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日本农业处于季风水田农业区,但是该国的农业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回答1~2题。
1.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区别于亚洲其他国家,主要表现在( )。
A.劳动力投入多少 B.机械化水平高低
C.商品率高低 D.单位面积产量高低
【解析】 日本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实行机械化耕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答案】 B
2.影响日本形成这种特点的因素为( )。
A.交通 B.气候
C.市场 D.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日本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已进入现代化农业阶段。但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机械以小型机械为主。
【答案】 D
3.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产品是( )。
A.稻谷、玉米 B.小麦、玉米
C.大豆、稻谷 D.小麦、稻谷
【解析】 稻谷是亚洲国家主要的自给粮食,并非主要的商品谷物,大豆是油料作物。
【答案】 B
南繁是秋冬季节全国各地到海南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植鉴定等活动;海南冬季瓜菜大量销往内地省市。读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水稻、小麦、玉米发芽适宜温度表和海南冬季瓜菜内地主要省市供应量图,回答4~5题。
作物
温度(℃)
水稻
18~33
小麦
12~18
玉米
18~26
4.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 )。
A.三亚 B.海口 C.琼海 D.东方
【解析】 影响南繁的最主要因素是热量,水稻具有喜高温多雨环境的习性。分析图示可知,四个备选城市中三亚纬度位置最低,最冷月气温最高,在19.5 ℃以上,海口最低,在17.5~18 ℃之间。故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三亚。
【答案】 A
5.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成为海南冬季瓜菜主要供应省市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B.冬季气温低,瓜菜生长条件差
C.生产技术落后,瓜菜生产量低
D.土地成本高,瓜菜生产规模小
【解析】 影响蔬菜销售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规模大小、交通运输通达度高低。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经济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新疆人口多于北京,但蔬菜在新疆的销售量远小于北京,这与城市化水平差异导致的市场需求量差异有关。
【答案】 A
6.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优势在于( )。
A.这里各个环节都由机械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道
C.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D.技术水平高,自然条件更优越
【解析】 地广人稀为美国农业大规模机械化提供了极大方便,而欧洲地少人多。
【答案】 C
二、综合题
7.下表是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上甲、乙两地的气候和农业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平均海拔
(m)
年均温
(℃)
年降水量
(mm)
主要农产品
商品率(%)
甲
约1000
1.8
386
35
乙
小于10
15.2
1232
24
(1)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
(2)甲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简述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3)乙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 。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
(4)简要分析乙地区农产品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从年均温为1.8 ℃、年降水量为386 mm可知,甲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非常接近400 mm等降水量线,应在大兴安岭西侧。第(2)题,旱地以畜牧业为主,可以从改良牲畜品种、发展交通、开辟水源等方面促进其发展。第(3)题,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其有利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第(4)题,农产品商品率低可从生产规模、人口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离海远;处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
(2)畜牧业 改良品种,改善交通,加强牧场建设,加强畜牧产品的深加工,等。
(3)季风水田农业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劳动力充足;市场需求量大;等等。
(4)农业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地区人口多,口粮及饲料用粮比重大。
基本技能检测
一、选择题
读世界部分区域行政区划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区域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回答8~9题。
8.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解析】 图中为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该区主要的农产品为稻米,这里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种植区。
【答案】 C
9.图中甲国发展种植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解析】 甲国为泰国,泰国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劳动力充足,并且价格低廉。
【答案】 B
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图乙),回答10~11题。
10.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热组合好
C.有丰沛的降水 D.无寒潮影响
11.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市场狭小 B.劳动力价格低
C.政策扶持力度小 D.科技水平低
【解析】 第10题,两地均位于较干旱地区,光热充足。第11题,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的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 10.A 11.D
二、综合题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 。(填序号)?
①混合农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季风水田农业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在世界上A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 ,主要特征有 。?
(5)美国发展A类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① ;② ;③ ;④气候 。?
(6)为A类农业提供机械、技术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便利的交通运输
④发达的工业
【解析】 第(1)题,结合A、B、C的图示位置可知,A为商品谷物农业区,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C为混合农业区。第(2)题,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这里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人们喜食大米等方面。第(3)题,由于A处为商品谷物农业,该种农业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同理,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国家也应具备地广人稀的条件。第(4)题,由图示可知A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这里的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第(5)题,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表现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第(6)题,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先进的科技为发展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答案】 (1)② ③ ①
(2)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同期,种植历史悠久。
(3)西北 东北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乌克兰等。
(4)美国中部平原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5)地势平坦广阔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充足 温和,降水较多,雨热同期
(6)②④
技能拓展训练
13.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有哪些?两个地区从农业的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
(2)简述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 N~45° N
42° N~46° 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年均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
7500千克/公顷
6750千克/公顷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相比,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其条件有哪些?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
【解析】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两地的自然条件类似,农业生产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由于两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故农业生产也有较大的差别。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两地的异同及其成因。
【答案】 (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商品谷物农业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中阴影区域表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正确的是( )
A.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
B.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率高
D.混合农业——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地震
C.旱涝 D.泥石流
解析:第1题,从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应为季风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第2题,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势力不稳定,故多旱涝灾害。
答案:1.A 2.C
(2014·唐山期中考试)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南方晚稻抽惠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读“2013年9月19~22日南方晚稻区寒露风预报图”,回答3~4题。
3.云贵地区一般没有晚稻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4.为了积极防御寒露风灾害,晚稻种植区一般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的措施,其目的主要是( )
A.保温 B.保湿
C.保墒 D.利于有机质积累
解析:第3题,云贵地区海拔较高,在秋季热量不足,不利于晚稻生长。第4题,在晚稻种植区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能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3.A 4.A
(2014·成都模拟)读下表,回答5~6题。
2011年安徽、北京、黑龙江三省农用机械数量统计
省区
大中型拖拉机
小型拖拉机
甲
8 864
11 653
乙
732 100
688 300
丙
145 320
2 380 554
5.甲、乙、丙分别对应( )
A.安徽、北京、黑龙江 B.北京、黑龙江、安徽
C.安徽、黑龙江、北京 D.黑龙江、北京、安徽
6.乙、丙两省区农用拖拉机结构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和降水
C.地形和河网密度 D.土壤肥沃程度
解析:从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数量上可知,乙为黑龙江,丙为安徽,由此可知甲为北京。黑龙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较少,适合大型农机生产;安徽平原面积较小,加上河流较多,适合小型农机生产。
答案:5.B 6.C
(2014·孝感高级中学期末考试)我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7~8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7.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8.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
解析:从玉米和小麦的种植时间可知该地区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答案:7.B 8.C
(2014·衡水中学调考)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A.热量更丰富 B.机械化程度高
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10.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减少小麦种植面积,改种植玉米
解析:第9题,甲地位于松嫩平原,丙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与丙地相比,甲地有肥沃的黑土,土壤肥沃。第10题,乙地位于华北平原,土地开发程度高,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是选用优良品种。
答案:9.C 10.C
下图为某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日历,请根据图中资料,回答11~12题。
11.该农场位于( )
A.荷兰西欧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泰国湄公河平原 D.加拿大中部平原
1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土壤贫瘠
解析:第11题,从五月份小麦播种,九月份收割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荷兰西欧平原是乳畜业,泰国湄公河平原是水稻种植业,由此可知该农场位于加拿大中部平原。第12题,加拿大中部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
答案:11.D 12.A
二、综合题
13.读图甲和图乙,回答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a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试评价其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2)图乙是图甲中b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试分析制约b地水稻种植最为突出的自然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形成原因。
(3)c地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a位于中南半岛,水稻发展的有利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和劳动力、历史等人文因素方面综合分析。第(2)题,根据乙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得出b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特点是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因此水旱灾害频繁,成为制约b地水稻种植最为突出的自然因素。第(3)题,c地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夏季温度较同纬度高,且雨热同期,因此较世界其他地区的水稻种植纬度要高。
答案:(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充足;土地:多属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有湄公河流经,提供丰富的水源;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历史:农垦历史悠久,传统耕作经验丰富。
(2)水旱灾害频繁。 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受西南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不稳定)。
(3)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且雨热同期。
14.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①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②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③南方用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也受伏旱天气影响;④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⑤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如下图所示:
(1)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简述丁省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丧失的原因。
解析:(1)甲位于松嫩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属于季风水田农业。(2)结合甲、丙两地的具体地理环境的特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3)珠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地位的下降与城市化发展、建设用地增多、耕地减少有关,与农业结构调整、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瓜果、蔬菜、花卉种植有关,与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有关。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距海近,降水丰富,(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人均粮食产量多,商品率高,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接近市场,市场需求量大。
(3)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非农用地的增多,耕地比重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等。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练习
学生用书[P48~P49]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据此回答1~2题。
1.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解析:第1题,季风水田农业区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第2题,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率低,劳动力投入多。
答案:1.C 2.B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自给农业
4.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小麦和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的特点。
答案:3.B 4.D
(2014·蔚县一中测试)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解析:第5题,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率高”应该是“机械化水平高”的结果,而“机械化水平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机械化生产;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 “商品率高”。第6题,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但东北地区人少地多,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
答案:5.C 6.B
7.(2014·包头期中考试)下图中左图为“亚洲水稻分布图”,右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的地区是东亚、________、________。
(2)A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________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
(4)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东亚(A)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亚洲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与人多地少有关。①地比②地的气候条件好,更适合水稻的种植。③地位于新疆,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④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1)南亚 东南亚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① 水源 (4)商品谷物农业 (5)人多地少,粮食消费量大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
1.学会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及特征。
2.学会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及特征。
3.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结合教材图3.11,找出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并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劳动力、食物爱好、种植历史等方面分析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2.阅读教材,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三低、一高、一大、一小”的特点及成因,了解水稻种植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结合教材图3.14和“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发展的区位条件。区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不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不同。
1.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过程中,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本节课涉及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要求在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掌握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地区的分布、作物类型、生产特征等。
对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学习,要先让学生了解水稻生长的习性,然后结合教材图3.10,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对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应搜集有关水稻种植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总结出其“三低、一高、一大、一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对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农作物类型、分布地区及经营方式;然后,结合教材图3.13,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通过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对比,找出二者的差异,归纳其特点。特别要注意区分春小麦和冬小麦分布位置的差异。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① 为主。?
3.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②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c.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③ 资源丰富;饮食习惯。?
4.特点
(1)④ 。?
(2)单位面积产量⑤ ,但商品率⑥ 。?
(3)机械化和⑦ 比较低。?
(4)⑧ 工程量大。?
二、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
2.经营:发达国家为个体(私营)农场,我国为⑨ 。?
3.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地势⑩ 、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 。?
(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 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答案】 ①水稻 ②气候 ③劳动力 ④小农经营 ⑤高 ⑥低 ⑦科技水平 ⑧水利 ⑨国营农场 ⑩平坦开阔 丰富 市场 高
1.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商品率都很低吗?
【提示】 一般比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于地块小、水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也高。
2.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提示】 我国一般为国营农场,美国为家庭经营。
探究一 季风水田农业
[互动探究] 1.阅读教材图3.11,回答下列问题。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答案】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2)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答案】 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的压力。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2.下面是有关我国水稻种植情况的几句话,每句话所包含的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0.23公顷)的一半。水稻经营单元(种植农户)的种植规模约为0.4公顷,泰国一般为3公顷,而美国为几百甚至上千公顷。②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单产比其他粮食作物平均单产高41%,比小麦高64%,比玉米高26%。③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④1998年我国机插水稻和机播水稻面积合计123.7万公顷,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3.96%;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10.1%。同期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66.8%和58.7%。⑤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主要凭传统经验耕作水稻,技术落后,对新品种研发不力。
【答案】 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③商品率低;④机械化水平低;⑤科技水平低。
【点拨】 对季风水田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应突出对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的分析,对其特点的理解应结合区位条件,如水利工程量大主要与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紧密相关。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化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以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加大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素质低,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探究二 商品谷物农业
[互动探究] 结合教材“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①②③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2)试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答案】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湿润。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3)②③两区的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期和收获期是否相同?理由是什么?【答案】 不相同。②区因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种植的是春小麦,春季播种,秋季收获;③区纬度较低,属于冬小麦区,秋季播种,夏初收获。
(4)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有何异同?哪些经验可以被我国借鉴?
【答案】 共同之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气候表现为夏季降水多,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而肥沃等。不同之处:美国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以及地广人稀等条件;有大面积可垦荒地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可借鉴之处: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大规模的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区位优势;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点拨】 商品谷物农业重在分析其区位条件,应结合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商品谷物农业具有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因而其发展条件中必然涉及土地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工业化水平为机械化程度奠定基础。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之间并不是割裂的。
[归纳总结] 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作用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平原)
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
土壤
土壤深厚、肥沃(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商品农业的条件
人口
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大规模经营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M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B.是该国的高技术工业区
C.是该国人口大量迁入地区
D.是该国商品谷物农业区
2.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解析】 第1题,本题可用排除法来解题。由图可知,该国为美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沿岸,M区域为玉米和小麦区,为商品谷物农业,故A选项错误;该国的高新技术工业区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故B选项错误;该国在不同阶段,人口的迁入区不同,故C选项错误;M区位于中央大平原,是美国农业带中的玉米带和小麦区。第2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地是该国的玉米和小麦分布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该地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美国的市场主要是国际市场,国内地广人稀,市场相对较小。
【答案】 1.D 2.A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水稻产区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东北稻田分布地区的自然区位优势。
(3)说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解析】 第(1)题,我国水稻产区在秦岭—淮河以南呈片状,以北地区呈点状分布。第(2)题,东北地区发展水稻的优势是河谷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雨热同期。第(3)题,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具有“三低、一高、一大、一小”的特点。
【答案】 (1)秦岭—淮河以南呈片状分布,其他地区呈点状分布。
(2)地处地势较低平的地区,有较好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3)①小农经营,生产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答案】 ①亚洲季风气候区 ②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2.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3.学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理解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①__________________。
2.作物:以②________为主。
3.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基本特征:面向⑥________、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分布
区域
具体地点
性质
世界
美国、⑦__________、阿根廷、⑧____________、乌克兰等国
家庭经营
中国
⑨________和西北地区
⑩________
3.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4.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
地势?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我的疑惑
1.
2.
3.
5.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探究材料】
教材P47图3.1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探究问题】
1.根据图3.11探究,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有什么特点?
5.试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对水、土壤和地形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6.根据季风水田农业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规律总结】
在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中,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于地块小和水田用的小型农机具。
【考例探究1】 下列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是( )
①农场规模化经营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单产高 ④商品率低 ⑤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探究点二 商品谷物农业
【探究材料】
读下图,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
1.据上图分析这是什么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2.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
3.读教材P50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探究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国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4.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做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规律总结】
框图法理解商品谷物农业
【考例探究2】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地形类型是:A________,B________。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B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__业。
(2)乙图农业基地名称为________,该基地著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简答该区域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
(3)近年来,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双选)( )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
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前准备区
①亚洲季风区 ②水稻 ③小农经营 ④商品率低
⑤科技水平比较低 ⑥市场 ⑦加拿大 ⑧澳大利亚 ⑨东北 ⑩国营 ?平坦开阔 ?肥沃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 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4.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5.水田生产增加了水分的蒸发和下渗,灌溉需求导致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改变水的时空分布。
长期的水田作业改变了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性状,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水田生产要求田地平缓、坡度小,需改造地形,如修筑梯田等。
6.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气候条件
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地带,热量条件较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有台风、寒潮、暴雨、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及水旱灾害
水资源
总量很大
地区分布不平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多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山地多,平地少,干旱面积大,耕地、林地比重少;中、低产田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破坏严重
生物资源
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人为破坏严重
考例探究1 D [季风水田农业区人多地少,经营规模小。]
探究点二
1.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但主要是国营农场,而上面提到的几个国家的农场是家庭经营。
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
2.(1)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2)交通运输便利。(3)市场广阔。(4)地广人稀。(5)机械化水平高。(6)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3.
区位优势
评价
优越的自然条件:①平原地形广阔;②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③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利于作物生长、稳产
便利的交通运输:①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②公路、铁路与水运构成发达交通网
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
竞争力比欧洲强
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4.
农作物品种
生产
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
自给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高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考例探究2 (1)山地(丘陵) 平原 林果 种植
(2)三江平原 大豆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 (3)AC
解析 甲图为辽中南,乙图为三江平原。辽中南有丘陵和平原,可以发展林果业和种植业;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广大,是我国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粮食商品率高;辽河地区水资源短缺,可采用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等措施。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
一、高考预测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及美国商品农业的特点;
二、自学自练
季风水田农业
1.概况
(1)分布:主要在 。
(2)农业:以 为主。
(3)作物:以 为主。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商品谷物农业
3.分布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主要农作物
、小麦
分布
地区
美国、 、阿根廷、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经营方式
一般是 的
一般是 经营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 ,③气候温和,④降水 。
(2)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运输 ,② 广阔,③地广人稀,④ 水平高,⑤农业科学技术 。
(1)了解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大面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4)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三、考点讲解
考点一:季风水田农业
1.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和区位条件
项 目
内 容
主要分布
东亚
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
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
东南亚
热带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区
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
南亚
热带季风区
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
生产情况
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区位
优势
自然
因素
气候
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形平坦
土壤
耕种历史悠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
经济
因素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均
耕地
亚洲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生产
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
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
2.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 点
原 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水平低
以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发展机械化
科技水平低
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水利工程量大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兴修水利
考点二: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经营方式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地区专业化高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西北
2.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水源
水源充足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四、堂内练习
北海道(如下图所示)是日本重要的农业地区。据图,回答1~2题。
2.为了预防和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北海道采取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对策,其中包括
A.禁止使用化肥,控制使用农药 B.重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C.限制农业的发展 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
(2011·安徽安庆调研)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习惯上被称为“亚洲的粮食。”据此回答3~4题。
3.亚洲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有
①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②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便利的交通运输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原因是
A.亚洲缺粮食 B.水稻只产于亚洲 C.亚洲人喜食稻米 D.水稻是百粮之王
5.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A.产量不同 B.种植制度不同 C.产品品种不同 D.播种技术不同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7.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09·厦门模拟)下图为“我国2007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8~11题。
8.该作物产量前五位的省(区)的简称为
A.新、鲁、豫、冀、粤 B.新、豫、冀、川、浙
C.新、鲁、冀、甘、闽 D.新、鲁、豫、冀、鄂
9.该作物是
A.甘蔗 B.甜菜 C.棉花 D.大豆
10.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11.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②省连续104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 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春小麦 C.玉米 D.冬小麦
12.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甲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五、课后练习
1.(2011年山东文综)下表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国家
种植面积(万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总产量(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168
4.36
732.48
丙
2950
4.23
12478.50
丁
1036
1.80
1864.80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2010年10月16日第30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结合世界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各品种谷物产量图,回答2~3题。
2.图中显示2009年世界小麦产量下降,下列不属于小麦主要出口国的是
A.美国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
3.在解决世界饥饿人口方面,惠及人口最多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4.白兰瓜,又名“兰州蜜瓜”,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誉。兰州为显著提高白兰瓜的产量、质量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如下图)。下列有关砂砾层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②增大土壤日温差 ③便于采摘白兰瓜 ④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⑤提高土壤温度 ⑥便于灌溉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5.(2011·山东青岛模拟)地处浙西山区的临安市,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成为浙江省山地蔬菜主产区,所产的长瓜、小尖椒、番茄因为沐浴着山地的雨露和温差的因素,成了杭州人、上海人最爱的盘中餐。下列选项属于临安发展山地蔬菜的有利区位因素的是
①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 ②劳动者素养高,生产集聚条件好 ③劳动力充足,政策扶持 ④运输条件改善,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读“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农作物垂直分布图”,图中农业模式的突出优点是
A.可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土地资源
B.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提高了机械化运用水平
(2010 ·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8.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2010年10月13日从非洲传来喜讯,宜昌专家组在塞内加尔水稻种植获得重大技术突破,杂交水稻新品种喜获成功。地处非洲的甲国(如下图)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结合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9~10题。
9.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促使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10.甲国发展以上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充足 D.土壤肥沃
11.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国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 ????。
(2)说明①②③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自然区位条件。
(3)①②③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主要地形区是 ????。
(4)上述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13.读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要求。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______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说明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4)甲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________,该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
[答案详解]
二、
1.亚洲季风区 种植业 水稻
2.商品率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3.玉米 西北、东北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国营 家庭
4.肥沃 丰富 便利 市场 机械化 先进
四.堂内练习
1.C 2.B
解析:从图中的水系可判断出,北海道中部高四周低,农业种植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平原地区;北海道作为海岛,气候海洋性较强,该岛附近是北海道渔场,渔业发达,该国在农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农业生态保护。
3.B就水稻生产的特点而言,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因而多分布于季风气候区;水稻种植业属劳动密集型农业,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C 水稻生产主要分布于亚洲,同时亚洲人大多喜食大米,所以被称为“亚洲的粮食”。
5.D 美国水稻种植业采用的是旱地直播技术。
6.C 依据框图中已提供的信息可以寻找突破口。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7.B 耕地面积广,人们会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来提高生产率。
8.D 由图看出,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0万~200万吨的有河北、河南、山东,故答案要包括这四省,广东、福建、四川、浙江等产量都小于10万吨,故不选,即D为正确答案。
9.C 由图可知,该作物主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华北平原,可以判断是棉花,上题五省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甘蔗主要在我国南方,甜菜和大豆主要产于我国东北,故A、B、D错误。
10.A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棉花单产高于河南,主要是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
11.D ②是河南省,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故冬季和初春的连续干旱,受影响最大的是冬小麦,D为正确答案。
12.(1)甲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
(3)甲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五、课后练习
1.A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总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生产力水平低于日本,所以单产也低于处于现代农业阶段的日本,日本丘陵山地多,耕地比重小所以种植面积最小,但农业技术水平高所以单产高,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恒河平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广泛种植所以面积最大。
2.C 选项中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主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小麦产量大,是世界主要的小麦出口国。中国小麦需要进口。
3.A 水稻单产高,在解决世界饥饿人口方面具有优势。
4. C 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土壤日温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5. B 题干中显示信息“政府引导”说明有政策扶持;“高速公路通车”说明了交通条件的改善。
6.A 该模式为立体农业,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土地等资源。
7.C 8.B 该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各占一定比例,为混合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灵活性强等。
9.A 读气温、降水图可知,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应促使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10. C 甲国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图中显示的优势条件是水热条件充足。
11.D 泰国的平原地区位于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12. (1)玉米 春小麦 冬小麦
(2)商品谷物农业。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3)中部平原
(4)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工业发达,科技先进。
13. (1)C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以平原地形为主;市场需求量大。
(3)农业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4)水源不足 东水西调工程
课件27张PPT。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作物:水稻2、主要分布地区。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仅次于印度 ;稻谷总产量占到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一位。 3、主要区位条件分析 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气候、地形、人口等有什么关系?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3、主要区位条件分析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3、主要区位条件分析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2005年7月统计
世界: 64.46亿
中国: 13.06亿 印度: 10.8亿 3、主要区位条件分析4、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单产高的原因:精耕细作(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商品率低的原因: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且大部分留作自用。(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图3.11) 近一二十年来,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是较低。并不是所有亚洲国家的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都低,日本已处于较高的水平。(4)水利工程量大 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4、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归纳“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4、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袁隆平——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P49 阅读二、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2、读世界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找出主要分布区: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澳大利亚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但一般是国营。家庭经营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图3.13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图3.13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 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商品率高4、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即“一大三高”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对比分析美国和中国东北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机械化与科技水平中国美国交通运输自然条件主要分布地区人均耕地人少地多便利高比较高中部平原东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便利高出全国平均的1倍多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专业化和区域化生产P50新课小结:水稻玉米和
小麦亚洲季
风区美、加、
俄等国气候、
地形等地广人
稀等6个“一大一小
一高三低”“一大三高” 1.世界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 ) A.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
B.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 C.欧洲的西班牙和意大利
D.拉丁美洲的古巴和委内瑞拉A反馈练习:2.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农作物是高产的水稻
B.主要分布在开发历史悠久的古老农耕区
C.生产的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是其基本特征
D.多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场为主C反馈练习:3、读图 “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
分布在 ,其中
A为 带,B为 带,这里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2)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中央大平原小麦玉米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课后实践完成课本P50“活动”第2题。 课件47张PPT。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东亚东南亚南亚1. 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一、季风水田农业2.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 约7000年种植历史,米饭是当地人主食4. 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思考题。地形: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气候:季风气候季风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大5. 亚洲水稻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和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亚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大米为主食6.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手工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杂交水稻在我国累计推广了2亿多公顷,增产粮食3亿多吨。因此,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首届 “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与创造奖”等。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你 知 道 吗?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1993年获美国“拯救饥饿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1. 水稻喜高温多雨,其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 )
A.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B. 南美洲热带雨林区
C. 美国东南部和巴西东北沿海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课堂练习2. 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 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 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 单产量一般比小麦低ABC读亚洲水稻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A. B. C.________。
(2)从气候上看,A、B、C三地均为
气候区, 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A、B、C三地均分布在 和
(3)本地区人口稠密,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发展方向是东亚东南亚南亚劳动力精耕细作人均耕地少 人口众多季风水热河流中下游河口三角洲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 提高商品率 二、商品谷物农业1. 主要分布地区: 一般是家庭经营。乌克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国营。玉米小麦2. 主要农作物: 遍地金黄的小麦水稻好暖喜湿
小麦喜温凉,较耐旱
玉米喜高温,较耐旱3. 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1)农业科学技术先进;(2)机械化水平高;(3)地广人稀;(4)市场广阔;(5)交通运输便利;(6)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阅读案例3,完成P50活动题 1.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 把美国商
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主要特征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特征的对比1. 家庭农场经营为主2. 商品率高3.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4. 生产规模大1. 小农经营2. 单产高,但商品率低3.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4. 水利工程量大思考:
3. 请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春小麦冬小麦玉米北美气候图美国兴修水利,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干流纵贯中部平原,支流有40多条可通航,多呈东西流向。有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形成庞大、便利的水运网。占全国总货运量的1/2以上。灌溉水源充足小农经营大农场经营小大低高低高低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水稻小麦、玉米地广人稀人多地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是发达国家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类型特点课堂练习1. 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
①高温多雨,地广人稀
②以中小型农场为主
③交通运输便利
④科技发达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2. 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劳动力丰富
④农业科技落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C3. ABC区域中,代表小麦带的是 ,其中 种植春小麦, 种植冬小麦,代表玉米带的是_____。 ACBAC4. A区的区位优势:
等,农业类型是_________
③美国的农业新增产值60%靠______转化而来。
B是_______区,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商品谷物农业科技AB乳畜市场和饲料课件40张PPT。《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件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
3.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特征。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 。
2.种植作物:以 为主。 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3.特点
(1) 。
(2)单位面积产量 ,但商品率 。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 。
(4)水利工程量 。亚洲季风区水稻中国小农经营高低低大1.季风水田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是什么?
提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二、商品谷物农业
1.基本特征:是一种面向 的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规模 ,机械化水平高。
2.分布市场大美国加拿大东北和西北家庭国营3.作物:以 为主。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 ,气候温和,降水 等。
(2)社会经济条件: , 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小麦和玉米肥沃丰富地广人稀市场高2.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在经营上与国外有何不同?
提示:我国是国营农场经营,国外是私营农场经营。一、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又称为水稻种植业。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中,除水利工程量大是由水稻生产的特点和本地气候条件决定的以外,其他几个特点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并非都很低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普遍采用了适用于小地块、水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典例1] (2012杭州质检)下图中M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口约1.38亿,经济以农业为主,约8 001万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水稻是其种植面积最广(约占耕地面积的80%)的农作物,当地农民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发展出三季栽培的稻株:冬稻、夏稻和秋稻。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M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为解决粮食的需求问题,M国拟扩大杂交高产冬稻的种植面积,并逐渐替代秋稻。指出M国推广杂交高产冬稻面临的最大障碍,并提出解决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M国水稻种植业的特点。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等。考查点多,综合性强,关键要正确的获取有效信息并熟知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第(1)题,根据纬度位置可推知气候条件,根据河流的情况可推知水源条件,根据地貌类型可推知土壤条件,根据经纬网图可推知该国为孟加拉国,从而推断出劳动力、市场、种植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2)题,根据M国土地类型及其对应种植的水稻品种图可分析得出冬稻会遭遇洪涝灾害,因此需要修建排水设施。第(3)题,结合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孟加拉国自身的条件综合分析。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于大河的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劳动力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2)季节性的洪水泛滥。建设排水设施(水利工程建设)。
(3)耕作历史悠久,精耕细作;自然条件优越,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人口众多,人均产量低,商品率低;河网密集,耕地破碎,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
水稻生长需大量耗水,而其所处气候区为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使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修建水利工程可旱时浇灌,涝时排水。二、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2.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玉米带和小麦区,其中小麦区又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小麦区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北部小麦区种植的是春小麦。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如下表所示: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可以从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且要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推理法记忆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典例2]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①②③三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①②③三个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3)上述地区发展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之相比较明显的劣势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地区为玉米带,②为春小麦区,③为冬小麦区。第(2)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第(3)题,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也是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区,但相比而言,科技落后是其最大的劣势。答案:(1)玉米 春小麦 冬小麦
(2)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
(3)有利条件:①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②交通便利;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发达;⑤科技先进。我国东北地区劣势:科技落后。 我国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我国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生产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相比较:
相同点:①都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②分布地区地广人稀;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④实行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借鉴的经验:①规模大的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区位优势,需要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③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1.教材第48页读图思考
点拨: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有。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因为这里劳动力资源丰富。
3.还受到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等因素影响。2.教材第48页活动
点拨:1.季风水田生产对水、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水田生产增加了水分的蒸发和下渗,灌溉需求导致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改变了水的时空分布。长期的水田作业改变了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性状,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水田生产要求田地平缓、坡度小,需改造地形,如修筑梯田等。2.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列的资料清单中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地形、土壤类型、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稻谷单产和总产情况、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劳动力状况、生产习惯和食物结构等方面。运用资料说明问题时应注意论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3.教材第49页读图思考
点拨: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作物产量高和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学习的重点应围绕这些特点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4.教材第50页活动
点拨: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