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二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1张ppt)+导学案+素材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二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11张ppt)+导学案+素材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1-20 14:32:46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标:1.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基数大 素质低人口问题需求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在蔓延生态破坏在加剧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必然之路《21世纪议程》公众参与资源问题途径:循环经济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江门银洲湖纸业基地1.集中供电、热、冷、水
发电厂利用高品质的蒸汽发电,将发电后仍具有一定能量的低品质蒸汽供给造纸厂干燥纸品,又分出小部分供给大型冷机集中制冷;同时利用发电厂烟气余热制冷,年节能量为1.2万吨标煤,提高了蒸汽的能源利用率。工业水首先供给高档纸品生产线,其水污染轻,经过轻度处理后用于中低档纸生产线循环再用。
2.集中治污、废弃物综合利用、物流
纸业基地集中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造纸企业排放污水,达标后大部分供纸厂循环利用,使基地每年的总取水量和总排污水量减少1900万m3,减少COD(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排放1900吨。并大量使用废纸等二次纤维作为原料,年利用废纸210万吨,年节约木材900万立方。基地统一建设公用码头、轮船、物流公路网,方便电厂燃料、原材料、产品的运输降低造纸企业港口物流。意义:
集中提供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等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物质不断循环利用案例:天津生态城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及条件分析
1.自然资源条件有利于循环产业的深度开展。
生态城选址范围内用地为盐田、盐碱荒地和湿地,地热资源、太阳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2.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可以与生态城建设有机结合
生态城东侧的北疆电厂,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可形成“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产业链。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工业经济结构:清洁生产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工业经济结构:清洁生产(1)电厂为生态城的建设提供电源;
(2)发电的余热,一部分可直接为生态城供热,一部分可用于海水淡化,为生态城提供淡水;
(3)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制盐,节省22平方公里的土地;
(4)发电的废渣可以生产建筑材料。
北疆电厂与生态城项目配套建设,将形成一个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典型生态新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清洁生产=无废物排放?留民营生态农业模式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2.农业经济结构:生态农业(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2)实行综合循环利用(3)开发利用新能源相互补充促进,提高利用率净化环境,保护土地节省开支,净化环境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3.公众参与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
编制: 审核:
高一___班 第___小组 学号:_____ 姓名: 老师评价:
【学习目标】
1. 领悟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 运用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循环经济。
3.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重难点】
1.对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循环经济实例进行判断分析。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99-104以及《金版学案》P97-100相关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并尝试对探究点进行探究。
2.课后作业:完成《金版学案》和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课前预习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我国基本国情: 的大国
(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 低。
(2)资源问题: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 , 比较低。
(3)环境问题: 在发展,并迅速由 向 蔓延;
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 。
2、行动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 之路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环境 技术。
(3)核心:提高 。
(4)资源利用原则:资源输入 化、资源 和废弃物 化。
(5)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 化。
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从 — —消费使用— 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调整原有的 ,发展 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形成 上和 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三种生产概念图,分析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产生的主要影响。
(2)我国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
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④地区出现酸雨的人为原因是 。
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环境危机,这些都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究点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2.阅读教材P102案例2“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及该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清洁生产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废弃物?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什么?
(2)简述该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3)下图为该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据图说明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
【知识结构图】
参考答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发展中
(1)素质(2)少,利用率(3)环境污染,城市 乡村;生态破坏 加剧
2、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1)循环利用 (2)无害化(3)生态效益(4)减量 再利用 再生资源(5)生态
2、清洁生产 原料开采 生产制造 废弃物处理
3、生态农业 生产结构 种植业 生态 经济
探究点一
1.(1)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方面消耗资源增多,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2)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②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③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强烈
④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
探究点二
2. (1)会 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2)生态效益: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社会效益: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收入;有利于解决农村燃料、饲料、肥料问题,减少废弃物排放,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