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能力提升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能力提升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03 15: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能力提升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图9中,甲、乙、丙三幅图为部分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洋流中(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
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降温减湿
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图8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各题。
3.该地区位于我国(

A.西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华北地区
4.有关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B.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图2为世界某区域图,箭头示意1月和7月风向,据此完成1-3题。
5.图中(

A.实线表示1月风向,其形成与海陆热山性质差异有关
B.实线表示7月风向,其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
C.虚线表示1月风向,经过红海,补充大量水汽
D.虚线表示7月风向,来自内陆,携带水汽多
6.造成M、N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7.图中渔场的形成原因(
)
A.冬季水温低,冷水鱼聚集
B.夏季盛行离岸风,海水上涌
C.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D.地表径流量人,营养物质丰富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各题。
8.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


①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还有绿地、花园及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
②不会改变城市的人文景观
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④改变了城市水循环的类型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9.“海绵体”的主要功能是(

A.
净化雨水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减轻城市内涝和提高雨水利用率
D.调节城市局地小气候
10.目前中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海绵城市的建设可能(

A.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B.使城市产业结构得以调整
C.加重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
D.使城市热岛效应减轻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
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
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C.
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D.
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1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部分年份汛期太湖流域月雨量分布比较图,完成各题。
13.一般情况下,太湖流域6月降水多于其他月份的主要原因是6月太湖地区(
)
A.多锋面雨
B.多气旋雨
C.多地形雨
D.多台风雨
14.太湖流域6、7、8三月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原因是因为(
)
A.西太平洋高压强度年际变化大
B.盛行西风强度年际变化大
C.冰岛低压强度年际变化大
D.东北季风强度年际变化大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问题。
15.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6.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7.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读下图,完成问题。
18.在图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19.联系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A.大洋环流
B.水循环
C.大气环流
D.岩石圈物质循环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图17是欧洲部分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戊、丁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2)此时甲、乙、丙、丁四地可能有降水的是

,判断依据是


(3)戊地未来两天的天气变化为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其原因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伦古湖是新疆仅次于博斯腾湖的第二大渔业基地。为了保护乌伦古湖,当地政府采取了夏季休渔,按时向湖内投放鱼苗,湖周围禁止设立工厂,禁止向湖内排放污水等多种措施。下面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乌伦古湖由于湖面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1972年后沙堤、沙滩面积日渐增加。
(1)分析乌伦古湖冬季捕鱼的原因。
(2)为缓解乌伦古湖进一步萎缩,当地人们挖穿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引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3)轮牧是该地区的特色,推测该地牧民在甲、乙、丙三地轮牧的季节及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华网亚丁湾2010年1月5日电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当地时间4日下午,“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中外船舶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至此,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完成2010年第一批护航任务。
材料二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线示意图。
(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护航官兵发现风浪很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经过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船只装运的大宗物资最主要的是________,世界上该物资的最大输出地是________。
(3)三亚至亚丁湾航线经过的主要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正确表示冬季洋流流向的是________(A或B)。
(5)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渔业资源较冬季丰富。简析该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24、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下图1是我国南方某流域某一时期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参考答案
【答案】1.C
2.C
【答案】3.D
4.A
【答案】5.B
6.A
7.B
【解析】5.实线是来自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在夏季时(7月份风向)随气压带、风带移动而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右偏而成。虚线是冬季时(1月份风向)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经过狭窄的红海海面不会有大量的水汽。故选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两地降水主要受夏季风(7月份风向)影响,N地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M地位于高原背风坡降水少。故选A。
7.该地属于季节性渔场,当盛行夏季风(7月份风向)时,为离岸风,海水上泛,从海底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殖,鱼类资源饵料丰富。故选B。
【答案】8.B
9.C
10.D
【答案】11.B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11.图中的绿化带,不是要发挥隔离车辆的作用,而是增加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故A项错误;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故B项正确;裸露地面铺设砂石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水质的功能,故C项错误;绿化带面积过大,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故D项错误。
12.据材料,“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
“释放”并加以利用,说明会影响到地表径流、增加下渗等水循环的环节,故B项正确;水汽输送与风的大小与方向有关,故②错误;大气降水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有关,故③错误。
【答案】13.A
14.A
【答案】15.D
16.B
17.A
【解析】
15.由图可知,河床在甲状态的时候是最低时,即侵蚀最严重时,依题意应该是汛期;河床在乙状态时是较高时,应该是淤积的过程,依题意应该是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所以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应该发生在河流汛期结束转为枯水期(9--12月)的过程。选D。
16.由题意可知,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调蓄作用,下游河段汛期流量下降,枯水期增加,A错误;由于汛期流量减小,所以,径流对河床的冲刷减弱,因此淤积加重,B正确;由于淤积加重,所以流速减慢,C错误;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河床深度,对宽度影响较小,D错误。选B。
17.由题意,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河床。河口建设大型水闸可以阻挡枯水期时潮流倒灌入河,减轻泥沙淤积。选A。
【答案】18.B
19.B
【解析】
18.在图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蒸发是海洋上的,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影响,A错误;降水和水汽输送属于大气环流,是气候现象,人类活动干预程度较低,C、D错误;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人类可以通过兴修水利工程(如水库)改变水的时间分配;还可以通过改变地表植被和坡度等改变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也是人类改变地表径流的一种主要方式。选B。
19.通过水循环,地球四大圈层得以联系,并且水分的蒸发和降落也伴随着能量的迁移;水的循环,又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的物质会在流水的作用下搬运到地势较低的地方或者海洋沉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新的岩石,地壳抬升又会重新出露地表,完成物质迁移。选B。
2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考点:河流、水循环
21.【答案】(1)戊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甲;
位于冷锋锋后
(3)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4)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终年受西风影响;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2.【答案】(1)冬季是牧民的休闲期;经过夏季的休渔,渔业资源丰富。
(2)赞同。
额尔齐斯河支流多,水量大,引水对额尔齐斯河流量影响不大;乌伦古湖地区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引水可缓解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缓解乌伦古湖萎缩,保护生态环境。(两点即可)【或不赞同。引水会破坏额尔齐斯河的生态平衡;会将其他地区的污染物带入乌伦古湖,加剧乌伦古湖地区水污染程度;控制该地的人口增长与经济活动的规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答对两点即可)】
(3)冬季在甲地,春秋季在乙地,夏季在丙地。丙地海拔高,夏季草场资源车富,放牧利于保护甲、乙两处的草场;甲地海拔低,冬季气温较高,夏季保留的草场适合牲畜过冬;乙地作为春秋牧场,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当地草场资源,符合自然规律。
23.【答案】(1)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内
(2)石油
中东(波斯湾沿岸或西亚)
(3)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4)A
(5)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索马里海域底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解析】第(1)题,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低气压带,风浪很小。第(2)题,中东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第(3)题,考查东亚、东南亚、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第(4)题,南亚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第(5)题,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渔业资源较冬季丰富。
24.【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