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26 08: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大气环流成因表现——赤道与极地之间的三圈环流前提——地球表面均匀(一)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形成南极北极──单圈环流探究活动假设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存在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不移动(直射赤道),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北极 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不能。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因此 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大家看法低纬上空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①低纬环流② 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三圈环流60°N30°N0°极锋GGDDDDGG三圈环流——风带形成极地东风带西 风 带东 北 信 风 带①②③甲:每一个风带都位于一个高气压带和一个低气压带之间,近地面大气由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
( )乙: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 )丙: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温暖气流(极地东风)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寒冷气流(盛行西风)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 。 ( )√×谁对谁错有关风带的说法×3.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零三六九
七压六风
四高三低
相间排列
对称分布带带带带带带小结(一)三圈环流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成因:高低纬受热不均→赤道与极地间单圈环流地转偏向力→赤道与极地间三圈环流2、组成:低纬、 中纬、高纬环流圈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二)气压带和风带1、分布规律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气压带宽10°,风带宽20°3、结果:+2、成因和特点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1)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
(2)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想一想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N30°N0°极锋GGDDDDGG气压带成因热力热力动力动力 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会凝结而成云致雨 你认为:
1、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谁的
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
2、高、中、低纬三个风带控制的地区中,
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想一想 90°N 60°N 30°N 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上升,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云致雨;高气压带区气流垂直下沉,水汽遇热难以凝结,从而晴朗干燥。气压带、风带的特点雨雨湿润干干干干西 风 带信 风 带东风带 中纬西风,从较低纬→较高纬,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湿润的风;信风和东风,从较高纬→较低纬,水汽遇热难以凝结,形成干燥的风。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副热带 高气压带赤道 低气压带 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风带
随 季
节移动而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太阳直射点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的移动,可判断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