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一、课标要求教材与课标的对应人教版 鲁教版 湘教版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与洋流第三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地球上的水水的运动(自然过程) 人—水关系水循环 洋流 地理意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的知识结构二、主要删减和补充的内容删减: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
海水温度和盐度
海水运动形式介绍
洋流的成因分类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权益
扩充:洋流的部分地理意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三节)三、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2课时
第三节:2课时
复习检测1课时
(本单元共计6课时)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
的水体水循环的
过程和意义水体性质:咸水、淡水存在状态:水汽、冰、水存在空间:海洋、冰川、地下陆地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动力:太阳辐射、重力主要过程和环节:类型: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1)第一节知识结构与内容处理2、重难点把握1.相互联系的水体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水体的不同分类(性质、位置、存在状态等)
2.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引导学生总结,各种水体的补给原则(规律) ,然后依次类推
3. 水循环引导学生明确三点:水循环的过程(亲自感受水的运动,能自己将过程画出来最好)、分类、意义
4.通过活动—黄河断流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地表径流的异常与预防措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旱、洪涝、断流等)第一节 内容处理活动—黄河断流问题活动1.(1) 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2)第二节知识结构与内容处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
洋流分布洋流的
地理意义成因:风海流性质分布规律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绕极环流季风环流1、要不要补充海水的性质(温度、盐度)的相关知识?
2、要不要补充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课标要求为: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
3、洋流的分布规律是一个重点知识,教材以读图思考的方式呈现,缺乏过程性,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进行以成因过程为顺序画图
(引导学生能快速画图,有助于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第二节 内容处理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学习洋流的地理意义
4、引导学生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增加内容:
(1)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2)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3)寒暖流形成的“水障”,易于大渔场的形成
(4)洋流带动的海冰和洋流影响形成的海雾对航海的影响
(5)阅读内容增加了拉尼娜现象第二节 内容处理阅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秘鲁附近海区。该海区在在秘鲁寒流的控制下。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使秘鲁渔业遭到严重损失。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受此影响,世界有些地方连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地方则连续干旱,形成旱灾,并引发森林大火。
(3)厄尔尼诺现象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形成原因尚未解释清楚。
(4)1998年我国夏秋季节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与尔尼诺现象有关。
阅读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第三节知识结构与内容处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
概况合理利用
水资源水资源的概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水资源的意义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世界范围中国范围水量水质开源节流1、建议结合问题探究,结合实际,了解郑州市或河南省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采用查资料、走访水厂、问卷调查、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如《郑州市水资源与使用调查》、《校园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
3、在谈到水资源利用的进步时可列举红旗渠
4、活动的处理:用以色列水资源与河西走廊黑水对比分析节水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活动: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1)以色列的自然环境不适合发展农业。
(2)以色列通过“开源”和“节流”,使水资源由“少”变“多”。“开源”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等;“节流”的方法是发展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
第一课时到此:分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http://www.hwcc.com.cn/nsbd/NewsDisplay.asp?id=164830第二课时:合理利用水资源
1、咸海的忧虑可换成青海湖的忧虑(案例替换)
2、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以郑州为例,查找原因、寻找措施:
针对问题寻找措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该卫星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从青海该湖分离出去,该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这是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近年来,环该湖地区的生态“红灯”频亮,有人预言:如不加以保护治理,该湖将彻底蒸发,成为下一个罗布泊。 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水资源有限及用水量的迅速增加
水污染严重建立蓄水工程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合理开采地下水
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郑州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由郑州市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推广到一般地区如何分析资源利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问题探究的处理方式1、在学习全球水资源分布时,添加南极洲淡水资源概况;2、在学习洋流时添加南极冰山的运动可能3、在学习以色列的淡水资源时讨论可不可以用南极洲冰山解决以色列的缺水问题4、最后讨论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方式1:将问题研究贯穿在本章的各环节方式2:单独一节或半节进行讨论学习方式3:学生课下完成,上课展示成果(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例如,教师在与学生学习第三章第二“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的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案例,或者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使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学生很快进入场景,充分感知了案例。3、案例教学举例(2)设疑问难指导──个体自主探究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之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1)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2)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设疑问难指导──个体自主探究阶段上述案例,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请描述北大西洋东西两岸自然景观的差异?(这是浅层性的设问,属于知识性的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探究。)
②引起北大西洋东西两岸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③举例说明人类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4)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 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2.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重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4.挖掘了学生群体的合作力。四、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活动和探究的同时引导学生不要忘记总结和归纳
(2)尽可能不要形成高一、高二狂玩、高三狂补的恶性怪圈
(3)知识与能力并重,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延伸。
(4)在处理图表时要真看、真做,引导学生学会读图看图。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江河汇聚入 渗罗马人建造的蓬迪加尔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按形成顺序画洋流分布图冬季夏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