
 
 
 
 
2.结合材料中的图表和教材P2~P3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分析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3.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一项政令,鼓励妇女多生育,以扭转人口数量下降趋势。根据这项政令,俄罗斯设立“父母荣誉勋章”授予那些多生孩子的“英雄母亲”。俄罗斯人口每年以超过70万的速度在减少,若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人口数量将减少一半。与此相反,我们国家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结合教材P3图1.4 1950~2005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探究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有什么差异?出现了哪些人口问题?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规律总结】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即
【考例探究1】 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6%
2.6%
-0.1%
0.6%
1.8%
1.1%
(指不含墨西哥及其以南国家的北美洲)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
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
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
探究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探究材料】
材料一 阅读教材P5图1.6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和P6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案例1。
材料二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非洲
3.8
1.4
2.4
拉丁美洲
2.4
0.6
1.8
亚洲
2.2
0.8
1.4
发展中国家
2.5
0.9
1.6
大洋洲
1.8
0.7
1.1
北美洲
1.4
0.9
0.5
欧洲
1.0
1.1
-0.1
发达国家
1.1
1.0
0.1
全世界
2.2
0.9
1.3
【探究问题】
1.阅读教材P5图1.6,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1)三种不同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有怎样的差别?
 
 
 
(2)三种模式可能分别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时期?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2.通过材料二表格的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及原因。
 
 
 
 
 
 
3.阅读案例1,了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原因。
 
 
 
 
 
 
【规律总结】
人口增长模式是人口发展的基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增长模式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
【考例探究2】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处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B.发达国家人口均表现为负增长
C.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均处于“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还不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前准备区
①出生率 ②死亡率 ③不断增长 ④快速 ⑤社会生产方式 ⑥较低 ⑦缓慢 ⑧政治上独立 ⑨医疗卫生
⑩死亡率 ?很快 ?出生率 ?死亡率 ?原始型 ?高 ?传统型 ?高 ?现代型 ?低 ?原始 传统 现代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2.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
数量少
数量较多
持续增加
数量多
人口增长情况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3.(1)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
到2005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排序: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2005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2)国家之间的差异
增长速度
原因分析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预计
举例
备注
发达国家
缓慢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占了每年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
发展中国家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由于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的措施)
中国、印度
(3)人口增长慢的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①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缺乏;②社会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费用增加,加重社会经济负担;③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精神孤独等社会问题。
措施:鼓励生育(长期);接纳外来移民(短期)。
人口增长快的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太快,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考例探究1 C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洲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洲地区。]
探究点二
1.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所处历史阶段
原因
原始型



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传统型



农业社会、工业文明
现代型



后工业文明
原始型发展为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则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变化。
2.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备注
发达
国家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整个世界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原因: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
3.(1)前工业化时期——原始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传统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型。
(2)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主要因素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考例探究2 A [所有发达国家都已进入“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课程名称
人教版必修2
课程类型
基础学科课程
课程开发
教学备考研究中心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
课程资源
教材、网络、学科资源
教学时数
24课时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本书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特别有利于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但本书的编制无论是对教师的精力还是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广大师生普遍渴望获得一本不用投入过多精力的精品同步教辅图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明显、教师精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为了让教师能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校情、师情、生情,让学生能用更明朗的方式、方法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探究创新,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改名校,深入名师课堂,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经过深度研究,提炼出了课改高效教学新模式——四时四级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策划,科学、实用、高效的基础学科课程形成了。
本模块侧重人文地理学科领域,它的特点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力求体现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包括人口变化过程、城市发展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初步探讨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该模块对于培养学生搜集鲜活素材、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日常社会实践也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3.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自己对地理学习的见解和成果。
5.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三大问题,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口问题,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问题是关键。本章首先结合人口数量变化图和人口迁移图,从数量和空间两个角度探讨人口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的合理容量。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介绍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地区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第二节讲述人口的空间变化,主要介绍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第三节讲述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介绍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本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区;二是城市化及其影响。第一节讲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则深入到城市的内部,介绍了内部的功能分区及原因、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以及功能区之间的合理规划,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微观层次。第二节讲述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可以看作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地,城市之间在规模、等级和数量等方面的联系,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宏观层次。第三节从城市化过程入手,讲述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变成城市的一个复杂过程。城市化过程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又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本节先总体讲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然后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及其主要原因。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相互影响最深的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要了解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章重点阐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分别讲述了有关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讲述农业的区位选择,阐述了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概念及形成。第二节讲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阐述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重点分析了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第三节讲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阐述了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分布地区,并对其区位优势和生产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生产的特征、发展变化、工业区位分析等内容是工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本章介绍了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基本情况和区位分析的基本方法,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主要介绍了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指出了几种工业的导向类型,然后阐述了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强调了环境、政策和社会因素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讲述工业地域的形成,首先,分析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其次,分析了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阐述了工业分散现象的成因及其意义。第三节讲述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重点论述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区位优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地域联系日益密切,交通运输布局也在不断变化。本章教材围绕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及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这一主线,重点讨论了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及其影响。第一节讲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介绍了五种现代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以及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第二节讲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结合大量案例论述了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及发展的影响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深刻揭示了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本章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及环境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科学地提出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本章共两节,第一节讲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介绍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特征及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表明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阐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并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第二节讲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讲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课时安排:本模块共分24个课时,新授课18个课时,每章安排1个课时进行检测评价。第一章设置3个课时学习新课,第二章设置4个课时,第三章设置3个课时,第四章设置4个课时,第五章设置2个课时,第六章设置2个课时。
教学方式:必修2内容纷繁复杂,在教学时,要做到图文结合,尽量将地理知识逐一落实到图上;指导学生平时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做到“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在教学时,可通过以下方法实施。
1.每一章教学前,根据导学案中的《课程纲要》编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按照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教学。
2.课前,仔细分析《课程导学建议》,将学案分发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布置学生了解下一课时的内容、学习目标并布置预习任务。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应先让学生明确本课时学习的重难点;然后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相关内容,以使其对教材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完成《知识体系梳理》的填空内容,并提炼出本课时的主干,构建本课时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完成《基础学习交流》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填写在《问题生成》内,并要求学生了解《思维探究与创新》栏目的内容。
3.上课时,首先,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展示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及其他同学随时进行纠偏和纠错;然后,采用分组的形式与学生一起学习《互动探究》的内容,并通过《技能应用与拓展》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测,达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训练其思维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多引导、多提问、多表扬,并多让学生参与,适时进行点评。
4.课后,完成《固学案》栏目中的练习,并督促学生进行反思、分析,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反思学习中的不足,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每章结束后,总结本章知识,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典例的探究,提升学生析题、解题、答题的能力。
一、评价指标
1.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积极参与情况。
2.课后作业上交情况,作业质量及平时练习情况。
3.探究作业和小组合作的参与情况。
4.各章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情况。
5.阶段性或地区性测试。
二、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日常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如完成比例评价、正确率评价、主动性评价与创新性评价等)和每章结束后或期中、期末考试期间的阶段小结评价,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实践活动评价和学习档案评价等。
模块学习完成后,进行模块复习测试,模块测试成绩应结合日常评价综合分析,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最主要包括自我反馈、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具体方式包括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在进行地理学习评价时,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掌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掌握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出现的人口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3.学会阅读各种人口统计图,运用图表和人口状况数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结合教材图1.3和图1.4,探讨不同时间段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原因,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特别注意:在阅读教材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时,要注意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变量,而且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上相同的距离表示的时间差和人口数的差值是呈指数级变化的。)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知道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
3.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分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描述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4.结合教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分析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及根本原因;结合教材相关文字,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金字塔图、人口三维坐标图、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图的判读。
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的判读。
本节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本节第一部分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其中,人口的自然增长是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
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及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出现的人口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对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①    率和②    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总趋势:不断增长。
3.时间差异
(1)农业革命前:极其缓慢。
(2)农业革命期间:速度加快。
(3)工业革命后:迅速增长。
(4)近100年来:急剧增长。
4.空间差异
(1)变化特征
发展中国家增长③    。
发达国家增长④    。
(2)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⑤    等。
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就业困难。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由⑥   率、⑦   率和⑧    率三项指标构成。
2.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1)原始型:⑨    出生率、⑩    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   出生率、低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空间差异
(1)发达国家:    型。
(2)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    型到    型的转变。
【答案】 ①出生 ②死亡 ③较快 ④缓慢 ⑤人口老龄化 ⑥出生 ⑦死亡 ⑧自然增长 ⑨高 ⑩高 高
高 现代 传统 现代
1.二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以及国际大环境稳定,等等,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致使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
2.为什么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
【提示】 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从人口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总体上应该是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这些都是促使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是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基本原因。
探究一 人口数量的时空差异
[互动探究] 1.根据教材图1.2和图1.3,填写下表。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
之前
农业革命
时期
工业革命
时期
20世纪以来
数量情况
增长情况
【答案】 见[归纳总结]1。
2.读教材图1.4及表1.1,完成下表。
自然增
长水平
人口增
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
化趋势
典型
国家
人口
政策
发达
国家
保持较
低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
中国

水平
较高
增长
很快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答案】
自然
增长
水平
人口
增长
特点
原因
今后变
化趋势
典型
国家
人口
政策
发达国家
保持
较低
水平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
较高
增长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
印度
控制人
口增长
3.为什么说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其发展趋势与人口大国的人口自然增长密切相关?
【答案】 由于人口大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导致虽然其中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逐步降低,但人口数量仍在较快增长,并左右着当今以及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4.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答案】 不能。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政策、民族习惯不同,宜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瑞典来说,人们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从长远来看必然带来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这些国家应适当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的出生率。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发展速度的“瓶颈”,应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任何国家都应该根据本国国情来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点拨】 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世界人口变化也呈现出时间和区域间的差异。
[归纳总结]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历史时期
人口数量和
增长状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
命前
数量少,增长极其缓慢
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生产力水平极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人口死亡率高
农业革
命期间
数量较多,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长缓慢
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
命期间
数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抵御各种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不断提升
20世纪
以来
总量庞大,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伴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升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人口问题
探究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互动探究] 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据教材图1.6,分析三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各有何特点,并完成下表。
人口增
长模式
出生率
(高或低)
死亡率
(高或低)
自然增长率
(高或低)
原因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答案】
人口增
长模式
出生率
(高或低)
死亡率
(高或低)
自然增
长率(高
或低)
原因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传统型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的能力提升;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型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2)促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结合教材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不同?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
欧洲和北美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世界
中国
【答案】 见[归纳总结]。
【点拨】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其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因而死亡率明显下降。
[归纳总结]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空间差异
模式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特征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转变过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空间差异
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亚非拉):传统型
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型
续表
模式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利弊
利: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弊:死亡率高,有时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利:劳动力充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弊: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年轻化,从而加大对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社会积累减少、经济发展缓慢、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教育水平低等问题,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社会问题
利:利于社会积累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弊: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从而带来劳动力不足、兵源短缺、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历史变化示意图和某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2题。
1.a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
A.3%    B.1.5%    C.2%    D.4.7%
【解析】 由图可知a年份的出生率为3%左右,死亡率约为1.5%,自然增长率约为3%-1.5%=1.5%。
【答案】 B
2.人口金字塔图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  )。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
【解析】 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看,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应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阶段为低速增长阶段。
【答案】 D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于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二 2011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7.78。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2)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分析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合理建议。
(3)分析我国性别比失调的影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平衡性别比?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第(2)题,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应对措施有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第(3)题,目前我国性别比过高,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会造成未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结构。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答案】 (1)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2)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建议: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3)影响:造成未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结构。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答案】 ①传统型 ②缓慢 ③较快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通过对教材中图1.2、1.3、1.6和表1.2等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学法指导】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把握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怎么来的、怎样表述”做到对概念、原理准确理解;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知识梳理】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 自然增长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变化: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_________不同,_________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3、地区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_________。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_________的水平,人口增长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死亡率_________,人口增长_________。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_________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_________。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______出生率、______ 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区域差异:
成因:不同国家、地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差异的扩大
表现:以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_________型,大多数_________处于_________ 。
(4)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突破一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
数量_______
数量_______
持续增加
数量_______
人口增长情况
增长________
增长________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重难点突破二 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备注
发达国家
欧洲和北美
______________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引入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由________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课件49张PPT。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死亡不断增长1.决定因素:①________率和②________率。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③______________。3.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极其缓慢加快 (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速度④_________;
农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⑤______;工业革命之后,人口
⑥________;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⑦_____时期。迅速增加快速(2)地区差异: a.发达国家:目前,欧洲、大洋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不少国家采取了⑧______________的政策。鼓励生育民族经济 b.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⑨__________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⑩________
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很多国家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死亡控制人口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1-1-11.人口增长模式: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 (1)构成:图 1-1-1 中 a.?_________、b.?_________
和 c.?______________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2)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原始型低传统型低高现代型2.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______ 型→ ______ 型→ ______型。原始传统现代3.空间差异:现代传统现代(1)发达国家: ________型。传统型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_______型。
(3)全世界:处于由传统型转向 ______型的过渡阶段。
(4)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从 ________向 _______
的转变。知识点1 人口的自然增长1.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1)时间差异:10 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图 1-1-2(2)空间差异:【针对训练】
读下表资料,回答 1~2 题。1.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 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
D.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 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A.鼓励生育
C.以税养老
【答案】A知识点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如何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先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
策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的出生率由较高的水平慢慢
下降。如图 1-1-3。
图 1-1-3 (2)再理解因为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受自然束缚越来越
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
死亡率迅速下降。如图 1-1-4。图 1-1-4(3)综合来看,如图 1-1-5。A.原始型C.现代型B.传统型
图 1-1-52.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针对训练】(2012 年东莞段考)图1-1-6 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完成 3~4 题。图 1-1-63.下列符合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甲B.乙C.丙D.丁4.下列关于甲模式类型及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传统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B.为原始型,目前世界处于该人口增长模式
C.为现代型,其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D.为现代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答案】D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图1-1-7),完成第 5 题。图 1-1-75.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 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甲国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大
C.20 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答案】C教师专享【知识经纬】 一、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定
1.从特征上区分:
区分三种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
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
2.从数值上区分:
传统型和现代型的根本区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并
且可以把1%的数值指标作为二者的划分界限。若人口自然增长
率小于1%,且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则为现代型。
3.从生产力区分: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类型及判读 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
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根据年龄结构,将人口划分为三个年龄组,即0~14 岁为
幼年组,15~64 岁为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如下表所示。 【典例】(2012年中山联考)图1-1-8中图甲表示我国2011
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据此回答(1)~(3)题。图 1-1-8(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
【思路整理】图甲中我国 2011 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约
为 4‰→人口数量增长缓慢。
【答案】D(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A.A 阶段
C.C 阶段 B. B 阶段
D.不确定 【思路整理】图甲中我国2011 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
长率→图乙中 A、B、C 所处阶段→C 阶段符合。
【答案】C(3)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比例
水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提取信息】①图甲中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我国人
口基数大。
【思路整理】①图甲中我国 2011 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该市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进入老龄化→加强老年人的
社会保障工作;②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大→
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才能控制人口数量。
【答案】B【备用典例】20 世纪 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社会抚养指数小于
或等于 50%,社会抚养指数=(14 岁及以下人口数+65 岁及以
上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10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
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
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1)~(2)题。(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提取信息】①“人口红利”期的定义;②发达国家“人口红利”出现的原因;③我国“提前”的原因。 【思路整理】“人口红利”期的定义→“人口红利”期提
前到来,说明社会抚养指数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一是 14 岁及
以下人口数迅速下降,二是 65 岁及以上人口迅速下降→与发达
国家相比,我国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迅速下降,
“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答案】C(2)预计 2015 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就业困难B.人口总量减少
D.经济衰退 【提取信息】①“人口红利”的定义;②我国的国情。
【思路整理】“人口红利”期结束→社会抚养指数增加→
表现为两个内容:一是 14 岁及以下人口比重增加,二是 65 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出生率
维持在较低水平,则社会抚养指数增加主要表现为 65 岁及以上
人口比重增加→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A(2012 年梅州质检)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图1-1-9),完成 1~2 题。图 1-1-9)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 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 世纪 70 年代后2 .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
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4 题。
3.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4.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
A.①②②自然环境
B.②③ ③社会福利
C.③④④文化观念
D.①④ 【答案】C 点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
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
化。图1-1-10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第5 题。图 1-1-10) 5.A 所表示的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 北美
B.欧洲西部
C. 澳大利亚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答案】D6.(2012 年珠海质检)阅读人口统计图(图 1-1-11)和表,计算并回答问题。图 1-1-11 (1)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3%;在 A、B、C 三国中,人
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 0.6%)相似的是____国。AC(2)与 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在()B.亚洲
D.北美洲A.非洲
C.欧洲
【答案】A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 1-1-12 中标出 A 点,以
表示 A 国 15 岁以下、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年龄构成。2004 年A、B 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4)分析图 1-1-11 和图 1-1-12 可以看出,A 国人口问
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 【答案】A 点为对应的(50%,5%)坐标中的点。图 1-1-12 教师专享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一项政令,鼓励妇女多生育,以
扭转人口数量下降趋势。根据这项政令,俄罗斯设立“父母荣誉
勋章”授予那些多生孩子的“英雄母亲”。俄罗斯人口每年以超
过 70 万的速度在减少,若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 年,人口
数量将减少一半。据此回答1~2 题。)1.俄罗斯目前人口问题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影响国力的提高
D.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资源
【答案】C2.俄罗斯授予那些多生孩子的女性为“英雄母亲”,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
B.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C.人口大量外迁
D.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3.某个地区某个年份人口死亡率骤然升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C.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D.遭遇大的自然灾害
【答案】D4.关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
B.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负增长
C.“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往往会出现人口
的老龄化问题
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
【答案】C5.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
【答案】A课件42张PPT。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五、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课时安排
建议用时1课时。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通过我国或世界的最新人口统计图表,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人口问题,引起学生对人口增长的重视。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情境导入]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坚持计划
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
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
策”。“单独二孩”迎来一片喝彩。目前,全国各地已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政策试行工作。2014年,北京、浙江、安徽、天津率先开始了地方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2014年2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发布会材料(行情专区)显示:全国已有9个省份按要求通过“单独二孩”政策备案程序。截至2月21日,北
京、浙江、江西、安徽四地已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思考】 在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识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三者的关系。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3.应用:学会判读不同类型的人口统计图。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目标定位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____________率和死亡率两者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的增长出生增长缓慢加快迅速较低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图表导读]
1.读教材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1.4 1950~201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2)从空间分布上看,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3)从1950至2010年的6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长率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哪一个(通过计算说明)?2.读教材图1.5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政策,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提示:不能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因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基数、增长特点不同,其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情况不
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也不尽相同。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图中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出生率死亡率高低低低低原始传统现代现代传统现代传统现代现代[图表导读]
3.读教材图1.6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1)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
特征。
提示:(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及人口问题教学建议:此处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人口的时间增长特征和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特征。
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上具有不匀速性和持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不平衡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增长速度不同,造成的问题不同,因此不同的国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人口增长速度极其缓慢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口的自然淘汰起主导作用人口数量的增长有所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存条件有所改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迅猛增长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如计划生育2.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转变等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德国和日本自然增长率高,增长快,占世界新增人口的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由于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等3.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特别提醒] 人口老龄化
≥65岁的人口比重大于7%,或≥60岁的人口比重大于10%,说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融会贯通]
1.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典例1】 (2014·石家庄高一检测)世界最新人口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达到92亿 。报告说,许多国家都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象。在2005年到2050年之间,世界人口增长的半数将来自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而1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将略微下降,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0亿。读下图,回答(1)~(2)题。(1)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
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2)在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社会问
题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②要同时面临老龄化人口比重大和新增人口多的双重压力
③人口总数巨大
④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A[解析] 第(1)题,从图中分析可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为欠发达地区,而东半球也有发达国家,西半球也有发展中国家。第(2)题,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未来要面对人口增长迅速及老龄人口比重大的双重压力,所以面临的社会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活动点拨
一、教材P2读图思考
1.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较快的人口增长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农业发展又有较充足的粮食供应,使人口进一步增加。
3.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同时人口基数的增大也是人口增加的原因。二、教材P3活动
1.某年人口的增长数=年初的人口数×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故该地第一年增加了200 000×2%=4 000(人);第一年末的总人口数为:200 000+200 000×2%=200 000×(1+2%)=204 000(人);依此类推,十年后的总人口为:200 000×(1+2%)10≈243 799人。若10年后,该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7%,一年应增加243 799×1.7%≈4 145(人)。2.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同一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该地10年后的人口自然
增长率虽然下降了,但每年净增加的人口反而增多了。由此
可知,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人口自然增长
率已比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
数仍较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仍不能放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教学建议:此处建议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依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不同组合,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极低人口增长缓慢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方法点拨] 怎样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
(1)从特征上区分
区分三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
(2)依据图形区分①图中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说明自然增长率高,该时期人口增长模式多为传统型。
②图中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接近时,说明自然增长率较低;当两者数值较高时,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当两者数值较低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依据人口增长的数值特征区分
传统型与现代型的根本区别是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可以把1%的数值指标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
则多为传统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且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则多为现代型。(4)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区分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
(5)从人口年龄构成上区分
一般地,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小的国家或地区多为传统型;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较小,而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的是现代型。[融会贯通]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
2.一般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经济落后地区
为传统型。
3.我国由传统型快速进入现代型的主要原因是实行计划生育
政策。【典例2】 (2014·四川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时期,该国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以下时期中,该国人口增长具有现代型特征的是(  )
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AD[解析] 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出甲时期该国的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高于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于1%,因
而该时期人口增长特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
率。第(2)题,图中丁时期人口出生率不足1.5%,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于0.5%,因而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活动点拨
三、教材P7活动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很多,但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等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等课件29张PPT。《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 近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庞大的人口数量
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当今世界的
资源、环境等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密切相关。
人口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的数量又是
如何影响环境的发展呢?1、世界人口的增长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思考:“图1.1”安南专程去看望母子二人反映了什么?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1003015121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计算: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樊曦)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位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 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两级台阶数量少 数量较多 持续增加 数量多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20世纪以来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小结3、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人口的出生率: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
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的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
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
死亡数)和人口总数之比 说明 :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2437994145243799×1.7%=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活动
1.奴如果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平为2%.那么.这一年会
增加多少人口?饭设其他条件保特不变,皿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J曹长率若降至
.7厌.到那时一年会冷加多少人口?
2.从以上计葬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1)读图名(2)读图例,辨别柱子的颜色、长短表示的含义 (3)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 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人口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那几个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生产力水平---工业化c死亡率低生产力水平---城市化c出生率低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教育水平低、传统生育观的影响等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水平较高 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逐步过渡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社会时期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一般把1%的数值指标作为传统型与现代型的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多为传统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且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则多为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号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速度极为缓慢 速度有所加快 趋于低增长或停止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能力低,战争频繁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环境改善;节育还不普及,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变革;人们晚婚晚育和小家庭;不愿生育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欧洲的德国 人口数量变化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2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
A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B .由现代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C .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D .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3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传统型的是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埃及
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以哪种类型为主?
A .现代型、原始型 B .原始型、原始型
C .现代型、传统型 D .现代型、现代型5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 .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 .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6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人口迁移量
7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8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主要任务是
A .遏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二、综合题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人口老龄化实施计划生育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