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24 19: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种群和群落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逐个计算估算(误差最小化)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1)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2)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3)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大小适当数量适当位置适当——随机抽取(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一样)随机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长条形)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模拟调查实地调查调查对象调查区域完全随机分布往往不是随机分布与其他物体的区分较明显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没那么明显规则不是规则误 差较小较大(有许多因素会干扰&影响)记数方法:——蒲公英——其他植物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模拟调查实地调查调查对象调查区域完全随机分布往往不是随机分布与其他物体的区分较明显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没那么明显规则不是规则误 差较小较大(有许多因素会干扰&影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范围较大,活动能力强)一段时期,标志个体与非标志个体混合(1)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捕获一部分个体(2)重捕(3)计算:
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1)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
(2)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3)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进行估算注意: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不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行为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范围较大,活动能力强)(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逐个计算估算(误差最小化)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是不断变化的?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不同物种的种群出生率不同物种的繁殖能力外界环境 不同物种的种群死亡率不同种群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的数量特征——(3)迁入率 & 迁出率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的数量特征——(4)年龄组成思考与讨论ABC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繁殖能力的)雌性个体≈雄性个体雌性个体>雄性个体多数情况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人工控制的种群以及象海豹等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罕见,eg.社会性生活的家白蚁、蜜蜂等种群的数量特征——(5)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最常见
社会性动物自然罕见
常见农田等人工种群均匀分布自然较少
资源分布均匀,个体不吸引或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