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霍金的感人事迹,感受科学精神。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知识。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演讲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讨论点拨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话题导入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穿越小说,那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看了哪些穿越小说、电影、电视剧呢?你们看的穿越小说,有穿越地球看到宇宙世界的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讲说宇宙未来会怎样的文章。二﹑结合学案内容,了解作家.作品及此文的创作背景。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提醒学生: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如——斯蒂芬 霍金的工作是令人惊叹的,可是有着如此伟大发现的人,却是一个身患肌萎缩症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几乎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头向前垂落。正因为这点,他更加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尊敬。在他开始患病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抓紧时间,全心投入,谁也没想到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天才,但那种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是没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要有精神,一个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三、了解文体及题解: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讲演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
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题解: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发展的过程,斯蒂芬 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诞生、发展,以及它将来可能的状况,因此,他把自己的书称作《时间简史》,实际上就是《宇宙简史》。
四、整体感知,梳理结构:预习了本篇文章,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只要是文中提到的都算对)(一)研读文章:
1.阅读1——6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作者讲演的题目是“宇宙的未来”,却先讲了许多历史故事,这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这是跑题了还是还是与话题有关联?
(2)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2.阅读7——10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十自然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
3.阅读第11——13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4.阅读14——25段,思考一下三个问题。
(1)预言宇宙未来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关键在于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2)根据作者的论述,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质最多是“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似乎不足以使宇宙坍缩。然而作者又指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是什么?
(3)作者又举了哪两种假说,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
作者为了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列举了两种假说,“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另一种是“极早期的暴涨理论”.
5.最后一段是总结。文中最后一句:“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文章中类似的语句还有哪些?
(二)疑难探究
:1.作者关于宇宙的未来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你怎样看待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的?
明确::霍金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只是一种推测,无法得到证实,他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虽然都很伟大,但都只是一种理论、一种思想,缺少科学的实证,因此都没能获得需要实证的诺贝尔奖。其他科学家站在
另外的角度来思考、假设,或许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发现。所以我们对霍金观点的可以学习,可以接受,但不能迷信,不能束缚自己的思维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史蒂芬 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练案相关习题2.阅读霍金的名著《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2002年8月霍金在浙江大学的公众演讲《膜的新奇世界》就选自其中)。(解说:两个题目,一读一写,由课文深化、拓展开去。教师给定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在全班交流,将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引出课题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四人一组,合作讨论。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