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 (1)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
(2)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道家:老子 庄子 法家:墨家:墨子 李悝、商鞅、韩非 一、原因
二、概况三、意义时代背景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孔子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① “仁”与礼的学说②注重政治与人事 1)政治思想③远鬼神孔 子
(前551-前479 )2)教育思想: 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3)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2、孟子孟 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很高,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2、孟子——继承发展1)主要思想: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民贵君轻”的思想 2)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3、荀子荀 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 3、荀子——丰富完善 1)主要思想:①天人关系: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②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朴素的唯物主义 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 子 二、老庄之学 1.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1.道家创始人
——老子老 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曾经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孔子曾经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方面的知识。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通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1.道家创始人——老子1)主要思想(1)“道”是世界万物本源,这是他的思想核心。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2)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②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3)人生态度:“无为”和“小国寡民”2、道学的形成——庄子 1)基本思想主张:
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②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你能讲讲“庄周梦蝶”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案例分析庄周梦蝶 三、法家思想1、背景:2、整体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实践:李悝吴起、申不害理论:①法、术、势三派②道家思想韩非子(集大成者)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识论: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②“参验法” 商鞅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4、影响 ①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②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了其局限性 四、墨家的主张墨 子1.墨家的风气 2.墨家的基本主张 ①组织纪律严密
②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
③讲求实际功利 ①“兼相爱、交相利”
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3.墨家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贡献1)认识论:①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②提出判别知识的 “三表法” 2)逻辑学:提出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 (1)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
(2)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意义 深化·拓展
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1.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韩国大学生祭拜孔子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知识升华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哲学基础。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连连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韩非
墨子 孟子墨子荀子庄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