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背诵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中华民族的孝道,感受本文的和谐美、人情美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特别是其中表示官职任免的实词和表示谦敬的词语。2、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3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导学目标: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一、导入新课: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情表》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 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四、小结:五、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讨论交流并反馈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一、导入: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二、分析课文1、学生齐读第二段。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5、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6、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区区不能废远。 7、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三、教师范读第四段。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四、小结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导学目标: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四、口语训练:学生设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学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例如:一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拮据,让成绩较好的儿子退学,亲人劝说无效。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劝说,怎样说服家长?) 五、小结:本文是古文中精品中的精品,经典中的经典,要求每个同学不但学到文言知识,作者的写作技巧,更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孝道。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学生分组展示成果,展开竞赛学生记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