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旅游规划
基础夯实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据此完成第1~3题。(导学号50370085)
1.下列不属于旅游规划基本内容的是( )。
A.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
B.旅游者
C.旅游设施和服务
D.旅游交通条件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
A.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B.旅游审美原理
C.旅游六要素的需要
D.交通的通达性
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导向是( )。
A.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B.旅游者旅游过程中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
C.旅游审美原理
D.旅游资源的价值
答案:1.B 2.B 3.B
解析:第1题,旅游规划主要是对旅游地的规划,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住宿设施、其他基础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不包括旅游者。第2题,旅游审美原理是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第3题,旅游景区规划是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
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最早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长期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已经启动。随着这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丝路旅游”将被打造成拥有强大产品支撑的国际品牌。据此完成第4~5题。
4.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意义不包括( )。
A.提升该旅游景区的品位
B.扩大该旅游景区的规模
C.提高该旅游景区的效益
D.开发该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
答案:4.A 5.D
解析:第4题,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彻底避免。第5题,考查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可总结为“提品位、扩规模,增效益”。D项属于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意义。
读下图,完成第6题。
6.黄山与齐云山(道教名山)、歙县(历史文化名城)、千岛湖等旅游景点相距不远,这表明黄山旅游区( )。
A.旅游资源景点相对集中
B.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
C.交通位置及通达性较好
D.市场距离较短
答案:A
解析:在临近的地点有众多旅游景点,表明这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
7.(2014·全国课标Ⅱ,42)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导学号50370086)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答案:工业遗产资源: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
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以及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等;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旅游活动设计等知识。根据材料中关于工业遗产资源的信息——原有的生产设备可以推出老工业区的遗产资源应包括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应紧扣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厂房、车间、生产设备等可以建设遗产博物馆供游客参观;对于生产工艺、流程等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还原生产、生活实景,供游客体验;另外还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进行相关旅游项目的设计。
能力提升
某大城市郊区,山峦起伏,林木苍郁,水库明净,温泉遍布,尤其是春季风景如画。山麓地带古宅成片,民风淳朴,瓜果飘香,鱼虾满塘。为吸引游客,在中心服务区规划兴建音乐喷泉、叠水假山、休闲广场等景点,还增加了“西游记宫”和大型游乐场。但景区建成开放以后,游客远未达到预期的人数,尤其是“西游记宫”几乎无人光顾。据此完成第8~9题。(导学号50370087)
8.该旅游规划不成功,其主要原因有( )。
①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和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②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通达性差 ③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中心区布局过多的接待服务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④“西游记宫”等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⑤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⑥环境污染严重,很难吸引游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9.关于该区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区发展应以农业为主导,以农业基地建设为目标
B.本区旅游产品应定位为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自然风景为辅
C.鉴于长期发展的需求,本区宾馆的等级应一步到位,建成五星级宾馆
D.该旅游区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开发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
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该地区旅游规划不成功,主要原因有缺乏科学分析、空间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缺少特色等。第9题,该地区发展旅游业,应着眼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
读下图,完成第10~11题。
10.开发海南岛的资源,需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图中甲地带在产业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 )。
A.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B.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
C.建设山区热带农业
D.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11.海南岛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 )。
①喀斯特地貌 ②热带海滨和岛屿风光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④少数民族风情特色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10.A 11.C
解析:图中甲地带是中部山地,在产业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热带海滨和岛屿风光以及少数民族风情。
下图是我国某地新开辟的自然风景区示意图,据图完成第12~13题。
12.这个风景区的人文景观是( )。
A.雪原风光 B.热带植被景观
C.傣族民俗风情 D.云海景观
13.要把这个风景区建设成著名旅游区,便于更多的人去旅游,规划的措施有( )。
①改善交通条件 ②加强食、宿、购、游、娱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规划多处森林氧吧,攀岩基地 ④建立多处民俗活动景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由图中的经纬线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云南省西南部,旅游资源主要是热带自然风光和傣族民俗风情。第13题,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是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等)、交通条件、客源市场、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加以分析。在规划时,不要重复开发、盲目开发。
14.济南、泰安、曲阜是“山水圣人”旅游联合体的合作城市,也是山东最负盛名的旅游线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导学号50370088)
(1)说明“山水圣人”线路游览价值高的主要原因。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曲阜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这里游人如织,但是游客在曲阜的平均停留时间仅有0.6天,这是制约曲阜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2)分析游客在曲阜平均停留时间较短的地理背景。
答案:(1)旅游资源等级高;各著名旅游景点距离较近,集群状况好;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互补优势,地域组合状况好。
(2)“三孔”景区面积较小,游览所需时间较少;曲阜作为县级城市,接待能力较差;曲阜与济南、泰安之间交通便利。
解析:第(1)题,旅游线路的游览价值取决于资源本身的特点、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第(2)题,游客停留时间与景区游览时间、交通通达度、地区接待能力有关。
课件38张PPT。第一节 旅游规划目标导航预习导引激趣诱思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地处山西晋南盆地,面积132平方千米。因其湖中的黑泥富含7种常量元素和16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可与以色列死海相媲美,因而也有中国“死海”之称。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运城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北靠峨眉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湖光山色,景色奇特。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湖内盐田硝畦纵横如织,星罗棋布,四侧滩水浩渺,波光粼粼,洁白如雪的梯形硝堆,倒映湖水之中,形成了“千古中条一池雪”的奇观。
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时期,由于山出海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天然的盐湖。
问题运城盐湖为什么被称为“死海”?该处“死海”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生物难以生存;地壳运动,长期的沉淀蒸发,盐类汇集。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一、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旅游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2)意义:旅游景区规划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保证,它使得旅游景区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旅游资源和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2)交通条件和其他基础设施。
(3)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
(4)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
(5)客源市场。
(6)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预习交流1
为什么旅游规划中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
答案:景点是景区的核心,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吸引物,景点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所以要把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放在景区规划设计的最重要位置。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1.内容: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将旅游资源加工成旅游产品。
2.意义: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重大。
3.方法与步骤
(1)对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有关资料。
(2)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
(3)对景区发展进行总体定位,并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其中,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设施和各项服务设施。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预习交流2
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有何区别?
答案: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它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来合理发展旅游业;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它是旅游规划的一部分。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一、旅游规划
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2.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和作用 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1】 下图是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请你评价该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2)若在该城市建一所疗养院,你认为宜建于 (填A、B、C、D)处。理由是 ? 。?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旅游资源价值高;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广;基础设施完善。
(2)B 接近森林公园和水域,环境优美
解析:旅游规划的开发条件可以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地域组合状况、交通条件和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疗养院要重点考虑环境条件。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滨海地质公园适宜建在B地。
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B地岩石裸露,海蚀地貌发育。
(2)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加固。
解析:第(1)题,图中A地等高线稀疏,B地等高线密集,反映A地坡度较小,B地坡度大,并且有陡崖。A地等深线稀疏、B地密集,反映A地海底坡度较小,水浅;B地坡度大,水深,海浪侵蚀作用强烈。可判定A地适合建设海水浴场,B地适合建设滨海地质公园。第(2)题,结合B地地势陡峭,联系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解答。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解答旅游规划方面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关于旅游规划方面的问题,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评价和分析: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上,即是否具备比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其次,资源的组合状况是一个地区范围内吸引力大小的重要方面。
(2)交通条件分析:交通位置的通达性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距离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3)地区接待能力(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规划:发展旅游业,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应建设与旅游活动配套的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4)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府政策、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经济距离等。
(5)旅游目的地发展需要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等。这些基本要素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景点、设施、服务和基础设施利用的框架中来考虑的。所有这些要素都与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并对其产生影响。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1.认识旅游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旅游发展基础进行分析,包括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二是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即旅游业发展蓝图,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旅游景区规划是为了保护、开发、利用、经营和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它是旅游规划的一部分。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3.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 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2】 读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城市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2)该城镇要建一大型度假村,你认为选址在哪处最好?为什么?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代大型园林以及河湖等旅游资源。
(2)A处。接近自然山水和森林,远离工业区,处于上风向,河湖上游,水质纯净,空地面积较大,且离公路干线较近。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内容。旅游资源可以从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品位、分布、组合等方面加以分析,度假村的选址首先应环境优美,其次应交通便捷。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某开发商要在海边建疗养中心,计划在图中的A、B、C三个区域中选址。疗养中心在哪个地方比较好?为什么?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疗养中心应建在C区域。A区域是沙滩,这是海滨主要风景区和游人活动的主要区域。B区域是林地,它是海与陆的边缘地带,既有保护沙滩的作用,又是海滨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C区域是荒地。所以,在C区域建疗养中心,既不破坏海滨风景、不占用林地,又离海较近且紧靠公路。
解析:疗养中心的规划,应该布局在环境优美、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区的地方,但在建设时要考虑到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1.旅游景区规划的基础: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
2.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一二知识架构“规划之鹰”——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图的判读【判读方法】
1.明确图中各部位代表的含义,即鹰头、翅膀、鹰尾、鹰前方、鹰后方代表的名称。
2.分析区域规划的核心、基本内容。
3.分析旅游景区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分析问题】
(1)一个区域旅游规划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旅游资源(吸引物和旅游活动)。
(2)客源市场对区域旅游规划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影响旅游资源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3)区域旅游业起飞,依靠的两个翅膀是什么?
答案:交通条件及其他基础设施、住宿设施及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
(4)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答案: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123546阅读材料,完成第1~4题。
?
材料一 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
材料二 a城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住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城市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材料三 连接城镇a、b、c与沿海大城市d的公路建成以后,a、b、c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中b城发展最快,a城发展最慢。1235461.关于a城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招商引资,兴建重工业,发展经济
B.保护古建筑,积极发展旅游业
C.对a城进行全面改造,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a城市至今能够保留大量古建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B.运用中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
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D.巨额旅游业收入投入保护维修
3.a城最主要的旅游价值是( )。
A.美学价值 B.历史文化价值
C.科学价值 D.经济价值1235464.关于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价值较高,故游览价值也高
B.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C.该地区的经济背景差,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D.旅游交通落后,导致了该地区的可进入性差
答案:1.B 2.C 3.B 4.A
解析:a城利用其大型古建筑群最适合发展旅游业,其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所以古建筑保留较完整;a城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体现的是历史文化价值;该地区旅游资源不具备非凡性,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差,所以游览价值不高。1234565.据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历代长城总长21 196.18千米,但只有少数地方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其原因可能有( )。
①不同地段因修建长城的材料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赏性 ②主要受经济距离的影响,东部地区距市场近,吸引的游人数量较多 ③交通的通达性差异,只有一些交通要道才可能成为著名景区 ④不同的地段具有同样的历史文化价值,因而有相同的非凡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长城由于其雄壮而成为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通达度和距市场远近的不同,长城不同地段的旅游开发程度有很大的差别。1234566.读皖南某古村落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古村落是黄山脚下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目前,旅行社设计的古村落游览线路主要涵盖了村落的一部分,线路上分布有饭店、旅馆,以及手工艺雕刻、茶叶、古董等商铺。其实,村落另一部分还有更具特色的名人名居、田园风光。由于这些景点没有纳入游览线路,这里的街巷年久失修,居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劳务输出和种植业。某古村落旅游景点分布和游览线路图 123456(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该古村落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
(2)针对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重新设计了一条新游览线路(见图)。根据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阐述新游览线路的意义。
(3)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合理”的原则中“配套设施齐全”的要求,分析新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123456答案:(1)问题:未能串联起古村落东、西部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村内游览线路出现了回头路。
(2)意义:促进了该古村落东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任答3点即可)
(3)问题:出入口相距较远;出口没有停车场;东部旅游商业点少;东部部分街巷失修;这些都给游客带来不便。(任答2点即可)措施:在出入口之间设置内部摆渡车;在出口附近新建停车场;整修街巷;增加商业点,鼓励村民从商。(任答2点即可)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原旅游线路未能串联古村落东西旅游资源,且出现回头路。第(2)题,可依据教材分析旅游的意义或作用。第(3)题,依据材料和图示可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基础夯实
海南旅游部门介绍,海南近期引进一批实力型大企业,在海南岛阳光东海岸,未来5~10年,将规划建设度假酒店百余个,总投资近千亿,目前已投入107亿元,8家五星级酒店已动工建设。据此完成第1~2题。(导学号50370089)
1.一般海滨旅游区从旅游者旅游动机这个角度考虑,最适宜安排的旅游活动是( )。
A.春季拾贝 B.夏季亲水
C.秋季观潮 D.冬季游泳
2.海滨地区大量建设酒店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①使海岸景观遭到破坏 ②造成海水污染 ③造成海水入侵 ④造成过度城市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海滨地区夏季相对凉爽,最宜进行游泳、冲浪、潜海等亲水活动,这是由旅游资源的特色所决定的。第2题,大量的工程建设会破坏原生态环境,并会带来环境污染。
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独特的景观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传统的藏族民俗资源,相得益彰,使它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自2000年后,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并且数量年年递增。除了游客的破坏,还有一些影视剧出于商业利益,也纷纷选择到九寨沟拍摄,使得九寨沟“不堪重负”。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景区已经出现了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湖泊有沼泽化的倾向。据此完成第3~4题。
3.材料中所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旅游人数超出旅游环境容量
B.游客过量的践踏
C.游客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
D.游客缺少社会公德
4.解决这些问题的首选措施是( )。
A.限制进入人数
B.实行100%旅行团网上购票
C.提高门票价格
D.批评或严罚缺少社会公德的游客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由材料信息可知,九寨沟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人数过多,超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第4题,选项中提到的措施均是解决九寨沟环境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基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游客超量,故解决问题的首选措施是限制进入九寨沟的旅游人数。
201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湄公河旅游普洱展区率先发起“绿色旅游”,向海内外同行和业界力推“绿色旅游”产品。在旅交会上,湄公河旅游区发出了“保护环境、绿色旅游”的倡议。据此完成第5~6题。
5.“绿色旅游”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建设项目?( )
①污水处理 ②垃圾收集和处理 ③游客休憩地
④新的旅游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绿色旅游”倡导在旅游的全过程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求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因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第6题,“绿色旅游”应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交通方式。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0370090)
“末日游”最先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他们以这种新方式感受地球旅游资源正面临的危险,他们率先前往阿拉斯加州感受正在融化的冰山,因此阿拉斯加地区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首府朱诺平常只有31 000人生活,但夏天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1)环北冰洋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
(2)阿拉斯加州地广人稀,为何大批游客到来时还会产生环境问题?
(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环北冰洋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
答案:(1)自然环境:破坏地表环境、动物栖息地被挤占等。社会环境: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
(2)环北冰洋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游客过多超过环境容量,易产生旅游环境问题。
(3)环境立法,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教育,禁止违法建设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旅游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对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旅游业的发展要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
能力提升
山东省把各地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包装,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吸引游客。同时对各景区的软件设施和环境进行治理、保护。如指派专业人员对旅游景观进行修缮、完善,提高服务水平,调整各景区的餐饮、住宿接待规模等。据此完成第8~9题。(导学号50370091)
8.增加专业人员修缮旅游景观的原因是( )。
A.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文物古迹产生一定破坏,旅游部门更加重视景区环境和景观保护
B.旅游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文明的破坏行为
C.近年来旅游者素质有所下降
D.由近年来游客对环境的要求决定的
9.调整旅游景区服务设施规模的原因是( )。
A.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就业人口数量相适应
B.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景点的数量相适应
C.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派专业人员修缮景观,说明旅游部门重视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第9题,旅游景区服务设施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咬一口青翠欲滴的脆黄瓜,嚼一口金黄甜糯的玉米棒,喝一口甘甜山泉泡成的碧螺春,赏一个真山真水的新农村……苏州旺山生态园,山水环抱,田野风光,千亩茶园,蔚为大观,农居酒楼,粉墙黛瓦,被誉为苏州最美的山村、吴中最旺的农庄,令都市人流连忘返。”生态旅游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城里人亲近自然提供了一片天地。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目前,许多地方提出“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日趋严重的( )。
A.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B.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环境污染问题
11.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环境破坏 ②环境污染 ③土地荒漠化 ④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0.D 11.C
解析:第10题,“绿色旅游”口号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旅游者不良的消费行为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游客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第11题,旅游者的活动占据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生活物品,必然对交通等产生较大冲击。一般来说旅游活动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第12~13题。
材料一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序幕拉开,相关旅游、运输、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都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在此背景下,一些旅游、地产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早已嗅到海南新一轮发展商机,纷纷加大对海南的投资和布局……
材料二 海南岛的东海岸已基本被开发商圈地完毕,“一线海景别墅”和各大星级酒店在沙滩旁边星罗棋布。随之而来的是沿海防护林的破坏和海岸线的后退。另外由于海滨游客流量超过旅游极限容量,在海滩上过度建造酒店,挤占了椰树林的生存空间,游客过多使珊瑚礁的采挖数量失控,导致资源和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
12.下列现象属于海南岛地区由于不合理的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
①环境污染 ②过度城市化 ③对海防林、珊瑚礁等自然景观的破坏 ④对沙滩等海岸环境的破坏 ⑤海水侵入,海岸空间缩小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②③④⑤
13.下列关于海南岛旅游开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必须制定海滩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在海滩上建造酒店的行为
B.在海岸植树造林,如红树林等,保护海岸,减少侵蚀
C.将旅游住宿设施建在海滩较远处,扩大海滩利用面积,分散客流
D.重点开发热带雨林风光和高山族文化
答案:12.D 13.D
解析:海南岛的旅游地产不单造成了过度的城市化,占据了海岸空间,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海南岛的少数民族为黎族,海南岛应开发黎族文化。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0370092)
在京津冀地区以个别城市为主体可以构成下图中四个旅游圈组成的旅游网络结构模式。近年来秦皇岛滨海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评价图中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说明秦皇岛解决旅游业污染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旅游资源集群性好,具有较高的美学、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源市场广;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2)加强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普及环境保护教育,提倡绿色旅游;确定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建设排污、垃圾回收处理设施等。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中心,拥有众多历史文化价值高的人文景观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大部分位于东部平原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广,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第(2)题,解决旅游环境污染问题首先应制定相关法规,同时加强环保教育,减少污染源;其次应根据旅游环境容量,限制游客数量;再次建设排污、垃圾回收处理设施或专门派人定时定期清扫、打捞废弃物等。
课件40张PPT。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目标导航预习导引激趣诱思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陈毅元帅的赋诗,描摹出了贵州花溪的神韵。随着游人的大量涌入,矿泉水瓶、啤酒瓶、废纸箱、冷饮罐等随处乱扔,河边的小贩也把制造的垃圾往饮用水源保护区里扔,附近的居民在饮水保护区里洗衣服洗拖把,使得黄金大道往花溪水库地段的旅游点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座“垃圾场”,大煞风景。
问题材料显示的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哪一类环境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旅游环境问题?
提示: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对生物及地表环境破坏、破坏文物古迹等。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多样化,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有些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趋于严重。
2.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首先是污染,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所产生的废物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其次是对生物的危害;第三是开发建设和游人对 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3.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首先是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其次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第三是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预习交流1
举例说明旅游活动是如何造成大气污染的。
答案:旅游活动中交通的发展和能源的使用都会造成大气污染。如旅游中汽车、游船排放的废气,旅游饭店、篝火晚会排放的烟气,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二、旅游环境容量
1.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2.旅游开发地域的大小:按照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有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地,后者由前者所组成。
3.旅游环境容量合理测算的意义: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4.由于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旅游环境容量通常用 游客流量来表示。
5.旅游环境容量的分类: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前者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后者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预习交流2
合理测算旅游环境容量有何意义?
答案: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可从旅游活动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分析,理解旅游环境容量合理测算的意义。
旅游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资源的浪费。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三三、旅游环境保护
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是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3.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
5.要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三预习交流3
如何理解“留下的是脚印,带走的是照片”这句话?
答案:要求旅游者在景区不要乱扔杂物,不随意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不攀折花草树木,不捕食野生动物,不要从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获得纪念品等,旅游者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原因及危害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1)分析崇明岛发展旅游的优势。
(2)指出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旅游资源独特,鸟类资源丰富;近客源市场。
(2)保护鸟类栖息地;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
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图可知,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邻近经济发达地区,接近客源市场。第(2)题,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要保护鸟类栖息地,不能破坏原有植被;要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严禁游客进入核心区、缓冲区,以保护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 )。
A.发展交通造成的垃圾
B.旅游饭店产生的垃圾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
(2)旅游地服务性设施的建设和旅游者的游览、娱乐等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3)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
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对于旅游区来说,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乱扔废弃物。第(2)题,为发展旅游而在景区内建设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设施,会对景点背景环境产生破坏,影响视觉效果。游人的游览娱乐也会破坏背景环境。第(3)题,游人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汗水等作用,会使文物古迹遭到破坏。游人中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直接破坏了文物古迹,使其失去原有的风采,这也是景区面临的重要难题,故需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共同加以制止。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图示法记忆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二、旅游环境容量及旅游环境保护
1.旅游环境容量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旅游环境保护的策略、措施及实施主体 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2】 读庐山简图和黄山简图,试比较庐山和黄山的旅游环境容量及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完成以下表格。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大 小 大 小 每年夏季大量游客来
山上避暑 易对风景区产生破坏,也影响旅游目的的实现 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解析:旅游规模应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分析图中和表中的信息可看出庐山的环境容量比黄山大,每年夏季大量游客来山上避暑,如果超过了环境容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环境产生破坏。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加大环保宣传,增强游客环保意识。
(3)完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4)进一步发展交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适当控制旅游开发规模。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读颐和园旅游区人数饱和程度图,完成下列各题。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1)颐和园旅游区游客流量在哪些景区旅客达到饱和,哪些景区没有达到饱和?
(2)颐和园旅游景区内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会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3)针对上述情况,颐和园旅游区可以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从图中看出,位于昆明湖北侧和东侧的古建筑区最拥挤,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而非建筑景区和水域为非饱和区。
(2)颐和园旅游景区内有大批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内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会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3)首先,实行内部空间旅游分流管理,将最拥挤的古建筑区中的部分游客引导到非建筑景区和水域。具体措施一是在饱和区收取门票之外的附加费;二是在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一旦游客流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则禁止游客进入。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1.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系
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容量相适应,旅游活动的规模最好与旅游最佳容量一致。如果旅游活动的规模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就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不利于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相反旅游区的旅游活动的规模如果达不到旅游环境容量,就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旅游区的发展。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我国的旅游环境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国家为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珍贵的地质剖面,而划定的特殊区域,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风景名胜区:分为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如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八达岭长城、泰山等。
(3)森林公园: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可开展森林旅游,并按一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如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
(4)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地质科学意义,独特的地质景观,并按一定程序批准的地质区域。如: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5)文物保护单位:由各级政府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不可移动的文物总称,一般分为国家级、省级、县(市)级三级。如:秦始皇陵。一二知识架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图的判读 【判读方法】
1.读图,明确图中主要的地理事物和旅游活动要素。
2.分析旅游活动产生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
3.分析这些旅游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分析问题】
(1)该图中有哪些环境污染?
答案:旅游交通产生的大气污染,游客随便丢弃垃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2)旅游开发中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旅游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对生物的危害;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对社会环境的破坏表现为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破坏文物古迹;产生城市问题等。123541.下列关于旅游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的发展有害无利,会使环境遭到破坏
B.发展旅游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C.植树造林、开发园艺等活动可使旅游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D.旅游业是利用环境的产业,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答案:B
解析: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包括: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产生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促进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经济收益,又可使自然景区、历史古迹得到保护和改善;植树造林、开发园艺项目、设计得体的建筑可进一步绿化和美化环境;旅游活动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带来各种问题。2.国家法定假日调整之后,给了人们更多的出游时间,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有( )。
①保护景区环境 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④保障旅游的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每一景区都有一定的环境承载量,将旅游人数限制在环境承载量之内,一方面保护了本区环境,另一方面保障了游客的旅游质量。解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2354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近年来当地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据此完成第3题。
3.有关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的旅游环境容量不能超过2亿人
B.每年的旅游合理容量是2亿人
C.每年的旅游极限容量是2亿人
D.随着合理的旅游开发建设,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
答案:D123544.下列关于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养、游览、娱乐场所
B.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虽然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但旅游环境和景观资源出现了昌盛现象
D.只开发,不保护,会导致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
答案:C
解析: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会使旅游环境和景观资源质量下降。123545.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材料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千米的云冈村,是北魏时代的杰作,驰名中外。石窟依武周山南麓开凿,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之一。云冈石窟西部有几座大煤矿,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运煤卡车穿梭往来,整日不断。多年来,大同市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伐林,垦荒种田,近来又投资准备将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改道新建。12354(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云冈石窟属于 景观;在旅游资源多方面的价值中,云冈石窟最突出的价值是 。?
(2)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伐林、垦荒种田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要将公路干线改道?
答案:(1)人文 历史文化价值
(2)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山体滑坡和对古迹造成破坏。
(3)因为运煤车辆沿路抛洒大量煤灰,给旅游区带来大量固体废弃物并造成大气污染,更严重的是污染了石窟石刻。为防止污染,保护石窟,所以将运煤公路干线改道。
解析:云冈石窟属于文化艺术景观,归属于人文景观,其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但由于发展经济,对其破坏也相当严重,为防止再遭破坏,大同市投资对其进行整治,从而达到保护古迹的目的。12354课件12张PPT。专题二专题一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要步骤专题二专题一2.旅游规划的答题思路
旅游规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旅游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和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其中,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是基础,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前提和依据。旅游活动设计就是在充分收集旅游信息、恰当选择旅游地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内容详尽、实用可行的旅游活动计划(方案),主要包括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专题二专题一【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有这样一个地方,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旅行家也希望前往那里,享受终极旅行体验。这里虽然被评为全球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因为该国政府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这就是不丹——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专题二专题一(1)该国成为全球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条件有哪些?
(2)该国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北部险峻的山峦;河流数量较多,南北纵列分布;森林分布面积广。②独特的建筑(宗堡、宗堡遗址),古老的文化;与世隔绝的神秘感。③国民幸福指数高(淳朴的不丹人民,独特的民风),国家和谐稳定。
(2)为了保护该国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自身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免受过度开放带来的环境与文化污染。专题二专题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污染环境。
?
(2)危害生物:包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3)破坏旅游背景资源:例如,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4)破坏视觉效果: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专题二专题一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1)破坏传统社区文化。
?
(2)破坏文物古迹。
?
(3)造成城市问题。专题二专题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归纳如下: 专题二专题一【例2】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家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40千米的修武县境内。2004年,该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材料二 园区内已开发的各类自然景观共有7种170余处,有山峰100余座,陡崖10余处,峡谷中保留大量的地质遗迹,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貌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专题二专题一材料三 云台山交通示意图。
?
(1)综合评价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2)进一步开发云台山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专题二专题一答案:(1)旅游资源质量好,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较好,交通便利,地区接待能力较强,市场距离近,旅游价值高。
(2)发展交通;适当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配套设施)。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保护旅游区的资源和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以看出,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景点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好,价值高,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都很优越,其游览价值很高;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条高速公路从附近通过,交通便利,靠近修武县和方庄镇,地区接待能力较好;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近,旅游开发价值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要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还应当加强交通建设,方便游客进入;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开发规模要控制在旅游区环境承载力之内,以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第四章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全面改善,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红色旅游宣传展示和研究能力明显增强,配套服务更加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综合效益更加突出。据此完成第1~2题。(导学号50370093)
1.要开发出具有特色的、能被广大青少年接受的红色旅游纪念品,下列要素中必须考虑的是( )。
①采用最新材质进行制作 ②与革命题材相呼应
③邀请专业绘图机构设计造型 ④突显景点所处地区的自然风光 ⑤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 D.④⑤⑥
2.某景点委托一课题组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课题组首次对该景点的革命历史背景进行调研,其调查对象主要包括( )。
①纪念品生产厂家 ②该景点的文献研究人员 ③各红色旅游景点的参观者 ④相关革命事件的参与者及其亲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审题时要把握“必须”两字,即要选择必要因素,还要体现“红色”革命性,又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材质、造型、自然风光不是必要因素。第2题,通过与调查对象沟通,了解、掌握该景点的历史背景,使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有纪念意义。调查对象必须对该景点的革命历史背景非常熟悉。
读我国某地地理景观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可供开发的旅游项目有( )。
①登山探险 ②地质考察 ③野营狩猎 ④园林观赏 ⑤民俗文化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
4.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该地拟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建造宾馆,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中有雪峰、石林、傣家竹楼,可以发展登山探险、民俗文化、地质考察。第4题,宾馆建在丁地,少占农田,靠近公路,最主要的是离旅游项目不远。
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据此完成第5~6题。(导学号50370094)
5.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不包括( )。
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
C.对文物古迹破坏 D.海岸受损害
6.为减轻环地中海地区旅游环境容量过大造成的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建设旅游新设施,以吸纳更多的游客
B.提高飞机票、火车票等的价格,以限制游人数
C.对旅游景区实行分流管理,对易饱和区实行限流措施
D.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游人入内
答案:5.B 6.C
某省级风景名胜区内原先是山峰竞秀,林木苍郁,峡谷清幽,溪流潺潺,泉温水碧,风光旖旎。近年来,建起了近百家饭店和“农家乐”旅馆,其中不少宾馆饭店依山而建。景区内还兴建起广场、大型会议中心、游乐园、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商业、娱乐设施。据此完成第7~8题。
7.近年来的景区建设会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①破坏山体景观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损毁文物古迹 ④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产生上题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规划不合理 B.管理不到位
C.开发过度 D.经济利益驱动
答案:7.C 8.D
据研究,南岳衡山绝顶的祝融峰景点,总面积477平方千米,一天开放12小时,每人游览时间取15分钟,人均最低空间标准5平方千米,则祝融峰的极限时景点容量95人次。据此完成第9~10题。(导学号50370095)
9.武广客运的开通,使衡山春节游客爆满,这将产生什么后果?( )
①破坏旅游资源 ②污染水体 ③产生噪音,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④对设施没有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为此,可建议旅游部门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旅游者避开饱和旅游地 ②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尽量多地容纳旅游者 ③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 ④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游客爆满,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包括基础设施,会产生噪音污染、水体污染等。第10题,旅游区的规划应以游客获得身心享受和满足为目的,不能限制游览时间和加快游览节奏,景点也不可能无限制扩大。
读下面的漫画,完成第11~12题。
11.有关旅游最佳日接待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旅游环境容量 B.旅游极限容量
C.旅游合理容量 D.旅游承载能力
12.旅游地游客过多不会造成的问题是( )。
A.使旅游资源承受超负荷的压力
B.使游客不能享受到应有的旅游效果和经历
C.使旅游地旅游经济效益下降
D.容易引发不安全事故
答案:11.C 12.C
解析:第11题,旅游环境容量包括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最佳日接待量显然符合旅游合理容量。第12题,旅游地的游客过多会增加旅游经济效益,但会造成旅游地的环境压力,引发事故,降低旅游者的旅游效果。
13.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目前人口达4.5万多,但为保护古城,专家计算它最多容纳2万人,因此有一半人要迁走。下列关于平遥古城的发展规划,叙述正确的是( )。
A.抓住机遇,积极建设宾馆,迎接八方来客
B.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古城收入
C.保持原有古城风貌,突出古城特色
D.市场经济时代,就应将古城建成商业城市
答案:C
解析:对于平遥古城的发展,应该保持原有古城风貌,突出古城特色。
读某沿海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底图,完成第14~15题。(导学号50370096)
14.此处旅游景区最适宜开展的旅游活动是( )。
A.沿河漂流
B.生态旅游
C.悬崖攀岩或蹦极
D.乘游船观湖
15.此处旅游景区中下列哪一个区域所占比重最大?( )
A.游览区 B.保护区
C.服务区 D.住宿区
答案:14.B 15.B
解析:由图示知,本区以自然景观为主,故最适宜开展生态旅游;本旅游区以野生生物资源为主,故保护区应占最大比重。
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c地建休闲度假地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环境承载量大,旅游配套设施好
B.环境优美,旅游配套设施好
C.环境承载量大,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D.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答案:16.D 17.D
解析:第16题,甲方案穿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会破坏其生态环境,而且经过城镇少,不利于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第17题,c地位于a、d两城市之间,旅游经济距离近;靠近风景名胜区,环境优美;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方便。
读下图,完成第18~20题。(导学号50370097)
18.图中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大气环境问题 D.水污染问题
19.这幅漫画说明( )。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20.下列选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答案:18.B 19.B 20.D
解析:从漫画中的众多树桩可知是生态破坏,反映了人们的过度砍伐,所以植树种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最好的选择。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独特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和“人间仙境”。
材料二 节假日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客栈、宾馆林立,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的倾向。
(1)请你对九寨沟国际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质量作出简要评价。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九寨沟旅游的现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设想。假如你是小组成员之一,请你发表见解(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风情,等级高,特色鲜明,观赏性与吸引性突出;与周围其他景点距离近,集群效应与地域组合功能好。
(2)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3)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预约旅游”“沟内游,沟外住”;实施景区景点封闭轮休制度;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等。
解析:本题以九寨沟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第一,明确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第二,了解材料反映的九寨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见解。
22.(10分)每年国庆长假,我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导学号50370098)
材料一 某年国庆节期间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统计图。
材料二 国庆长假期间,我国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对此,有人绘了一幅漫画予以讽刺。
(1)指出该年山东省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推测,提高门票价格给旅游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这种影响对景区旅游资源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1)河北、山西、天津、北京。(答出三个即可)这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居民收入高;距山东近;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2)游客数量减少。有利方面:旅游资源得到保护;不利方面:旅游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知,山东省主要的客源市场是河北、山西、天津、北京等地。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是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第(2)题,门票价格影响游客人数,提高门票,使旅游人数减少,有利于景区环境保护,但同时带来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23.(14分)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从世界上看,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但从中国范围看,香格里拉是最新的旅游胜地。毫无疑问,保护与旅游形成了一定冲突。出于保护的目的迪庆拒绝了将道路修到明永冰川下的建议,同时也拒绝了投资者在冰川上修建索道的设想。进入这些地区只能依靠当地的马帮。未来的香格里拉有可能创造与大众旅游不同的生态旅游,但由于游人太多,对环境的压力仍然是无法避开的问题。
(1)被称为“春城”的是图中城市 。?
(2)本地区地形复杂,主要地貌类型为 。穿越此区的大河从东到西是A ,B ,C 。?
(3)旅游活动除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外,还有可能产生的破坏是 。?
(4)如果游人太多,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会产生哪些环境污染?
(5)你觉得只用简单的拒绝方式保护旅游资源可行吗?为什么?
答案:(1)昆明
(2)喀斯特地貌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3)生态破坏,生物种类减少
(4)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5)不可行。只采取简单的拒绝方式绝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社会要文明进步,发展是第一位的,游客的增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可采用分散游人,再开发新的游览区或限制游人人数等措施来保护旅游资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在这里一定要明确,应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治理旅游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解答本题要充分结合云南省的自然特点,结合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24.(10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0370099)
旅游接待规模和旅游市场需求示意图
(1)甲、乙两图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甲、乙两图表明一个地区的接待能力应与 相适应。?
(3)为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常利用增加旅游项目和采取季节差价等手段,其结果如丙、丁两图。丙图增加旅游项目的好处是? ;?
丁图采取季节差价的好处是? 。
(4)针对乙图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答案:(1)甲图反映了旅游接待设施规模过大,旅游者的需求大都可以满足,但会因投资过大,利用率过低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乙图反映了旅游接待规模较小,常因无法满足旅游者需求而导致无法接待,造成经济损失。
(2)旅游市场需求
(3)可吸引更多游人来旅游以降低使用率的损失
可在淡季吸引游人以降低使用率的损失,同时在旺季也可通过价格调节减少无法接待的损失
(4)一是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二是淡季采取季节差价手段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