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的古代艺术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6 16:4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不同的社会环境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第一,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
西方近代科学重实验。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
西方近代科学重分析。
第三,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第四,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
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比较121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是什么?------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以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3.观念:统治阶级从根本上对科技不予重视,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以及理性精神的缺乏严重束缚了科技的发展;
4.思想: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禁锢知识分子思想,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6、结构: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科技长期处于经验层次,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提升。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思想,
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经济: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为科技
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工业革命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相对世界落后了对外:不断殖民扩张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科技发展原因的规律性因素:(1)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政策等)
(2)经济因素;
(3)开放因素(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 ;
(4)个人因素(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 ;
(5)历史因素(科技的继承与创新);
(6)教育因素等等。1212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1.科技发展是由政、经、教育、科技工作者努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2.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
3.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高低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要创造有利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
4.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5.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6.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概述古代中国伟大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农学:医学:其它:建筑: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圆周率赤道坐标、《石氏星表》、浑仪和简仪混合选择法、杂交育种、《氾胜之书》《黄帝内经》、中医四诊法、针灸辽代应县木塔造船技术、航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1212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
2、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 ;
4、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掌握本课的几个“最”1212★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汉字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秦朝统一, “书同文”,小篆为官方统一文字。由繁到简,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脉络演变发展。1、起源:2、成熟:3、统一:4、发展
脉络:5、演变
总趋势: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1212★ 书法艺术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
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
价值。含义: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
的书写为形式独特艺术。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1212隶书特点发展时期代表人物或作品字体略长
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创始于
秦代
李斯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小篆★ 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 1212草书行书特点发展时期代表人物或作品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形成于
汉末,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妙碑》笔画简约,
钩连不断,
线条流畅,
任情纵性始于汉初,东晋成熟王羲之(东晋、“书圣”)张旭,怀素《自叙帖》
(盛唐)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始于东汉,西晋盛行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楷书/
真书/
正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 121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1、魏晋以前中国的书法艺术基本属于自发阶段,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在魏晋时代即已基本成熟,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始于东汉,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经东汉至东晋,发展成熟。 “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的高峰绘画艺术全面发展风俗画是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士大夫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郑板桥《墨竹图》)已开始在陶器上绘制图形(半坡遗址人面鱼纹盆) ★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绘画艺术走向繁荣,主要是帛画和壁画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1212★ “画中有诗”的中国画主要分类特点:
①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
墨笔等区别。共同的基本特点:注重诗意,“画中有诗”(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
唐代王维被奉为鼻祖山水画特点: (国画中的精粹)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1212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1、战国时期的一些帛画已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魏晋时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后世的国画艺术的发展,隋唐以前,人物工笔画占主导地位,隋唐时代,山水画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绘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中国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强调个性表现,注重神韵意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渊源:乐舞百戏、“四方散乐”、
杂技歌舞等有关;
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曾有三个高潮时期,分别是
戏曲初兴时期,以 _______ 为代表;
第二个高峰期,以 ________ 为代表;
地方戏曲高度繁荣时期,以 ________ 为代表。★ 概述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元杂剧明传奇剧京剧1212★ 元代杂剧 ▲ 概念▲ 繁荣的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强烈需求;
(瓦肆/勾栏)
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吸取前代戏曲精华;
元朝政府注意保护艺人;元代科举长期停止;
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贡献;
元代杂剧的艺术魅力。 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是用中国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1212①封建政府的促进作用。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北京的中心作用。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这就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正是他们的努力,出现了“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京剧。
④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京剧兴起的条件:形成过程乾隆年间:
徽班进京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徽汉融合,兼收其他,京剧形成发展过程同光年间:
走向成熟清朝时期:
走向全国民国时期:
走向世界1212★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规律:(1)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2)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推动(保障);
(3)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动力)。(1)形式僵化,不及时改革表演的形式;
(2)脱离广大群众;兴盛的原因:衰落的原因:1、戏曲是大众化、生活化的文学(世俗化的文学),
不能脱离群众的需要。
2、要不断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历史启示1212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概述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明清小说先秦文学(《诗经》和楚辞)汉赋(西汉、东汉)唐诗(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宋词(婉约派、豪放派)元曲(元杂剧、散曲)1212★ 了解古代几个阶段文学繁荣的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盛行。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民族间和中外文化频繁交流;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以诗取士” 。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两宋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词的句子长短参差,更能够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各种社会危机、矛盾不断加深,使得一些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印刷术不断完善和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下,书坊、书肆迅速发展起来;汉赋:唐诗:宋词:明清
小说:1212★ 理解古代各阶段文学的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由活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键清新;后期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的批判。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逐渐平民化(通俗化)1、《诗经》2、楚辞3、汉赋4、唐诗5、宋词6、元曲7、明清
小说1212总结和启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是
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
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繁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②政治因素:
A.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B.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
C.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分析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
文化发展的因素。1212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⑵ 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 》、《农政
全书》等科技巨著,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
方科学知识。⑴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 《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郑
板桥的《墨竹图》等。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
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⑶ 明朝中期以后,一方面,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
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
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上述文
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212六、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1、战国时期的一些帛画已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时期,
绘画门类已很丰富,魏晋时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后世的国画艺术的发
展,隋唐以前,人物工笔画占主导地位,隋唐时代,山水画逐渐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的绘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
的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中国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强调个性表现,注重神韵意趣,集文学、书法、
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七、全面认识京剧(1)形成原因:①北京的中心作用;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努力;
?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④统治者的重视(2)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脸谱化;④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⑤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⑥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
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⑦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3)艺术成就:
①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②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相传;
?③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举目表现
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启示:?
①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
因循守旧。
②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应对现代文化挑战的对策:?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加以珍惜和
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
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八、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及其特点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以下的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以民歌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和“楚辞”
正好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汉赋华丽而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
恢弘的文化气度。唐诗风格多样,千古传诵,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
推向顶峰。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极具歌唱性。元曲是民间
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明清小说将广
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
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总体来说,呈现了多元兼容、雅俗共赏和发展趋势的逐渐平民化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