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22 15: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过程和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式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与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地球仪自转。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上图中的E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
(4)由于地球每天公转东进59分,即图中的角E1SE3的度数。上图实际是夸大了该角度。若按照严格的度数画图,就会发现,E1PS线和E2P线距离很近,该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这种误差可以忽略,所以图中的三颗恒星是一颗恒星。角E1SE3和角SE3H是内错角,因此一个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时间上要用3分56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板书】
【引导读图】请学生看“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同时展示模型】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板书】3.地球自转速度
【总结】
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24=15度/每小时
【讨论】线速度:读图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总结】A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
B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内容思考: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
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学生回答】略。
地球公转轨道
【讲解】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备注: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补充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
【板书】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3.地球自转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第二课时
地球自转与时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
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能力目标
1.能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
2.能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教学重点
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的计算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画法
2.时间的计算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地球仪、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图、或多媒体教具
讲授过程
【知识回顾】
1.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轨道
【新课讲授】
【引入新课】一位名叫“吕萨”的外国商人,于某年4月10日乘飞机从太平洋的马绍尔岛飞往檀香山。上机前1小时,他见到一位中年人从一位伤心的老太太手里,花3000美元买了一张过期(兑换日期是4月9日)的中奖彩票(奖金为8000美元)。这件事令吕萨纳闷不已。飞机起飞飞往檀香山。在檀香山花旗银行里,吕萨又见到了购买废彩票的中年人,只见他把废彩票兑换了8000美元的现金。那张过期中奖彩票怎么死而复活了呢?
【板书】第二课时:地球自转与时差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思考什么是晨昏线?地方时又是如何计算的?
【学生回答】略
【板书】一、晨昏线(圈)
【讲解】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如图)。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绿色虚线)和夜弧(兰色虚线)。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晨昏线:
【板书】1.晨昏圈概念: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板书】2.晨昏线的画法:
【板图】
晨昏线的画法(图2)A
【学生练习】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
【学生回答】略
【讲解】各种不同光照图中晨昏线的画法
1.侧面图:夏至日(6.22)
冬至日(12.22)
2.北极上空图:
3.南极上空图
【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晨昏线如何画侧面图和极地上空图
【过渡】假如同学们就是太阳,地球对着太阳的一半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天,由于每天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的时刻早。当北京正对着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说北京是12点时,纽约还是黑夜。古时候各地都把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12点,因而各地的12点是不同的,所以其他时刻各地也不相同,这种因地而异的时刻,称为地方时。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时区和日界线
(出示标明北京、纽约的地球仪)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板书】1.地方时
【讨论】请学生思考:我们看雅典奥运会直播现场,为什么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进行?
【学生回答】略
【转折】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在会上创立了标准时制度,明确了世界上的时区划分、时间计算等问题。
【板书】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确定
(出示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
时区和国际分界线
【提问】1.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少小时
2.地球每小时转多少个经度
【教师指图讲解】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
(让同学看书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
【提问】北京、东京、莫斯科、开罗、伦敦、纽约、华盛顿各在哪个时区
【教师指图讲解】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同一时区各处地方时也不相同,因此国际上规定,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零度经线,零度经线的地方时便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处在东八区,东经120°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因此北京时间是采用东经120°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提问】东九区和西五区的标准经线各是多少度
【学生回答】
135°E
75°W
【转折】请同学们做一做思考题: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或者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备注:教师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会计算时间)
(出示投影片:区时计算图解)
【教师指图讲解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l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其中较东的时区,区时早。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向东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往前拨一小时,向西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倒拨一小时,这样才能使游客的表与当地时间一致。
(出示投影片:例题当莫斯科是5点时,伦敦、华盛顿各是几点 )
教师带学生解题:
【提问】
1.伦敦、莫斯科各在哪个时区
2.伦敦和莫斯科相差几个时区 几个小时
3.伦敦在莫斯科的东边,还是西边
4.伦敦的时刻比莫斯科的早还是晚
5.当莫斯科是五点时,伦敦是几点
(华盛顿同理)
【教师总结计算方法】1.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
(备注:出示投影片:练习题当北京是21点时,东京、开罗、纽约各是几点 )
【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加以指导并讲解)实际上,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越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如美国本土部分由东到西包括西5区、西6区、西7区、西8区四个时区。这四个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常说的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山岳时间和太平洋时间。;有的国家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用首都所在地的区时,如我国跨五个时区,为了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还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将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地球上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课堂小结】
【提问】1.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已知某区区时,如何计算另一时区的区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地球自转→地方时→时差→时间混乱→时区的划分和区时计算。
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与季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2.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3.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教学重点
1.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3.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和公转,对于二者对地球的影响是否孤立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自转和公转的叠加构成地球的运动,那么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地球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板书】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
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表示。
【演示】地球公转和二分二至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
【读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讲解】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66°34ˊ的交角;二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因此,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和公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构成23°26ˊ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叠
【板书】一、黄赤交角:23°26ˊ
【讲解】
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
【投影片】
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
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
学生观察回答。
【小结】
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
【演示】
演示步骤:
(1)一个小地球仪在灯泡照射下,高光(最亮)点就是直射点;
(2)在小地球仪相对位置摆放另一个地球仪,利用指图杆连接两个小地球仪的直射点,指图杆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位置,三点一条直线;
(3)旋转指图杆一周,说明所有直射光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展示圆盘】
说明圆盘含义。
圆盘表示黄道面,圆盘与地球仪的每一个接触点都是某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位置。盘面上的四个红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光线。
【演示实验】学生四人一组演示实验。
学生操作步骤:
(1)用一个地球仪从A位置开始演示公转,注意观察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2)分别用四个地球仪摆在A.B.C.D四个位置;
(3)学生将观察结果用“
”号填入表1直射点移动一栏中。
【教师指导】
【板图】
教师用箭头表示直射点移动过程。
【讨论】阅读相关内容,思考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教师指导】
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到下面跟踪指导,点拨。
【学生回答】略。
【板书】【总结讲解】
二、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1.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总结归纳】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纬23°26ˊ(北回归线);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纬23°26ˊ(南回归线)。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板书】
【讲解】
回归线的意义。
【提问】
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
【学生讨论、回答】略。
【练习】
在下图中画出A.B.C.D四个位置地球的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明日期和节气,标出自转和公转方向。
【学生回答】略。
【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学生回答】略
【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板书】
第四课时:复习课
复习目的
1.掌握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规律,特点和地理意义。
2.熟练的运用地球运动的规律地理意义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地球的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是高中地理的最重要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
复习难点
(1)恒星日与太阳日。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太阳高度的计算。
(4)利用地运动知识解决实问题。
【教学方法】精讲精练式教学法。
【例一】读恒星日与太阳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线段中:______表示恒星日,________表示太阳日。
(2)恒星日比太阳日_______(长或短),原因是______。
(3)地球自转的真正期是________,时间为________。
答案:(1)B
C
(2)短
恒星日比太阳日少转59′。
(3)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说明:(1)恒星日:真正周期,自转360o,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
科学研究用。
(2)太阳日:自转360o59′,所需时间24小时,生活中应用。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1)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2)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3)恒星日大小不变。
【例二】读图,完成1~2题的要求(阴影为夜半球)
1.图中的M地时间是
A.3月21日12时
B.3月21日8时
C.9月23日6时
D.9月23日中午13时
答案:A
点拨:从图中信息可知,晨线与子午线重合,因此一定是二分日,然后就容易判断了。M点所在子午线比晨线早6小时,即为12点,所以应选A项。
2.图中表示时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东北山区的河流有春汛
B.我国的植树节马上就到来
C.M点的昼长夜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是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过渡
答案:B
点拨:我国植树节为3月12日,图中表示的时间为北半球春分日,即3月21日。东北地区河流春汛大约在4月份左右。
【例三】下图是6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状况,读图并回答:
①这一天太阳直射_______线。
②在图中画一条直线表示黄道面的位置。
③图中有一处的画法有错误,请改正。
④如果黄赤交角减小,寒带、温带、热带的范围大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
点拨:这道题目是全国高考地理试题中第一次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即如果黄赤交角减小,寒带、温带、热带范围大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热带的范围是46°5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寒带的范围是90°-23°26′=66°34′,北温带的范围是66°34′-23°26′=43°8′。假设黄赤交角减小到23°,热带的范围是46°,寒带的范围是90°-23°=67°,北温带的范围是67°-23°=44°,即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答案:①北回归线
②黄道面的画法通过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轴与赤道的交点。③正确的画法将北极圈向南移动与晨昏线相交。④热带的范围缩小;寒带的范围也缩小;温带的范围扩大。
【例四】读中心点为地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1~2题:
1.甲地的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罗马进入雨季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
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点拨:此题重点检查考生在理解了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之后,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逻辑推理和判断。该题是一道一图两设问题,第一和第二设问中都提示中心点为北极,根据平时复习,学生可以确定该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一设问中已说明阴影部分为黑夜,因此可确定阴影和非阴影区的界线为晨昏线,进而判断甲地时间为晨线所在经线时间相差3小时,则甲地时间为9时,第①题正确选项是B。图中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根据所学知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只能在春秋二分,由此判断图中所给时间为春分或秋分,故第②题正确选项A。第二设问中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该图180o的经线和时间为0时的经线,即甲地的时间为3时,北京时间和0o经线的时间相差8小时则时间为7日8时。
【例五】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要求(提示:先判定经线的经度)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
昼夜等长的一点A。
2.A地日期为_______月_____日。
3.A地地方时应在_______时____分至______时________分之间
点拨:此图右边第一条经线7月1日12时(因为每天太阳直射的一条经线为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东经120o)为7月1日20时,正午12时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东经120o-(20时-15时)×15o),西线20o以东至东经160o为东半球,A点应标在右边第一条经线(0o)与第二条经线之间(西经30o)之间。本初子午线此时是12时,西经20o与本初子午线相差20o,经度相差1o,时间相差4分钟计算,相隔20o相差80分钟,所以A点的地方时在10时40分与12时之间。
答案:
(1)A点正确位置应在图中加粗的范围内(占两条经线间范围的2/3),如图
(2)7,1
(3)10,40,12,0
【随课练习】(备注:此部分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
读右图回答1~2题
1.A点位于
A.北极点的西南方向
B.南极点的东北方向
C.北京的东南方向
D.中山站(科考站69°22′24″S,76°22′40″E)的西北方向
2.此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鄂毕河和叶尼寒河下游出现凌汛
B.北印度洋自东向西行驶的船只正好顺水
C.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D.我国长江中正游平原农田中,油菜生长良好
3.图示为北京时间早晨6点的全球昼夜半球图,
分析回答:
(1)这天是____月______日
(2)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点,A点当日的
昼长是______时。
(3)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点,地转偏向力可忽略
不计的是_______点。
(4)此时地球公转位于_______日点附近,我国东部地区盛行______风和________气团,北印度洋洋流呈_____时针方向流动。
(5)图中C
点位于B点的______方向,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
4.读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A为太阳直射点),完成以下要求:
(1)该图表现出完整的_______(洲或洋)范围,这里蕴藏丰富的________资源。
(2)此时地球上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3)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是_______方向流向。
(4)在图上画出此刻地球上新的一天与过去的一天的两条分界线,并标注出经度。
(5)此刻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________(略大于、略小于、等于)过去的一天的范围。
【参考答案】
1.C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判断,A点位于南极圈附近,在北京南。A点又在东经130°到东经160°oE之间,因此可准确判断A点在北京的东南方向。
2.A
3.(1)6月22日
夏至日
(2)4点
16时
(3)B
B
(4)远日点
东南季风
热带海洋气团
(5)西南
60°34′
4.(1)南级洲
煤炭
(2)北极圈以北地区
(3)逆时针
(4)图略,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点为当日12点,A点所在经线为180°,即日界线,另外可知0°经线此时为零点,因此新的一天与过去一天的分界线即为0°经线和通过A点的180°经线。
(5)等于
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解不易。要综合利用板书及多媒体,一些计算性的知识点如地方时、区时等的教授利用板书的形式更利于理解。
2.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要求学生动手画图,如昼夜分布图等,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这节课。
3.采用练习法,包括学生画图和适当的练习题,及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