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本文语言的韵味。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品读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2、讨论分析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 兽 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3-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特点。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2、本文是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他要用这个方法?比较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
3、阅读文章,思考问题:(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
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
第一,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3)
第二,
富于暗示性;
(4-5)
第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6)
第四,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7)(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4、快速阅读课文2-8段,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第五,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5、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四、课堂小结。
展示图片,引出课题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四人一组,合作讨论。学生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回顾中国诗的主要特征解决课后习题语言欣赏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1)找出你认为最妙的比喻句,谈谈你的理解。
指导:抓住本体、喻体,弄清比喻义,说出它在表达上的积极作用。(2)除了比喻句,还有哪些你认为意蕴深厚的语句 谈谈你的感受。(3)找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大家讨论解决。 例如:①“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②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③“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行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④“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四、拓展研究
钱钟书语言精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钱钟书的趣言妙语呢?请说出几句与大家共同分享。
示例:①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围城》②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灵感》③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阳光和空气都是好东西。——《论快乐》五、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单,通俗易懂地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说明一些道理,对提高我们解读诗歌的能力很有帮助。六、作业布置(参考新新学案)七、教学反思
学生朗读并思考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