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旅游
基础夯实
1.以欣赏田园景观、体验农家生活为主的旅游称为( )。
A.商务旅游 B.寻根旅游
C.乡村旅游 D.度假旅游
答案:C
2.被称为旅游六要素核心的是( )。
A.娱 B.购 C.行 D.游
答案:D
解析:现代旅游都是围绕着“游”进行的。“行”是由常住地向旅游地的空间转移,“宿”和“食”是在游览地的“宿”和“食”,“购”和“娱”也是在旅游地展开的。
2016年5月19日,是第6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据此完成第3~4题。(导学号50370029)
3.下列有关旅游发展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841年,首次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
B.近代旅游时期的旅游活动仍然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
C.在古代社会,旅游活动已遍及社会各层
D.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促使现代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4.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①人们旅游欲望的增强 ②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③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改善 ④交通条件的改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古代社会旅游活动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到了1841年在英国首次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旅行社,但这一期间的旅游活动仍然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有限。第4题,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世界局势的稳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增强;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人们长距离活动变得方便,这些都促进了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
十一假期,郑州市民兴起“农业观光游”,他们走出市区,来到市郊各农业观光点,买农产品,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尽情享受浓浓的乡村情趣。据此完成第5~6题。
5.“农业观光游”的兴起,体现的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C.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6.某旅行社为游客提供了以下工业旅游项目,下列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去山东寿光参观高科技蔬菜示范园
B.去新西兰参观乳畜制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C.去法国地中海沿岸,参观葡萄酒的整个酿造过程
D.到呼和浩特市,参观甘蔗制糖的整个生产过程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工业的生产过程或者农产品、农家院都成了旅游资源,说明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形式的多样化。第6题,呼和浩特市位于中温带,不适合甘蔗生长。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0370030)
九寨沟黄龙双飞三日游广告:
第一天:成都——黄龙,用餐:中晚餐,住宿:九寨沟沟口。从成都乘飞机抵达国内海拔第三高机场——九黄机场,远观“中华第一金碑”红军长征纪念碑,后乘车前往“人间瑶池”黄龙风景区,游览迎宾彩池、沿途观赏藏羌风情,后经岷江源头到九寨沟沟口入住四星级酒店。
第二天:全天游览九寨沟,晚上可自费参加藏羌风情歌舞晚会。
第三天:早上乘空调旅游大巴车出发,经海拔3 000多米的弓杠岭及岷江源头,感受藏羌独特的人文及自然景观,参观至九寨沟,由黄龙机场乘飞机返回成都,结束愉快的九寨沟之旅。
(1)现代旅游由六大基本要素构成,题干材料中未直接展示 和 两个基本要素。?
(2)旅游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的多功能场所,不仅能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宿”和“食”的要求,还可以使人们享受到 和 的乐趣。?
(3)以下对旅游中“食”和“宿”的建议,不太合理的是( )。
A.外出旅游尽量不要错过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
B.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忌暴饮暴食
C.如有条件,出游前可委托信誉好的旅行社代订房间
D.旅游中以“游”为主,应尽量节省住宿开支,旅店能睡就行
(4)山东省某中学的学生李明计划在2016年高中毕业后独自到四川九寨沟游玩,他想尽可能地欣赏旅游途中的美丽景色,请为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
A.飞机 B.公共汽车
C.高速列车 D.轮船
答案:(1)购 娱
(2)购 娱
(3)D
(4)B
解析:本题侧重于对现代旅游六要素的考查。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由材料可以看出,四川旅游指南中提及的是旅游资源、交通、住宿、美食,没有提及购物和娱乐的问题。旅游饭店是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的多功能场所,不仅能够提供住宿和饮食,而且还能提供购物和娱乐。旅游活动消耗的体力大,要休息好,才能为旅游作好准备。
能力提升
某校为获奖教师推出暑假带薪免费旅游。很多老师觉得马不停蹄地游览多处名胜过于劳累。所以选择到某处旅游胜地小住一段时间以代替大范围的游览。据此完成第8~9题。(导学号50370031)
8.按照旅游目的的划分,该校教师的旅游属于( )。
A.观光型 B.度假保健型
C.购物型 D.研究型
9.对于我国的工薪阶层来说,下列旅游形式中最适合在双休日进行的是( )。
A.地方性旅游 B.区域性旅游
C.全国性旅游 D.洲际旅游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从材料中可知,获奖教师选择暑假带薪免费旅游主要是休闲度假。第9题,双休日适合就近旅游。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人生,旅游既是享受,又是挑战。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有关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活动不是自古就有,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
B.古代旅游仅局限在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
C.近代旅游也仅局限在个体需求
D.现代旅游是大众需求,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11.现代旅游大致出现在( )。
A.20世纪50年代
B.1841年
C.1841年以前
D.1841年至20世纪20年代
答案:10.B 11.A
解析:第10题,旅游活动自古就有,古代旅游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近代旅游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是群体需求。现代旅游处在高级产业化阶段,是大众需求。第11题,20世纪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使现代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2015年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旅游突破1.2亿人次,据此完成第12~13题。(导学号50370032)
12.下列关于旅游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者、游览、观光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B.旅游是一种高消费享受活动,所以旅游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
C.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
D.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闲暇时间和旅游欲望就可实现旅游的目的
13.下列活动属于现代旅游的是( )。
A.苏轼游石钟山
B.徒步到郊外种植水稻
C.骑车到郊外古运河大堤观赏春色
D.去外地经商
答案:12.B 13.C
解析:第12题,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旅游资源、旅游业和旅游者;旅游目的娱乐消遣性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大多数旅游者旅行的主要目的;旅游活动既需个人条件,又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旅游是一种高消费享受活动,没有经济基础作保证,旅游目的就很难实现。第13题,A项属于古代旅游,B项属于人类生产活动,D项属于人口迁移现象。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0370033)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西藏是一个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区,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令人神往的神山圣湖,涛声阵阵的原始森林,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珍贵奇异的高原动植物。这些都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
材料二 某进藏自驾游线路。
(1)自驾游的发展体现了 ;近年来普通民众自驾进藏越来越多则体现了 。(填现代旅游的特点)?
(2)西藏地区为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应重点发展 和 。(填现代旅游的要素)?
(3)该旅游形式的开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购 娱
(3)各地应因地制宜,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和其他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以进藏自驾游为载体,考查了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第(1)题,现代旅游的特点有四个: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和旅游目的的娱乐化。本材料主要体现了前两点。第(2)题,现代旅游的六要素分别是食、宿、行、游、购、娱。“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第(3)题,本地靠农业特色吸引旅游者,其他地方也可以用自己的特色吸引旅游者,如开辟特色产品市场,实现经济发展。
课件34张PPT。第一节 现代旅游目标导航预习导引激趣诱思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现代旅游
?
广东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全社会参加旅游休闲活动,包括引导居民弹性安排带薪休假时间,并与五一等法定节假日相连接形成旅游黄金周;鼓励学校开展旅游活动等。
现代旅游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旅游,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发达国家的居民出游率达50%以上。
问题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现代旅游的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特点?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提示:旅游主体的大众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发展。二一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现代旅游最突出的表现。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依然存在,还产生了大批特种旅游项目。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的增长,使旅游活动的空间日趋扩大。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现代旅游中娱乐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预习交流1
太空游、深海游、极地游反映的现代旅游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旅游空间的扩大化。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1.现代旅游的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2.现代旅游六要素的地位。
(1)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2)“游”: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
(3)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和“娱”。
(4)“食”和“宿”: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旅游业必须要满足的条件。
3.旅游六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预习交流2
为什么说“游”是现代旅游六要素的核心?
答案:现代旅游六要素中除“游”之外的五要素都是围绕“游”进行的。“行”是从常住地向旅游地的空间转移;“宿”和“食”是在游览地的“宿”和“食”;“购”和“娱”也是在旅游景区展开的。如右图所示: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一、现代旅游的特点
1.原因。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2.现代旅游的特点。 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1】 2015年春节期间全国各省市旅游收入排行榜出炉,四川省名列第一,实现旅游总收入225.66亿元,同比增长27.20%,接待旅游人数5 058.61万人次,同比增长16.6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居民出游率明显提升,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区别表现在( )。
①有旅行社 ②产业结构完整 ③是一种消费形式 ④规模、范围及普及程度扩大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3)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乡村旅游示范单位逐年增多,这说明(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答案:(1)A (2)D (3)C
解析:第(1)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居民出游率”,据此可以得出材料反映的现代旅游的特点是旅游主体的大众化。第(2)题,现代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现代旅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现代旅游的规模、范围、普及程度都在扩大。第(3)题,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出现的特种旅游项目,反映出旅游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美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南极旅游大国和智利、阿根廷、日本等开展了南极旅游项目。2014年春节,106名中国游客造访长城站。有关数据显示,南极游客人数在1990年时不足5 000人,现增至约每年3.5万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表明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南极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考查现代旅游的特点,根据材料到南极旅游,表明了旅游空间的扩大化,因此选择B项。第(2)题,考查影响现代旅游的因素的有关知识。用排除法分别去掉A、B、C三个选项,南极旅游的兴起与D项无关。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旅游形式分类的技巧
(1)按照历史的发展,旅游活动可划分为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2)按照地区范围,旅游活动可划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其中国内旅游还可细分为地区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国际旅游可细分为国外旅游、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3)按照采用的交通方式,旅游活动可划分为徒步旅游、骑马旅游、自行车旅游、火车旅游、汽车旅游、轮船旅游、飞机旅游等。
(4)按照旅游者出游的动机,旅游活动可划分为观光旅游、登山旅游、狩猎旅游、探险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专题旅游、购物旅游等。
(5)按照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可划分为包团旅游、家庭旅游、零散旅游、公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暑假,某中学举办了“回味奥运,圆梦北京”旅游活动。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1)材料中未展现的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是 。?
(2)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国外游客充满极大吸引力,关于饭店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饭店业分工越来越明确,业务越来越单一
B.会议中心、旅游度假村、汽车旅馆等都不属于饭店业的范畴
C.饭店业只向旅游者提供休息场所
D.随着社会的发展,饭店已成为现代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综合性接待企业
答案:(1)行 (2)D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解题的关键是信息提取。图中反映出的要素是食、购、娱、宿、游。第(1)题,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第(2)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饭店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商务型、度假型、会议型和汽车旅馆等各种类型的饭店,饭店已成为现代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综合性接待企业。旅游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休息、住宿和餐饮等服务的多功能场所。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下列关于旅游活动六要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因此“娱”是旅游活动的核心
B.外出旅游必须实现从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C.旅游饭店不仅能满足旅游活动中“食”和“宿”的要求,还能使游客享受到“娱”和“购”的乐趣
D.除旅游饭店外,旅游地的商业街、游憩区也是大规模“娱”和“购”的活动场所
答案:A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二知识架构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图的判读 【判读方法】
1.读坐标,搞清各坐标轴表示的地理事物及数值划分单位。
2.看图例,分清不同柱形的地理事物差异。
3.析变化,分析不同年份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变化趋势。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 【分析问题】
(1)据图说明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发展趋势。
答案:国际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
(2)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大众出游成为可能。
(3)该图反映了现代旅游的什么特点?
答案:旅游主体的大众化。12361.有关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活动不是自古就有,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B.古代旅游仅局限在个体需求,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
C.近代旅游也仅局限在个体需求
D.现代旅游是大众需求,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答案:B4512362.旅游空间扩大化主要是由于( )。
A.旅游资源的价值不断提高
B.人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C.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D.新景点不断被开发
答案:C451234563.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是“北京的旅游业要想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就必须在稳定入境旅游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奖励旅游和修学旅游”。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反映出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答案:C1236云南户外联盟自驾西藏,穿越滇藏线、川藏线、青藏线,把三条路的美景尽收眼底。据此完成第4~5题。
4.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5.近年来,西藏旅游业迅猛发展,2015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80亿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西藏的游览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B.西藏的经济发展很快
C.青藏铁路方便了对外联系
D.西藏的社会秩序状况良好
答案:4.C 5.C451236解析:第4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旅游的欲望、形式多样,“自驾游”反映了现代旅游的多样化特点。第5题,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青藏铁路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451236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山统计信息网发布消息显示,2015年12月31日黄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3 182 639人,创年接待量新高。近年来,黄山市不断加大旅游信息化建设,游客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交易平台上享受黄山地区“食、宿、行、游、购、娱”一站式的旅游资讯、24小时在线服务和网上预定交易服务。这使重点景区人气飙升,自助游、自驾游比重攀升。
近期开放的黄山虎林园和大熊猫生态乐园,吸引了大量短线游客和当地市民。目前黄山游客日益呈现出境内外旅游互补、长短线旅游交替的发展态势。
(1)材料中所反映出的现代旅游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目前发达国家居民出游率为300%~400%,而我国居民出游率仅为8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试分析限制我国居民出游的原因。451236答案:(1)现代旅游的特点有: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黄山市接待的大量游客中自助游、自驾车游客攀升,长短线游客互补,客源构成多样;②旅游形式多样化:有自驾游、团体游、自助游、度假体验游等;③旅游空间扩大化:旅游活动不再只发生在重点景区内,虎林园、生态乐园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④旅游目的娱乐化:休闲度假体验游、名城名山名湖游等,目的是放松。
(2)①经济收入较低,难以承担较高的旅游费用;②闲暇时间较少,无法满足出行需要;③交通发展仍难以满足出行需求。45第二节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基础夯实
2014年2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4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31亿人次,比2013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4.0%;2014春节全国旅游实现旅游收入1 263.9亿元,比2013年春节增长16.4%。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据材料完成第1~2题。(导学号50370034)
1.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是( )。
A.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
B.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D.旅游业正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旅游一动百业兴”体现的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
A.满足人类的需求 B.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扩大交流 D.保护环境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旅游业是一个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行业,充满无限活力,旅游作为大众消费的亮点,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朝阳产业”之一。第2题,“旅游一动百业兴”,说明旅游业可以带动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建筑、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
云南旅游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机遇,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据此完成第3~4题。
3.近几年来,云南把旅游业作为立省之本,这表明( )。
A.旅游活动可扩大文化交流
B.旅游活动可改变民族构成
C.旅游活动可促进经济发展
D.旅游活动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4.西双版纳地区,很多宾馆、旅社、摊点的服务人员讲英语,说明( )。
A.英语是国际工作语言
B.旅游活动可以扩大文化交流
C.傣族人偏爱英语
D.西南地区靠近印度,受英语扩散影响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云南把旅游业作为立省之本。第4题,西双版纳地区很多宾馆、旅社、摊点的服务人员讲英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和外国游客进行交流,说明旅游活动可以扩大文化交流。
2014年8月25日青岛新闻网报道,自正式开园以来,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六大展示场馆累计接待游客数量早已突破百万人次。暑假期间,日均接待游客数量甚至屡屡突破10万人次。据此完成第5~6题。
5.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大量游客的到来,促进了青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③加快城市化进程 ④带动工业、商业、文化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游客的大量到来,可能给旅游接待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加深外来人员对青岛的了解 ②交通拥挤不堪
③加剧环境污染 ④使传统文化失去原来的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5.D 6.B
解析: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大量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会加剧环境污染;传统文化为吸引旅游者而做的商业表演,有可能失去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0370035)
材料一 上海迪斯尼项目建设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美国本土外,世界上唯一拥有两个迪斯尼乐园的国家。
材料二 备受关注的上海迪斯尼乐园于2016年6月开园迎客。这里将呈现出全球第六个迪斯尼乐园,是迪斯尼在数字化时代建设的首个乐园,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引进的最大现代服务业项目。作为度假区的核心内容,由迪斯尼公司与上海申迪集团共同投资的名为“神奇王国”的迪斯尼主题乐园占地面积1.16平方千米,总投资约245亿元人民币。至开幕当日,中外双方初期投资还将包括两座主题酒店,大型零售、餐饮和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投资约45亿元。
(1)迪斯尼落户上海,将使上海哪些产业直接受益?
(2)迪斯尼落户上海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1)房地产、基建行业、饮食服务业、交通物流业、旅游业等。
(2)迪斯尼落户上海,不仅增加了上海的旅游资源,提高了上海的旅游资源的质量,扩大了上海旅游业对外吸引的空间范围,而且有利于促进上海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上海的地区接待能力,提高上海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解析:第(1)题,迪斯尼落户上海将会带动房地产、基建行业、饮食服务业、交通物流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2)题,主要从增加上海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及旅游业的服务质量等方面分析。
能力提升
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以弘扬沂蒙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据此完成第8~9题。(导学号50370036)
8.“蒙山沂水”文化特色旅游的最大优势是( )。
A.风景秀丽的山川
B.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C.气势磅礴的河流
D.红色经典旅游
9.“蒙山沂水”弘扬沂蒙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这说明旅游业能( )。
A.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B.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C.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D.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8.D 9.B
解析:“蒙山沂水”弘扬沂蒙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是一种红色旅游项目,能使参观者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10.发展国际旅游能够( )。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C.减少环境污染
D.降低国内旅游质量
答案:A
解析: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11. 是旅游业的基础( )。(导学号50370037)?
A.交通运输和房地产 B.假日旅游
C.环境 D.消费资金
答案:C
解析:旅游与环境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第十六届亚运会的举办使广州及广东旅游业面临着历史发展的极好机遇。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广州亚运会期间,大量游客的到来,促进了广州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③加快城市化进程 ④带动工业、商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游客的大量到来,给旅游接待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加深外来人员对广东的了解 ②交通拥挤不堪
③加剧环境污染 ④使传统文化失去原来的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2.D 13.B
解析:第12题,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能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加剧旅游地的环境污染。第13题,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交通、公共娱乐场所等拥挤不堪;大量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会加剧环境污染;传统文化为吸引旅游者而做的商业表演,有可能失去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0370038)
材料一 现代旅游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地震、天外陨石等造成的灾害遗迹成为旅游吸引物,活火山也有人冒险进行逼近旅游。美国推出地震模拟旅游;泰国推出保健旅游;新加坡推出“中药之旅”;西方一些国家还推出怀旧旅游……
材料二 山东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及旅游路线图。
(1)现代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其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2)“曹州牡丹甲天下”,分析菏泽发展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加收入,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及山东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路线图为背景材料,侧重考查了现代旅游的特点及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课件49张PPT。第二节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激趣诱思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中国旅游业逆势上扬
?
2015年中国旅游发展论坛的主题为:“开放与共享:旅游集团成长的新谱系。”今年以来,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旅游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问题旅游对于区域发展有哪些主要作用?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提示: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等。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一、拉动经济发展
1.旅游业也被称为“朝阳产业”。
2.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国际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 商业服务、建筑等产业的发展。
5.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落后、发展工业难度大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地区,可以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预习交流1
为什么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答案:现代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原因主要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世界范围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图示如下: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有利影响。二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三2.不利影响。
(1)旅游者大量涌入,致使公共场所拥挤不堪,影响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2)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会失去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预习交流2
泸沽湖畔居住的纳日人,婚姻独特,风俗独特,家家之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近几年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会对这里的地方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一方面有利于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可能对本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从而不利于其民族风情的保护与保存。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三三、影响区域环境 一预习导引激趣诱思目标导航二三预习交流3
“带走的是美好记忆,留下的是足迹”,这说明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旅游与环境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旅游资源是区域环境的组成部分,而自然风光和历史遗产是构成旅游资源的主体,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区域环境。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一、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1】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某旅游区典型年份各月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统计: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1)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曲线图。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上表反映出的旅游业的作用是( )。
A.发展旅游业能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B.发展旅游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C.发展旅游业能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D.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经济有消极影响
(3)旅游淡季和旺季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A.不同的月份
B.人的闲暇时间
C.各地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
D.旅游景区的人为规定
(4)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呈 相关,原因是什么??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 (2)C
(3)D
(4)负 旅游旺季时,旅游业的发展会促进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并带动旅行社、酒店、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的发展以及商业网点的增加,从而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居民失业总人数减少;旅游淡季时,造成大部分设施和人员闲置,居民失业总人数增加。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解析:第(1)题,以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统计表为引题材料,重在考查旅游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2)题,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相互关联性,发展旅游业可增加就业机会。第(3)(4)题,旅游业有淡季、旺季的差异。月份的变化、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各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会影响旅游区的旅游人数变化,从而形成旅游的淡、旺季。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015年上半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130.5万人,同比增长1.1%。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安徽黄山
(1)材料显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有利影响?
(2)如果黄山市政府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答案:(1)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国际旅游,能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能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①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②导致消费品价格和房价上涨。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具体的作用如下表所示: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二、旅游对社会文化和区域环境的影响
1.旅游对社会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
(2)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会使环境恶化。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例2】 下图所示是我国某省两个地区发展旅游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出现的结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1)将以下备选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旅游区布满废弃物,环境被破坏 ②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 ③用古文物换取外汇,文化遗产流失 ④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 ⑤旅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⑥优化产业结构 ⑦提高地方产品的知名度 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A ,B ,C ,D ,E ,
F ,G ,H 。?
(2)(双选)该省两地发展旅游业出现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
C.提高人口素质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问题
D.发展旅游业必须由当地居民投资
答案:(1)② ⑥或⑦ ⑦或⑥ ⑧ ① ③ ④ ⑤ (2)AC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仔细分析框架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提供的选项进行解答。如果当地环保意识和文化意识较强,善于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地方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了更有利于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更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反之,则形成恶性循环。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提高人口素质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旅游外汇收入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区。?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2)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 (填写简称)。?
(3)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的5大时尚旅游产品是:海洋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在我国, 铁路沿线同时拥有上述5大时尚旅游产品。?
答案:(1)东部沿海
(2)陕或秦 云或滇
(3)陇海—兰新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解答此题时要多联系实际发挥想象。第(1)题,我国旅游外汇收入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陕西省和云南省。第(3)题,在我国,陇海—兰新铁路沿线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该铁路沿线同时拥有海洋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5大时尚旅游产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名师点津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不利影响迁移应用典题例解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一二知识架构旅游收入表格的判读
部分国家国际旅游收入与其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之比(2002年)【判读方法】
1.审读表格说明,明确表格的主要内容。上表表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国家国际旅游收入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之比。
2.审阅表格各栏详尽内容,明确不同国家的具体数值大小。
3.分析表格中数值的变化趋势、最大值、最小值及原因。【分析问题】
(1)上表所列的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收入最高?一个国家国际旅游收入的高低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西班牙。一个国家国际旅游收入的高低,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发达程度。
(2)哪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高低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泰国。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高低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
(3)哪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最高?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的高低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埃及。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的高低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旅游业在外汇收入中的地位。(4)该表说明现代旅游具有什么作用?
答案:该表说明现代旅游可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是从世界范围看,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二是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12361.下列有关旅游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庐山风景区是构成庐山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之一
C.现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
D.发展国际旅游可以回笼货币,稳定国际市场
答案:D
解析:发展国际旅游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541262.开展旅游活动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 )。
①能促进人们节衣缩食,形成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②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③旅游业能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 ④旅游业能使人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旅游业的发展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35412346近年来,我国游客出国旅游人数增长较快。据此完成第3~4题。
3.出国旅游对旅游者的重要意义有( )。
①丰富和积累文化知识 ②扩大就业机会 ③扩大交流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其他国家旅游景点向中国游客开放,对其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可以增加外汇收入 ②可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③扩大就业 ④扩大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3.B 4.D5126解析:本组题考查旅游业对旅游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旅游能使旅游者丰富和积累文化知识,扩大交流;对旅游目的国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有: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等。53412365.关于旅游业文化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C.旅游业有利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D.旅游业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旅游业的文化职能主要表现在扩大文化交流上。345123656.读我国某年国际旅游收入及其构成图,完成下列各题。412365(1)该年入境旅游人数多达 万,主要是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山川风光吸引。?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入境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 收入,而且还能带动 、 和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入境旅游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文化的 ,也促进了中国 的保护。?
(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对外开放;同时,旅游业属 的服务性行业,具有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限制性小、人员培训期短等特点。因此,发展旅游业可以为社会提供 机会,促进 。412365答案:(1)7 280
(2)外汇 酒店 交通
(3)传播与交流 传统文化及历史文化遗产
(4)劳动密集型 就业 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分析图中的数据,再就是要掌握旅游的意义,即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扩大就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扩大文化交流等。4课件5张PPT。专题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答题思路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答题思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极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2.促进文化繁荣: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及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
3.促进社会进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二)消极意义
1.导致经济的不稳定,由于旅游业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有些因素并不是本地区能控制的。
2.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秩序混乱,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可能导致当地传统文化价值降低。
3.不合理的旅游发展导致区域环境恶化,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活动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活动。北京市郊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景观和风土民情资源发展旅游业,火热的表演、绚丽的自然风景和壮观的八达岭长城迎来了一批批游兴盎然的游客。
分析说明北京郊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答案:有利: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村文化环境发展旅游,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不利: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解析:旅游业给北京市郊农民带来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郊区城市化发展;旅游业可带动郊区相关产业发展;给郊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郊区环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第一章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完成第1~3题。(导学号50370039)
1.从历史发展看,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旅游目的
B.旅游方式和内容
C.旅游需求
D.旅行社的诞生
2.从地域看,造成旅游活动规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区位的差异
B.民族的差异
C.传统文化的差异
D.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下列活动属于现代旅游的是( )。
①徒步到郊外植树种花 ②骑车到郊外古运河大堤观赏春色 ③到栖霞山采集矿物、岩石标本 ④乘船到郊外太湖采集水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1.D 2.D 3.B
解析:第1题,旅行社的诞生,标志着旅游产业的形成,是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的主要区别。第2题,旅游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和基本发展需要的较高层次的消费形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第3题,旅游是人们以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植树种花、采集水样等活动属于生产活动,不在旅游活动之列。
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为较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带来资金,支撑了日益衰落的传统,但同时也刺激了重商主义和模式化的媚俗风。大量游客的涌入,已减弱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真实感。据此完成第4~5题。(导学号50370040)
4.旅游能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 )。
①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发展对旅游接待地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不同民族和文化接触增多,增加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
B.在原来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经整合而创造出一些新的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C.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民族文化特色与吸引力下降
D.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有所下降
答案:4.D 5.B
解析: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大量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会加剧环境污染;传统文化为吸引旅游者而做的商业表演,有可能失去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6.西藏目前正在积极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但其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 )。
①气候高寒缺氧 ②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 ③交通不便 ④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西藏具有独特的雪域风光和民族风情,资源价值高,但高寒缺氧的气候使其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交通不便也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北京旅游业的开放思路是“北京的旅游业要想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就必须在稳定入境旅游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奖励旅游和修学旅游”。据此完成第7题。
7.“稳定入境旅游”对北京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②增加北京的外汇收入 ③平衡国际收支 ④促进北京的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D
解析:“入境旅游”属于国际旅游,所以可以增加北京的外汇收入,促进北京的经济发展。
2016年的清明节,中国大江南北依旧掀起了节日旅游热,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据此完成第8~9题。(导学号50370041)
8.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的(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9.下列内容中,通过旅游业可以完成的是( )。
A.发展教育 B.发展农业
C.回笼货币 D.提高科技力量
答案:8.C 9.C
解析: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业能起到回笼货币、平衡收支等发展经济的作用。
2015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共实现旅游收入4 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此间,全国共接待游客5.26亿人,过夜游客1.14亿人。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旅游的主要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C.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11.材料中反映出中国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
A.它能满足人类必要的生存需要
B.它利于人们利用闲暇时间休养生息,但对恢复脑力作用不大
C.它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D.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
答案:10.A 11.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旅游人数日益增多,旅游已成为大众化的一种经济活动,旅游是一种生存需求之上的更高消费,对人的体力、脑力都起到放松、休养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静心垂钓,瓜果采摘,花卉观赏,以每年100元到2 000元不等的价格认养果树或是认种一块菜地去享受从育苗、除草、施肥到收获、采摘的全过程……农家乐式的休闲旅游越来越为市民钟情。上海的嘉定、奉贤、松江、崇明等区县的不少农业园区和主题公园都推出了农家乐项目。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在上海市周边出现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的新型“农家乐”,这种形式的“农家乐”我们可把它归属于农业旅游类型中的( )。
A.农业观光型
B.农业科技示范型
C.生态农业型
D.农村民俗型
13.发展上述农业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 ②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 ④避免环境污染 ⑤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答案:12.A 13.D
解析:第12题,由题干知,这种形式的农业旅游类型以游乐体验为主,故为观光型。第13题,观光农业不是以销售农产品为主,而是通过销售农业旅游资源获取经济效益;农业观光游也会不同程度地带来环境污染。
瑞典北部边陲有个小镇叫洛布尔,由于纬度高,冬季天寒地冻且地广人稀。当地人们用一块块冰砌成圆形的小屋,名曰“冰砌旅馆”,吸引大量年轻人投宿。据此完成第14~15题。(导学号50370042)
14.年轻人到“冰砌旅馆”旅游的目的是( )。
A.增长知识 B.科学研究
C.探险寻古 D.娱乐消遣
15.洛布尔小镇是通过下列哪一要素吸引游客的?( )
A.民俗活动 B.名胜古迹
C.旅游纪念品 D.住宿
答案:14.D 15.D
解析:去“冰砌旅馆”旅游属于娱乐消遣;洛布尔小镇是通过独特的住宿条件来吸引游客的。
“假日经济”发展迅速,一些景点旅游价格也“水涨船高”。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假日经济”根本上是“综合经济”,它启动的不仅是旅游业,还包括商业、交通、金融行业,甚至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 )。
A.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
B.旅游业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
C.旅游业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D.旅游业能推动世界和平
17.下列关于假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②“假日经济”说明我国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假日经济”体现了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假日经济”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货币回笼,稳定市场
C.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答案:16.B 17.C 18.D
解析:“假日经济”的出现刺激消费,对短期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它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工业、商业、文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旅游淡季与旺季的形成,与 无关。( )?
A.不同的月份
B.不同的闲暇时间
C.各地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
D.旅游景区的人文规定
20.该图表明发展旅游业的作用是( )。
A.增加就业机会 B.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C.增加经济收入 D.改善居民环境
答案:19.D 20.A
解析:旅游区的旅游人数与月份的变化、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各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从图中可以分析出旅游者的住宿天数越长、居民失业总人数越少,二者呈负相关,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就业有关联性。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台湾岛旅游资源众多,大陆不断升温“台湾游”,赴台热的原因有两岸直航开通,赴台旅游成本大幅下降等。
(1)简述大陆不断升温的“台湾游”对台湾岛发展的意义。
(2)大量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可能对台湾景区产生哪些不利的环境影响?
答案:(1)带动台湾岛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台湾岛就业机会,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台湾岛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2)风景区游客爆满,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景区环境污染加剧;旅游质量下降。
解析:第(1)题,考查旅游活动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应当从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影响区域环境等正面影响分析。第(2)题,如果处理不好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游客爆满会对旅游地的环境与旅游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农业旅游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形态。我国农业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大城市的乡村地区开始的。
材料二 我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我国农业旅游类型结构示意图。
(1)有关农业旅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产业
B.其季节性不明显,四季皆宜
C.其市场目标主要是城市居民
D.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社会功能
(2)由图说出我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最多的省区,并分析其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
(3)据图指出我国当前农业旅游的主流,并说明发展农业旅游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意义。
答案:(1)B
(2)山东省。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离客源市场近。
(3)农业观光。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第(1)题,农业是第一产业,旅游属于第三产业,A项正确;农业旅游资源不会对农村人有太大吸引力,对城市居民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C项正确;农业旅游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会带来社会效益,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最多,开发的有利条件:一方面农业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地处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客源市场广阔。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观光所占比例最大。发展农业旅游能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3.(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50370043)
香格里拉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的交界地区。2003年,以香格里拉为核心的“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以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源地和旅游资源地的经济文化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2)你认为青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创汇创收。
(2)有利:能促进对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为自然旅游资源保护提供原动力。不利:对自然环境方面,有污染环境、危害生物、破坏旅游背景资源、破坏视觉效果;对社会环境方面,有破坏传统社区文化、破坏文物古迹、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甚至因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城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