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自 然 带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课纲要求: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节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特点。
2、明确自然带的定义,形成
3、理解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相互作用。
4、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5、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
自
然
带
统一整体性不同差异性新功能表现
气候
水文
生物
地形
土壤
统一的演化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分布规律成因地带性非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自
然
带
知识梳理 第一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影 响决定气候类型影响植被土壤自然带1、自然带的形成 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合作探究点一:认识自然带,理解各要素作用: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及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回答问题。 1.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荒漠带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A地位于沿海平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据等高线判断该地为南北纵列山地地形, B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荒漠带。 2. 气候、地形、植被 感悟高考:
(2011年广东)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1、获取了那些重要信息? 2、用到了那几个地区的区域特征? 3、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合作探究点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热点雨林带
(2)该地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同时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两者的结合,形成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也造就了一片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3、雨林减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岩石分化速度加快,土壤肥力下降;森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涵养水源功能丧失),河流水位变化大,泥沙含量增加;平衡大气的作用降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感悟高考:针对图中A省湖区(湖南省洞庭湖)出现的湖泊萎缩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请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1、获取了那些重要信息?2、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3、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湖区多洪涝灾害,与湖泊萎缩,调节能力下降有关;湖泊萎缩,从自然原因而言,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所以必须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实行湖、江、山综合治理。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
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问题探究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工农业 生产
活动、自然灾害的联系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小结:1、自然带形成及影响因素2、整体性的表现3、与工农业生产活动、自然灾害的联系 再见专题
自然带
课 时
第1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专题
课纲要求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节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特点。
2、明确自然带的定义,形成
3、理解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相互作用。
4、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5、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
课前基础知识回顾: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那些?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那些表现?
3、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并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 两极冰川融化 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课堂合作学习:
问题探究一:认识自然带,并理解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及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回答问题。
1.自然带A , B 。阐述判断理由。
2.体现了那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感悟高考:
(2011年广东)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问题探究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所在属于 (自然带)。
2、从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甲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原理说明该地植被破坏所导致的环境变化。
感悟高考:
针对图中A省湖区(湖南省洞庭湖)出现的湖泊萎缩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
请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问题探究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工农业生产活动、自然灾害的联系
??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本节总结:
即时练习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各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2:最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
C.⑦
D.⑧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4.该地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5-6题。
5.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