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21 19: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
说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分析影响因素
2.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特点,分析地区人口差异和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过程】
【乡土案例设疑,导入新课】:
表1:连城县人口资料
2000
2010
人口数量
297498
248645
地区人口比重%
11.08
9.71
性别比
105.61
103.88
出生人口性别比
136.74
0-14岁人口比重%
28.42
15.26
15-59岁人口比重%
60.96
68.97
60岁以上人口比重%
10.62
15.77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6.91
11.09
城镇人口比重%
28.9
33.37
年均增长率%
-1.78
-0.47
文盲率%
10.32
1.53
户均人口
3.84
2.77
1.
连城县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导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很慢
C.
城乡人口数量的差距在逐步拉大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2.关于连城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表2:读连城县公安局提供的2011年人口资料表(单位:人),
年末总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出生人数
死亡人数
2010
333058
172661
160397
4955(女2093)
4054(女1834)
2011
330932
172377
158555
4114(女1751)
5055(女2550)
3.关于连城县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别比例失衡与传统生育观念、科技水平都有关
B.
男性寿命更长
C.
人口增长模式与发达国家一致,成因也一致
D.
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正常范围内
4.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强化舆论宣传,进一步树立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文明生育观念 ②政府从国外大量引进女性人口,降低性别比 ③制定促进性别比平衡的法律法规 ④建立社会保障及利益导向制度,逐渐减小家庭对子女的依赖程度,给予生育女儿户奖励和补偿,从根本
上解决男性偏好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表3:连城县2010年部分乡镇资料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
出生人数
死亡人数
财政收入(万元)
莲峰镇
36.16
57501
616
346
14121
文亨镇
238.43
29785
345
347
1976
朋口镇
211.66
28776
432
589
3307
新泉镇
185.91
30451
470
190
704
庙前镇
171.95
32091
527
213
6954
莒溪镇
363.13
19361
312
334
1868
姑田镇
307.15
21113
287
104
1729
北团镇
117.44
23081
289
297
1944
5.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A.文亨镇人口密度最小B.人口负增长的乡镇财政收入更高
C.莲峰镇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
D.表中各乡镇人口增长模式均为现代型
6.对上题得出的结论,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A.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可供人口增长需要的消费资料增多
B.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C.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
D.政府坚定不移的贯彻基本国策
表4:连城县四个片区人口比例
项目
年份
2000年
2010年
全县总人口(人)
297498
248645
人口比例(%)
连中
36.22
40.79
连北
14.92
12.59
连东
17.96
15.11
连南
30.45
30.76
7.关于连城县四大区域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连东人口占全县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连北人口占全县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连中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连东和连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连城县减少的人口数量等于外迁的人口数量
表5:连城县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65
4.758
1.078
3.680
1990
2.848
0.611
2.237
2000
1.257
0.529
0.725
2010
1.49
1.219
0.271
8.连城县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1965年以前
B
.1965-1990
C.1990-2010
D.2010年以后
【探究拓展学习】
9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目前连城县将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10你认为连城县人口容量的短板是什么?现在是否适合实行二胎政策?请说明理由。
【新课讲授】
教师点拨
主干点击考纲考点
学生活动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连城县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一、环境人口容量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承载力:一种资源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区域所有资源环境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因素:资源、科技、消费水平、文化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二、合理人口容量(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列表比较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世界100-110亿
世界50-60亿中国16亿
中国7-10[课时训练]【讲练结合】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学生回答活动1:教材P12活动2:教材P14提示:(1)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的1/3(2)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3)每年净增人口多,现有人口接近环境人口容量
【学法指导】列表比较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  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文化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课时训练]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l亿、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④地区越开放,出口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回答6-7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6.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7.按表中数据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1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8-9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口(人)
迁入人口(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8.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9.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乡土案例设疑,导入新课】答案:1-8DBADD,DBB
【探究拓展学习】答案:
9人口数量过少,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口结构不合理、两性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分布不平衡,环境和资源压力大,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未富先老,表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寂等。
10经济发达程度。
适合。理由:我国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两性比例失衡;人口增长形势明显放缓;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已经有很大改变,
放宽政策不会造成出生率的反弹;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大幅增长,部分产业为产能过剩所困扰。
不适合。理由: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较脆弱,破坏严重;二胎政策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考生只要任选一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训练]
答案:1-9DCBBA,BDCB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