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五课件2.2中国的地质灾害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课件2.2中国的地质灾害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21 08: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二、滑坡、泥石流灾害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一、地震灾害1.中国地震多发原因
2.特点
3.分布
4.灾情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边界范围广、
频度高、
强度大、
震源浅、
烈度大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
东重西轻,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案例——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下,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自然因素:1. 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上,此地震震中位于市区2. 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人为因素:1.与人口密度有关,百万人口大城市2. 房屋抗震系数小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46,日本本州岛东北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9.0级超强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使日本主要工业部门都受到严重影响,并波及世界经济市场。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二核电站等核电站也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发生了核泄漏事件。高考链接材料二 日本超强地震位置示意图。1.此次超强地震的危害巨大,
其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震级高、震源深、破坏力大
B.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地震预报和
警报
C.主震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
D.受原发性主灾及其诱发的次生灾
害共同影响D2.从地理角度看,影响核泄漏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有( )

A.风、地表径流、洋流
B.风、气温、太阳辐射
C.气温、地表径流、植被覆盖率
D.植被覆盖率、洋流、大气能见度A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分布特点
3、空间分布特点
4、灾害的严重后果冰川泥石流降雨泥石流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暴雨引发泥石流2.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川滇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和东北山地4.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摧毁农田和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一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高考链接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材料三 下表是对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1)根据材料三,滑坡与_________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滑坡常发区一般为(全年、季节性)降水丰富的地区。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____(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BCE2.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出现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沿河房屋被冲毁,造成特大泥石流灾害。读图回答问题。
(1)试分析甘肃舟曲泥石流灾
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舟曲的自然地理特征,
如荒山荒坡,地表植被稀少,石头多,坡陡,土薄;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多断层发育。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提高。
(2)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3、4题。3.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4.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DB 5.【热点材料】
材料一:2008年7月5日上午9时15分左右,山西省柳林县成家庄镇石家峁村石家峁沟道内西侧山坡发生黄土自然滑坡地质灾害,坡底5间平房被推倒,造成6人被掩埋。
材料二:图1是柳林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材料二:图2是黄土高原某地苹果丰收景象。
(1)山西省柳林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
A.地形 B.岩性 C.降水 D.气温
(3).甲图显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是
其成因是 。CD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4).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环境问题。防御黄土高原滑坡等地质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水土流失
防御措施:加强对滑坡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植树种草;建设护坡、固坡等工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6.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山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 )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低温BB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