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15 20: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目标
1、了解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3、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猜想和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4、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设置对照实验并合作和交流。 长颈鹿生存在复杂
的自然环境中,会受到
哪些生态因素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如阳光、
温度和水等
生物因素:如植物、其
他一些植食性动物等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光
温度

空气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探究热身1.实验中对照组是哪一组?
实验组是哪一组?变量是
什么?
2.阴湿与明亮能否构成一组
对照实验?为什么?
3.应怎样控制变量?一、材料用具
黄粉虫20只玻璃板(或透明本夹),不透光的纸盒和纸板,表,手电筒,实验报告用表,笔.
二、方法步骤
1. 设计实验装置(文字与图)
2. 放置黄粉虫
将______只黄粉虫放入_______ 的中心位置,用______盖住_______。在盘内创造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不同环境。静置2min. 科学探究20黑纸板一侧纸盒阴暗明亮三、实施计划
3.观察和计数
每隔1 min统计一次,共计数10次。
5次时,小组成员的分工调换一次。
4.整理数据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黄粉虫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实验观察记录表格 1. 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在对照组和实验者如何设置形成对照?
2、为什么要用20只黄粉虫做实验?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行吗?为什么?黄粉虫的数量越多越好吗?表达与交流1.黄粉虫的大小影响实验效果,黄粉虫对刺激反应不灵敏。
2.同组同学围在一起挡光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中影响实验的因素有哪些? 同种生物生活在
一起,通力合作,共
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如:群聚的生活的某
些生物,聚集成群,
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
的种内互助:蚂蚁搬运食物种内互助母猴对幼猴照顾有加 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结论: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生物的种内斗争是残酷的,但对种族的生存有利的,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生存条件,使其后代更优良……种内斗争寄生:
菟丝子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寄生。寄生共生:地衣共生猎豹捕食 捕食 竞争: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竞争达成共识:
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巩固提升:
1.下列各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食草动物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2.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Ac3.一块农田,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 B.温度 C.田间杂草 D.水分
4.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cA5.严防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从中可以看出( )
A.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B.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C.阳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D.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B6.实验探究,分析回答: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___。
(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
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 。答案:
(1)甲组
(2)黄粉虫喜欢吃塑料
(3)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
(4)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 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明白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